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把信送給加西亞》小冊子的發行源自一個偶然的機會。那是100多年前的一個傍晚,齣版傢阿爾伯特·哈伯德在喝茶時受到瞭兒子的啓發,於是,即興創作瞭一篇名為《把信送給加西亞》的文章,並隨後刊登在《菲士利人》的雜誌上。讓人始料不及的是,這本小冊子從此開始瞭它的傳奇曆程。紐約中心鐵路局的喬治·丹尼爾無意中發現瞭這本小冊子,並一次性訂購瞭10萬冊,成為當時轟動整個美國的爆炸性新聞,以至於一夜之間幾乎所有的美國人都開始討論此書。如今,這本小冊子已被世界200多個國傢翻譯成各種版本,許多政府、軍隊和企業都將此書贈送給部屬,作為培養士兵和職員主動、敬業、忠誠的書。這本小冊子也成為瞭一種象徵的意義:一種由主動性通往卓越的成功模式;一種主動進取,忠減敬業的榮譽象徵。
作者簡介
阿爾伯特·哈伯德(1856-1915年),《菲士利人》和《兄弟》雜誌的編輯,羅伊柯羅斯特齣版社創始人和總裁。1856年6月19日,他齣生於美國布魯明頓,父親是一名鄉村醫師,同時也經營著一傢農場。哈伯德在塔夫茨大學取得文學碩士之後,又攻讀瞭法學博士,最後進入瞭哈佛大學,在那裏從事教學、編輯和演講工作。1890年,他遇見瞭威廉。莫裏斯,於是迴到東奧羅拉,創辦瞭羅伊柯羅斯特齣版社。很快,該齣版社的業務蒸蒸日上,齣版社的正式員工增加到瞭800人。
精彩書評
這是一個關於某人獨立做某事的奇妙故事,它被翻譯成各種語言,並且成為瞭成功的典範。
——《紐約時報》
這是一本十分富有靈感的讀物,我把這本書推薦給每個人。
——《華盛頓郵報》
這個簡短的故事告訴我們怎樣纔能追求卓越。優秀的人都是那些能夠不顧一切“把信送給加西亞的人”。我用這本已經賣齣去瞭上億冊的書來激勵員工,並且將它作為禮物送給、50名優秀的客戶。
——Raymond Aaron,《心靈雞湯》的共同作者,加拿大成功學培訓師
這是一篇商業文學的經典之作,一直占據全球暢銷書前十名之列。如果你想要提高你的組織效率和培訓齣優秀精乾的雇員,我嚮你推薦這本書。
——Liam Leahy,美國Hightechbiz谘詢公司總裁
這本書太可怕瞭,它把一切都說瞭。
——美國前總統喬治·布什
目錄
作者簡介
中文版序:“不閤時宜”的偉大作品
英文版序:一本震撼人心的書
原齣版者手記
1913年版作者序言
阿爾伯特.哈伯德的商業信條
阿爾伯特。哈伯德的人生信條
書中主要人物簡介
把信送給加西亞
你屬於哪種人
不要輕易指責公司
薪水並不是工作的全部
敬業是一種美德
每一件事都值得做好
將工作當成人生的樂趣
懶惰和拖延是一種惡習
全心全意,盡職盡責
每天多做一點點
超越平庸,選擇卓越
自動自發地去工作
同情並理解你的老闆
常懷感恩之心
以老闆的心態對待公司
學習老闆的優點
忠誠會助你取得成功
不要成為心理上的奴隸
以堅定的自信對待自己
熱愛工作能創造奇跡
讓勤儉成為你的習慣
如何把信送給加西亞
加西亞將軍的迴信
美國總統的公開信
英文版原文:AMcssagcToGarcia
關於本書的贊譽
精彩書摘
有一些教師對自己非常嚴格,在教書育人的生涯中竭盡全力,以滿腔愛心、同情心和責任心對待每一位學生,學生也能從他那裏得到教益,受益無窮。他們好像要把溫暖的陽光一絲不留地照射到每個學生的心中。教室就好比他們的作畫室,而他們是站在畫布前麵的大師,聚精會神於自己的創作。另外一些教師的態度則恰恰相反,從早晨一開始就對一天的工作感到乏味,想到要去給那些愚蠢的學生上課,就深惡痛絕,想著如果哪一天不用上課就解放瞭。他們的心態是得過且過,反而把不良情緒傳染給瞭學生。
其他職業的人也是如此。像米歇爾。安格魯這樣的牧師全心全意隻想著布道、傳福音。每當黎明來臨時,他把一切準備好瞭,去從事自己最願乾的工作。他把布道看做是自己的職責,是上帝賦予自己的責任,工作的時候,他樂在其中。相反,有的牧師則無視教徒的甘苦,仿佛自己與他們無關。也許這樣的牧師也能為教徒們讀讀經文,引導教徒投身到社會生活中去,但是這樣的牧師缺少的是真正的熱情,他們更無法激發齣聖徒般的熱忱。牧師的職業最需要的就是愛心和熱情,否則根本不能完成這一神聖職責。
我以前為彆人工作過,現在我自己當起瞭老闆。在為彆人工作的時候,我總是認為老闆太不可理喻瞭,總是有做不完的事情,而如今我自己成瞭老闆,卻總認為手下的員工在工作的時候不積極、不努力。事實上,一切都沒有改變,改變的隻是自己看待問題的方式。
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須做到待人如己,這是成功守則中最重要的一條定律。待人如己的意思就是做任何事都要想著他人,站在他人的立場上思考。作為員工的你,應該設身處地多為老闆著想,要更多地同情和理解老闆;而作為老闆的你,則應該多考慮手下員工的利益,多給員工一些幫助和信任。
你試著待人如己,時時刻刻替老闆著想,在無形之中就能流露齣你的善意。這種善意會影響和感染你的老闆和你身邊的每一個人。因為這種善意,你就會得到好的迴報,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善有善報。假設今天老闆給瞭你一份同情和理解,那麼一定是你以前很好地做到瞭待人如己。成功是有原因的,你取得成功的原因就在於你能處處為彆人著想,為彆人著想也就是為自己著想。
……
前言/序言
在當今社會中,當全世界的人們都在談論著“變化”、“創新”等時髦的概念時,如果再有人去重提“忠誠”、“敬業”、“服從”、“信用”之類的話題則未免顯得有點不閤時宜。
但是,這卻又是一個無法迴避的話題。對於企業的老闆和公司的管理者來說,員工的忠誠、敬業、道德風險無時無刻不是他們關注的焦點。不斷變化的世界雖然給人們帶來瞭很多美好而新奇的事物,但同時許多有價值的東西卻是恒久不變的,其中就包括經濟發展所依賴的基本的商業精神:忠誠、勤奮和敬業等。
《點燃自己》 一、 核心理念:內在驅動與持續成長 《點燃自己》並非一本關於成功學的雞湯讀物,而是一次深入探索內在驅動力,揭示個體如何持續點燃自身潛能,實現長遠個人成長的精神旅程。它拒絕外部激勵的短暫效應,而是將焦點置於個體意識的覺醒與自我賦能之上。這本書的核心觀點在於,真正的成長和改變,源於個體內心深處的火花,一旦被點燃,便能形成源源不斷的動力,驅動個體超越自我,迎接挑戰,並在人生的長河中不斷升華。 本書倡導一種“由內而外”的成長模式。它認為,外部的奬勵、他人的認可、甚至是環境的壓力,都隻能帶來短暫的改變,甚至可能適得其反,導緻依賴和停滯。相反,當一個人能夠連接到自己內心深處的價值、熱情和使命感時,他便擁有瞭最強大、最持久的驅動力。這種內在的驅動力,如同永不熄滅的火焰,能夠抵禦外界的寒冷,指引前行的方嚮,並賦予個體在睏難麵前堅韌不拔的力量。 《點燃自己》強調的是“持續”二字。成長並非一蹴而就,而是一個動態、持續演進的過程。書中提齣的理念和方法,旨在幫助讀者建立起一套自我驅動和自我更新的機製。這不僅僅是關於設定目標和執行計劃,更重要的是關於培養一種思維模式,一種對生命的熱愛,一種對未知的探索欲,以及一種麵對挫摺時自我修復和重塑的能力。通過點燃內在的火花,個體能夠在這種持續的自我驅動下,不斷學習,不斷進步,不斷超越過往的自己。 二、 核心內容解析:點燃內在之火的路徑 本書將“點燃自己”的過程分解為幾個關鍵的階段和核心要素,為讀者提供瞭一套切實可行的實踐指南。 1. 認知覺醒:看見真實的自己 在點燃內在之火之前,首先需要“看見”真實的自己。這包括對自己內在動機、價值觀、信念係統以及情感模式的深入剖析。本書鼓勵讀者進行深刻的自我反思,剝離掉社會強加的標簽和期望,去探尋那些真正讓你感到興奮、讓你覺得有意義的事物。 價值體係的重塑: 許多人的行動是被社會主流價值觀裹挾,而非源於自身深層的需求。本書引導讀者去識彆和確立屬於自己的核心價值觀。這些價值觀並非虛無縹緲的口號,而是能夠指導日常決策,並在模糊和睏境中提供清晰方嚮的燈塔。例如,如果一個人真正重視“創造性”,那麼他在工作中就會主動尋找發揮創造力的機會,而不是僅僅被動完成任務。 信念係統的審視: 我們對自身能力、對世界的看法,很大程度上受到信念係統的影響。消極的信念如同枷鎖,阻礙我們前進的步伐。本書教導讀者如何識彆和挑戰那些限製性的信念,用更積極、更具建設性的信念取而代之。這並非盲目樂觀,而是建立在理性分析和自我探索的基礎之上,認識到自身潛力的無限性。 情感的理解與接納: 情緒是內在狀態的信號。本書強調理解和接納自身的情感,而非壓抑或逃避。通過瞭解情緒的根源,我們可以更好地管理它們,並從中汲取能量,而非被其所吞噬。例如,感到焦慮時,不是一味地否定它,而是去探究焦慮的來源,然後針對性地采取行動,這本身就是一種成長的體現。 2. 動力引擎:連接熱情與使命 認知覺醒是基礎,而連接內在的熱情和使命感,則是點燃內在之火的真正引擎。 發現熱情所在: 熱情並非總是轟轟烈烈,它可能隱藏在日常的細微之處,隱藏在讓你沉浸其中,忘記時間流逝的活動中。本書提供瞭一些探索熱情的方法,例如迴顧童年時的愛好,留意那些讓你心生好奇的事物,以及觀察自己在做哪些事情時感到最充滿活力。找到熱情,就像找到瞭驅動潛艇的核動力,能夠提供源源不斷的能量。 明確個人使命: 使命感並非宏大的敘事,而是對自身價值的深刻認同,以及希望為世界貢獻自己力量的意願。它關乎你希望在這個世界上留下怎樣的印記,希望扮演怎樣的角色。找到使命,就如同為你的生命找到瞭航嚮,每一次的行動都將是朝著這個方嚮的有力邁進,充滿瞭意義和目標感。 將行動與內在連接: 一旦連接瞭熱情和使命,關鍵在於將這些內在的驅動力轉化為具體的行動。本書強調,行動的意義不在於結果的優劣,而在於行動本身是否與內在的驅動力保持一緻。即使是微小的行動,隻要源於內在的召喚,也能纍積成巨大的能量。 3. 策略落地:持續賦能與韌性培養 擁有內在驅動力是基礎,如何將其轉化為持續的成長和應對挑戰的能力,則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策略。 “微習慣”的力量: 宏大的改變往往讓人望而卻步。本書推崇“微習慣”的力量,即從極小的、易於執行的行動開始,逐漸培養起積極的習慣。這些微小的成功會不斷纍積,建立信心,並最終形成螺鏇式上升的成長模式。例如,每天隻花五分鍾閱讀,或者隻做三個俯臥撐,看似微不足道,但堅持下去,其影響是深遠的。 擁抱“成長型思維”: 麵對挑戰和失敗,擁有成長型思維至關重要。本書強調,將失敗視為學習的機會,將挑戰視為成長的契機。成長型思維認為,能力和智力並非固定不變,而是可以通過努力和學習不斷提升的。這種思維模式能夠幫助個體在逆境中保持積極,並從中汲取養分。 構建支持係統: 盡管強調內在驅動,但人並非孤立的個體。本書也指齣,建立一個積極的支持係統,包括誌同道閤的朋友、導師,甚至是一個支持你成長的社群,都能夠為個體提供情感支持、經驗藉鑒和正嚮激勵。然而,這種支持係統並非替代內在驅動,而是對其的補充和強化。 “無為而治”的智慧: 在某些時刻,過度的強求和焦慮反而會阻礙進步。本書也引入瞭“無為而治”的東方智慧,強調順應自然、等待時機,以及在適當的時候放手。這並非消極等待,而是一種基於深刻理解和信任的策略,知道何時該發力,何時該蓄力。 三、 目標讀者與價值體現 《點燃自己》的目標讀者是所有渴望突破現狀、實現內在價值、並尋求更深層次生命意義的個體。 尋求職業突破者: 那些對現有工作感到迷茫,渴望找到真正熱愛並能發揮潛能的事業方嚮的人,將從中獲得指引。 生活倦怠者: 感到生活缺乏激情,日復一日重復著單調生活的人,本書將幫助他們重新發現生命的熱度。 創業者與管理者: 那些需要持續激勵團隊,並為自身設定高遠目標的人,將學習到如何激發團隊和自身的內在驅動力。 任何渴望自我成長的人: 無論年齡、職業、背景,隻要懷揣著不斷進步的願望,都能從本書中獲得寶貴的啓示。 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種可持續的成長路徑,而非一次性的“特效藥”。它賦予讀者自我賦能的能力,讓他們不再依賴外部的評價或激勵,而是成為自己生命的主宰。通過點燃內在之火,讀者將發現一種更充實、更有意義的生活,一種即使麵對睏難也能保持熱情和韌性的生命狀態。這本書,最終指嚮的是一種內在自由,一種擺脫外界束縛,活齣真實自我的生命境界。它鼓勵讀者,成為自己生命中最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