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文图录(套装共6册)

陶文图录(套装共6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恩田 著
图书标签:
  • 陶器
  • 陶瓷
  • 文物
  • 艺术
  • 历史
  • 中国古代史
  • 考古
  • 器物
  • 收藏
  • 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齐鲁书社
ISBN:9787533314392
版次:1
商品编码:10193178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6-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744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陶文是指刻划、书写或打印在陶器上的文字。陶文早在甲骨文、金文出现以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已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作为古文字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陶文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陶文自清道光时期被发现后,就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注意,也出现了一些研究著作和文献汇编,陈介祺、刘鹗、高明等专家先后出版了一批陶文著作。在此基础上,作者自上世纪60年代起就倾力于陶文研究,该书系其多年心血的结晶。全书分装六册,按断代与分国相结合的体例编排,分为十卷,共收录陶文拓片1.2万余片,一律编号付排。为方便读者,释文均附在陶文拓片之旁。该书是目前能见到的对陶文收录和图释最为宏大和完备的著作。

目录

陶文图录(一)
序一
序二
自序
凡例
卷一 战国以前
卷二 齐国上
陶文图录(二)
卷二 齐国下
陶文图录(三)
卷三 郑国上
陶文图录(四)
卷三 郑国下 附腾、薛、鲁
卷四 燕国 附中山
卷五 三晋与两周 附楚
陶文图录(五)
卷六 秦国与秦代
陶文图录(六)
卷七 国别待考
卷八 汉代及其以后
卷九 参考
卷十 伪品及可疑
引用陶文书刊目录
后记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与甲骨文、金文和石鼓文等,同为研究我国古代文字的资料。在中国的史前期以及有史早期,汉字产生前,最像是文字的符号就是陶文。陶文已经出土的资料很多,但它不像甲骨文那样有成文的篇幅,只有单个的符号。从新石器时代一直到商代晚期,现在已出土的陶文以半坡陶文为最早,大约自公元前4800——4300年之间。此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时期,也都有陶文。陶文多半刻在陶钵外口缘的黑宽带纹和黑色倒三角纹上,极少数刻在陶盆外壁和陶钵底部,一般器物上只有一个陶文。对这些陶文的性质,学界看法不一。裘锡圭认为是“记号”,郭沫若认为是“具有文字性质的符号”,而于省吾等学者则认为已属文字范畴。唐立庵(兰)在谈到大汶口文化陶文时说,这“是现行文字的远祖,它们已经有5800年左右的历史了”。破解陶文很困难,至今也只有几个字能猜测它相当于后代的某字。不过,陶文与汉字有渊源关系,应该是肯定的。

评分

目录

评分

评分

丁公陶文

评分

所谓“丁公陶文”指的是疑为山东龙山文化时期使用的文字,这种文字这是山东大学考古实习队在邹平县丁公龙山文化遗址中发现的,文字整齐地刻在一件泥质磨光灰陶大平底盆底部残片的器内面,计有5行11个字。这块陶片长4.6-7.7、宽约3.2、厚0.35厘米。右起一行为3个字,其余4行每行均为2个字。这些刻文笔画流畅,独立成字,刻写有一定章法,排列也很规则,已经脱离了符号和图画的阶段。全文很可能是一个短句或辞章。文字中

评分

这片从高邮龙虬庄遗址发掘出来的磨光泥质黑陶盆口沿残片,只有4平方厘米大。残片上刻有八个类似文字的刻画符号,拓片如图。左行四字,以直线为主,横平竖直,结构有序,近似甲骨文;右行四字,类似动物侧视图形,第一个似兽,第二个像鱼或鳖,第三个如蛇,第四个若鸟。如此图文并茂的刻文陶片,在中国还是首次发现,其重要性也不言而喻。两行刻于内壁的文字符号,笔画纤细,技法娴熟。考古学家从形体上推定高邮龙虬庄陶文为早于甲骨文的一个文字体系;从其文字组合来看,比较成熟,似成词语,并已脱离了早期发现的如仰韵、良渚等遗存的单个字节,更接近成熟的甲骨文,因而这些文字符号被有关古文字专家称为"对探究中国文字的起源十分重要"。

评分

书很好,发货快,很满意。这本书很好!图片清晰。推荐大家都看看!收到非常欣喜!快递一天就到了!支持京东!

评分

陶文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