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商品名称: | 改变全家人的养生汤 烹饪/美食 书籍 |
| 作者: | 尚云青 于雅婷 |
| 定价: | 36.0 |
| 出版社: |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
| 出版日期: | 2016-03-01 |
| ISBN: | 9787553754765 |
| 印次: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小16开 |
| 内容简介 | |
| 《改变全家人的养生汤》根据养生原则与要点,给男人、女人、老人、孩子量身定制了功效不同的健康汤品,并结合四季养生、五脏,有针对性地选择营养汤品,图文并茂地进行讲解,带来简约而不简单的健康养生汤。 |
| 目录 | |
男人壮阳汤 经常饮用汤品,是男性强身健体、防病治病的一条、、的途径。本章就分别从男性亚健康状态、男性常见疾病等角度出发,一一讲解各种汤品,供广大男性朋友选择。希望您能从中受益,做好日常护理,远离疾病的困扰。 黄芪山药鱼汤 原料 黄芪......................................................15克 山药.....................................................20克 鲫鱼........................................................1条 姜、葱、盐各适量 做法 1将鲫鱼去鳞、内脏,洗净,在鱼两侧各划一备用;姜洗净切丝;葱洗净切花。 2将黄芪、山药放入锅中,加适量水煮沸,然后转小火熬煮约15分钟后再转中火,放入鲫鱼煮约10分钟。 3鱼熟后放入姜、葱、盐调味即可。 汤品解说 鲫鱼益气健脾,黄芪益气补虚,山药补养肺气;三者搭配同食,可提高人体免疫力,对体虚反复感冒者有一定的食果。 杏仁萝卜炖猪肺 原料 猪肺...................................................250克 南杏仁、花菇.....................................各40克 萝卜...................................................200克 高汤、姜、盐、味精各适量 做法 1猪肺洗净,切块;南杏仁、花菇浸透洗净;萝卜洗净,带皮切块;姜切片。 2将以上用料连同高汤一起放入炖盅,盖上盅盖隔水炖,先用大火炖30分钟,再用中火炖50分钟,后用小火炖1小时,炖好后加盐、味精调味即可。 汤品解说 猪肺补肺止血,南杏仁祛痰,萝卜能化积滞;三者合用能敛肺定喘、化痰、增强体质,适合体虚导致的反复感冒者食用。 参芪炖牛肉 原料 参、黄芪........................................各20克 牛肉...................................................250克 葱、料酒、盐、香油、味精各适量 做法 1牛肉洗净,切块;参、黄芪分别洗净,参切段;葱切段。 2将参、黄芪与牛肉同放于砂锅中,注入清水1000毫升,以大火烧沸后,加入葱段和料酒,转小火慢炖至牛肉酥烂,加盐、味精调味,淋上香油即可。 汤品解说 参、黄芪均有补气固表、益脾健胃的功效;牛肉可强健体魄、增强抵抗力。三者合用,对体质虚弱易感冒者有一定的补益效果。 双仁菠菜猪肝汤 原料 猪肝...................................................200克 菠菜.......................................................2棵 酸枣仁、柏子仁.................................各10克 盐适量 做法 1将酸枣仁、柏子仁装在棉布袋里,扎紧口。 2猪肝洗净切片;菠菜去头,洗净切段;将布袋入锅加4碗水熬药汤,熬至约剩3碗水。 3猪肝氽烫后捞起,和菠菜一起放入药汤中,待水沸腾即熄火,加盐调味即成。 汤品解说 菠菜和猪肝含铁丰富,是补血滋阴的佳品;酸枣仁、柏子仁有养心安神的功效。四者搭配,适合因心血亏虚引起的失眠多梦者食用。 灵芝红枣瘦肉汤 原料 猪瘦肉................................................300克 灵芝.......................................................6克 红枣、盐各适量 做法 1将猪瘦肉洗净、切片;灵芝、红枣均洗净,备用。 2净锅上火倒入适量水,下猪瘦肉烧沸,捞去浮沫。 3下灵芝、红枣,转小火煲煮2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汤品解说 灵芝可益气补心、补肺;红枣可补气养血;猪肉可健脾补虚。三者同用,可调理心脾功能,改善贫血症状。 远志菖蒲鸡心汤 原料 鸡心.............. |
| 编辑 | |
| 汤作为传统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源远流长,兼具食疗、养生功效。尤其是养生汤,其根据药食同源的理论,采用食材搭配的方法,因制作简单而营养丰富、兼具价值而备受青睐。就像承担不同的社会角色一样,家庭中男女老幼在饮食养生上也需要区别对待。男女的身体构造不同,无论是身体所需的营养还是有针对性的调理,都应根据性别差异来区别对待。 |
坦白说,市面上关于养生食谱的书籍浩如烟海,大多数无非是重复来去那几样老方子,看多了就审美疲劳了。但这一本《改变全家人的养生汤》给我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它似乎在探索一种更现代、更科学的养生哲学。我注意到作者在介绍食材功效时,会引用一些现代营养学的观点来佐证传统食疗的合理性,这种跨界的结合处理得非常巧妙,既保持了传统汤品的灵魂,又增加了可信度。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书中对“时间管理”的考量。很多养生汤都强调“文火慢炖”,这对于我们这些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但这本书里有专门章节讲解了如何利用周末时间进行批量预处理,或者推荐了一些适合快节奏生活的“二十分钟速成养生汤”,这体现了作者对现代生活压力的深刻理解和人性化的关怀。它不是高高在上的理论指导,而是实实在在能融入我日程的实用工具书。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重拾了对厨房的热爱”。我这个人吧,做饭向来是应付了事,能凑合就行,更别提“养生”这种高阶需求了。但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引人入胜,它没有用那种冷冰冰的医学术语来堆砌篇幅,而是通过讲述每一道汤背后的故事,让冰冷的食材瞬间鲜活起来。比如,关于一道用了特定菌菇的汤,作者详细描述了它在某个季节的采摘环境,以及它如何被祖辈运用在日常饮食中,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般的传承感,让人觉得喝的不是一碗汤,而是一段被精心保留下来的传统记忆。它的排版设计也很有心思,那些小小的“小贴士”栏目,总能在关键时刻给我提供惊喜,比如如何让汤色更漂亮,如何去除食材本身的涩味等等。这些细节处理得极其到位,让我这个“厨房小白”也敢于挑战那些看起来有点“大阵仗”的药材搭配,并且惊喜地发现,原来美味和健康可以如此和谐地并存。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也绝对是超乎预期的。作为一本经常被翻阅的工具书,我希望它足够耐用,而这本精装的版本拿在手里就很有质感,纸张的厚度和光滑度都非常适合烹饪时阅读,不用担心油污弄脏页面。而且,每一道汤品的步骤说明,都使用了编号和清晰的图示来辅助,即便是对于那些复杂的步骤,也能做到一目了然,极大地降低了操作的门槛。我喜欢它在配方后面附带的“替换建议”部分,这对于那些生活在不同地区、难以购齐某些特定药材的读者来说,简直是救星。它不是死板地要求你必须找到某样东西,而是教你如何利用手边现有的材料,达到相似的功效,这种灵活性和包容性,让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大大提升。它成功地将一本传统的养生书籍,打造成了一件兼具美观与高度实用性的现代厨房伙伴。
评分这本关于养生汤的书真是让我眼前一亮,感觉就像是找到了一个通往健康生活的小秘密通道。我一直对传统食疗抱有浓厚的兴趣,但总觉得那些食谱要么过于复杂,要么就是食材难以寻觅,让人望而却步。然而,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刻板印象。它把那些看似高深莫测的养生理论,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呈现出来。每一道汤品的介绍都充满了生活气息,仿佛作者就在我身边,耐心地指导我如何挑选最好的食材,如何掌握火候。我尤其欣赏它对不同体质人群的区分,不再是“一锅汤滋补所有人”的笼统说法,而是细致入微地指出哪种汤适合需要温补的,哪种适合清热祛湿的。这让我这个厨房新手,也能充满信心地去尝试那些以前不敢碰的“复杂”食谱。翻开书页,色彩鲜明的图片就吸引了我,那种食物的质感和热气腾腾的感觉,让人忍不住想马上动手实践。它不仅仅是一本菜谱书,更像是一本家庭健康指导手册,教会你如何用最日常的方式,去照顾全家人的身体。
评分从一个纯粹追求口感的“吃货”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彻底打破了“养生=难吃”的魔咒。我一直以为,为了追求功效,就必须牺牲味觉上的享受,但这本书里的许多汤品,味道层次丰富到让我惊讶。它教会我如何利用天然的香料,比如陈皮、几片姜或者一点点桂皮,来提升汤品的整体风味,而不是依赖过多的盐分或味精。特别是它对不同汤底的讲解,从基础的高汤熬制,到不同肉类的处理方式,都细致入微,让我明白,汤的味道好坏,基础的功夫才是关键。我尝试做了几款针对“冬季润燥”的汤,原本以为会是寡淡无味的“白开水”,结果端上桌时,那种复合的鲜香,连一向挑食的家人都赞不绝口,连喝了两大碗。这种由衷的满足感,是任何其他烹饪书都无法给予的,它让我真正体会到了“药食同源”的美妙平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