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精品咖啡學(下):杯測、風味輪、金杯準則 咖啡老饕的入門天書
定價:48.00元
作者:韓懷宗
齣版社:中國戲劇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09-01
ISBN:9787104037644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581kg
編輯推薦
重度咖啡愛好者的完全教戰手冊! 要學的咖啡品嘗法 老饕必懂的咖啡風味輪用科學方法煮齣好咖啡的金杯準則 杯測、手衝、賽風在傢玩兒的指南
內容提要
曆時3年,筆耕40萬字,颱灣咖啡界老頑童韓懷宗窮盡所學,解析*的國際咖啡流行趨勢,介紹完整的咖啡品種、産地,剖析名豆,教戰杯測及衝煮實務,是重度咖啡愛好者的完全教戰手冊!曆時3年,筆耕40萬字,颱灣咖啡界老頑童韓懷宗窮盡所學,解析*的國際咖啡流行趨勢,介紹完整的咖啡品種、産地,剖析名豆,教戰杯測及衝煮實務,是重度咖啡愛好者的完全教戰手冊!。
目錄
Chapter.1 從喝一杯咖啡開始:盡享韆香萬味
Chapter.2 認識咖啡的魔鬼風味:瑕疵豆與缺陷味
Chapter.3 杯測概論:為咖啡評分
Chapter.4 咖啡風味輪新解:氣味譜
Chapter.5 咖啡風味輪新解:滋味譜
Chapter.6 金杯準則:曆史和演進
Chapter.7 金杯準則:萃齣率與濃度的美味關係
Chapter.8 如何泡齣美味咖啡:基礎篇
Chapter.9 如何泡齣美味咖啡:手衝篇
Chapter.10 如何泡齣美味咖啡:賽風&聰明濾杯篇
作者介紹
韓懷宗:東吳大學英文係畢業,1986年進閤報係擔任《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中文版編輯,並轉任聯閤報國際新聞中心編譯,直至2003年退休。1998年兼任西雅圖*咖啡産品副總至2002年止,協助産品開發並編寫教育月刊《CoffeeTimes》。任職《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期間,因與美方編輯部時差問題,養成熬夜喝咖啡提神的習慣。起初喝即溶咖啡,但喝來乏香苦口,於是自力救濟,自己烘咖啡豆,犒賞味蕾,不自覺玩起咖啡,並大量搜集國際咖啡資訊,研究咖啡烘焙與衝泡,至今已屆三十年,堪稱中國颱灣地區咖啡界的老頑童。目前擔任碧利咖啡實業顧問及相關咖啡教學工作。著有《咖啡學:秘史、精品豆與烘焙入門》,並有譯作《Starbucks:咖啡王國傳奇 》、《咖啡萬歲:小咖啡如何改變大世界》。
文摘
序言
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這本書對我咖啡生涯的影響,那就是“解構”和“重塑”。在讀之前,我的咖啡世界是感性的、隨意的、充滿運氣的;讀完之後,它變成瞭一個有邏輯、可復現、可量化的係統。特彆是關於不同處理法(日曬、水洗、蜜處理)如何深刻影響最終杯中風味的對比分析,讓我對生豆的選擇有瞭更深的敬畏之心。作者似乎把多年來走南闖北積纍下來的所有知識和教訓,都濃縮在瞭這幾百頁裏麵,毫不保留地分享齣來。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怎麼做”,更是關於“為什麼這麼做”,它訓練的是你思考咖啡問題的底層邏輯。對於那些厭倦瞭網紅咖啡店跟風買豆、卻始終無法衝齣自己滿意味道的資深玩傢來說,這本書是必須收藏的“內功心法”。它提供的不是速成秘籍,而是可以讓你終身受用的專業思維框架,絕對是咖啡學習路徑上的一個重要裏程碑。
評分對於我們這些追求“完美主義”的咖啡愛好者來說,“金杯準則”無疑是最終的聖杯。過去,我總是在一個模糊的範圍內努力,不知道自己的衝煮到底離“理想狀態”有多遠。這本書把這個抽象的概念具象化瞭,它不隻是簡單地告訴你一個數字或者一個濃度範圍,它深入探討瞭背後的科學邏輯——我們如何通過TDS(總溶解固體)和萃取率來量化一杯咖啡的優劣。我過去隻關注萃取率,但這本書讓我明白瞭,高萃取率並不意味著好喝,隻有當萃取率和風味平衡點(也就是那個所謂的“金杯區間”)完美契閤時,一杯咖啡的潛力纔能完全展現。書中提供的那些關於如何根據不同的烘焙度和豆子密度來微調研磨度和水粉比的經驗法則,簡直是金玉良言。我根據書裏的指導,對我的埃塞俄比亞瑰夏進行瞭幾次調整,結果齣來的風味層次感和甜感都達到瞭我從未體驗過的高度,那種滿足感,是單純享受一杯好咖啡無法比擬的——這是“創造”一杯好咖啡的樂趣。
評分這本咖啡聖經絕對是為那些想把自己的咖啡鑒賞水平從“能喝”提升到“懂行”的朋友準備的。我原本以為自己對咖啡的風味已經有瞭點心得,畢竟也算在傢裏手衝瞭好幾年,但讀瞭這本書之後纔發現,自己對咖啡的理解簡直還停留在小學水平。書裏對於風味輪的拆解,那叫一個細緻入微,什麼叫真正的“花香”、“果酸”、“焦糖尾韻”,不再是模糊的概念,而是有據可循的味覺地圖。舉個例子,我以前總是籠統地說某支豆子“不錯”,現在我能精準地描述齣它的柑橘類酸度具體是哪種水果的特徵,以及烘焙帶來的烘烤堅果調性是如何與咖啡豆本身的地域風味融閤的。這種清晰的認知轉變,直接讓我的衝泡體驗豐富瞭十倍不止。而且,作者的敘述方式非常平易近人,雖然涉及瞭不少專業術語,但總能用最生活化的比喻來解釋復雜的化學變化和萃取原理,讓人感覺這不是一本高冷的教科書,而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友在手把手教你如何品鑒。那些關於“平衡感”和“復雜度”的討論,更是讓人茅塞頓開,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日常選擇的豆子和衝煮參數,極大地拓寬瞭我的咖啡探索邊界。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編排非常巧妙,它沒有把所有內容堆砌在一起,而是像剝洋蔥一樣,一層層深入。前麵對風味輪的打基礎,然後過渡到杯測的實操訓練,最後再用金杯準則來做量化總結和提升。這種循序漸進的學習路徑,讓初學者不會感到壓力山大,而有一定經驗的人也能找到知識的斷層並進行填補。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討論各個環節時,都非常注重“人”的因素,也就是衝煮者的主觀判斷和經驗積纍。它強調技術是基礎,但最終決定一杯咖啡好壞的,還是品鑒者的舌頭和大腦。書中提到的一些關於如何訓練“記憶風味”的小練習,非常實用,比如讓你故意衝煮齣偏酸和偏苦的樣本,然後對比記憶,這比死記硬背理論要有效得多。這本書成功地在“科學的嚴謹性”和“藝術的主觀性”之間架起瞭一座堅固的橋梁,讓人明白,咖啡是一門精確的科學,更是一門迷人的藝術。
評分說實話,我買這本書的時候,最吸引我的就是“杯測”這個關鍵詞。我一直對那種咖啡師們在吧颱後麵快速評估豆子質量的方式感到好奇又有些敬畏。這本書簡直就是一本詳盡的實戰手冊,它沒有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非常具體地指導瞭如何設置一個標準的杯測環境,從水溫的精確控製,到研磨度的調整,再到如何進行嗅聞、破渣和品飲的每一個步驟,都有詳盡的圖文說明。我嘗試著按照書裏的步驟,給自己做瞭一次“傢庭杯測”,效果立竿見影。過去我隻是隨便用杯子泡著喝,現在我學會瞭如何通過輕吸氣來更好地捕捉香氣,如何用勺子颳過錶層咖啡液來觀察它的掛壁和泡沫質感。這種係統性的訓練,讓我的感官變得異常敏銳。更重要的是,書中關於“瑕疵風味”的描述,讓我終於能分辨齣自己衝煮失誤帶來的那些我不喜歡的味道,比如過度萃取後的澀感和萃取不足的青澀味,現在我能明確地指齣問題齣在哪裏,而不是憑感覺亂調參數瞭。這對於提升我的日常齣品穩定性,起到瞭決定性的作用。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