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酒泉百俗
定价:48.00元
作者:张正彬
出版社:航空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1-01
ISBN:9787516508855
字数:
页码:30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24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酒泉百俗》全方位、多角度、多层面地揭示酒泉文化的丰富内涵,展现世代酒泉人根本的精神基因、深层的生命追求和独特的人文标识,总结历史、盘点遗产、延续文脉、服务现实,尤其对于检视酒泉文化实力,彰显酒泉文化魅力,提升酒泉文化影响力,意义深远。
内容提要
民俗,是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繁衍生息中逐渐创立的一系列生活方式,包含了各族人民对天地万物的认识,以及对亲情、友情和爱情的理解,具有很强的内聚力和广泛的包容性,是华夏民族生生不息的纽带和沃土。张正彬编*吴基伟主编的《酒泉百俗/飞天逐梦醉酒泉文化丛书》精选了酒泉地区各族人民的风俗,按内容分为节日俗、婚育俗、丧葬俗和礼仪俗四个部分。一册在手,可尽览酒泉地区不同民族的风土人情。
《酒泉百俗》既可作为大众读物,也可供有志于了解、研究酒泉地区灿烂民俗文化的读者阅读、参考。
目录
节日俗
过年
二十三,祭灶神
扫房子,去尘土
打醋炭,消污垢
贴福字,讨吉利
贴年画,纳吉祥
贴门神,保安宁
贴春联,迎新年
除夕
年夜饭
压岁钱,得平安
守岁
开门
拜年
打春日,鞭春牛
立春日,戴春鸡
正月十五闹元宵
补天节,摊煎饼
填仓节,祭仓官
二月二,龙抬头
惊蛰雷鸣
三月三,去踏青
清明时节
四月八庙会
端午时节
六月六,晒衣物
七夕乞巧
七月十五是鬼节
中秋月圆
……
婚育俗
丧葬俗
礼仪俗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节日俗
过年
二十三,祭灶神
扫房子,去尘土
打醋炭,消污垢
贴福字,讨吉利
贴年画,纳吉祥
贴门神,保安宁
贴春联,迎新年
除夕
年夜饭
压岁钱,得平安
守岁
开门
拜年
打春日,鞭春牛
立春日,戴春鸡
正月十五闹元宵
补天节,摊煎饼
填仓节,祭仓官
二月二,龙抬头
惊蛰雷鸣
三月三,去踏青
清明时节
四月八庙会
端午时节
六月六,晒衣物
七夕乞巧
七月十五是鬼节
中秋月圆
……
婚育俗
丧葬俗
礼仪俗
说实话,现在市面上很多所谓的文化普及读物,内容往往流于表面,用很多华丽的辞藻堆砌出一种“高大上”的假象,读完之后却什么也记不住。我更欣赏的是那种扎实、近乎田野调查式的记录,哪怕语言朴实无华,但信息密度足够高,能够提供可靠的佐证和鲜活的案例。我希望这本书的作者在收集资料时,是真正走进了当地的生活肌理之中,而不是仅仅坐在办公室里翻阅旧档案。我特别关注那些关于民间信仰和手工艺的章节,因为这些往往是最难被记录下来的非物质遗产。例如,某一种特定节日的特定食品,它的制作工艺和食用规矩,背后是不是隐藏着某种天文历法或者农耕智慧的密码?这种‘以小见大’的研究方法,总是最能打动我。如果这本书能做到这一点,它就不只是一本‘读物’,而是一份珍贵的文化档案,值得被永久保存和研究。我期待它能提供那种‘啊,原来是这样!’的顿悟时刻。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带着点年代感的插画风格,一下子就把我带回了那种质朴又热烈的西北风情里。拿在手里分量十足,纸张的质感也挺好,不是那种廉价的光滑纸,而是有点粗粝的手感,仿佛能从指尖感受到那些古老故事的厚重。我本来是抱着随便翻翻的心态买的,没想到光是看那些印刷出来的图样和版式,就已经觉得值回票价了。排版上看得出是用心了,字里行间留白得恰到好处,读起来一点都不费力,反而有一种沉静下来的力量。我特别喜欢那种局部采用的深色调,和主体背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突出了某些关键元素的视觉冲击力。虽然我还没完全深入到文字内容,但仅仅是作为一件可以把玩和细细品味的“物件”来看,它就已经成功地吸引住了我全部的注意力。这感觉就像是拿到了一件精美的工艺品,让人忍不住想把它放在书架最显眼的位置,时不时地拿出来摩挲一番,感受那种未经雕琢的、带着泥土芬芳的美感。
评分坦白讲,我对于地域文化研究的深入程度,往往取决于作者的‘同理心’。如果作者只是一个旁观者,那么写出来的东西往往是‘客观’的,但缺乏‘温度’。我更希望看到的是一种带着敬意和爱意的记录。这种爱,体现在对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也会给予同等的关注和尊重,不会因为它们不够“宏大”或“主流”就轻描淡写地带过。那些关于邻里互助的传统、对长者的尊重方式、孩童游戏的变化,这些才是构成一个社会毛细血管般活力的关键。如果这本书能捕捉到这些‘人情味儿’,那些琐碎的仪式、独特的俚语和代代相传的生活智慧,才真正有了生命力。我期待它能展现出一种‘生生不息’的力量,让人在了解这些古老习俗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人类面对环境时那种顽强而又充满智慧的适应性,从而对普通人的生活产生更深层次的共鸣。
评分我有一个习惯,每当我接触到新的地域文化时,总会习惯性地去寻找那些具有地域标识性的色彩和气味记忆。对于酒泉,我的第一反应是戈壁滩的干燥、阳光的炙烤,以及夜晚的清冷与星空。我希望这本书的文字能像一幅精心调色的油画,而不是简单的素描。它应该在描绘‘俗’的同时,也让人能‘闻到’那种空气的味道,‘听到’当地人说话的声调和语调。如果能通过文字的描摹,让我仿佛置身于某个古老的市集,看到商贩的叫卖,闻到烤肉的焦香,那这本书的艺术价值就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这种沉浸式的体验,是任何干巴巴的学术论述都无法替代的。我期待那些关于节庆场面的描写,能够热烈到让我感到燥热,关于祭祀的描写,又能冷静到让我感到肃穆,情绪的张弛有度,才是高水平叙事的标志。
评分我对这类地方志类的书籍总是抱有一种近乎痴迷的好奇心,特别是涉及到风俗习惯这种深入骨髓的文化层面。我通常是通过研究那些细枝末节的小事,才能真正触摸到一方水土的灵魂。这本书的标题本身就极具画面感,‘酒泉’这两个字,自带了一种苍凉与豪迈交织的史诗气质。我设想,里面收录的‘百俗’,绝不仅仅是简单的吃喝穿戴的罗列,它背后一定蕴含着千百年来,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人们如何与严酷的自然环境抗争,又如何从中提炼出独属于他们的生存哲学和审美情趣。比如,那些关于婚丧嫁娶的仪式,它们是如何一步步演变,反映了家族观念和社会结构的变迁?那些祭祀的活动,是不是还保留着汉唐时期的某些影子?我渴望看到那些被现代文明逐渐稀释和遗忘的细节,那些藏在老人们口耳相传中的、带着泥土和汗水味道的鲜活记忆。这本书,在我看来,就像是一把钥匙,能打开一扇通往过去、通往真实生活场景的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