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所有人一生必读的健康经典,累计销售逾一千万册,持续影响超过一亿中国人!
14条人体经络+365个穴位=激活身心自愈力
《求医不如求(精华本)(上)》是一本让人舍不得读完的书,因为每次看过都会有所顿悟、心生感恩。以远离疾病和衰老的智慧,彻底颠覆中国人固守的健康认知。以至诚至真至简的正心修身之法,重树把握生命自由的高度自信。
健康,人人渴望。疾病,家家害怕。
有健康为前提,才能探讨富足与快乐。若疾病侵扰,幸福便无从谈起。
我们如何正确地获得健康、把握生命、主宰幸福,正是这本书想要与您分享的心得。
碰到老虎,想要打败它,很难很难,避开老虎,不与它争斗,简简单单。疾病就像老虎,早点避开,平安无事。与其做斗争,两败俱伤。
《孙子兵法》曰: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身体强壮一分,疾病就会减少两分。
《易经》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让身体强壮,正是应天合人,老天也会帮忙。
内容简介
健康,人人渴望,疾病,家家害怕,我们如何正确地获得健康、把握生命、主宰幸福,正是《求医不如求己(精华本)(上)》要与您分享的心得。时隔三年,中里巴人全新选编“求医不如求己”精华内容,精确传达人体经络穴位养生方法,教会您用14条经络和365个穴位,激活身心自愈力。
作者简介
中里巴人,本名郑幅中,北京中医协会理事。著有《求医不如求己》系列图书,其中《求医不如求己》(1、2、3)连续两年获得“中国十大健康好书”荣誉称号。“中里巴人”其名,寄寓将中医精髓传承于千家万户的理想,一如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名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在中国,中里巴人是我钦佩的一医家。
——《人体使用手册》作者 吴清忠
中里巴人之书,起于民间,传于网络,风靡于华夏,流惠于海外,好评如潮。个中原因,便是具备了这样几个因素:淡泊、优美、实用、简洁、多样化、变通性,标本兼治,身心同调。读者总能找到自己想要的,各取所需,满载而归。
——读者 忙里偷闲
在越来越焦虑的日子,在看不起病吃不起药的日子,人们需要重新评估健康的价值。其实,我们停下来想一想,总会得到更多:学会关注健康,而非疾病;学会灵与肉的平衡,用积极的心态面向未来。这才是人的福气所在,才是生活的智慧所在。谢谢中里先生教会我们这些。
——网友 铂程斋
中里巴人的高明之处在于,他是结合感受来传达方法的,貌似没有逻辑,却非常符合中国人写意山水般的思维方式,能让人欢喜地看了、自然地懂了、信任地做了,并不知不觉中慢慢悟出属于自己的一套逻辑,抛开书,实现自主的生命。引中里老师的话:“关键的时候即使只有一个朋友也就足矣”,《求医不如求己》,你就是了。
——网友 夕
目录
序 信赖您自己
第一章 求医不如求己
人生的事业,多种多样。让自己的身体日益强壮,正是一项实实在在的事业,求人,不如求已。己,有小已和大已。与你同气相求的事物,都是已,都可以善加利用。顺风车是己,同路人是己,“海内存知已,天涯若彼邻。”大己无处不在。
1.为什么现代人得的病五花八门
2.一种思想对应一种疾病
3.疾病只不过是一个假想敌
4.人身上本来就百药齐全
5.可惜,我们都没有用够自己的先天之本
6.洞悉身体的天象
7.轻松赶走“亚健康”
8.所有体质都要尽力达到阴阳平衡
第二章 养生从经络开始
人有一病,身体就有一药来治。经络穴位,就是药。举手肩膀痛,看看痛在哪里,痛在哪条经上,便调治哪条经。痛的地方,或是瘀血,或是气滞,或是寒凝,当温通宣散。通要有通路,散要有出口。经络是通路,脏腑是出口。治脏腑就是从里面调经络,调经络就是从外面治脏腑。
脏腑在身体里面,摸不到,可经络却通到外面。脏腑是风筝,经络是风筝线,穴位呢?是拿在手中的线轴。
1.腑脏是通路,经络是出口
2.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3.顺四时,适寒暑
第三章 经络畅通,百病不生
什么是先天之本呢?就是产生能量的源泉。不是支流,不是通道,不是外来的注入,而是与生俱来。心生愿力,肺生气力,肾生活力。三大先天之本。愿力让人想做,气力让人能做,活力让人爱做。肾藏精,肺藏气,心藏神。
1.肺经大药房——让邪气俯首称臣
2.心包经大药房——养生护命的基础
3.心经大药房——护命摄神,百病祛根
第四章 打通经络是获得健康的必经之路
1.大肠经大药房——肺和皮肤的保护神
2.三焦经大药房——人体健康的总指挥
3.小肠经大药房——主治液病的高手
第五章 经络是人体最好的自我保护机制
第六章 经络是连接生理和心理的桥梁
第七章 经络是人与宇宙之间的天然通道
精彩书摘
怎么预防外来的疾呢?
有的人说:“如果我听了天气预报,知道风寒要来了,加件衣服也就没事了。但有时候我并不知道天气什么时候会变化,说不定还没来得及加衣服就已经感冒了,这时候怎么办呢?还有,我也不知道哪里有细菌病毒,躲又躲不开,你有什么好办法吗?”还有些人这么说:“我特别注意,人家都穿短袖了,我还穿着羽绒服呢!但最后得感冒的还是我,真是防不胜防!”
其实,这些担忧和防范都是无谓的,预防的方法很简单,关键是你得知道原理。
一般情况下,疾会通过两种方式侵入人的体内:一种是通过毛孔,比如说一个人衣服穿少了,受了凉风,得了风寒感冒,就是因为外邪通过毛孔进入了他的体内;还有一种是从鼻子、口腔、呼吸道等地方进入,最为常见的症状便是流感。
知道外来的疾是怎样入侵人体以后,我们就有预防的方法了。不就是一个毛孔,一个呼吸道嘛!当您知道从哪开始防范以后,您就不用怕了。为什么这么说呢?您的身体本身就有自愈的能力,最好的防护设施就在您身上!对于这种防护设施,您一是要找到它,二是要激发它。要是这两点您都做到了,那任何外来的邪气、病毒您都不用怕了。
现在,有的人到医院去看病,大夫老是对他说,你这是慢性病,千万别感冒了,否则会加重病情。这虽然是善意的提醒,但也同时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担,因为没有有效的防范措施。实际上,人进化到现在,自身的免疫系统已经发展得非常完善了。只要我们善于激发和使用人的本能,完全可以抵御任何外来的侵害,只是我们现在越来越少使用它了。
……
前言/序言
《身心调养智慧:古法今用,自在安康》(精华本)(上) 内容概要 本书是一部融汇中华传统养生智慧与现代科学理念的深度力作,旨在为读者提供一套系统、可行、且富有成效的身心调养方案。作者并非简单罗列养生秘诀,而是深入浅出地剖析人体运行的内在规律,揭示疾病产生的根源,并在此基础上,提供一套以“内求”为核心,强调“养”而非“治”的健康管理体系。本书的上部,着重于打通身体的“经络”,激活身体的“元气”,建立起生命能量的顺畅循环,为后续更深层次的身心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一章:生命能量的密码——元气探源 本章首先从一个宏大的视角出发,带领读者认识“元气”——这构成生命最基本、最活跃的物质与能量。作者认为,元气充沛是生命健康活力的源泉,其损耗与失衡则是诸多疾病的根本诱因。我们将追溯元气的生成机制,从先天之本(肾精)到后天之养(脾胃吸收与肺的呼吸),详细阐述其在人体内的传递、储存与利用。 先天之本,生命的基石: 深入解析肾在生殖、发育、衰老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生活方式的调整,延缓肾精的亏耗。这并非是关于壮阳药物的宣传,而是通过理解身体的节律,减少不必要的消耗,例如适度作息、情绪平和、避免过度劳累等。 后天之养,能量的补给: 详细讲解脾胃在消化吸收、运化营养中的关键地位。我们将学习如何辨识和调整不健康的饮食习惯,选择最能滋养脾胃的食物,以及通过简便的食疗方,增强身体的消化吸收能力。同时,也会触及肺的功能,强调呼吸的重要性,介绍一些简单易学的呼吸法,以提升氧气利用效率,充盈元气。 元气的运行之道: 探讨元气如何在体内通过经络系统运行,维持各脏腑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我们将初步认识经络,了解其“运行气血,沟通表里,濡养全身”的功能,为后续章节深入讲解经络打下基础。 第二章:经络畅通,百病不生——经络的奥秘与调理 经络,被誉为人体内的“交通网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也是连接脏腑、肢体、五官的桥梁。本章将系统地介绍经络系统的基本知识,包括经络的起源、分布、作用,以及它们与五脏六腑的对应关系。更重要的是,本书将提供一套实用的经络调理方法,帮助读者自行疏通经络,改善气血运行,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的目的。 十二正经与奇经八脉: 详细介绍十二正经(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心包经、三焦经、胆经、肝经)的循行路线、主治范围以及它们与身体各部位的关联。同时,也会简要介绍奇经八脉(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阳跷脉、阴跷脉、阳维脉、阴维脉)的功能,以及它们在整体调控中的作用。 触诊与感知: 教导读者如何通过自我触诊,感知身体上不同部位的经络走向,以及在经络不通时可能出现的疼痛、麻木、胀满等异常感觉。这是一种最直接、最有效的自我觉察方式。 疏通经络的实践指南: 按摩与点穴: 提供一系列针对常见经络堵塞问题的按摩手法和穴位点按技巧。例如,针对肩颈不适,我们会讲解肩井穴、风池穴的按摩方法;针对消化不良,会介绍足三里、内关穴的按揉要领。所有手法都强调轻柔、循序渐进,并根据不同体质进行适度调整。 拍打与敲击: 介绍安全有效的拍打经络的方法,以及如何利用工具(如小拍子)进行适度的敲击,以激发经络活力。 走罐与拔罐(简易版): 简要介绍在家中进行走罐和简易拔罐的方法,以帮助促进局部气血循环,缓解疼痛。本书不会涉及复杂或危险的拔罐操作,强调安全性。 伸展与体式(初阶): 结合一些基础的拉伸动作和瑜伽体式,讲解如何通过肢体运动,辅助打开经络,促进气血流动。这些体式都易于学习,无需特殊技巧。 经络与情绪的连接: 探讨情绪波动对经络气血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调理特定经络,来舒缓不良情绪,达到情志相合的健康状态。例如,肝经不舒常与急躁易怒相关,而心经的调理则有助于缓解焦虑。 第三章:五脏和谐,百病自消——脏腑功能的精微调养 中医认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这说明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错综复杂,一个脏腑的失衡,往往会影响到其他脏腑,甚至引发全身性的疾病。本章将深入剖析五脏(心、肝、脾、肺、肾)各自的功能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生理联系和病理传变。在此基础上,本书将提供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方法,帮助读者调养五脏,恢复其内在的平衡与和谐。 心——君主之官,安宁的源泉: 探讨心藏神的功能,以及心悸、失眠、健忘等与心神不宁相关的症状。我们将学习如何通过生活起居的调整(如规律作息、睡前放松),饮食的选择(如莲子、百合),以及适度的静心练习(如冥想),来滋养心神,保持内心的平静。 肝——将军之官,疏泄的枢纽: 讲解肝主疏泄的生理功能,以及情志不畅、肝火旺盛等问题。我们将学习如何通过调整情绪(如学会接纳、释放压力),饮食(如多食绿色蔬菜,少食辛辣油腻),以及按摩肝经相关穴位,来疏肝理气,改善易怒、烦躁等状态。 脾——仓廪之官,运化的保障: 强调脾胃为后天之本,其健运对营养吸收、气血生化至关重要。我们将学习如何通过调整饮食结构,避免生冷、寒凉、油腻食物,选择健脾益气的食物(如山药、薏米、小米),以及通过穴位按摩(如三阴交、足三里),来增强脾胃功能,改善食欲不振、腹胀、乏力等症状。 肺——相傅之官,呼吸的门户: 关注肺的呼吸功能和“主皮毛”的特性。我们将学习如何通过改善居住环境的空气质量,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以及食用润肺止咳的食物(如梨、银耳),来增强肺的功能,改善咳嗽、气短、皮肤干燥等问题。 肾——先天之本,生命的根基: 再次强调肾藏精的功能,及其对生殖、发育、衰老的影响。我们将学习如何通过养精蓄锐,减少损耗,以及食用益肾的食物(如黑芝麻、核桃),和通过特定的锻炼方式(如叩齿、摩腰),来固护肾精,延缓衰老,增强体质。 脏腑之间的联动与制约: 深入阐述五脏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以及如何通过调养一个脏腑,带动其他脏腑的健康。例如,肾水可以滋养肝木,肝气疏泄有助于脾胃运化,肺金可以滋养肾水等。 第四章:觉察身体的语言——症状背后的信号 身体是会说话的,每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症状,都可能是在向我们传递着重要的健康信息。本章旨在引导读者学会倾听身体的声音,理解不同症状背后的深层原因,从而能够更早、更主动地进行干预,避免小病成大病。 体温变化: 寒热的意义,发热、畏寒的不同原因,以及如何通过观察体温变化,判断身体的寒热虚实。 疼痛的讯息: 不同部位、不同性质的疼痛所代表的脏腑或经络问题,如刺痛、胀痛、隐痛的区分。 分泌物的秘密: 观察舌苔、痰液、大小便的颜色、气味、形态,从中解读身体的健康状况。 睡眠的异常: 失眠、多梦、嗜睡等睡眠问题的常见原因,及其与脏腑功能的关联。 情绪与身体的共鸣: 焦虑、抑郁、易怒等情绪如何影响身体,反之,身体的失调又如何加剧情绪问题。 自我诊断的初步智慧: 结合前面章节所学知识,提供一些简单的自我判断方法,帮助读者初步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但本书始终强调,这并非替代专业医疗诊断,而是作为一种辅助的健康管理工具。 结语(上部) 《身心调养智慧:古法今用,自在安康》(精华本)(上)的完结,标志着读者迈出了理解和掌握自身健康的第一步。通过对生命能量、经络系统和五脏功能的初步认识与实践,读者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求己”能力,能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自身的健康管理中来。本书的精髓在于,它并非提供一个速成的“秘方”,而是引导读者回归身体本身,学习倾听、理解和回应身体的需求。上部的学习,为我们打开了通往更深层身心智慧的大门,为下部的进一步探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