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我的本泡茶专书
定价:20.00元
作者:池宗宪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1-01
ISBN:978754472402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22kg
编辑推荐
为每一种茶立传。
解释每一道看似简单实则蕴含了多方面细节考量的泡茶工序。
教你如何良器配佳茗。
内容提要
《我的本泡茶专书》是一本教你如何泡茶的书,从茶、水、壶、人互动的角度出发,教你如何泡好茶。并列专章讲了乌龙茶、绿茶、铁观音、武夷茶、红茶、普洱茶的泡法。
目录
部分 泡茶入门知识
章 怎样泡好茶
节 你喜欢茶吗
第二节 你准备好了吗
第三节 内心的“茶结
第四节 老人茶
第二章 与茶叶对话
节 茶名千百种
第二节 中国六大茶类
第三节 台湾茶
第三章 水是茶之母
节 水的分级
第二节 挑战味蕾
第三节 改良水质
第四节 真假矿泉水
第四章 如何煮水
节 煮水的器具
第二节 煮水的程度
第三节 老水与嫩水
第四节 火器共生
第五章 好茶好在哪儿
节 色香双绝
第二节 味韵缠绵
第三节 好茶还需好护法
第六章 教我如何不想她一一宜兴壶
节 买壶增值
第二节 土好发茶
第三节 挚爱泥料
第四节 烧结温度
第七章 泡茶秘法
节 忠于原味
第二节 汤味
第三节 本土壶
第四节 怎样泡大壶茶
第二部分 泡茶实战手册
第八章 乌龙茶摆尾
第九章 绿茶的泡法
第十章 铁观音的泡法
第十一章 武夷茶的泡法
第十二章 红茶的泡法
第十三章 普洱茶的泡法
结语
作者介绍
茶人池宗宪,从小就跟着捡茶的母亲认识了茶,从此痴迷上了中国茶文化。长大后,在茶艺馆、茶山和茶的史料堆里遍寻茶的踪迹。由此他获得了无穷的灵感,先后出版了《台湾茶街》、《铁观音》、《武夷茶》、《普洱茶》以及《一杯茶的生活哲学》等著作。
他有二十多年传媒工作经验,由记者到总编辑,却始终不改爱茶本色。
他写的报道屡获新闻奖,他说那是对他工作的肯定,而只有在写茶时,他才能获得对自我的肯定。
文摘
序言
这本书拿到手的时候,就感觉它的装帧很讲究,封面设计既有传统茶文化的韵味,又不失现代的简洁感,让人一眼就爱不释手。我本来就对茶艺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喜欢那种在氤氲茶香中寻找内心宁静的过程。这本书的排版和纸张质量都非常棒,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很有分量。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行文中的那种娓娓道来的叙事方式,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茶师正在你身旁,耐心细致地为你讲述每一个泡茶的细节。他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理论说教,而是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实践的智慧。比如,书中对不同水源的选择和水温的把控,简直可以称得上是教科书级别的讲解,每一个细微的差别都被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忍不住想立刻去实践一番。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让我重新审视自己与茶的关系,不再只是“喝茶解渴”,而是上升到了“品味生活”的层面。读完后,我感觉自己的泡茶技艺有了质的飞跃,那种对茶汤色泽、香气和滋味的理解都变得更加深刻和立体了。强烈推荐给所有热爱茶道的朋友们!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它作为一本“泡茶指南”的范畴。我作为一个摄影爱好者,对书籍的视觉呈现也颇为在意。这本书的插图和配图选择得极其到位,既有高清的茶叶微距摄影,展示了干茶的形态之美,也有意境深远的场景描绘,烘托出茶道的氛围。这些视觉元素与文字内容形成了完美的互补,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沉浸感。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关于“水温与茶叶内含物质析出关系”的图表分析,那份严谨性,完全可以媲music任何专业的食品科学读物。而且,作者在讲解不同地域、不同季节采摘的茶叶应如何调整冲泡策略时,展现出了惊人的信息密度和实战经验。我曾尝试过用书中的方法改良我对某款陈年普洱的处理方式,结果茶汤的醇厚度和顺滑度都得到了显著提升,这直接证明了书中理论的可靠性和实用性。这本书简直是为那些追求极致口感和技术细节的茶友量身定制的宝典,它既有“道”的阐释,更有“术”的精进。
评分我一直觉得,泡茶这件事,心境比技巧更重要,但这本书巧妙地将两者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它的语言充满了人文关怀,读起来让人感觉非常舒服,完全没有那种枯燥的教程感。作者似乎深谙东方哲学的精髓,在讲解冲泡技艺的同时,总能穿插一些关于时间、空间、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思。举个例子,书中关于“出汤时间”的描述,不仅仅是精确到秒的计时,更是对等待、耐心和把握时机的深刻领悟。当我按照书中的指导,第一次尝试用那种全新的心态去面对一杯茶时,我竟然真的捕捉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层次感”——茶汤入口后,香气、甜度、回甘在口腔中依次展开,仿佛在进行一场精妙的交响乐表演。这种体验是任何其他书籍都没有给予的。它教会我的,不仅是如何泡好一杯茶,更是如何通过泡茶这个媒介,慢下来,去感受生活中的每一个细微的美好瞬间。这本书,我已经推荐给办公室里所有压力山大的同事们了,希望他们也能从中找到片刻的宁静。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对我来说是一次充满惊喜的探索之旅。它最让我感到惊艳的是那种“去神秘化”的处理方式。很多关于茶的典籍,总喜欢把泡茶的过程说得玄之又玄,让人望而却步。但这位作者却用一种极其亲切、平等的方式,将那些看似高深的技巧一一拆解,用清晰的语言阐述背后的逻辑。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润茶”环节的论述,以往我总觉得那只是一个例行的步骤,但书中详细解释了润茶如何唤醒茶叶的“毛孔”,为后续的正式冲泡做足准备,这种对细节的尊重让人茅塞顿开。而且,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人性化,即便是零基础的新手,也可以从目录的引导下,循序渐进地构建起自己的知识框架,而资深爱好者也能在其中找到值得深入研究的专业话题。它做到了真正的“雅俗共赏”,让不同层次的读者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收获点。这本书,无疑是我近年来阅读过的关于东方生活美学类书籍中,最值得珍藏和时常翻阅的一本佳作。
评分说实话,我购买这本书之前其实有点犹豫,因为市面上关于茶的书籍实在太多了,质量良莠不齐。但这本书的出现,完全颠覆了我对传统茶艺书籍的刻板印象。它最大的亮点在于其逻辑结构的清晰和内容的广博性。作者似乎把泡茶这件事拆解成了无数个微小的、可操作的步骤,然后用一种近乎科学的态度去解析每一个环节背后的原理。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茶具的选择与搭配”那一章节,里面详细分析了紫砂壶、盖碗、玻璃杯在冲泡不同类型茶叶时产生的化学和物理变化,这比我之前听过的任何讲座都要深入透彻。文字风格上,它不像一些古籍那样晦涩难懂,而是非常现代、流畅,即便是初学者也能迅速抓住重点。更难得的是,作者并没有局限于某一特定茶类的介绍,而是涵盖了绿茶、红茶、乌龙茶等主流茶类的冲泡精髓,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跟着一位博学的导师进行了一场系统的“茶道修炼”,让人心悦诚服,受益匪浅。它真正做到了将深奥的茶学知识,转化为日常可行的生活美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