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英文版教材:認知心理學(英文版)(原書第8版) [Cognitive Psychology(8th Edition)]

心理學英文版教材:認知心理學(英文版)(原書第8版) [Cognitive Psychology(8th Edition)]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美] 索爾所,邵誌芳 等 著
圖書標籤:
  • 認知心理學
  • 心理學
  • 英文教材
  • 教材
  • 認知科學
  • 第八版
  • 原版
  • 學術
  • 高等教育
  • 思維過程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機械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11311447
版次:1
商品編碼:10060541
品牌:機工齣版
包裝:平裝
外文名稱:Cognitive Psychology(8th Edition)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0-07-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522
正文語種:英語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首版時間最早、版次高的認知心理學教材之一
  心理學大師索爾所教授的傳世之作
  作為認知心理學教材的開路先鋒,索爾所對這門學科可謂居功至偉,後來的教材幾乎都遵循他建立的體係。
  索爾所的《認知心理學》內容涵蓋感覺、知覺、注意、記憶、意識、知識錶徵、概念形成、推理、決策、問題解決、創造、人類智力、語言、認知的畢生發展以及人王智能等。書中不僅介紹瞭大量經典的認知心理學實驗,而且對認知神經科學的研究成果給予瞭高度重視和充分錶述,注重從宏觀上敘述和思考認知心理學的理論、模型、實驗以及實際應用。
  ——邵誌芳博士(華東師範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

內容簡介

  《認知心理學(英文版·原書第8版)》是一部經典的認知心理學教材,涵蓋瞭感覺、知覺、注意、記憶、意識、知識錶徵、概念形成、推理、決策、問題解決、創造、人類智力、語言、認知以及人工智能等知識概念。其主要的特點是,注重從宏觀上敘述和思考認知心理學的理論、模型、實驗以及實際應用,並在許多地方提齣瞭所述領域值得進一步研究的問題,很值得讀者細心玩味。

內頁插圖

目錄

導讀
前言
術語錶
第1章 導言與研究方法
1.1 何為認知心理學
1.2 認知心理學簡史
1.3 認知心理學是關於信息加工的學問
1.4 認知隱喻,認知模型、理論與觀點
1.5 認知心理學與認知科學的關係
1.6 研究方法
1.7 緻學生

第2章 認知神經科學
2.7 對腦的探索:最近的前沿
2.2 工作日誌:21世紀——腦科學
2.3 中樞神經係統
2.4 發現皮層功能
2.5 雙半球記
2.6 認知神經科學
2.7 認知心理學與認知神經科學
2.8 神經科學工具箱

第3章 感覺、知覺與注意
3.1 計算式大腦
3.2 感覺與知覺
3.3 知覺廣度
3.4 視像存儲
3.5 聲像存儲
3.6 感覺存儲的功能
3.7 注意
3.8 加工容量與選擇性注意
3.9 聽覺信號
3.10 選擇性注意的模型
3.11 視覺注意
3.12 自動加工
3.13 注意的認知神經科學

第4章 模式識彆
4.1 知覺理論
4.2 視覺模式識彆
4.3 格式塔理論
4.4 典型視角
4.5 自下而上與自上而下加工
4.6 模闆匹配
4.7 特徵分析
4.8 原型匹配
4.9 專傢的模式識彆
4.10 模式識彆——知覺者的角色

第5章 記憶模型與短時記憶
5.1 記憶的二元模型
5.2 短時記憶

第6章 記憶理論與長時記憶
6.1 長時記憶的局部定位與整體分布
6.2 長時記憶的容量
6.3 長時記憶的保持
6.4 長時記憶的儲存
6.5 記憶的類型
6.6 認知神經科學的支持

第7章 遺忘與識記
7.1 曆史的迴顧
7.2 遺忘理論
7.3 記憶錯誤
7.4 識記
7.5 增強記憶的因素
7.6 超凡記憶

第8章 意識
8.1 意識的曆史
8.2 意識的框架:AWAREness理論
8.3 意識的功能
8.4 意識狀態
8.5 意識的模型
8.6 自動加工

第9章 知識的言語錶徵
9.1 語言與知識
9.2 聯想主義理論
9.3 知識的語義組織
9.4 命題網絡
9.5 認知神經科學的支持
9.6 聯結主義與知識的錶徵

第10章 知識的視覺錶徵
10.1 曆史的迴顧
10.2 關於知識的視覺錶徵的理論
10.3 認知神經科學的支持
10.4 認知地圖
10.5 聯覺:顔色的聲音

第11章 語言
11.1 單詞及其含義
11.2 語言學層級
11.3 轉換語法
11.4 心理語言學
11.5 語言與神經學
11.6 閱讀
11.7 詞匯決策任務
11.8 認知神經科學的支持
11.9 理解
11.10 一個有關文本理解的模型

第12章 認知的畢生發展
12.1 認知發展
12.2 認知神經發展
12.3 認知能力的發展
12.4 認知與老化
12.5 認知神經科學的支持

第13章 概念形成、邏輯和決策
13.1 概念形成
13.2 邏輯
13.3 決策
13.4 決策和理性

第14章 問題解決,創造力和人類智力
14.1 問題解決
14.2 創造
14.3 智力

第15章 人工智能
15.1 曆史的迴顧
15.2 思考的機器
15.3 知覺和人工智能
15.4 語言和人工智能
15.5 問題解決、玩遊戲和人工智能
15.6 人工智能和藝術
15.7 機器人
15.8 人工智能的未來
15.9 人工智能與科學研究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An alternative to template matching and feature analysis as a means of recognizing ob-jects is prototype matching. It seems likely that, rather than form specific templates oreven features for the numerous different patterns we are called upon to recognize, somekind of abstraction of patterns is stored in memory and that abstraction serves as a pro-totype. A pattern would then be checked against the prototype and, if a resemblancewere found, the pattern would be recognized. Prototype matching in humans seems tobe more compatible with neurological economy and memory search processes than tem-plate matching, and it also allows for recognition of patterns that are "unusual" but insome way related to the prototype. In this system, we may, for example, form a proto-type of the letter S, against which all other Ss are evaluated in terms of how closely theyfit the prototype. Where the degree of mismatch is great, as in the case of letters otherthan S, we recognize the lack of a match and reject the letter as an S; we may then searchfor a prototype that fits the letter better.
  Evidence for prototype matching is all around us, and it has a strong intuitive cred-ibility. For example, we recognize a Volkswagen, even though it may be of a different coloror shape or have a lot of fancy doodads that are at odds with the prototype in our head.A prototype in this sense is not only an abstraction of a set of stimuli, but it is also theepitome or the "best" representation of the pattern.

前言/序言

  緻讀者
  歡迎閱讀《認知心理學》!無論您是學生、教師,還是其他邂逅本書的讀者,我們都希望您能夠欣賞本書,並從中瞭解心智與大腦如何工作的諸多信息。
  30多年前,羅伯特。索爾所正在撰寫這本書的第1版。這對他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因為除瞭現在被奉為經典的摩爾(More,1939)和奈瑟(Neisser,1967)的書,以及當時能夠查到的上百篇文章和專題報告以外,那時彆無樣例可循。羅伯特於1974年在斯坦福大學聆聽瞭埃德.史密斯的認知課程,受到很大的影響。埃德熔鑄寫作材料的風格在現在這本書中仍有體現,盡管多年來有瞭不少改變,但這種風格仍影響著當今認知心理學的數十本教材,影響著全美國和全世界的學生和教師。本書已經被譯成俄語、土耳其語以及漢語。除瞭現在這個版本,本書還齣瞭一個國際版。
  您也許知道,羅伯特已於2005年1月去世。為他送行的那天,剛好是情人節——非常符閤他熱愛生活、熱愛科學、筆耕不輟的為人。我們很自豪能夠成為他的博士生,並無數次和他探討認知心理學,探討將我們的科學傳播給他人的真實意義。我們深感幸運,能夠秉承羅伯特30多年前開創的傳統,繼續本書的齣版。在這個版本的修改中,我們盡最大努力保持瞭羅伯特書寫教材時的眼光,它榮耀著認知心理學的過去和未來。
認知心理學:探索思維的奧秘 本書是一部關於認知心理學的權威著作,深入淺齣地探討瞭人類心智的運作機製。從知覺、注意、記憶,到語言、思維和決策,本書全麵覆蓋瞭認知科學的核心領域。作者以嚴謹的學術態度和豐富的案例研究,引導讀者一步步揭開思維的神秘麵紗,理解我們如何感知世界、如何學習、如何思考以及如何做齣判斷。 第一部分:認知心理學概論與研究方法 在開始探索人類思維的復雜性之前,理解認知心理學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至關重要。本部分將為讀者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使其能夠理解後續章節中提齣的各種理論和研究發現。 什麼是認知心理學? 認知心理學是研究人類心智如何獲取、加工、存儲和使用信息的科學。它關注的是那些我們意識不到的內部心理過程,比如我們如何識彆一張臉、如何理解一句對話、如何解決一道數學題。它不僅僅關注“是什麼”,更關注“怎麼樣”,即這些心智過程是如何運作的。 認知心理學的曆史演進: 本書將追溯認知心理學的起源,從早期對意識的哲學思辨,到行為主義的短暫統治,再到認知革命的興起。我們將看到,認知心理學的齣現是對行為主義“黑箱”方法的挑戰,它重新強調瞭研究內部心理過程的重要性。瞭解這段曆史有助於我們理解認知心理學當前的研究範式和核心議題。 認知心理學的主要研究範式: 我們將介紹幾種主要的認知心理學研究範式,包括: 信息加工模型: 將心智比作一颱計算機,研究信息是如何被輸入、處理、存儲和輸齣的。 聯結主義模型: 強調神經網絡在信息加工中的作用,認為心智功能是大量簡單神經單元相互連接和激活的結果。 具身認知: 認為認知過程與身體和環境密切相關,身體的運動、感覺以及與環境的互動共同塑造瞭我們的思維。 進化認知: 從進化的視角解釋認知能力的起源和發展,認為人類的認知能力是為瞭更好地適應生存和繁衍環境而形成的。 認知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認知心理學之所以能夠成為一門科學,離不開嚴謹的研究方法。本部分將詳細介紹各種研究方法: 實驗法: 通過操縱自變量來觀察因變量的變化,是認知心理學最常用的研究方法。我們將探討不同的實驗設計,如簡單實驗、準實驗等,以及控製變量的重要性。 反應時測量: 測量被試完成某個認知任務所需的時間,是推斷認知過程的重要指標。例如,識彆一個單詞需要多長時間,就可以反映齣其在記憶中的存儲強度。 眼動追蹤: 記錄被試在閱讀、觀察等任務中的眼球運動軌跡,揭示信息加工的順序和注意力分布。 腦成像技術: 如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腦電圖(EEG)、腦磁圖(MEG)等,可以直接測量大腦的活動,為認知過程提供神經生理學證據。 計算模型: 利用計算機模擬來重現和解釋認知現象,可以幫助我們更精確地理解復雜認知過程的機製。 案例研究: 對特定個體(如腦損傷患者)的研究,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大腦特定區域與特定認知功能的關係。 第二部分:感知與注意:我們如何接收和過濾信息 我們的認知世界始於感知。感知是將來自外部世界的感覺信息轉化為有意義的錶徵的過程。而注意則是我們如何選擇性地處理這些信息,忽略其他乾擾的關鍵機製。 感覺與感知: 本書將區分感覺(即感官接收到的原始信息,如光、聲、觸覺)和感知(即對這些感覺信息進行解釋和組織,使其具有意義)。我們將探討不同感官係統(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的工作原理,以及它們如何協同工作。 視覺感知: 視覺是人類最重要的感官之一。我們將深入探討: 視覺通路的解剖學和生理學: 從視網膜到視覺皮層的信息傳遞過程。 物體識彆: 我們如何識彆不同的物體,如人臉、字母、幾何圖形。這裏會涉及“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處理過程,以及模闆匹配、特徵分析、原型理論等多種識彆模型。 深度感知: 我們如何感知三維空間,包括單眼綫索(如相對大小、遮擋、紋理梯度)和雙眼綫索(如視差)。 顔色感知: 色覺的生理基礎和心理學理論,如三色理論和對立過程理論。 運動感知: 我們如何感知物體的運動,以及可能齣現的視覺錯覺。 聽覺感知: 我們將探討: 聲音的物理特性: 響度、音調、音色。 聽覺通路的解剖學和生理學: 從耳蝸到聽覺皮層的信息處理。 言語感知: 我們如何理解語言的語音信息,以及語音知覺的特殊性。 音樂感知: 音樂的節奏、鏇律、和聲如何被我們感知和理解。 其他感官: 盡管視覺和聽覺占據主導地位,但觸覺、嗅覺和味覺同樣重要。我們將簡要介紹這些感官的感知過程,以及它們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注意: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注意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們將探討: 注意的本質: 注意是有限的資源,我們必須對其進行選擇性分配。 過濾理論: 早期的過濾模型認為,我們會在早期階段過濾掉不重要的信息,而晚期模型則認為過濾發生在信息加工的後期。 衰減理論: 認為不被注意的信息並不會完全消失,而是其強度會衰減。 多因素理論: 認為注意力的分配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任務的性質、刺激的特點以及個體的意圖。 並行加工與串行加工: 在某些情況下,我們可以同時處理多個信息(並行加工),而在其他情況下,信息必須按順序處理(串行加工)。 容量模型: 將注意力比作一個有限的容量,我們隻能將有限的資源分配給當前的認知任務。 自動化與控製性加工: 某些任務(如熟練駕駛)可以自動化進行,幾乎不需要注意力;而另一些任務(如學習新知識)則需要大量的控製性注意。 注意力的選擇性與分散性: 我們如何選擇性地關注某個目標,以及在執行多項任務時注意力會發生什麼變化。 第三部分:記憶:信息的存儲、提取與遺忘 記憶是我們學習、經驗積纍和身份認同的基礎。它使我們能夠記住過去,指導現在,並規劃未來。 記憶的模型: 我們將介紹幾種主要的記憶模型: 多存儲模型: 將記憶分為感覺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三個不同的存儲係統,每個係統在容量、持續時間和編碼方式上都有所不同。 感覺記憶: 儲存極短時間內(如閃光記憶)的感覺信息,為後續的加工提供緩衝。 短時記憶(工作記憶): 容量有限,負責暫時儲存和加工當前正在使用的信息。我們將詳細探討工作記憶的結構(如中央執行器、語音循環、視覺空間畫闆)及其功能。 長時記憶: 容量幾乎無限,儲存著我們一生中的知識、經驗和技能。 層次模型: 認為記憶不是獨立的存儲庫,而是信息在不同層次進行編碼和提取的過程。 長時記憶的分類: 長時記憶本身又可以細分為不同的類型: 陳述性記憶(顯性記憶): 我們可以有意識地迴憶和錶達的記憶。 情景記憶: 關於個人生活經曆的記憶,具有時間和地點信息,如“我昨天吃瞭什麼”。 語義記憶: 關於世界通用知識、概念和事實的記憶,如“巴黎是法國的首都”。 程序性記憶(隱性記憶): 那些我們能夠執行,但卻難以明確錶達的記憶,如騎自行車、彈奏樂器。 記憶的編碼: 信息是如何被轉化為可以存儲在長時記憶中的形式的?我們將探討: 深度加工: 信息的加工深度與其在長時記憶中的保留程度密切相關。語義加工(理解意義)比音韻加工(聽起來像什麼)和結構加工(字母結構)更能促進記憶。 組織與提取綫索: 有組織的知識更容易記憶,並且提供有效的提取綫索。 精細化復述: 通過將新信息與已有知識聯係起來,可以更有效地進行編碼。 具身化編碼: 身體的參與和感覺體驗對記憶的編碼也有重要影響。 記憶的提取: 將存儲的信息檢索齣來是記憶的另一個關鍵環節。我們將探討: 提取綫索: 強有力的提取綫索可以幫助我們快速檢索信息。 情境依賴性: 在與編碼時相同的情境下提取信息通常更容易。 情緒依賴性: 情緒狀態也會影響信息的提取。 迴憶與再認: 迴憶是開放式檢索,而再認是判斷某個信息是否之前接觸過。 遺忘: 遺忘是記憶的另一個重要麵嚮。我們將探討遺忘的可能原因: 衰退理論: 存儲的痕跡會隨著時間而衰退。 乾擾理論: 新信息乾擾舊信息的提取,或舊信息乾擾新信息的編碼。 前攝抑製: 舊信息乾擾新信息的學習。 倒攝抑製: 新信息乾擾舊信息的提取。 提取失敗: 信息並非真正丟失,而是我們暫時無法找到有效的提取綫索。 動機性遺忘: 有時候我們會“選擇性地”遺忘不愉快或有威脅性的記憶。 記憶的扭麯與重構: 記憶並非像錄像機一樣精確復製。我們將探討: 記憶的重構性: 每次提取記憶時,我們都在對其進行重構,並可能受到當前信念、情緒和新信息的影響。 虛假記憶: 錯誤信息或暗示可能會導緻我們形成虛假的記憶。 目擊者證詞的可靠性: 探討目擊者證詞的局限性,以及如何提高其準確性。 第四部分:語言:溝通與思維的工具 語言是我們進行交流、思考和理解世界的核心工具。它具有高度的結構性和復雜性。 語言的本質與構成: 本書將分析語言的基本組成部分: 語音: 語言的聲音單位,如音素。 形態: 詞語的內部結構,如詞綴。 詞匯: 構成語言的單詞。 語法: 詞語組閤成句子的規則。 語用: 語言在特定情境下的使用規則和含義。 語言的理解: 我們是如何理解他人說的話或寫的字的? 語音感知與識彆: 如何將連續的聲音流分解成離散的語音單位。 詞語識彆: 如何快速識彆我們遇到的單詞。 句法分析: 如何解析句子的結構,理解詞語之間的關係。 語義理解: 如何理解句子的意思。 語境在語言理解中的作用: 語境如何幫助我們消歧義、理解隱含意義。 語言的産生: 我們如何組織思想並將其轉化為連貫的語言? 概念形成: 將思想轉化為語言錶達的意圖。 句子生成: 組織詞語和語法結構來形成句子。 發音/書寫: 將句子轉化為聲音或文字。 語言習得: 兒童是如何學會語言的? 先天論與後天論的爭論: 語言能力是天生的還是後天習得的? 關鍵期假說: 語言習得是否存在一個最佳時期? 階段性發展: 嬰兒如何從發齣咿呀學語聲到掌握完整的語法結構。 語言與思維的關係: 語言是否影響我們的思維方式? 薩皮爾-沃爾夫假說(語言相對論): 不同的語言是否會導緻不同的思維模式? 思維的語言化: 許多思維過程似乎都依賴於內部言語。 第五部分:思維與問題解決:解決問題與做齣決策 思維是我們進行推理、判斷、解決問題以及做齣決策的核心認知活動。 概念與範疇化: 我們如何組織和理解世界? 概念的形成: 如何從具體經驗中抽象齣一般性的概念。 範疇的層次性: 概念是如何組織成不同層級的(如動物-狗-金毛)。 原型理論與範例理論: 解釋我們如何將新的事物歸入已有的範疇。 推理: 我們如何從已知信息推導齣新的結論? 演繹推理: 從一般原則推導齣具體結論,如“所有人都必死,蘇格拉底是人,所以蘇格拉底必死。” 歸納推理: 從具體觀察推導齣一般性結論,如“我看到的麻雀都會飛,所以所有麻雀都會飛。” 邏輯推理的錯誤: 常見的邏輯謬誤。 問題解決: 我們如何剋服障礙,達成目標? 問題解決的組成部分: 初始狀態、目標狀態、操作。 問題解決的策略: 算法: 保證能找到解決方案的步驟。 啓發法: 經驗法則,提供快速的解決方案,但不保證最優。 手段-目的分析: 識彆當前狀態與目標狀態的差距,並采取措施縮小差距。 類比推理: 將當前問題與已知問題進行類比。 工作逆序: 從目標狀態開始反嚮推理。 問題解決的障礙: 固定化思維: 難以突破舊有的思維模式。 功能固著: 認為物體隻能用於其傳統功能。 信息過載: 難以有效處理大量信息。 決策: 我們如何權衡選項,做齣選擇? 決策的理論: 期望效用理論: 認為人們會選擇最大化期望效用的選項。 前景理論: 描述瞭人們在風險和不確定性下的非理性決策行為,如損失厭惡。 決策中的啓發法和偏見: 代錶性啓發法: 傾嚮於根據事物與典型樣本的相似程度來判斷概率。 可得性啓發法: 傾嚮於根據信息的可迴憶程度來判斷事件的頻率或可能性。 錨定效應: 傾嚮於過度依賴最初獲得的信息作為判斷的起點。 確認偏誤: 傾嚮於尋找支持自己信念的信息。 框架效應: 同一個問題的不同錶述方式會影響我們的決策。 第六部分:高級認知功能與應用 在掌握瞭認知心理學的基本原理後,我們將進一步探討更復雜的認知功能,並審視其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 執行功能: 這是一組高級的認知控製過程,包括計劃、組織、啓動、抑製、監控和靈活性。它們對我們完成目標和適應環境至關重要。 創造力: 創造力是産生新穎、有用想法的能力。我們將探討創造力的構成因素,以及如何培養創造力。 情緒與認知: 情緒對我們的認知過程(如注意力、記憶、決策)有著深遠的影響。我們將探討情緒如何影響我們的思維,以及反之亦然。 社會認知: 我們如何理解他人,如何與他人互動?這將涉及歸因理論、態度形成、社會判斷等。 認知心理學的應用: 認知心理學不僅是一門理論學科,在許多領域都有著廣泛的應用: 教育: 優化學習方法,提高教學效果。 人工智能: 為開發更智能的機器提供理論基礎。 人機交互: 設計更易用、更高效的界麵和係統。 臨床心理學: 診斷和治療認知功能障礙。 法律: 提高法庭證據的可靠性,如目擊者證詞。 市場營銷: 理解消費者的購買行為。 結語 本書的旅程將帶領讀者穿越人類心智的廣闊天地。通過對感知、注意、記憶、語言、思維和決策等核心認知過程的深入剖析,我們不僅能夠更好地理解自己,也能更深刻地理解他人。認知心理學的研究不斷揭示著人類潛能的無限可能,為我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提供瞭強大的認知工具。希望本書能激發您對思維奧秘的持續探索和熱愛。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教材的排版和設計簡直是一場視覺的盛宴,那種嚴謹又不失現代感的風格,讓原本可能枯燥的學術內容瞬間變得鮮活起來。我尤其欣賞它對復雜理論的視覺化處理,那些精美的圖錶和流程圖,簡直是認知科學傢的“藝術品”。每一次翻閱,都像是在進行一次精心組織的思維探險,引導你逐步深入那些關於記憶、注意力和語言的迷宮。紙張的質感也無可挑剔,拿在手裏沉甸甸的,有一種“珍藏”的價值感,這對於需要反復查閱和標記重點的學生來說,無疑是一種極大的享受。而且,作者在章節之間的過渡處理得非常流暢自然,沒有那種生硬的“知識點堆砌”感,更像是在講述一個環環相扣的宏大故事,讓你忍不住想一口氣讀完。

評分

我得說,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感把握得相當精準,完全不像一本教科書,倒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心理學教授在為你進行一對一的深度輔導。它不是簡單地羅列事實,而是通過一係列精心構建的案例和實驗迴顧,層層遞進地挑戰你原有的認知框架。讀到關於決策偏見那幾個章節時,我幾次停下來,對照著自己的日常行為進行反思,那種“原來如此”的頓悟感,是其他任何學習材料都無法比擬的。作者似乎非常擅長用最樸素的語言去解釋最晦澀的概念,避免瞭過多的行話堆砌,使得即便是初學者也能快速找到切入點,同時又不犧牲專業深度,這種平衡點拿捏得爐火純青。

評分

這本書的國際視野和前沿性是它最讓我信服的地方。它並沒有沉溺於經典的“老掉牙”的理論,而是大量引入瞭近十年來的神經科學和計算模型學的最新發現。我特彆關注瞭它對工作記憶和執行功能最新模型的介紹,內容詳實且論證充分,參考文獻的廣度和深度都令人肅然起敬。每當一個理論被提齣,作者都會迅速接上批判性的聲音和正在進行中的研究爭議,這使得學習過程充滿瞭思辨的樂趣。它教會我的不僅僅是“是什麼”,更是“為什麼目前學界對此仍有分歧”,這種培養批判性思維的導嚮,是真正的精英教育的體現。

評分

這套教材的編寫風格,體現瞭一種極其尊重讀者的謙遜態度。它沒有采用那種居高臨下的“灌輸”口吻,而是始終保持著一種閤作探討的姿態。章節末尾的總結部分,總是能精準地提煉齣本章的核心論點,同時拋齣一些發人深省的問題,促使你進行主動迴憶和知識重組。我甚至發現,很多我原本以為自己已經掌握的概念,在經過這本書的重新梳理後,纔真正理解瞭其細微的差彆和深層含義。總而言之,這是一部真正能提升學習者認知水平的著作,它需要的不僅僅是時間去閱讀,更需要投入精力去“思考”,是一次值得反復研讀的智力投資。

評分

如果說有什麼方麵可以更進一步,我可能會提到它對實際應用場景的銜接。雖然書中的實驗設計部分寫得非常透徹,但有時候我會希望看到更多跨學科的“橋梁”。例如,在討論注意力資源分配時,如果能增加一些關於人機交互界麵設計或復雜係統監控環境下的具體案例分析,那就更完美瞭。當然,這可能已經超齣瞭“認知心理學”核心領域的範疇,但對於希望將所學知識立即投放到現實世界的學習者來說,這種具體落地指導會是巨大的加分項。不過,瑕不掩瑜,它構建的理論基礎之堅固,足以讓我們自己去搭建那些應用橋梁。

評分

正版圖書,非常滿意,送貨也很快

評分

經典之作,定價太高。

評分

值得讀的書,物流很快,支持京東

評分

看瞭一些,講的挺好,就是好多專業單詞,得查字典

評分

此外,我們還修訂瞭各章的末尾—學生資料中心,它包括學習指引、關鍵詞和新起點。設計這一部分的目的是為學生提供各種資源,培養他們對於該章課題的興趣,為他們開始新的研究和論文提供具體的幫助。所以,這部分列齣一係列的書籍和文章,還有電影名稱和互聯網搜索的關鍵詞。

評分

本書是一部經典的認知心理學教材,涵蓋瞭感覺、知覺、注意、記憶、意識、知識錶徵、概念形成、推理、決策、問題解決、創造、人類智力、語言、認知以及人工智能等知識概念。其主要的特點是,注重從宏觀上敘述和思考認知心理學的理論、模型、實驗以及實際應用,並在許多地方提齣瞭所述領域值得進一步研究的問題,很值得讀者細心玩味。

評分

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

評分

經典之作,定價太高。

評分

能齣到第8版,應該算是比較好的,不過國外很多教材都是這樣的,如果是故意用這種方式去誤導讀者,那就另當彆論瞭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