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论语(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儒家经典本)
定价:12.0元
作者:王超,译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5-07-01
ISBN:978755024350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作为中国古代儒家的一部重要经典,《论语》是了解孔子哲学、政治、教育、文化等学说的很重要的资料。“半部《论语》治天下”,从古至今,《论语》都是一部不能忽视的经典。作为中华文化的源典,《论语》的主张思想已浸透到到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教体制、社会习俗、心理习惯和行为方式里去。
内容提要
作为中国古代儒家的一部重要经典,《论语》是了解孔子哲学、政治、教育、文化等学说的很重要的资料。“半部《论语》治天下”,从古至今,《论语》都是一部不能忽视的经典。作为中华文化的源典,《论语》的主张思想已浸透到到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教体制、社会习俗、心理习惯和行为方式里去。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学而篇
序言
《论语》是产生于我国春秋时期的一部语录体文献,它是儒家重要的思想著作,记录了儒家圣人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这部巨著的编纂者是孔子的弟子以及再传弟子。《论语》全书二十篇,共约五百章。整体而言,《论语》是大部分记言,小部分记事,只有极少数篇章称得上是较为完整的文章。它作为孔子及其门人的言行集,涉猎极为广泛,包括哲学、道德、政治、教育、时事等我国春秋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等方方面面,对中华民族整体民族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产生了重大影响。南宋时期,理学家朱熹将《论语》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可以说,新文化运动之前,在中华民族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论语》一直是中国人的初学之书目。
儒家所遵从的孔子思想核心便是“仁”“义”“ 礼” “智”“信”,而这些思想在《论语》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彰显与体现。仅就这个角度而言,《论语》是研究孔子生平及儒家思想的重要依据。虽然孔子“克己复礼”的思想看起来有些保守,其哲学思想也有些唯心,但社会的整体发展以及各种现实的原因对孔子并非没有影响。《论语》还记下了孔子思想中许多有着积极意义的东西,例如举贤才、讲究节约、仁者爱人、使民以时、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不信鬼神等,尤其是他的教育经验、学习经验、写作经验、生活经验和诗论,更值得我们重视。《论语》中许多十分精辟的格言至今令人印象深刻,极具教育意义,正是对这些可贵经验的概括总结使得这部经典至今熠熠生辉。
《论语》在文学史上颇有影响。作为一部的语录体文献,《论语》言简意赅、含蓄隽永。书中篇与篇、章与章之间虽大多没有实质上的内在联系,篇名也无实在意义,用的均是每篇开头的几个字,但其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它的文学性尤其体现在语言富于形象,往往用极简练的言辞写出人物的神情语态和性格特征。
《论语》作为中华民族的源头性经典典籍之一,不仅是古代圣哲修身明德、体道悟道后的智慧结晶,而且是道德与文化的重要载体。
这本书的便携性也让我十分满意,虽然是精装本,但整体的尺寸和重量控制得非常合理。我常常在通勤路上或者午休时间拿出来阅读,即使只有短短的十几二十分钟,也能从中汲取营养。我发现,经典阅读的乐趣就在于“时时温习,处处应用”,而不是一次性读完就束之高阁。这本精粹本恰好能满足这种碎片化的学习需求。而且,它的开本设计,让我感觉拿在手中非常顺手,不像有些大开本的书籍,需要双手捧着,在公共场合阅读起来颇为不便。这种对阅读场景的体贴考虑,体现了出版方对读者真实使用体验的关注,而不是仅仅追求“大气”或“厚重”的视觉效果。这让它真正成为了一个可以伴随我日常生活的精神伙伴,而不是只能供在书房里欣赏的摆设。
评分我尝试着翻阅了其中几篇论述,发现它的注释和译文处理得相当到位,既保持了原文的古韵和准确性,又充分考虑了现代读者的理解需求。许多晦涩难懂的句子,通过旁边的白话解释,立刻就变得豁然开朗起来。我过去看一些旧版的《论语》,常常需要频繁地查阅厚厚的注释本,阅读体验非常割裂。但这本书的编者显然是站在了普通读者的角度上,他们没有过度地进行繁复的学术考据,而是专注于如何清晰、流畅地传达孔子及其弟子的核心思想。这种“恰到好处”的解读方式,让初学者不会感到压力山大,而有一定基础的人也能从中获得新的启发。它就像一位耐心的老师,在你学习的每一步都递出援手,而不是直接丢下一本只有原文的“天书”。这种平衡感的把握,是很多出版物难以企及的,也正是我决定长期珍藏它的主要原因之一。
评分说实话,我最看重的还是它所承载的文化重量。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碎片化的知识和潮流观点充斥着我们的生活,让人很容易迷失方向。而阅读《论语》这类经典,就像是在喧嚣的闹市中找到了一片清净之地,它提供了一种稳定、恒久的人生坐标系。我并非每一次翻阅都是为了寻找具体的“标准答案”,更多的是在体会那种“仁者爱人”、“君子不器”的境界和格局。这种体会是潜移默化的,它影响你对当下事件的判断,影响你与他人的相处方式,甚至影响你对“成功”的定义。它不是一本教你如何快速致富或在职场上斗争的书,它教的是如何成为一个“人”,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每次合上书本,都会有一种洗涤心灵的感受,让我反思自己今天的言行是否合乎礼义,这种自我校准的作用,是任何快餐读物都无法替代的。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是太精美了,拿到手上就有一种沉甸甸的、古朴典雅的感觉。封面那种淡雅的米黄色调,配上烫金的繁体字标题,简直就是一件艺术品。我特别喜欢它内页的排版,字号适中,留白恰到好处,阅读起来非常舒服,长时间看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要知道,像这种经典古籍,如果排版不精良,光是看着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就已经让人望而却步了。这套书的编辑显然在细节上是下足了功夫的,装订也非常牢固,一看就知道是愿意下本钱制作的精品。对于我这种喜欢收藏传统文化书籍的人来说,光是它放在书架上的颜值,就已经值回票价了。而且,这种精装本,即便是作为礼物送给长辈或者对国学有兴趣的朋友,也显得非常有品位和心意,不会让人觉得是随随便便买来的应付之作。那种触手可及的纸张质感,散发着淡淡的墨香(即使是印刷品,好的纸张也能带来这种错觉),让人在快节奏的数字时代,更能沉下心来,去感受那份穿越千年的智慧与宁静。
评分我特别欣赏这套书在传承经典方面的严谨态度。我们知道,传统经典在流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文本差异和理解偏差的问题。这本《论语(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儒家经典本)》在导读部分,似乎对不同版本的源流做了一个简要的梳理,虽然内容不深奥,但足以让有心人感受到它背后的学术底蕴和对文本的尊重。它不像某些为了迎合市场而过度“创新”或“解读”的读物,而是老老实实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将最可靠的文本呈现给大众。这种对“真”与“正”的追求,对于初学者建立正确的认知至关重要。它教会我们,在探寻智慧的道路上,首先要敬畏经典本身,打好坚实的基础,而不是急于去接受那些未经沉淀的二手解读。这是一种对文化血脉的负责任的态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