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讀茶經,學泡茶(穿越時空,與茶聖陸羽共享一杯好茶)
定價:39.80元
作者:戴玄,周旭著
齣版社:中國輕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06-01
ISBN:9787501991891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20開
商品重量:0.622kg
編輯推薦
穿越時空,與茶聖陸羽共享一杯好茶。
古今對照,閱盛唐《茶經》習當代茶藝!
內容提要
這是一本通過介紹陸羽《茶經》,以《茶經》的結構作為全書體例,通過《茶經》的脈絡結構,古今對比,教大傢瞭解古代的茶知識,學習現代的茶知識。尊重現代人的習慣,使讀者在對比的學習瞭解中,更進一步地認識茶經、學習泡茶、瞭解茶道。
目錄
一之源
——南方有嘉木,茶的産地溯源
南方有嘉木
茶樹的種植發展史
現代的茶樹類型
好山好水齣好茶
唐人飲茶,求於險峰山野
今人種茶,多在山區坡地
二之具
——采集、運輸、加工茶葉的工具
唐人采茶常用的工具
現代采茶、製茶的工具
上品采摘,純人工采集
中品采摘,成團嚮下剪
下品采摘,成片嚮下剪
現代化機械的運用
三之造
——茶葉的製作過程
唐人製茶
講究采春茶
製茶的步驟
怎樣鑒彆好茶
陸羽鑒茶
我們如何選茶
製作方法不同,現代茶分七類
綠茶:未發酵茶,大限度保留瞭茶的原味
烏龍茶:半發酵茶,綠葉鑲紅邊,七泡有餘香
紅茶:全發酵茶,茶香極為濃鬱
黑茶:越陳越香的茶中另類
白茶:綠妝素裹
黃茶:黃湯黃葉的茶黃金
花茶:茶香花香兩相宜
四之器
——泡茶常用的工具
唐代泡茶器具和使用方法
現代茶盤及周圍茶具的擺放
從風爐到煮水器的演變
唐代煮茶器具:風爐、笤、炭撾、火笑、□、交床
現代燒水器具:煮水器(隨手泡)
現代泡茶器具:茶壺
茶壺——紫砂壺
從茶碗到蓋碗、茶杯、公道杯
陸羽選碗選名窯
茶類不同,選擇的材質也不同
現代泡茶器具:茶杯、/厶\道杯、蓋碗
從簡單的紙包茶葉到各種各樣的茶葉容器
唐代的紙包茶
現代多種多樣的存茶方式
怎樣用好茶葉罐
傢庭存茶小訣竅
古今通用的茶巾
唐代的粗綢茶巾
現代茶巾的使用
從夾、則到現在的茶道六用
唐代的茶夾和茶則
現代的茶道六用
從具列、都籃到現代的茶盤
具列:擺放茶具
都籃:儲存茶具
茶盤:現代茶藝的基礎
從唐代的滓方到現在的水盂、廢水桶
滓方
廢水桶
水盂
從劄到養壺筆
劄,用來清理的刷子
養壺筆,清理帶養護
從畚到杯托、壺承、蓋置
畚,用來放茶碗的墊子
杯托——護杯護桌
壺承——保護茶壺
蓋置——保護壺蓋
現代人使用的一些新茶具
聞香杯
普洱刀
茶荷
濾網
濾網架
茶玩
五之煮
——泡茶的方法與技巧
泡茶進化論
泡茶方法的演變
水為茶之母,泡茶如何擇水
陸羽如何擇水
現代人泡茶如何選水
現代人泡茶如何控製好水溫
七大類茶的衝泡方法
衝泡綠茶
衝泡烏龍茶
衝泡黑茶
衝泡紅茶
衝泡黃茶
衝泡白茶
衝泡花茶
六之飲
——喝茶也很講究
茶聖陸羽的飲茶原則
不同的茶適閤用不同的茶具
茶禮趣談
茶藝用語欣賞
學習專業的衝泡方法
泡茶基本手法
從新手到高手的泡茶細節
四季茶飲各不同
飲茶需度量
七之事
——古今茶人茶事
唐之前的茶文化
茶俗
不同民族的飲茶習俗
不同國傢的飲茶習俗
茶食
古今茶書
茶詩
八之略
——茶葉産區與名茶
唐代茶區分布
四大茶區
江北茶區
江南茶區
西南茶區
華南茶區
茶鄉
鐵觀音之鄉安溪
南坪林,北鹿榖
茶古府普洱
九之圖
——飲茶貴在自然,不要拘泥
不論古今,喝茶要因地製宜
辦公室簡易泡茶
戶外及旅行喝茶
十之
——把經寫在紙上,把茶悟在心裏
附錄:續茶經(節選)
作者介紹
戴玄,從事茶文化研究、傳播工作多年,茶樹策劃,愛茶人士。茶文化簡單閱讀的先行者與傳播者,希望為每一個喜歡茶的讀者提供內容全麵、閱讀簡單的作品,成為搭建茶葉專傢與普通讀者溝通的橋梁,把專業的茶知識變成簡單有趣的文字奉獻給每一個愛茶的讀者。
周旭,畢業於山東農業大學,酷愛茶文化,對茶飲養生與食品安全研究多年。曆年遍訪中國各大茶區,全麵瞭解各種名茶的種植、加工、分級等真實的資料,對中國各種名茶的選購與品鑒多有心得。
文摘
序言
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這本書成功地在“嚴肅”與“趣味”之間找到瞭一個完美的平衡點。它既有足夠深度的曆史考據,讓你感受到中國茶文化的博大精深,但同時,作者又巧妙地植入瞭一些“茶趣”——比如古代文人雅士間關於茶的趣聞軼事,或者是一些流傳至今的茶道“小竅門”。這些片段如同點綴在山水畫中的飛鳥或遊人,讓整個閱讀過程充滿瞭驚喜和期待。我常常在讀到一處深奧的理論時,會心一笑地被一個生動的小故事拉迴現實,然後又能帶著新的領悟繼續深入。這種張弛有度的敘事節奏,讓原本可能有些沉悶的“學習”過程,變成瞭一種愉快的探索之旅。它讓我明白,真正的文化傳承,從來都不是高高在上的說教,而是融入日常,充滿樂趣的對話。
評分我原以為《讀茶經,學泡茶》這類書會是那種枯燥的學術論述,充滿瞭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沒想到作者的敘事方式簡直是化腐朽為神奇。他沒有直接堆砌史料,而是采用瞭大量的場景構建和對話模擬。讀起來就像是跟著一位博學的茶道前輩,在唐代的某個隱秘茶寮裏,聽他娓娓道來,而不是冷冰冰地閱讀教材。那種將復雜的茶道禮儀、采摘時節、乃至不同水質對茶湯口感的影響,都融入到生動的故事場景中的功力,著實令人佩服。特彆是對於“茶聖”陸羽的描述,沒有將他神化,而是把他描繪成一個對生活有著極緻追求的匠人,這種立體的刻畫,讓人物呼之欲齣。這本書真正做到瞭將“學”的過程,變成瞭一種“悟”的體驗,讓那些原本遙不可及的古人智慧,變得觸手可及,非常適閤那些對傳統文化有興趣,但又害怕閱讀門檻的入門級讀者。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簡直太有心思瞭!封麵那種略帶泛黃的紙張質感,配閤著古樸的字體,一下子就把人拉迴到瞭那個茶文化尚未完全定型的年代。我特彆喜歡它在細節上的處理,比如內頁的插圖,每一幅都像是從唐代的畫捲裏精心裁剪齣來的一樣,綫條流暢,意境深遠。裝幀的厚度也恰到好處,拿在手裏沉甸甸的,有種捧著一本傳世經典的莊重感。我甚至捨不得太快翻動,生怕會破壞瞭那種穿越時空的儀式感。而且,考慮到“滿28包郵”這個略帶現代商業氣息的標題,這本書的實體呈現卻保持瞭極高的文化品味,這種反差感反而讓人覺得它是一份物超所值的珍藏。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可以觸摸的曆史工藝品,放在書架上,那種古典的韻味立刻就提升瞭整個空間的格調。我買瞭很多關於茶的書,但很少有能像它這樣,光是觸摸和翻閱的過程,就已然成為一種享受的。
評分這本書對於現代茶飲習慣的對照和反思,給我帶來瞭極大的啓發。我們現在追求的速溶、便捷,在這本書裏被細緻地批判(當然是很溫和地),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泡茶時的“敷衍”態度。比如,書中對“煮水”的講究,從火候到水溫的把控,細緻到令人咋舌,而我以前總是一燒開就衝泡,現在我開始嘗試用不同的火力和時間去“聽”水沸騰的聲音,仿佛真的在跟陸羽對話。更重要的是,它不隻是教你怎麼泡一杯“對的”茶,它引導的是一種生活哲學——慢下來,專注於當下。這種精神層麵的引導,遠超齣瞭“泡茶指南”的範疇。讀完之後,我明顯感覺自己對周遭環境的感知度提高瞭,不再隻是機械地完成任務,而是真正地在品味生活中的每一個微小細節,這纔是這本書最寶貴的地方,它改變瞭我的生活節奏。
評分從排版和校對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專業性毋庸置疑。我注意到,在引用一些古代典籍或者不同地域的茶俗時,作者都做瞭非常詳盡的注釋和交叉比對,這顯示齣編輯團隊對內容質量的極度負責。我特彆留意瞭那些古代稱謂的翻譯和現代術語的對應,清晰明瞭,沒有齣現任何含糊不清的地方。對於一個追求深度閱讀的讀者而言,這種嚴謹是閱讀體驗的基石。我試著去尋找一些可能的錯誤或疏漏,但直到我讀完最後一章,都沒有發現任何影響理解的硬傷。這對於一本涉及曆史、工藝和哲學的跨界書籍來說,是相當難得的成就。它讓我感到安心,知道自己是在接受一套經過精心打磨、值得信賴的知識體係。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