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李敖精编:山海经 易经 尚书 晏子春秋
定价:66.00元
售价:42.9元,便宜23.1元,折扣65
作者:李敖
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1-01
ISBN:978755280454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200部国学经典名著,30卷囊括!
李敖耗时多年亲自点评批注!
人生必读经典,书架必藏良品!
“李敖主编国学精要”系列丛书由自称“五十年来,五百年内中国白话文写得好”的国学大师李敖主编,全书共30卷,遴选了中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200部古籍经典名著,从先秦至晚清,哲学、宗教、历史、文学、科学、艺术……几乎囊括了国学的精华。有了这部巨著,你可以上下古今,把千年精华尽收眼底;你可以纵横左右,把多样遗产罗列手边;你可以从古典中寻新义,从旧籍里找时潮;从深入浅出的文字里,了解古代的中国和现代的中国。
内容提要
目录
山海经
导读
山经柬释卷一
南山经
易经
导读
系辞
序卦
阴阳书
导读
叙禄命
叙葬书
寄园寄所寄
导读
灭烛寄
鬼
怪
尚书
导读
盘庚中
盘庚下
洪范
康诰
大诰
召诰
无逸
管子
导读
君臣上
君臣下
水地
四时
内业
晏子春秋
导读
集释卷
内篇谏上
庄公矜勇力不顾行义晏子谏
景公饮酒酣愿诸大夫无为礼晏子谏第二
景公饮酒酲三日而后发晏子谏第三
景公饮酒七日不纳弦章之言晏子谏第四
景公饮酒不恤天灾致能歌者晏子谏第五
景公夜听新乐而不朝晏子谏第六
景公燕赏无功而罪有司晏子谏第七
景公信用谗佞赏罚失中晏子谏第八
景公爱嬖妾随其所欲晏子谏第九
景公敕五子之傅而失言晏子谏第十
景公欲废适子阳生而立荼晏子谏第十一
景公病久不愈欲诛祝史以谢晏子谏第十二
景公怒封人之祝不逊晏子谏第十三
景公欲使楚巫致五帝以明德晏子谏第十四
景公欲祠灵山河伯以祷雨晏子谏第十五
景公贪长有国之乐晏子谏第十六
景公登牛山悲去国而死晏子谏第十七
景公游公阜一日有三过言晏子谏第十八
景公游寒涂不恤死黹晏子谏第十九
景公衣狐白裘不知天寒晏子谏第二十
景公异荧惑守虚而不去晏子谏第二十—
景公将伐宋瞢二丈夫立而怒晏子谏第二十二
景公从畋十八日不返国晏子谏第二十三
景公欲诛骇鸟野人晏子谏第二十四
景公所爱马死欲诛固人晏子谏第二十五
集释卷第八
外篇第八
仲尼见景公景公欲封之晏子以为不可
景公上路寝闻哭声问梁丘据晏子对第二
仲尼见景公景公日先生奚不见寡人宰乎第三
仲尼之齐见景公而不见晏子子贡致问第四
景公出田顾问晏子若人之众有孔子乎第五
仲尼相鲁景公患之晏子对以勿忧第六
景公问有臣有兄弟而强足恃乎晏子对不足恃第七
景公游牛山少乐请晏子一愿第八
景公为大钟晏子与仲尼柏常骞知将毁第九
田无宇非晏子有老妻晏子对以去老谓之乱第十
工女欲入身于晏子晏子辞不受第十一
景公欲诛羽人晏子以为法不宜杀第十二
景公谓晏子东海之中有水而赤晏子详对第十三
景公问天下有极大极细晏子对第十四
庄公图莒国人扰绐以晏子在乃止第十五
晏子死景公驰往哭哀毕而去第十六
晏子死景公哭之称莫复陈告吾过第十七
晏子没左右谀弦章谏景公赐之鱼第十八
慎子
导读
威德篇
因循篇
民杂篇
知忠篇
君人篇
君臣篇
佚文
……
申子
商君书
韩非子
贾长沙集
政论
申鉴
作者介绍
李敖(1935.4.25—)
字敖之,祖籍吉林省扶余县人,台湾作家、中国近代史学者、文化学者、历史学家、作家、时事批评家。台湾无党派人士,曾任台湾“立法委员”(又称民意代表)。其人意志如铁、斗志昂扬,活力无限,“以玩世来醒世,用骂世而救世”。因其文笔犀利,批判色彩浓厚,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故自诩为“中国白话文之一人”,亦被西方传媒追捧为“中国近代杰出的批评家”。著有《北京法源寺》《李敖有话说》《红色11》《上山·上山·爱》等100多本著作。
文摘
序言
这本《李敖精编:山海经 易经 尚书 晏子春秋 李敖》简直是为我这种对中国古典文化既敬畏又有点摸不着头脑的人量身定做的“阅读指南”。说实话,以前翻《山海经》,只觉得是一本充满奇珍异兽的志怪小说集,晦涩难懂,那些神祇和山川的名字念起来都打结。但经过李敖先生的“精编”梳理后,我竟然能从那些光怪陆离的描述中,窥见早期华夏先民对自然世界的认知、地理观念的雏形,甚至是原始的巫术信仰的影子。他那种犀利的、带着现代审视眼光的解读,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地剖开了文本表面的神秘主义,让我看到了隐藏在神话背后的社会结构和文化心理。尤其是对某些地域描写的考据,简直是让人拍案叫绝,仿佛自己也跟着他穿越回了先秦时代,亲眼目睹了那些奇异的景象。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提供了一个既尊重原文又敢于批判的视角,让那些原本高高在上的古代典籍,变得鲜活可亲,不再是象牙塔里的陈旧文物。
评分总的来说,这套《李敖精编》的价值,绝不仅仅是“把四本大部头合在一起”那么简单。它展现了一种高度统一的、批判性的“李敖式”阅读方法论。无论面对神话、哲学、历史文献还是外交史料,他都保持着一种毫不妥协的求真精神。从这四部经典的并置来看,我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中国文化基因是如何在不同领域——从对世界的想象(山海经)、到对规律的抽象(易经)、对治国理念的实践(尚书),再到人际交往的智慧(晏子春秋)——中一脉相承又各自发展。对于我这个希望系统性了解传统文化精髓,又害怕被浩瀚的原文淹没的读者来说,这本精编版就像是一个高明的导航仪,指引我以最高效、最深刻的方式,触碰到中国古代思想的脊梁。读完后,我对自己阅读古籍的信心都增强了不少。
评分至于《晏子春秋》,这部分内容简直是阅读过程中的“调味剂”,充满了机锋和幽默感。李敖对春秋时期外交辞令的解读,精妙之处在于他没有仅仅停留在“晏子很聪明”的表面赞扬上。他细致地分析了晏婴在特定外交场合下,如何利用对方的文化盲点、语言习惯或礼仪破绽,以退为进,维护国家尊严。这种对语言艺术的拆解,让我仿佛上了一堂生动的国际关系谈判课。书中的许多故事,比如“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在李敖的解读下,不再是简单的寓言,而是对环境决定论和身份认同的深刻探讨。读这本书,不仅学到了古代的外交技巧,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在看似礼貌的言谈中,捕捉到隐藏的权力博弈和文化张力。
评分读完《易经》部分,我最大的感受是豁然开朗,之前总觉得《周易》是玄学家的专利,什么“爻辞”“卦象”听起来就让人头大,感觉需要一个专门的师傅领进门才能明白。李敖先生的编注,就像一个极富耐心的老教授,没有卖弄那些故作高深的术语,而是用一种极其白描的手法,将六十四卦的动态变化和人生哲理一一对应起来。他没有强行给你一个“算命”的框架,而是侧重于阐述它作为一种辩证思维模型——阴阳消长、时位中正——是如何指导古人处理复杂局限环境的。这种对《易经》“方法论”的挖掘,比单纯解释吉凶祸福要深刻得多。每当我遇到人生中的选择难题时,翻开那一卦的解析,总能得到一种思维上的启发,它不是直接告诉我该怎么做,而是帮我把眼前的局面看得更透彻,理解“时”的重要性。这套精编,真正做到了让《易经》从“占卜书”回归到“智慧书”的本质。
评分《尚书》的阅读体验则完全不同,它更像是一部国家治理的“高层会议记录”和“治国方略汇编”。坦白说,早先看《尚书》常常会因为文言文的艰涩和事件背景的缺失而感到枯燥,那些帝王的训诫和臣子的奏疏,读起来味同嚼蜡。但李敖的版本,他的注释和选篇很有侧重性,他似乎非常关注其中的政治伦理和权力制衡的逻辑。通过他的梳理,我能清晰地看到商周时期国家权力是如何从血缘向德行过渡的,君臣之间的权责义务是如何被界定的,以及统治者如何运用“天命”观念来巩固其统治合法性。尤其是一些涉及早期法律和制度建设的内容,被他提炼出来,显得格外有现实意义。这本书让我体会到,古代的政治智慧,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和成熟,并非只是简单的“仁君贤臣”的童话故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