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僅在文學、藝術、思想層麵討論浪漫主義,也在政治層麵,述及浪漫主義的效果,話題具有當下性和現實性。
◎ 廣度遠過以賽亞·伯林《浪漫主義的根源》,縱貫德國200年,阿多諾弟子、德國思想史領軍作傢薩弗蘭斯基傾力之作。
◎ 適逢“一戰”100周年,反思人類精神的榮光和它所促成的災難。
◎ 研究嚴謹,書寫生動,口碑之作。
《榮耀與醜聞——反思德國浪漫主義》是德國當代知名的思想史作傢薩弗蘭斯基的傾力之作。在德國廣受歡迎,位居德國分類榜榜首。
啓濛思想的重大錯誤之一是低估瞭非理性力量的威力,在德國,啓濛運動早早孕生瞭一股反對自身的力量。針對啓濛運動的明晰,浪漫主義者倡導世人身上的狄俄尼索斯之力,用非理性來對抗阿波羅的理性及其帶來的“異化的社會機械論”,浪漫主義延續瞭人類平衡物質與精神、現實與理想、肉體與靈魂、理智與情感之衝突的努力,帶來瞭一個文學、哲學和宗教融會一處的激情時代。
但是,就像雅努斯的兩張麵孔,浪漫主義作為一個思想運動結束後,在20世紀,帶給德國的卻是並不光彩的曆史。“浪漫的”思維方式,作為德意誌民族的性格要素,越齣文學疆域,染上民族主義色彩,開始涉足政治,在“一戰”期間變身為“鋼鐵浪漫主義”,將無數青年送上戰場;在納粹時期,浪漫主義又被再度利用,助紂瞭20世紀的政治大災難。
薩弗蘭斯基在完整分梳德國浪漫主義脈絡之時,並不以綿密的考證見長,卻以通達的見識和宏闊的視野取勝。其錶述感性酣暢,充滿靈性,更貼近浪漫主義之生命的本體,以及浪漫主義作傢之靈魂的此在,十分具有可讀性。
呂迪格爾·薩弗蘭斯基(Rüdiger Safranski,1945— ),德國當代著名思想史作傢,傳記作傢。
曾在法蘭剋福師從阿多諾學習哲學,並在柏林自由大學取得博士學位。自1987年開始自由撰稿,因所著E.T.A.霍夫曼、叔本華、海德格爾、尼采、席勒等德國重要思想傢的傳記,名噪文壇。他的作品已被翻譯成26種語言,並獲得包括弗裏德裏希·尼采奬、萊比锡書展基金會奬、康拉德—阿登納基金會文學奬在內的眾多奬項,2009年被頒發終身成就奬。其文字優美、掌控自由,能夠將大量史料和獨特觀點圓融地浸潤於通俗的講述之中。
薩弗蘭斯基自1994年起為國際筆會成員,自2001年為德國語言與詩歌協會成員。自2002年起曾與彼得·斯羅特迪耶剋(Peter Sloterdijk)一起主持德國ZDF電視颱的“哲學四重唱”節目,非常受歡迎。
2014年5月,薩弗蘭斯基獲約瑟夫·皮珀基金會奬,該奬五年一評,著名加拿大哲學傢查爾斯·泰勒也曾獲此奬。
譯者:衛茂平,上海外國語大學德語係主任,中國外國文學學會理事、德語文學研究會副會長。1989年獲德國海德堡大學德語文學博士學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學術著作曾獲“上海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奬”以及“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奬”。
——《法蘭剋福匯報》
薩弗蘭斯基的這本書輕快明晰,明快地描繪瞭一條蹊徑的風景。這是一部關於德國思想的“浪漫小說”。
——《明鏡周刊》
薩弗蘭斯基帶領我們詳盡地認識瞭浪漫主義及其相關,他的這本偉大作品精妙地將哲學分析與逸聞探究糅閤到一起,他實現瞭一種亙古未有的效果:緊張有緻地闡述德國思想史。有幸藉助於其易讀的寫作風格與特有的語言力量,我們得以一路坦途進入思想史的寶庫。
——《時代報》
想象對現實的勝利,在一個祛魅的世界中生活的痛苦,宗教對現代主義的反應——在這本關於德國浪漫主義的著作中,哲學傢薩弗蘭斯基闡釋瞭以上內容。
——《每日鏡報》
作為德國事件的浪漫主義(代譯序)
前言
◎ 第一部 浪漫主義
第一章
浪漫主義的開端:赫爾德入海遠航/ 重新發明文化/ 個人主義和各族人民的聲音/ 關於時代潮流中事物的蕩漾
第二章
從政治革命到審美革命/ 政治的軟弱無能和詩的勇猛大膽/ 席勒鼓動參與偉大的遊戲/ 浪漫主義作傢準備登颱亮相
第三章
留下墨印的世紀/ 告彆啓濛後的清醒/ 從奇異到奇妙/ 弗裏德裏希·施萊格爾和反諷的發跡/ 美麗的混沌/ 批評的獨裁者的時刻/ 將世界造就為藝術作品
第四章
費希特和當一名自我的浪漫主義的興緻/ 心靈的充溢/ 來自虛無的創造/ 浪漫的社交/ 耶拿傳奇般的群居/ 高空翱翔和害怕墜落
第五章
路德維希·蒂剋/ 在文學工廠裏/ 威廉·洛威爾的自我放縱/ 文學諷刺/ 寫作的能手遭遇篤信藝術的瓦肯羅德/ 兩個朋友正在尋找他們夢中現實的途中/ 月光皎潔的迷人之夜和丟勒時代/ 朦朧中的維納斯山/ 弗蘭茨·施特恩巴爾德的漫遊
第六章
諾瓦利斯/ 與施萊格爾的友誼/ 在席勒病榻旁/ 索菲·封·屈恩/ 愛情和死亡/ 論超越的快感/ 夜頌/ 白日之上,白日之下/ 山之神秘/ 基督世界或歐洲/ 無神之處,鬼怪橫行
第七章
浪漫的宗教/ 發明上帝/ 施萊格爾的實驗/ 弗裏德裏希?施萊爾馬赫的齣場:宗教是對於無限者的感受力和鑒賞力/ 善惡之彼岸的宗教/ 當下中的永恒/ 通過世界之美的拯救/ 一個宗教的技巧能手的生平
第八章
美和神話學/ 德國理想主義最古老的係統綱領/ 理性的神話/ 論追尋起源之真理的未來的理性/ 格雷斯,剋勞伊澤爾,施萊格爾以及對東方的發現/ 另外的古代/ 荷爾德林的眾神/ 他們的當下性和可逝性/ 在圖像中消失
第九章
詩的政治/ 從革命到天主教製度/ 浪漫主義的帝國思想/ 席勒和諾瓦利斯論文化民族/ 費希特的民族/ 從自我到我們/ 母體社會/ 亞當·米勒和埃德濛·伯剋/ 通俗性/ 海德堡浪漫主義/ 解放戰爭/ 武裝的浪漫主義/ 對拿破侖的仇恨/ 剋萊斯特作為仇恨的天纔
第十章
浪漫主義的對常態的不滿/ 啓濛的清醒/ 理性的與閤理的/ 藝術傢的驕傲和痛苦/ 剋萊斯勒/ 對庸人的批評/ 多樣性的丟失/ 幾何學的精神/ 無聊/ 針對巨大裂縫的浪漫之神/ 詩意的似乎
第十一章
浪漫主義的啓程和中斷/ 艾興多夫:生機勃勃的旅程/ 星空頌歌/ 信奉上帝/ 倚窗/ 詩人及其信徒/ 生命之詩/ 虔誠的反諷/ 無用之人:基督形象的傻瓜/ E.T.A. 霍夫曼:輕鬆自如/ 未緊緊紮根/ 遊戲者/ 恐懼的美學/ 天堂近在咫尺,但地獄同樣/ 布蘭比拉公主和大笑/ 疑心重重的幻想傢
◎ 第二部 浪 漫
第十二章
對思想混亂的迴顧/ 黑格爾作為浪漫主義的批評者/ 世界精神的命令以及狂妄的主體/ 畢得邁耶爾和青年德意誌/ 在通嚮實際的現實的途中/ 揭露的競爭,批判上天,發現大地和肉身/ 浪漫主義的將來,詩意的當下/ 施特勞斯/ 費爾巴哈/ 馬剋思/ 不同陣營之間的海涅/ 浪漫派的終麯和捍衛夜鶯/ 人類解放戰爭中的士兵,隻是一名詩人而已
第十三章
青年德意誌的瓦格納/《黎恩齊》在巴黎/ 德纍斯頓的浪漫主義革命傢/ 早期浪漫主義夢想的實現:新的神話/ 尼伯龍根的指環/ 自由之人如何促成眾神的黃昏/ 反資本主義和反猶太主義/ 神秘的經曆/ 特裏斯坦和浪漫主義之夜/ 象徵主義的迷醉/ 對感官的總攻
第十四章
尼采論瓦格納:藝術的首次環球遠航/ 時代的非浪漫主義精神:現實主義,曆史主義/ 勞動教養所/ 狄俄尼索斯的浪漫主義/ 世界語言音樂/ 尼采背離瓦格納:拯救者的拯救/ 忠實於大地/ 赫拉剋利特和席勒的遊戲的享受現世生活者/ 反諷的抵抗的終結/ 崩潰
第十五章
生命,生命而已/ 青年運動/ 生命變革/ 蘭道爾/ 一種神秘主義的開始/ 雨果·封·霍夫曼斯塔爾,裏爾剋和斯特凡·格奧爾格/ 威廉二世時代的背景魔術師:艦隊建設的鋼鐵浪漫主義/1914 年的思想/ 戰爭中的托馬斯·曼/ 倫理學的空氣,浮士德的馥鬱之氣,十字架,死亡和墓穴
第十六章
從魔山進入平原/ 朗厄馬剋/ 兩個世界之間的漫遊者/ 兩顆冒險的心:恩斯特·容格爾和弗朗茨·容格/ 圖林根的狂舞/ 東方之旅/ 緊張費力的客觀性/ 等待偉大的瞬間/ 共和國末日時爆炸性的古物/ 海德格爾的政治浪漫主義
第十七章
受控告的浪漫主義/ 國傢社會主義曾如何浪漫?納粹文化機構中關於浪漫主義的爭論/ 納粹現代主義:鋼鐵般的浪漫主義/ 帝國浪漫主義/ 紐倫堡/ 浪漫主義的精神姿態作為史前史/ 狄俄尼索斯的生命或者生物學主義/ 與世隔絕,世界虔誠和摧毀世界的躁狂/ 對粗暴事件的崇高的解釋/ 以海德格爾為例/ 希特勒和浪漫主義的狂熱譫妄/ 妄念和真理
第十八章
災難及其浪漫主義的解讀:托馬斯·曼的浮士德博士/ 對粗暴事件的崇高的解釋/ 清醒/ 酒醒後的醉漢/ 懷疑的一代/ 再次新現實派/ 先鋒派,技術和大眾/ 晚間節目中的阿多諾和蓋倫/運動有多麼浪漫?論浪漫主義和政治
參考文獻
人名索引
我最近沉迷於《星辰的低語:宇宙學前沿探索》這本書,它以一種近乎詩意的筆觸,勾勒齣我們宇宙的宏大與神秘。作者並沒有使用過於晦澀的科學術語,而是用生動形象的比喻,將那些深奧的宇宙學概念娓娓道來。從宇宙大爆炸的奇點,到暗物質、暗能量的未解之謎,再到黑洞的吞噬之力,書中仿佛為我打開瞭一扇扇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門。我尤其喜歡作者對宇宙膨脹的描述,那種空間本身在不斷拉伸、星係在加速遠離的景象,讓我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敬畏。書中對於多重宇宙理論的探討,更是充滿瞭哲學思辨的色彩,讓我不禁開始思考,我們所處的宇宙,是否隻是無數個平行世界中的一個。作者還談到瞭尋找地外生命的可能性,以及 SETI 計劃的努力,這讓我對接下來的宇宙探索充滿瞭期待。這本書不僅普及瞭宇宙學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它激發瞭我對生命、存在以及我們在宇宙中位置的深刻思考。它讓我意識到,我們所知的,不過是浩瀚宇宙中的冰山一角,還有無數的奧秘等待我們去揭開。
評分《山海遺珍: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動植物密碼》是一本真正讓我感到驚喜的書。它不像市麵上常見的神話故事集,而是以一種考古學傢般的嚴謹和獵奇者的熱情,深入挖掘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那些關於動植物的記載,並試圖解讀其背後蘊含的文化密碼。作者對《山海經》等古籍的研究,讓我看到瞭那些神話生物並非空穴來風,而是古人對自然界觀察、想象以及對未知恐懼的投射。比如,書中對“鳳凰”的解析,不僅僅是將其視為祥瑞之鳥,更是探討瞭其在不同時期、不同地域的文化象徵意義,以及它與自然界中某些鳥類的潛在聯係。對“饕餮”的分析,則讓我看到瞭古代社會對貪婪與欲望的警示,以及它在青銅器紋飾上的藝術錶現。更讓我著迷的是,作者還將這些神話生物與現代生物學、民俗學、甚至醫學相結閤,試圖找到古人智慧的閃光點。比如,書中對一些神話植物的描述,可能與古代醫書中記載的草藥有著韆絲萬縷的聯係。這本書讓我對中國古代神話有瞭全新的認識,它不僅僅是奇幻的傳說,更是承載著古人豐富的想象力、對自然界的敬畏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蘊。
評分這是一本名為《都市的脈搏:20世紀中國城市化進程中的個體命運》的書。作者以一種非常細膩和貼近生活的方式,展現瞭20世紀中國城市化浪潮中,普通人經曆的悲歡離閤。這本書沒有宏大的曆史敘事,而是聚焦於一個個鮮活的個體故事,通過他們的視角,去感受那個時代城市發展的脈動。我印象最深的是書中對一位從農村來到大城市打工的女性的描寫,她如何在陌生的環境裏,憑藉自己的勤勞和智慧,一點點在大城市裏站穩腳跟,又經曆瞭怎樣的孤獨、失落和對傢鄉的思念。書中還描繪瞭城市中的小手工業者,他們在時代變遷中,如何堅守自己的手藝,又如何被時代的洪流所裹挾。作者對城市景觀的描繪也十分生動,從破敗的老街巷,到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每一處變遷都承載著人們不同的命運。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城市化進程的另一麵,它不僅僅是經濟發展和物質進步,更是無數個體命運的交織與重塑。它讓我思考,在快速發展的時代,我們如何纔能留住人性的溫暖,如何纔能讓城市的脈搏,跳動著更加和諧的節奏。
評分這本書《墨跡之外:中國古代書法的精神傳承》讓我大開眼界,它以一種極其個人化和感性的方式,帶我走進中國古代書法的世界。作者似乎並不是一個枯燥的學院派學者,而是將自己對書法的熱愛和理解,融入到字裏行間。他沒有羅列大量的書法史年錶或技巧講解,而是著重於書法作品背後的精神氣質和作者的情感寄托。書中對王羲之《蘭亭集序》的解讀,不僅僅是關於筆畫的精妙,更是對那種“悟對天命、樂在其中”的文人情懷的體味。作者用充滿詩意的語言,描繪瞭顔真卿書法中那種“忠義凜然”的氣概,仿佛能看到他在亂世之中,用筆墨錶達齣的錚錚鐵骨。他對趙孟頫的描述,則充滿瞭對藝術與官場之間微妙平衡的思考,以及那種“不激不厲,溫文爾故”的風格所蘊含的智慧。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還分享瞭一些不那麼為人熟知的書法傢的作品,並從他們身上挖掘齣獨特的藝術生命力。他認為,每一幅書法作品都是一次與古人精神的對話,每一次臨摹都是一次心靈的洗禮。這本書讓我明白,書法不僅僅是技巧的展現,更是情感、思想和人格的凝結,是一種超越時空的藝術傳承。
評分我最近讀瞭一本名為《失落的時代:關於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社會變遷的另類解讀》的書,這本書以一種非常獨特且引人入勝的方式,剖析瞭維多利亞時代那些看似光鮮亮麗的背後,隱藏的巨大社會變革和人們內心的掙紮。作者並沒有過多地關注那些偉大的發明創造或政治事件,而是將焦點放在瞭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情感糾葛以及那個時代特有的社會心理上。書中描繪瞭工業革命對傢庭結構的影響,從傳統的農業社會嚮工業化城市的轉變,給人們帶來瞭怎樣的衝擊。比如,書中詳細描述瞭城市貧民窟的景象,那些擁擠、骯髒的居住環境,以及人們在其中艱難求生的故事,讓人觸目驚心。同時,作者也深入探討瞭新中産階級的崛起,他們對社會地位的渴望,以及在傳統價值觀和新興思潮之間的搖擺。書中對女性地位的分析尤為深刻,從早期受到的嚴格束縛,到後期爭取更多權利的微小但堅定的步伐,作者通過大量鮮活的案例,展現瞭那個時代女性內心世界的復雜與矛盾。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是,曆史並非僅僅是宏大的敘事,更是無數細微個體命運交織的畫捲。它讓我重新審視瞭那個時代,不再是單一的刻闆印象,而是充滿瞭人性、掙紮與進步的復雜畫捲。
評分幫朋友買的,他說很好
評分非常厚實的一本書,對於瞭解浪漫主義很有用,拜讀
評分還沒有開始看,但是包裝看起來很棒
評分有時間的話,可以多讀一些類似的書籍,不僅是擴大知識麵,更多的是看看彆人一些思考
評分好
評分對作者其它基本著作也有興趣
評分薩弗蘭斯基在完整分梳德國浪漫主義脈絡之時,並不以綿密的考證見長,卻以通達的見識和宏闊的視野取勝。其錶述感性酣暢,充滿靈性,更貼近浪漫主義之生命的本體,以及浪漫主義作傢之靈魂的此在,十分具有可讀性。
評分對浪漫主義和浪漫的雙重討論,令薩弗蘭斯基能夠以超越以往的精度揭示問題的實質:從思想史的角度上說,浪漫主義反對啓濛主義;然而從更大的,即 “浪漫” 的尺度上說,它其實是在反對功利主義(功利主義就是啓濛主義的邏輯終點)。促成浪漫主義運動的兩個曆史條件也得到瞭揭示:
評分啓濛思想的重大錯誤之一是低估瞭非理性力量的威力,在德國,啓濛運動早早孕生瞭一股反對自身的力量。針對啓濛運動的明晰,浪漫主義者倡導世人身上的狄俄尼索斯之力,用非理性來對抗阿波羅的理性及其帶來的“異化的社會機械論”,浪漫主義延續瞭人類平衡物質與精神、現實與理想、肉體與靈魂、理智與情感之衝突的努力,帶來瞭一個文學、哲學和宗教融會一處的激情時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