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盡的日式點心教科書 9787502052966

詳盡的日式點心教科書 9787502052966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日梶山浩司 著
圖書標籤:
  • 日式點心
  • 和菓子
  • 甜點
  • 烘焙
  • 日式料理
  • 美食
  • 烹飪
  • 教材
  • 食譜
  • 甜品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末橋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煤炭工業齣版社
ISBN:9787502052966
商品編碼:30090622231
包裝:平裝-膠訂
齣版時間:2016-09-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詳盡的日式點心教科書

定價:46.00元

售價:27.6元,便宜18.4元,摺扣60

作者:(日)梶山浩司

齣版社:煤炭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9-01

ISBN:9787502052966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1、東京製果學校校長梶山浩司的正宗和果子的製作經驗大分享,60款四季和果子與不常見和果子款款精美得如同藝術品!2、全步驟、全圖解,更直接、更直觀的學習和果子製作技巧,讓正宗和果子走進尋常百姓傢!

內容提要


《詳盡的日式點心教科書》是東京製果學校校長梶山浩司為所有喜愛和果子的人們編寫的一本傢庭和果子教程,是一本利用傢庭常用廚具製作正宗和果子的教科書。《詳盡的日式點心教科書》對和果子的由來、曆史以及日本東京製果學校獨特的製作技巧進行瞭詳解,並以四季食材為章節,介紹瞭60款與季節相符的和果子製作方法和竅門!

目錄


前言

製作和果子的工具

製作麵餡、麵團的工具

加工工具

關於材料

麵餡

葛粉、蕨粉、寒天

粉類

基本麵餡的製作方法

製作粒餡

製作豆沙餡

製作求肥、雪平

專欄1 和果子的分類

專欄2 上等生果子中常用的生果子分類

專欄3 和果子與日本的年事記

春季和果子

油菜花(金團)

引韆切(草裹衣)

草餅(上新粉)

紫藤花(練切)

櫻餅(小麥粉)

調布(小麥粉)

富貴草(練切)

柏餅(上新粉)

黃味牡丹(黃味餡)

櫻饅頭(薯蕷饅頭)

櫻餅(道明寺)

禦手洗丸子(上新粉)

夏季和果子

花(半錦玉羹)

栗子(紅豆沙)

葛饅頭(葛粉)

栗子金團(白豆沙餡)

道明寺羹(道明寺)

鞦色(半雪平)

枇杷(外郎)

紅葉(練切)

水羊羹(紅豆餡)

栗子蒸羊羹(紅豆餡)

白玉善哉( 水磨糯米粉)

鞦姿(紅豆餡)

鞦季和果子

蕨菜糕(蕨粉)

萩餅(糯米)

涼粉(紅藻類)

地瓜豆沙糕(甘薯)

殘月(小麥粉)

黃米糕(糯粟米)

牽牛花(雪平)

山茶花(雪平)

水無月(外郎)

故鄉餅(小麥粉)

水果啫喱(瓊脂)

香甜薯泥(甘薯)

鼕季和果子

寒紅梅(練切)

栗饅頭(小麥粉)

花瓣餅(半雪平)

栗大福(求肥)

蕎麥餅(蕎麥粉)

石衣(乾果子類)

仙鶴(雪平)

桃山(白色豆沙餡)

鶯餅(求肥)

銅鑼燒(小麥粉)

馴鹿(薯蕷饅頭)

紅豆鬆風(小麥粉)

萬兩(黃味餡)

圓鬆餅(小麥粉)

吹雪饅頭(薯蕷饅頭)

艷袱紗(小麥粉)

銀杉(金團)

葛粉湯(葛粉)

水仙(外郎)

月餅(小麥粉)

椿餅(道明寺)

味噌饅頭(饅頭)

柚子饅頭(饅頭)

作者介紹


梶山浩司,齣生於長崎縣,畢業於中央大學和東京製果學校,之後進入釜人鉢之木(東京阿佐榖)工作。隨後又轉到滿月(東京龜戶)擔任廠長,並擔任母校“東京製果學校”的教師,2013年開始擔任該校校長、日本果子協會“東和會”的運營部長,活躍於全國果子研究機構聯閤會及相關活動、國際親善協會中,緻力於在全世界範圍內推廣和果子。

文摘


序言



日本傳統菓子製作的深度探索:不含《詳盡的日式點心教科書》內容的新視角 本書緻力於為所有對日本傳統和菓子製作懷有濃厚興趣的製作者、烘焙師以及美食愛好者提供一套全麵、深入且極具實踐指導意義的學習材料。我們聚焦於那些常常被主流教程所忽略的、更具曆史深度和地域特色的和菓子製作技藝,旨在將讀者從基礎的原料認知,引導至復雜形態的藝術化呈現。 第一章:和菓子的曆史脈絡與地域風土的交織 本章將追溯和菓子的起源,探討其如何從奈良時代的“唐菓子”演變,曆經平安時代的“餅”與“糕”,至江戶時代因應茶道興盛而發展齣“上生菓子”的黃金時期。我們不會停留在簡單的年代劃分,而是深入剖析特定曆史時期,如幕府更迭或特定文化運動如何影響瞭和菓子的形態、口味與季節性錶達。 重點內容: 茶道美學與和菓子的共生關係: 詳細解析“主菓子”與“乾菓子”在茶事中的功能定位,以及“旬”的概念如何指導季節性素材的選擇與配比。 地域性原料的地理學考察: 聚焦於關東、關西以及特定島嶼(如北海道的紅豆、九州的芋頭、衝繩的黑糖)所特有的原料特性及其在地方和菓子中的獨特應用。例如,探究不同産地紅豆(如丹波大納言與十勝産)在煮製工藝和最終口感上的細微差異。 從“樸素”到“精緻”的工藝演變: 討論江戶時期,特彆是京都與大阪兩地匠人之間在和菓子造型藝術上的風格分野與技藝傳承。 第二章:核心原料的精深解析與現代改良 和菓子的靈魂在於其原料的純粹性與處理的精細度。本章將超越簡單的原料列錶,深入探討原料的化學性質、最佳儲存條件以及如何通過現代技術手段優化傳統原料的錶現力。 重點內容: 米類與澱粉的科學運用: 深入研究不同品種的粳米、糯米以及米粉(如白玉粉、上新粉、道明寺粉)在吸水性、粘性與熟成狀態上的差異。重點講解“蒸製”與“炊煮”工藝對最終質地的影響。 豆類處理的“溫度麯綫”: 詳細記錄製作“煉切”與“羊羹”過程中,豆沙(餡料)從煮沸、脫水到“炒餡”的關鍵溫度控製點。討論使用高壓鍋或傳統砂鍋製作餡料時,時間與火力的精確配比。 天然著色與風味提取: 係統梳理使用植物(如抹茶、艾草、紫蘇、櫻葉)進行天然著色的傳統方法,並對比現代食品級天然色素在保持色澤穩定性和風味純淨度方麵的優劣。講解如何提取柑橘皮(如柚子、蜜柑)的油脂和香氣,而不引入苦澀味。 糖類的選擇與結構影響: 不僅介紹白砂糖,更深入分析“和三盆糖”、“黑糖”和“麥芽糖”在和菓子中所起到的保濕、結構支撐和風味層次構建的作用。 第三章:傳統技藝的解構與重塑 本章將把和菓子的製作過程分解為一係列可量化的、可重復的精確操作。我們將針對幾種標誌性的和菓子,進行從零開始的深度技術剖析。 重點內容: 羊羹(Yōkan)的晶體控製: 深入探討羊羹製作中,糖分濃度與凝膠劑(瓊脂或寒天)比例對最終切麵光滑度及咀嚼感的影響。區分“棹物羊羹”與“煉羊羹”的工藝側重點,並教授如何避免“齣汗”現象。 求肥(Gyūhi)的延展性極限: 專門講解如何通過精確控製糯米粉的糊化程度,製作齣具有極高延展性、不易迴硬的求肥皮,適用於包裹重餡料或製作立體的裝飾件。 乾菓子(Higashi)的壓製與乾燥藝術: 重點介紹“落雁”和“金平糖”的模具選擇、粉體的混閤均勻度控製,以及烘乾過程中的溫濕度管理,以確保成品酥鬆或晶瑩剔透的質地。 煉切的塑形基礎與工具解析: 詳細介紹各種傳統和果子刀、竹簽、以及“へら”(鏟子)的使用技巧。展示如何通過“切嵌”、“押し物”和“絞り”等基礎手法,將基礎豆沙轉化為具象的自然形態。 第四章:季節變換與主題創作的進階錶達 和菓子是時間的藝術。本章指導製作者如何超越食譜的限製,將季節、詩意和個人情感融入作品之中。 重點內容: “侘寂”美學在造型中的體現: 探討如何通過不對稱、留白和對不完美(如枯葉的紋理)的模仿,來錶達日本美學中的“侘寂”精神。 十二個月的味覺日曆: 為每個月份提供至少兩種以上的,基於傳統節氣(如芒種、立鞦、鼕至)的造型靈感來源和風味搭配建議,確保作品不僅視覺應季,味覺上亦能精準呼應。 外皮與餡料的“對話”: 教授如何通過對比(例如,用清淡的葛粉皮包裹濃鬱的抹茶餡,或用深色豆沙搭配淺色米粉外衣)來增強整體的層次感和驚喜度。 陳列與器皿的搭配: 講解和菓子在“高足(Takatsuki)”和傳統漆器上的陳列方式,以增強作品的整體展示效果和文化氣息。 本書的目標讀者是那些渴望超越基礎操作指南,深入理解和菓子製作背後的科學、曆史與哲學思考的實踐者。通過本書的學習,製作者將能掌握獨立設計、調整和創新日式點心的能力。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理論深度遠超齣瞭我預期的那種“跟著做”的菜譜書,它更像是一部深入剖析日式點心哲學和曆史的學術著作,但語言又保持瞭極高的可讀性。作者對於原材料的執著與考究,簡直是令人肅然起敬。比如,在講述“和三盆糖”的使用時,它沒有簡單地告訴你用多少剋,而是詳細解釋瞭不同産地的風味差異,以及它在口感上如何影響最終成品的“入口即化”的境界。這種對細節的刨根問底,讓製作過程不再是簡單的步驟復製,而變成瞭一種對傳統工藝的緻敬和理解。我尤其欣賞其中關於“職人精神”的探討,那種對完美永不妥協的態度,滲透在瞭每一個配方的講解之中,這對於真正想要精進技藝的人來說,是無價的精神財富。讀完前幾章,我感覺自己對“好吃”這個概念有瞭更深層次的認知,不再滿足於錶麵的甜美,而是開始追求那種源於自然和時間沉澱的味道。

評分

我最欣賞這本書的地方在於它的包容性和層次感。它沒有傲慢地隻展示最高級的、隻有專業人士纔能完成的作品,而是非常體貼地為不同水平的讀者設計瞭進階路徑。初級部分,那些基礎的、使用常見食材製作的“入門級”點心,製作起來快手又有趣,非常適閤想要快速體驗成就感的傢庭製作者。而當翻到中高級章節,你會發現一些運用瞭季節限定食材、需要長時間準備的復雜點心,它們的配方嚴謹到令人發指,但同時,作者也提供瞭在某些情況下可以進行“閤理妥協”的替代方案說明,這體現瞭一種非常人性化的教學態度,沒有把讀者逼入絕境。這種從淺入深,兼顧實操與理論的編排,使得這本書的生命力極強,它能陪伴我度過從新手到進階的整個學習周期。

評分

排版和圖解的清晰度,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典範。很多專業烘焙書最大的問題就是圖文分離,要麼是文字描述復雜難懂,要麼是圖片步驟跳躍性太大,讓人無從下手。然而,這本書的每一步驟都配有非常精準且角度獨特的特寫照片,尤其是在處理那些需要精細手法的環節,比如如何將餡料捏成特定的形狀,或者如何處理糯米的粘度,攝影師簡直是神來之筆。那些關鍵的技巧點,都會用醒目的標注或小框來提醒,避免瞭初學者走彎路。我試著做瞭其中一個需要復雜摺疊的糕點,按照書上的圖示,即便是我這種動手能力一般的“廚房小白”,也成功地做齣瞭外觀上足以亂真的作品,這極大地增強瞭我的信心。這種可視化教學的力度,是很多同類書籍望塵莫及的。

評分

這本書的創新性並非體現在發明瞭全新的點心種類,而是它在“傳承”與“發展”之間找到瞭一個完美的平衡點。作者沒有墨守成規,將傳統的日式點心固化在刻闆印象中,而是巧妙地融入瞭一些現代的思維方式,比如如何更好地保持新鮮度,或者如何在不犧牲風味的前提下稍微減輕甜度以適應現代人口味。我特彆喜歡其中穿插的一些“曆史小故事”,講述某個經典點心是如何在不同時代被改良和演變的,這讓冰冷的配方瞬間有瞭溫度和故事性。這種在尊重曆史根基的同時,又不懼怕進行微調的開放心態,讓這本書讀起來充滿瞭活力,讓人感覺這門古老的技藝正在被積極地繼承和發展,而不是被束之高閣的博物館展品。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簡直是藝術品,從封麵到內頁的紙張選擇都透露著一種匠心獨運的考究感。那種略帶磨砂的質感,捧在手裏沉甸甸的,讓人立刻感受到這不是一本普通的食譜,而是一部值得收藏的典籍。特彆是色彩的運用,那種柔和的米白和深沉的墨綠搭配起來,既古典又現代,完美地烘托齣瞭日式點心那種精緻、內斂的美學。我特彆喜歡它在章節排版上的處理,留白恰到好處,文字和圖片的布局疏密有緻,即便是初次接觸日式點心的讀者,也不會感到視覺上的壓迫感,反而有一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仿佛已經被帶到瞭一個寜靜的日式茶室,準備開始一場味覺與視覺的盛宴。而且,細節之處見真章,那些關於季節更迭在點心中的體現的插圖,用手繪的綫條勾勒齣來,細膩得讓人驚嘆,每一次翻閱都能發現新的驚喜,絕對是那種可以作為禮品饋贈友人的高品質書籍。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