|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中国近代人物文集丛书:唐才常集.增订本 |
| 作者 | 中华书局编辑部,刘泱泱 审订 |
| 定价 | 62.00元 |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 ISBN | 9787101092998 |
| 出版日期 | 2013-12-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大32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唐才常集(增订本)》以《觉颠冥斋内言》为主体。该书是唐才常生前刊行的专辑,由其弟子邹柽贤编辑而成。此次整理,即以长沙刊本为底本,加以校点。此外,我们还收集了唐氏散见于各报刊的论文、书信、诗赋等若干篇,大部分是对研究晚清历史尤其是唐才常维新思想有价值的文献。 |
| 作者简介 | |
| 暂无相关内容 |
| 目录 | |
| 前言 编辑说明 觉颠冥斋内言 自叙 卷一 史学论略 古各国政学兴衰考 各国政教公理总论 兵学馀谈 唐宋御夷得失论附 辽史□军考附 交涉甄微 外交论 通塞塞通论 各国交涉源流考 卷二 公法通义 使学要言 各国猜忌实情论证 论中日通商条约 论高丽与各国交涉情形 卷三 各国种类考 五洲种类总考 亚细亚种类考 欧洲种类考 美洲种类考 非洲种类考 澳洲种类考 通种说附 强种说附 日本宽永以来大事述 卷四 时文流毒中国论 湖南设保卫局议 湘报序 辨惑上 辨惑下 论热力上 论热力下 论中国宜与英日联盟 论兴亚义会 浏阳兴算记 公法学会叙 春秋三传宗派异同考叙例 朱子语类已有西人格致之理条证 格致浅理 质点配成万物说 师统说 各教考原 诗文书札 论文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说 历代商政与欧洲各国同异考 钱币兴革议 中国钞币必如何定制综论 征兵养兵利弊说 唐租庸调法得失考 唐租庸调法得失考次篇 汉书艺文志群经次第与史记儒林传不同考 拟游历例言 拟设赛工艺会条例 拟开中西条例馆条例 学新法须有次第不可太骤说 治新学先读古子书说 尊新 尊专 论公私 论情法 孟子言三宝为当今治国要务说 拟自造各种机器遏洋货利权议 书洪文治戒缠足说后 恭拟密筹大计吁恳代奏折 论戊戌大有益于 送安藤阳州君入燕都序 答客问近事 砭旧危言 日人实心保华论 前四品京堂湖南学政江君传 正气会序 论文连珠十首 淮川李氏四修族谱序 与刘善涵上江标学院禀 孝经为六艺总会说 问吐蕃回纥不能得志于唐而契丹女真蒙古皆得志于宋 能言其故欤” 蒋德钧上南北洋大臣禀并批附识 掌故学 交涉学第二 诗赋 春宵书感 忆弟 忆刘香渠 忆香渠 草堂书感 忆刘嵩芙 怀刘子璋 渔蓑赋 淮阴侯钓台赋 金华殿说论语赋 端午日四咏 端午日四咏 南宋四奸咏 长相思 感怀 失题 次深山独啸荒井昌顿韵 送安藤阳州之燕京 感事 戊戌八月感事 赠欧伊庵 和逋仙哭六君子诗原韵 题星洲寓公摄影小像 己亥冬于香港送梁任公去加拿大 挽谭嗣同联 赠韩孔庵 示倜生弟 侠客篇 馈岁 临难诗 书札 上父书二十六则 上欧阳中鹄书十则 与谭嗣同上欧阳中鹄书二则 上江标书 上陈宝箴书 致唐次丞书十则 致谭嗣□书 致程清书 致沈荩书 致龙绂瑞书 致宗方小太郎书 附录 唐烈士才常墓志铭 唐才常烈士年谱 唐才常遗著目录草编 |
| 编辑推荐 | |
| 暂无相关内容 |
| 文摘 | |
| 暂无相关内容 |
| 序言 | |
| 暂无相关内容 |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素雅却又不失厚重感,那种老派的字体搭配上淡淡的米色纸张,让人立刻感受到一股浓厚的学术气息扑面而来。我一直对近现代史上的那些风云人物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在时代变革中力图开创革新的先行者。每次翻开这样一套丛书,都像是在跟历史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虽然我还没有完全细读完这本具体的文集,但光是从目录和前言的编排上,就能看出编者团队的严谨与用心。他们显然投入了巨大的心血去考证史料,力求还原一个立体、真实的人物形象,而不是教科书上那种扁平化的符号。这种对细节的执着,对于研究者和深度阅读者来说,无疑是极大的福音。而且,这种纸质书的阅读体验是任何电子设备都无法替代的,指尖摩挲纸张的触感,墨香的氤氲,都构成了阅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让人更能沉浸其中,体会先贤的挣扎与抱负。
评分我最近在研究那个特定历史阶段的社会思潮变迁,发现很多关键节点的思想火花,往往都隐藏在那些不为人知的私人信件或未刊文稿中。这套文集显然是瞄准了这类深度挖掘的需求。我注意到它在版式设计上相当注重可读性,虽然内容严肃,但页边距的处理和注释的标注都非常清晰明亮,这对于需要频繁对照参考资料的读者来说至关重要。我个人非常欣赏那种能够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兼顾普通读者阅读体验的出版理念。它不像某些学术著作那样高冷晦涩,让人望而却步;反而像一位耐心的导师,引导着你一步步走进那个复杂的思想世界。我打算先从他的书信部分入手,因为信件往往最能体现一个人的真实情绪和未加修饰的观点,那里藏着历史最生动的温度。
评分这套丛书的出版,对于我们这些长期关注那个时代脉络的人来说,简直是一份及时的馈赠。在信息碎片化爆炸的今天,能够拥有一套系统、权威的原始资料汇编,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尤其关注的是它在“增订本”上所下的功夫,这通常意味着比初版增加了更多的勘误、补充了更多的发现,甚至纳入了近年来新出土或新发现的文献。这种持续的更新迭代,体现了出版方对学术责任的担当。购买这样一套书,与其说是消费,不如说是一种对知识传承的投资。它不是快消品,而是能够陪伴我进行长期研究和思考的“老伙计”。每一次重读,都可能因为自身阅历的增长,而获得全新的感悟和解读角度,这是时间赋予经典作品的独特魅力。
评分作为一名业余历史爱好者,我常常为了追寻某个历史人物的只言片语,不得不穿梭于各个数字图书馆和零散的二手书市场,效率极低。这套文集最大的功德就是将散落在各处的珍贵文本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和集成,极大地降低了研究的门槛。我希望能够通过阅读这些一手资料,跳脱出那种被主流叙事框架所限定的认知,去感受那个时代知识分子们在面对内忧外患时,那种百感交集的复杂心境。文字的力量是惊人的,它能够跨越时空,将那个时代最炽热的理想主义和最沉重的现实困境,原原本本地传递给我们。这不仅仅是阅读,更是一种对历史责任的体认和对先贤努力的致敬。我非常期待能沉下心来,逐字逐句地品味其中的精髓。
评分拿到这套书的时候,首先被它扎实的体量所震撼,这绝不是那种蜻蜓点水的浅尝辄止之作。我一直觉得,要真正理解一个历史人物的思想体系,就必须深入到他最原始的文字表达中去,那些经过后人筛选和解读的版本,总会带有某种程度的“美化”或“误读”。而文集最大的价值就在于它的原始性和完整性,它像是一个未经修饰的宝库,里面藏着人物最真实的声音、最激进的观点,甚至是那些被主流历史叙事所忽略的侧面。我期待着能从中挖掘出一些非常规的史料,或许能对一些历史事件的成因有全新的理解。比如,我很好奇在特定历史时期,这位人物在处理日常事务和应对突发危机时,其思维模式是如何运作的。这种对“活生生”的个体的探寻,远比空泛的时代背景分析来得迷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