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好吃滋补家常菜
定价:25.00元
作者:瑞雅
出版社:青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7-01
ISBN:978755525417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目录
章 轻食新主张:蔬菜类
米汤烧南瓜 3
金钩香芹 4
老汤白菜 5
菊花茄子 7
胡萝卜丝拌白菜 9
火腿皮蛋烧芦笋 10
素炒苦瓜 11
生拌竹笋 13
豉味油麦菜 14
捞汁时蔬 15
麻酱凤尾 17
香油拌三丝 19
地三鲜 21
咖喱土豆 22
鲍汁西葫芦 23
农庄大丰收 25
西蓝花炒百合 27
五色拌菜心 28
蒜蓉炒茼蒿 29
奇味苦瓜 31
炒空心菜 33
生拌紫甘蓝 35
红果山药 37
黄瓜炒冬笋 38
第二章 美食新风尚:豆类、蛋类、菌菇类
培根炒荷兰豆 41
香辣刀豆 43
酸菜蚕豆 45
玉米豌豆煎鸡蛋 47
火腿尖椒蒸蛋 49
鱼香鸡蛋 51
苦瓜炒鸡蛋 52
糖醋豆腐干 53
葱香豆腐 54
韭菜炒毛豆 55
芹菜烧豆渣 56
素什锦 57
作者介绍
瑞雅,一个专业从事生活类图书的策划团队,由来自各知名院校和各大出版社的策划、文案、美术、摄影等专业人士组成,多年来创作出大量高品质、高的图书,得到业内一致好评。
文摘
序言
说实话,我收到的很多菜谱书都有一个通病:配方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就是作者的个人风格太强,导致普通家庭根本无法复刻。但这本《好吃滋补家常菜》的选材逻辑非常贴合普通大众的餐桌习惯。它没有那种高不可攀的“米其林”式的复杂工序,而是深入挖掘了我们日常生活中那些被我们忽略的、最基础的家常做法,然后通过细微的调整,让这些老味道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举个例子,它对“番茄炒蛋”的改良版,加入了一种我从未想过的香料,瞬间提升了层次感,但又完全不突兀,保留了熟悉的温馨感。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食材的替换建议做得非常到位,如果我家里正好没有某种特定的酱油或者醋,它会立刻给出替代品方案,这极大地降低了烹饪的门槛和心理压力。这本书真正做到了将“家常”二字贯彻到底,让烹饪不再是厨房里的技术挑战,而是一种轻松愉快的日常享受。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触动,是它所蕴含的“烟火气”和“人情味”。它所呈现的不仅仅是食材的组合,更像是在讲述一个个关于家庭、关于温暖的故事。每一道菜的介绍后面,都好像能感受到背后那个下厨的人的用心良苦,不是那种冷冰冰的化学反应说明,而是充满了生活智慧的絮语。例如,在介绍一道炖菜时,作者提到“这道菜最适合在冬日里,全家人围坐桌前,热气腾腾地分享”,这种场景感的描绘立刻拉近了读者与食谱的距离。我尝试着按照书中推荐的“周末慢炖”系列菜谱,周末确实比平时更放松,更有时间去享受烹饪本身带来的放松感。这本书成功地把“做饭”这个日常任务,提升到了一种“关爱自我和家人”的情感表达层面。它让我意识到,好吃的饭菜,关键不在于多贵的食材,而在于那份投入的时间和爱意,而这本书,正是教你如何高效、有爱地投入这份时间。
评分从装帧和纸张质感来看,这本书的出品质量确实配得上它定价。封面采用的是那种略带磨砂感的哑光处理,拿在手里很有分量,内页纸张厚实,印刷色彩饱和度适中,即便是经常翻阅也不容易产生折痕或褪色。我特别注意了书本的装订方式,它能够平稳地摊开放在料理台上,这一点对于做菜时需要参照步骤的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不用费力去按住书页,大大提高了操作效率。此外,书中对一些关键烹饪工具的介绍也十分到位,它会明确指出某道菜更适合使用砂锅还是炒锅,甚至还会提到小号的深锅和浅锅在受热均匀度上的区别,这种对工具特性的考量,体现了编者对烹饪流程的深刻理解,绝不是简单地把别人家的菜谱抄过来拼凑而成。这本书的物理属性,从里到外都散发着一种“耐用和实用”的特质,感觉可以陪伴我很多年。
评分我必须承认,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是想找一些真正能体现“滋补”概念的家常菜谱,而不是那种堆砌了大量油盐糖的快餐式烹饪。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没有一味追求浓油赤酱,而是巧妙地运用了各种天然食材的本味来达到滋养的效果。比如,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菌菇类和根茎类蔬菜的搭配,它们不仅丰富了口感层次,更重要的是,读完介绍部分,我能了解到这些食材对身体的具体益处,让我吃饭时更有“养生”的满足感。而且,书里很多汤品的配方都非常讲究药食同源的原理,用料组合既符合传统中医的理念,又没有使用到那些市面上难找的稀有药材,基本都是在普通超市就能购齐的材料,这一点对我这个生活节奏较快的都市人来说,实用性极强。这些菜肴的口味整体偏向清淡、醇厚,吃完之后没有那种油腻感,非常舒服,是真正意义上的“润物细无声”的滋补。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图片简直是视觉盛宴,每一道菜的成品图都拍得极其诱人,色彩搭配和光线运用都达到了专业水准。我作为一个厨房新手,最怕的就是菜谱的步骤描述晦涩难懂,但这本书的讲解方式非常人性化,即便是初次尝试红烧肉这样的硬菜,也能跟着图文步骤轻松搞定。尤其值得称赞的是,它对火候的把控给出了非常细致的建议,比如“小火慢炖至汤汁收浓,约需四十分钟”,这种量化的描述比“炖煮一会儿”实在管用太多了。而且,书中还贴心地列出了每道菜的“烹饪小贴士”,比如针对不同食材如何预处理,如何避免粘锅等等,这些都是我在其他食谱书里很少见到的细节。我试做了其中的几道“快手营养餐”,别看名字朴实,味道却出乎意料地惊艳,而且备菜时间控制得很好,完全符合我平日工作日晚上回家做饭的需求。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菜谱,更像是一位耐心的烹饪导师,让我对下厨的热情持续高涨,感觉自己真的在烹饪技艺上有所长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