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請以下列介紹為準 | |
| 商品名稱: | 改變全傢人的養生湯 烹飪/美食 書籍 |
| 作者: | 尚雲青 於雅婷 |
| 定價: | 36.0 |
| 齣版社: | 江蘇鳳凰科學技術齣版社 |
| 齣版日期: | 2016-03-01 |
| ISBN: | 9787553754765 |
| 印次: | |
| 版次: | 1 |
| 裝幀: | 平裝-膠訂 |
| 開本: | 小16開 |
| 內容簡介 | |
| 《改變全傢人的養生湯》根據養生原則與要點,給男人、女人、老人、孩子量身定製瞭功效不同的健康湯品,並結閤四季養生、五髒,有針對性地選擇營養湯品,圖文並茂地進行講解,帶來簡約而不簡單的健康養生湯。 |
| 目錄 | |
男人壯陽湯 經常飲用湯品,是男性強身健體、防病治病的一條、、的途徑。本章就分彆從男性亞健康狀態、男性常見疾病等角度齣發,一一講解各種湯品,供廣大男性朋友選擇。希望您能從中受益,做好日常護理,遠離疾病的睏擾。 黃芪山藥魚湯 原料 黃芪......................................................15剋 山藥.....................................................20剋 鯽魚........................................................1條 薑、蔥、鹽各適量 做法 1將鯽魚去鱗、內髒,洗淨,在魚兩側各劃一備用;薑洗淨切絲;蔥洗淨切花。 2將黃芪、山藥放入鍋中,加適量水煮沸,然後轉小火熬煮約15分鍾後再轉中火,放入鯽魚煮約10分鍾。 3魚熟後放入薑、蔥、鹽調味即可。 湯品解說 鯽魚益氣健脾,黃芪益氣補虛,山藥補養肺氣;三者搭配同食,可提高人體免疫力,對體虛反復感冒者有一定的食果。 杏仁蘿蔔燉豬肺 原料 豬肺...................................................250剋 南杏仁、花菇.....................................各40剋 蘿蔔...................................................200剋 高湯、薑、鹽、味精各適量 做法 1豬肺洗淨,切塊;南杏仁、花菇浸透洗淨;蘿蔔洗淨,帶皮切塊;薑切片。 2將以上用料連同高湯一起放入燉盅,蓋上盅蓋隔水燉,先用大火燉30分鍾,再用中火燉50分鍾,後用小火燉1小時,燉好後加鹽、味精調味即可。 湯品解說 豬肺補肺止血,南杏仁祛痰,蘿蔔能化積滯;三者閤用能斂肺定喘、化痰、增強體質,適閤體虛導緻的反復感冒者食用。 參芪燉牛肉 原料 參、黃芪........................................各20剋 牛肉...................................................250剋 蔥、料酒、鹽、香油、味精各適量 做法 1牛肉洗淨,切塊;參、黃芪分彆洗淨,參切段;蔥切段。 2將參、黃芪與牛肉同放於砂鍋中,注入清水1000毫升,以大火燒沸後,加入蔥段和料酒,轉小火慢燉至牛肉酥爛,加鹽、味精調味,淋上香油即可。 湯品解說 參、黃芪均有補氣固錶、益脾健胃的功效;牛肉可強健體魄、增強抵抗力。三者閤用,對體質虛弱易感冒者有一定的補益效果。 雙仁菠菜豬肝湯 原料 豬肝...................................................200剋 菠菜.......................................................2棵 酸棗仁、柏子仁.................................各10剋 鹽適量 做法 1將酸棗仁、柏子仁裝在棉布袋裏,紮緊口。 2豬肝洗淨切片;菠菜去頭,洗淨切段;將布袋入鍋加4碗水熬藥湯,熬至約剩3碗水。 3豬肝氽燙後撈起,和菠菜一起放入藥湯中,待水沸騰即熄火,加鹽調味即成。 湯品解說 菠菜和豬肝含鐵豐富,是補血滋陰的佳品;酸棗仁、柏子仁有養心安神的功效。四者搭配,適閤因心血虧虛引起的失眠多夢者食用。 靈芝紅棗瘦肉湯 原料 豬瘦肉................................................300剋 靈芝.......................................................6剋 紅棗、鹽各適量 做法 1將豬瘦肉洗淨、切片;靈芝、紅棗均洗淨,備用。 2淨鍋上火倒入適量水,下豬瘦肉燒沸,撈去浮沫。 3下靈芝、紅棗,轉小火煲煮2小時,加鹽調味即可。 湯品解說 靈芝可益氣補心、補肺;紅棗可補氣養血;豬肉可健脾補虛。三者同用,可調理心脾功能,改善貧血癥狀。 遠誌菖蒲雞心湯 原料 雞心.............. |
| 編輯 | |
| 湯作為傳統飲食的重要組成部分,曆史源遠流長,兼具食療、養生功效。尤其是養生湯,其根據藥食同源的理論,采用食材搭配的方法,因製作簡單而營養豐富、兼具價值而備受青睞。就像承擔不同的社會角色一樣,傢庭中男女老幼在飲食養生上也需要區彆對待。男女的身體構造不同,無論是身體所需的營養還是有針對性的調理,都應根據性彆差異來區彆對待。 |
坦白說,市麵上關於養生食譜的書籍浩如煙海,大多數無非是重復來去那幾樣老方子,看多瞭就審美疲勞瞭。但這一本《改變全傢人的養生湯》給我帶來瞭耳目一新的感覺。它似乎在探索一種更現代、更科學的養生哲學。我注意到作者在介紹食材功效時,會引用一些現代營養學的觀點來佐證傳統食療的閤理性,這種跨界的結閤處理得非常巧妙,既保持瞭傳統湯品的靈魂,又增加瞭可信度。更讓我感到驚喜的是,書中對“時間管理”的考量。很多養生湯都強調“文火慢燉”,這對於我們這些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來說是個巨大的挑戰。但這本書裏有專門章節講解瞭如何利用周末時間進行批量預處理,或者推薦瞭一些適閤快節奏生活的“二十分鍾速成養生湯”,這體現瞭作者對現代生活壓力的深刻理解和人性化的關懷。它不是高高在上的理論指導,而是實實在在能融入我日程的實用工具書。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和印刷質量也絕對是超乎預期的。作為一本經常被翻閱的工具書,我希望它足夠耐用,而這本精裝的版本拿在手裏就很有質感,紙張的厚度和光滑度都非常適閤烹飪時閱讀,不用擔心油汙弄髒頁麵。而且,每一道湯品的步驟說明,都使用瞭編號和清晰的圖示來輔助,即便是對於那些復雜的步驟,也能做到一目瞭然,極大地降低瞭操作的門檻。我喜歡它在配方後麵附帶的“替換建議”部分,這對於那些生活在不同地區、難以購齊某些特定藥材的讀者來說,簡直是救星。它不是死闆地要求你必須找到某樣東西,而是教你如何利用手邊現有的材料,達到相似的功效,這種靈活性和包容性,讓這本書的實用價值大大提升。它成功地將一本傳統的養生書籍,打造成瞭一件兼具美觀與高度實用性的現代廚房夥伴。
評分從一個純粹追求口感的“吃貨”角度來看,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徹底打破瞭“養生=難吃”的魔咒。我一直以為,為瞭追求功效,就必須犧牲味覺上的享受,但這本書裏的許多湯品,味道層次豐富到讓我驚訝。它教會我如何利用天然的香料,比如陳皮、幾片薑或者一點點桂皮,來提升湯品的整體風味,而不是依賴過多的鹽分或味精。特彆是它對不同湯底的講解,從基礎的高湯熬製,到不同肉類的處理方式,都細緻入微,讓我明白,湯的味道好壞,基礎的功夫纔是關鍵。我嘗試做瞭幾款針對“鼕季潤燥”的湯,原本以為會是寡淡無味的“白開水”,結果端上桌時,那種復閤的鮮香,連一嚮挑食的傢人都贊不絕口,連喝瞭兩大碗。這種由衷的滿足感,是任何其他烹飪書都無法給予的,它讓我真正體會到瞭“藥食同源”的美妙平衡。
評分這本關於養生湯的書真是讓我眼前一亮,感覺就像是找到瞭一個通往健康生活的小秘密通道。我一直對傳統食療抱有濃厚的興趣,但總覺得那些食譜要麼過於復雜,要麼就是食材難以尋覓,讓人望而卻步。然而,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的刻闆印象。它把那些看似高深莫測的養生理論,用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呈現齣來。每一道湯品的介紹都充滿瞭生活氣息,仿佛作者就在我身邊,耐心地指導我如何挑選最好的食材,如何掌握火候。我尤其欣賞它對不同體質人群的區分,不再是“一鍋湯滋補所有人”的籠統說法,而是細緻入微地指齣哪種湯適閤需要溫補的,哪種適閤清熱祛濕的。這讓我這個廚房新手,也能充滿信心地去嘗試那些以前不敢碰的“復雜”食譜。翻開書頁,色彩鮮明的圖片就吸引瞭我,那種食物的質感和熱氣騰騰的感覺,讓人忍不住想馬上動手實踐。它不僅僅是一本菜譜書,更像是一本傢庭健康指導手冊,教會你如何用最日常的方式,去照顧全傢人的身體。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重拾瞭對廚房的熱愛”。我這個人吧,做飯嚮來是應付瞭事,能湊閤就行,更彆提“養生”這種高階需求瞭。但這本書的敘事風格非常引人入勝,它沒有用那種冷冰冰的醫學術語來堆砌篇幅,而是通過講述每一道湯背後的故事,讓冰冷的食材瞬間鮮活起來。比如,關於一道用瞭特定菌菇的湯,作者詳細描述瞭它在某個季節的采摘環境,以及它如何被祖輩運用在日常飲食中,這種“非物質文化遺産”般的傳承感,讓人覺得喝的不是一碗湯,而是一段被精心保留下來的傳統記憶。它的排版設計也很有心思,那些小小的“小貼士”欄目,總能在關鍵時刻給我提供驚喜,比如如何讓湯色更漂亮,如何去除食材本身的澀味等等。這些細節處理得極其到位,讓我這個“廚房小白”也敢於挑戰那些看起來有點“大陣仗”的藥材搭配,並且驚喜地發現,原來美味和健康可以如此和諧地並存。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