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黃帝內經十二時辰養生法3:給作息不規律者的調心養身補救法》內容簡介:中醫講究“未病先防”。如何“防”呢?中醫有一個詞,叫“因天之序”,也就是說要因循“天”自身的運動順序來養生,概括來說就是“生發”、“生長”、“收斂”、“收藏”。順應這個順序,人體就安然無恙;反之,違背瞭這個順序,就會百病纏身。這種變化叫四季節律。後來,中醫將這種規律細分,應用到每一天,就是日節律。一天之序始於寅,終於醜;經氣之序起於肺,終於肝。人也應順應這個規律而養生,這就是十二時辰養生法。
但是,由於生活習慣的改變,現代人已經很難做到“日齣而作,日落而息”瞭。這樣就會導緻“天”與“人”相衝突,而這正是現代疾病層齣不窮的原因之一。所以養生的重點也不在於如何“遵循天時”,而在於如何將這種衝突降到最小。本書就是本著這個目的編寫的,雖也是建立在“子午流注”的養生理論上,但立足點有所不同,更著眼於那些生活作息不規律的現代人,著眼於那些無法做到“因天之序”養生的人,並根據具體情況提齣瞭一些彌補的辦法,可以說是對同類書一個很好的補充。
當你做不到“未雨綢繆”時,那就不要放棄“亡羊補牢”,隻有這樣,纔不至於讓健康跑掉!
作者簡介
王雷,男,齣生於中醫世傢,現任《中華養生保健》雜誌主編(該雜誌由國傢中醫藥管理局主管、中華中醫藥學會主辦)、北京市中醫藥學會科普分會常務委員、中國保健養生學會專傢委員會委員、世界醫學氣功學會第四屆理事會副秘書長。 1990年初,他在北京中醫藥大學從事養生保健的科研科普工作。自2002年初擔任《中華養生保健》雜誌主編以來,主要從事中醫藥文化及養生保健科普推廣工作,曾被中華中醫藥學會授予“全國優秀中醫健康信使”。 近些年,他先後作為主講嘉賓被北京電視颱、中國教育電視颱、山東衛視等多傢媒體邀請做養生保健
目錄
第一章 子時養生——子時睡眠是養膽的最佳途徑
點按風市收膽火,失眠去無蹤
消除偏頭痛,推揉列缺穴立竿見影
後背撞牆髒腑顯生機,防治膽囊炎和膽結石膽俞見奇效
越晚越精神是一種病,振奮陽氣巧捶背
調配膽經大藥房:食補藥補不如經絡補
第二章 醜時——血臥歸肝,深度睡眠是養肝的“不二法門”
現代人為什麼愛失眠,十指繞宮城助你好睡眠
熬夜抑鬱脾氣大,給“夜貓族”的清心萬靈丹
肝為青龍,青色食物加拍打可健肝
怒發衝冠易傷肝,陽陵泉幫你“澆滅”怒火
調配肝經大藥房:肝上有病就從肝經尋
第三章 寅時——肺朝百脈,深度睡眠有利肺髒助心行血
寅時睡眠有利氣血分配,寅時不眠可叩齒健肺
寅時失眠或早醒,魚際幫你調肺經
寅時為心髒病患者的“生死關頭”,多練“氣沉丹田”可健肺
養肺先養氣:男人肺氣足精力旺盛,女人肺氣足皮膚光滑
調配肺經大藥房:肅清肺喘,身體清安
第四章 卯時——天門開,按時排便是養護大腸最好的辦法
卯時天門開,順時排便清腸毒
腹瀉是大腸嚮你提齣的警告,神闕幫你解決煩惱
颳痧調理大腸經,排毒養顔氣色好
卯時需靜養,靜坐養生法為上
調配大腸經大藥房:颳痧黑木耳齊上陣,排除毒素一身輕
第五章 辰時——天天吃早飯,胃病不易犯
辰時不吃飯,胃病遲早犯
青春痘並不代錶青春,胃經不通暢纔是禍根
養生不養胃,功夫全白費
胃口好就能少得呼吸係統病,胃氣旺是治病療疾的第一良方
調配胃經大藥房:隻要飲食正常,諸病皆有希望
第六章 巳時——婦科有問題,脾經找緣由
腿腳無力手沒勁,癥在四肢病在脾
過胖或過瘦,都到脾髒找緣由
脾氣健運,嘴唇自然“美麗動人”
治病求本,痰濕之人的根本任務是健脾
調配脾經大藥房:運化身體水榖和水濕,讓體內無垃圾
第七章 午時——小憩一會兒,“心腎相交”百病消
午時練“通經呼天功”,為身心減壓的第一妙方
疾病無情,心腎有誼:心腎相交護命功,讓“天泉地泉”
顯神通
敲開“神門”,您就能找到擺脫健忘、心煩、失眠的答案
嘴裏沒味兒——病在舌頭根在心,“通裏梁門”能顯靈
調配心經大藥房:心藥不苦口,奇效垂韆鞦
第八章 未時——身心兩旺的午後時光
搖肩活體,讓午後犯睏無影蹤
要想腸胃安,午後常練“肚腹三指禪”
未時練“強肝養生法”,讓肝病患者越活越輕鬆
養顔午間道——精緻女人愛護自己、保養氣色的第一妙法
調配小腸經大藥房:心腸健康全身爽
第九章 申時——人體最活躍的良辰吉時
下午點戶外運動最佳,但是不要當啞巴
口乾舌燥——“南水北調”靠膀胱
緩解女性外陰疼痛之擾,承扶中極效最妙
撒尿後打“寒顫”,為何在小孩和老人身上最常見
調配膀胱經大藥房:通天接地膀胱經,讓人體固若長城
第十章 酉時——“腎氣臨人”好補腎
早上得吃鹹,晚飯要清淡
人受到驚嚇的時候,為什麼會“屁滾尿流”
傍晚發燒為哪般,太溪三裏(足三裏)保平安
女性月經淋灕不盡,就到腎經找交信
調配腎經大藥房:樹靠根活,人賴腎生,打通腎經百病不生
第十一章 戌時——戌時是保養心髒的第一時間
人生氣為什麼沒胃口?膻中穴是最好的“解氣藥”
十指連心,輕輕敲走抑鬱癥
不做“受氣包”,戌時為心髒病患者支個招
心胸脾胃病,活用內關一招靈
調配心包經大藥房:鍛煉心包除諸邪
第十二章 亥時——亥時天地歸於靜,三焦通調百病消
對付頑疾偏頭痛,三焦中渚顯神通
化解抑鬱癥,三焦通暢纔是本
亥時懷孕正當時
調配三焦經大藥房:讓周身元氣和水液動起來
精彩書摘
傳統養生學特彆強調“天人閤一”的理念,我們的先人認為,人是 自然界的一部分,隻有順應自然,纔能吸收天地精華,從而獲得長壽。 具體而言,從大的方麵來說就是要順應四季的變化,適時增減衣服或改 變飲食;從小的方麵來講,一天中的生活起居要遵循日月活動的規律。 中國文化中“十二”這個數字特彆重要。一年有十二個月,一天有 十二個時辰,而每個時辰都有當班的經絡,這就是人體的十二條正經。 所以,簡簡單單的一天其養生智慧也是很深的。 我們先來說子時,子時就是夜裏11點到淩晨1點,這個時候是膽經 在值班,陽氣開始升發。按照人體的活動規律,你該趁這個時候好好睡 覺瞭。因為子時是一天中最黑的時候,這時天地間的陰氣最重。按照陰 主靜、陽主動的原則,此時人體就應該靜臥。由於陽氣(從髒腑的角度 來講也就是膽氣)剛剛開始升發,此時特彆弱,就像剛齣生的嬰兒一樣, 你要好好保護它,而睡覺就可以起到養陽的效果。陽氣為生命之根本, 有溫養髒腑的功效,正所謂“陽強則壽,陽衰則夭”。隻要將陽氣養起來 瞭,人體就會強壯。生活中有些人看上去總是精神抖擻,麵色紅潤,你 去問一下,他的睡眠肯定好,就是因為他把陽氣養起來瞭。可見,睡好 子時覺對保持人體健康是很重要的。但現在麵色紅潤的人越來越少,許 多人的臉色呈不健康的青白色,這與現代人不良的生活習慣有關。由於 工作壓力大,現代人熬夜加班已成為常事,這樣會對陽氣造成很大的 “殺傷力”。因為子時不入睡,陽氣剛冒齣一點“火苗”就被你消耗掉瞭, 它就“燃”不起來。沒有陽氣的供養,時間一長人體的各個器官就會慢 慢齣毛病。中醫有句話叫“少陽不升,天下不明”,膽氣升不起來,就像 一天中沒有日齣,整個世界都會沉浸在一片黑暗中。所以,最好保證子 時前入睡。 你可能會說,我知道睡子時覺的好處瞭,可晚上就是睡不著,甚至 隻有藉助安眠藥纔能入睡。但安眠藥是位很危險的“朋友”,長期服用不 僅會使人體産生抗藥性,還有可能讓人的記憶力下降。國外研究錶明, 長期服用安眠藥的人群發生老年性癡呆的可能性更高。特彆是對於肝腎 功能不全的人來說,哪怕小劑量服用安眠藥也有發生意外的危險。那麼 有沒有一種更安全、更有效的助眠方法呢?想要“斬草除根”,首先就要 弄清失眠的根源。 現代人失眠癥狀為什麼會這麼嚴重呢?這很大程度上與膽火過旺有 關。這裏教你一個判斷“膽火過旺”的小方法,如果你經常睡不著覺而 且感到嘴裏發苦、咽乾或者有頭暈、脅痛等癥狀,那肯定就是膽火太旺 瞭。你可能說,我可沒做過對不起膽的事,那先來檢查一下你的生活吧! 有沒有深更半夜瞭卻和朋友在歌廳裏狂歡?有沒有加班至淩晨纔滿身疲 憊地離開公司?有沒有晚上吃夜宵的習慣?如果有的話,你就真的對不 住自己的膽瞭,這些不良的生活習慣都是膽腑的“健康殺手”。 P2-3
前言/序言
“中醫”一詞最早見於西漢,《漢書·藝文誌》就有“中病不治, 常得中醫”的說法。也就是說,早在距今兩韆年的西漢時代,就有瞭 “中醫”的說法。 為何取名“中醫”呢?這得從中國文化的根源談起。中國最早的 哲學著作《易經》,將一切事物均納入陰陽的軌道,人體自然也不例 外。《黃帝內經·素問·寶命全形論》就說:“夫人生於地,懸命於 天,天地閤氣,命之日人。”即指齣人體也是陰陽二氣相互作用的産 物。中國古代的醫學傢認為,人體的陰陽保持平衡就不會生病。如果 陰陽失衡,人體必會百病纏身。這就是中醫“持中守一而醫百病”的 思想來源。所以,“中和”、“中庸”,纔是中醫之“中”的真正含意。 那麼如何纔能保持人體陰陽的平衡呢?最主要的就是要做到 “天人相應”。古代科學技術尚不發達,人們對於自身的認識也不全 麵,很自然地就把人體與自然聯係在一起瞭。他們發現天是圓的, 地是方的,人也是“頭圓腳方”;天上有日月爭輝,人也有雙目來辨 五色;大地河流縱橫,與之相對應的,人體也有經絡氣血;天有四 時,人也有生、老、病、死。經過多代人的曆史記憶,這種直觀的 認識也逐漸上升到理論。最早提齣“天人相應”思想的是孟子。他在 《孟子·盡心上》中說道:“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 矣。”意思是說,充分運用心靈思考的人,會知道人的本性。知道人 的本性,就知道天命。在這裏,“天”含有一定意義的主宰之意。到 瞭明清時代,“天”已經發展為客觀存在的自然和宇宙瞭。 祖國醫學中的養生觀,尤其體現瞭天人閤一、天人相應的思想。 《黃帝內經》就說:“人與天地相參也,與日月相應也。”也就是說, 人要與四時、寒暑相應,隨著日月的輪轉而按時作息。“天人相應” 是中醫文化的精髓,古人正是因為嚴格遵守著這個規則,所以即便在 醫學尚不發達的年代,依然可以盡享天年。兩韆年後的今天,人們依 仗科學技術的發展,越來越悖離自然規律。當人類被大自然懲罰得傷 痕纍纍時,纔意識到“人定勝天”是句空話,“順乎自然、閤於自然” 纔是生命的真諦。 “天人相應”具體錶現在哪裏呢?《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 論》說:“天有四時五行,以生長收藏,以生寒暑燥濕風。人有五髒 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也就是說,四時與五髒是相應的,故醫 傢有“春養肝,夏養心,長夏養脾,鞦養肺,鼕養腎”的說法。到瞭 西漢,董仲舒發展瞭“天人相應”的理論。他提齣“人副天數”之 說,即指齣人是天的副本:“人有三百六十節,象日數也;大節十二 分,副月數也;內有五髒,副五行數也;有四肢,副四時數也。”如 此,四肢骨骸便與天地相應瞭。後來,人們又提齣瞭“子午流注”的 理論,即將一天的十二個小時與人體的十二條經絡也對應起來。這 樣,“人”與“天”便真正的“閤一”瞭。 為什麼叫“子午流注”呢?“子”和“午”分彆是十二地支中的 第一數和第七數。為什麼單獨取這兩個數呢?古人認為“子時一刻, 乃一陽之生;至午時一刻,乃一陰之生”,所以“子午”便成為“陰 陽”的分界綫。“流”、“注”則指氣血運動變化的狀態,前者指“陽 生”,後者指“陰藏”。“子午流注”說到底就是遵循太陽變化的一種 規律。 按照“子午流注”的觀點,經絡氣血運行各有其盛衰。以寅時從 肺經開始,分彆流注大腸經、胃經、脾經、心經、小腸經、膀胱經、 腎經、心包經、三焦經、膽經,最後於醜時終於肝經。日復一日,循 環不息。古人經常根據人體氣血盛衰開閤的規律來治病救人,在疾病 防治方麵,“子午流注”理論也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雖說“遵天時養生”的觀念已深入人心,但由於生活方式的改 變,人們已經不可能重復以前“日齣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 瞭。君不見夜深人靜之時,還有多少人在埋頭工作;或是日上三竿 時,還有多少人在埋頭大睡。這是不是說明我們祖先留下來的養生理 論已經過時瞭呢?當然不是!養生也要與時俱進,如果隻是故步自 封,早晚會被時代所淘汰。本書就是本著這個目的編寫的。我們著 重提齣一些補救的辦法,比如經常熬夜的人,在1~3點肝經當令時 無法入睡,那就試著在晚上7~9點之間休息。因為此時為心包經當 令,它與肝經同為厥陰經,而同名經“經氣相通”,所以某一髒腑或 經脈不正常瞭,可以選用與其同名的另一條經脈來治療。再如,午 時一陰生,此時應該小寐片刻以養陰氣。但工作忙碌的上班族往往 做不到這一點,這時可以做一做“通經呼天養生法”,即能解乏又能 養生。還有辰時應該按時吃早飯,一些人由於沒有胃口,通常不吃飯 就匆匆跑去上班。這種人可以試著做做“腹部太極養生法”,既能消 食化積,還能保護腸胃,讓你不受胃病的睏擾。 雖說“未雨綢繆”是種生活的智慧,但畢竟太過高遠,不是人人 皆能及的。對於普通人而言,能做到“亡羊補牢”,把損失降到最低, 也不失為一種明智的選擇。本書所提供的方法,雖不像“萬裏長城” 那樣堅不可摧,但至少可以為您的健康添磚加瓦。畢竟,多一份努 力,就多一份健康。在這一點一滴的努力中,我們也可以盡享天 年瞭! 王雷 2011年春
在綫試讀
《黃帝內經十二時辰養生法3》內容相關
現代人已經很難做到“日齣而作,日落而息”瞭。這樣就會導緻“天”與“人”相衝突,而這正是現代疾病層齣不窮的原因之一。所以養生的重點也不在於如何“遵循天時”,而在於如何將這種衝突降到最小。
《黃帝內經十二時辰養生法3:給作息不規律者的調心養身補救法》是一本旨在幫助現代人應對不規律作息所帶來的身心健康挑戰的實用指南。本書深入淺齣地解讀瞭《黃帝內經》中關於“子午流注”的養生智慧,並將其轉化為切實可行、貼閤現代生活的調理方案。 核心理念:順應自然,修復紊亂 《黃帝內經》強調“人與天地相應”,認為人體的生理活動與自然界的晝夜、四季有著密切的聯係。十二時辰,即一天24小時被劃分為12個時間段,每個時辰對應著人體特定的髒腑和經絡的氣血運行規律。遵循這一規律,順應自然,是保持身心健康的基礎。然而,現代社會,晚睡晚起、頻繁倒時差、加班熬夜等不規律作息已成為常態,嚴重擾亂瞭人體的內在節律,導緻髒腑功能失調、氣血運行不暢,進而引發失眠、焦慮、疲勞、消化不良、免疫力下降等一係列健康問題。 本書正是針對這一痛點,提齣“補救”的理念。它並非簡單地要求讀者恢復到理想的作息,而是認識到現實的局限性,並在此基礎上,提供一係列溫和而有效的調理方法,幫助那些已經身處不規律作息漩渦中的人們,盡可能地修復身體的紊亂,舒緩失調的心緒,重拾健康活力。 內容亮點: 1. 深度解析十二時辰與髒腑的聯係: 本書將詳細闡述每個時辰對應的主導髒腑及其生理功能。例如,子時(23:00-1:00)屬膽經,是身體排毒和修復的關鍵時期;醜時(1:00-3:00)屬肝經,是肝髒進行造血和代謝的重要時段;寅時(3:00-5:00)屬肺經,是肺部呼吸調節和廓清濁氣的黃金時間。通過清晰的講解,讀者能理解為何在特定時段進行特定活動對身體有益,以及不規律作息如何損害這些髒腑。 2. “調心”為先,關注心理健康: 作息不規律往往伴隨著情緒的波動,如焦慮、易怒、抑鬱、注意力不集中等。“調心”是本書的一大特色。它將從多個角度探討如何調整心態,以適應或減輕不規律作息帶來的心理壓力。這包括: 認知調整: 幫助讀者理解不規律作息的危害,並建立積極的心態去麵對和改善。 情緒疏導: 提供應對焦慮、煩躁等負麵情緒的實用方法,如深呼吸、冥想、正念練習等。 心態重塑: 引導讀者建立“知足常樂”的觀念,減少因作息不同而産生的攀比和挫敗感。 專注力提升: 教授一些能有效提升注意力和工作效率的技巧,即使在精力不濟時也能更好地完成任務。 3. “養身”為輔,循序漸進的補救策略: 在“調心”的基礎上,本書將提供針對性的“養身”補救方案,強調“循序漸進”和“個體化”。這些方案將圍繞“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時間窗口進行身體修復”展開: 時辰細分下的飲食建議: 即使無法嚴格遵循“飯點”,本書也會給齣在特定時段(例如,醒來後、睡前)如何進行更健康、更易消化的飲食建議,以減輕腸胃負擔,促進營養吸收。 微調作息的技巧: 對於已經形成固定不規律作息的人,本書會提供一些溫和的過渡方法,例如,如何通過調整睡眠片段來逐步改善睡眠質量,如何利用午間短暫休息來補充精力。 簡易運動與伸展: 推薦適閤不同時段的簡短運動或伸展練習,例如,早晨醒來後的伸展有助於喚醒身體,下午的短暫活動可緩解久坐疲勞,睡前適度的放鬆運動能促進睡眠。這些練習都非常簡便易行,無需大量時間。 穴位按摩與導引: 介紹幾個簡單易學的穴位按摩方法,針對常見的不規律作息引起的不適,如頭痛、眼乾、消化不良等,提供即時的緩解方案。 環境營造: 指導讀者如何通過調整臥室環境(光綫、溫度、聲音)來優化睡眠質量,即使是在非正常睡眠時間。 “時間碎片”的有效利用: 教授讀者如何利用零碎的時間進行簡單的調理,例如,工作間隙的幾分鍾放鬆、通勤路上的正念練習等。 4. 案例分析與實際應用: 本書將穿插一些典型的不規律作息人群的案例分析,例如,夜班工作者、頻繁齣差的商務人士、需要照顧新生兒的父母、備考的學生等,並針對這些案例提供具體的調理思路和實踐方法,增強內容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 5. 《黃帝內經》的現代解讀: 本書並非生搬硬套古籍,而是用現代科學的視角和通俗易懂的語言,重新解讀《黃帝內經》的智慧。它將古老的養生理論與現代醫學、心理學知識相結閤,使古老智慧煥發新的生命力,更貼閤當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健康需求。 本書的獨特之處: “補救”而非“理想化”: 許多養生書籍傾嚮於描繪理想化的健康生活方式,而本書更接地氣,專注於如何“修補”已有的不規律,提供切實可行的“摺衷”方案。 “調心”與“養身”並重: 深刻認識到身心一體,將心理調適置於重要位置,認為隻有心態平和,身體的調養纔能事半功倍。 “小步快跑”的策略: 提倡微小的、可持續的改變,避免因要求過高而産生畏難情緒,鼓勵讀者從點滴做起,逐步改善。 強大的工具箱: 提供瞭一套豐富的“工具箱”,讀者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從中挑選最適閤自己的方法進行實踐。 《黃帝內經十二時辰養生法3:給作息不規律者的調心養身補救法》是一本值得擁有、值得細讀的健康指南。它將帶領您在紛繁復雜的現代生活中,重新找迴身體的平衡,撫平內心的躁動,即使作息不規律,也能活齣健康、活齣精彩。這是一本為每一個在時間漩渦中努力前行、渴望身心安寜的你量身定製的貼心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