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入门100问

茶叶入门100问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程启坤,倪铭峰 著
图书标签:
  • 茶叶
  • 入门
  • 品茶
  • 茶文化
  • 茶叶知识
  • 饮茶
  • 茶叶品种
  • 泡茶
  • 茶叶功效
  • 茶道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ISBN:9787510079511
版次:1
商品编码:11542087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4-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57
字数:105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华民族的祖先发现与利用茶叶的历史已有数千年。茶,这一古老的饮料,从生煮羹饮到蒸青团饼,从最早的蒸青绿茶发展到现代的六大茶类,从煮泡饮用发展到即饮式茶饮料,经历了两三千年的发展历程。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凝聚了无数中华茶人的智慧和心血,才创造出了如今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茶叶名品。
  《茶叶入门100问》通过问答式的写作方式,将茶叶爱好者带入茶苑,回答初学者想了解的最基本的茶学知识。
  读完《茶叶入门100问》,你可以对全国名茶有个概貌式的了解,知道茶是怎样栽种、加工出来的,如何鉴别茶的好坏,如何泡好各种茶。相信《茶叶入门100问》会成为你入门的向导。

作者简介

  程启坤,男,1937年3月出生,江西婺源人。曾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长、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现任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名誉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1992年开始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自1960年以来一直从事茶叶生化、茶叶品质鉴定、茶叶加工和茶文化的研究工作。对茶叶品质化学、茶叶加工和深加工利用、茶文化等具有专长。1980年以来获国家、部、院科技成果奖10项;1961年以来发表著作30余部,有《赏鉴名优茶》、《茶叶优质原理与技术》、《饮茶的科学》、《中国茶文化》、《中国绿茶》、《饮茶与健康》、《茶的营养与保健》、《世界茶业100年》、《中国茶经》、《茶之初》、《陆羽茶经解读与点校》、《灿烂的十五年》、《科学饮茶有利健康》以及《中华茶文化》多媒体光盘等。发表论文160多篇,其中近一半是茶文化论文,包括:中华茶文化上下五千年、充分发挥茶文化的社会功能与作用、对《大观茶论》点茶法的理解、20世纪的中国茶文化、《大观茶论》与安吉白茶、陆羽《茶经》的历史价值及其现实意义、茶叶内含成分与人体健康、唐代饼茶的复原研究、论茶为国饮的历史依据及现实意义、中国茶文化发展及其对社会与茶产业的影响、茶是友谊的桥梁社会和谐的纽带、中国茶文化的历史与未来、浙江茶文化发展思考、浅论茶业品牌建设、茶让城市生活更美好等,很多论文是在全国与国际茶文化研讨会上发表的。近年来,从事茶文化的研究工作,参与组织大型国际茶文化研讨会、主编国际茶文化研讨会论文集多次。参与国家职业技能高级茶艺师和茶艺技师培训,是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

目录

前言
跨进茶苑听茶事
1 茶是什么时候被发现与利用的?
2 古代“茶”有哪些称呼?
3 唐代及唐以前的茶是什么样子的?
4 你了解宋代的“龙团凤饼”茶吗?宋以后的茶又是怎样的呢?
5 你知道关于茶的“几个最早”吗?
6 历史上的皇帝对茶有何贡献?
7 从古至今饮茶方式是如何演变的?
8 世界各地的饮茶习俗有什么不同?
9 你知道世界上哪些国家产茶吗?
10 世界上的茶叶可划分为哪些种类?
11 你了解中国茶叶种植的四个“极点”吗?
12 你知道“中国绿茶金三角”在哪里吗?
13 你知道茶树的原产地在哪里吗?
14 你知道我国哪些地方有野生古茶树吗?你见过世界上最古老的茶树吗?
15 为什么茶树都生长在南方,北方能种茶吗?
16 为什厶说高山出好茶呢?
17 何谓名茶、名优茶?

走遍中国访名茶
18 中国哪些省区产茶,都产些什么茶?
19 中国十大名茶到底是什厶?
20 浙江的龙井茶、安吉白茶、开化龙顶、径山茶、金奖惠明茶你认识吗?
21 安徽的黄山毛峰、祁门红茶、六安瓜片、太平猴魁、黄山绿牡丹你认识吗?
22 江苏的碧螺春、南京雨花茶、太湖翠竹你认识吗?
23 江西的庐山云雾、婺源茗眉你认识吗?
24 福建的大红袍、铁观音、白毫银针你认识吗?
25 湖南的君山银针、高桥银峰你认识吗?
26 湖北的恩施玉露、仙人掌茶你认识吗?
27 四川的蒙顶茶、竹叶青你认识吗?
28 重庆的永川秀芽、巴南银针你认识吗?
29 广东的凤凰单枞、英德红茶你认识吗?
30 广西的桂平西山茶、横县茉莉花茶你认识吗?
31 云南的普洱茶、滇红王夫茶你认识吗?
32 贵州的都勻毛尖、梵净翠峰你认识吗?
33 海南的红碎茶、白沙绿茶你认识吗?
34 河南的信阳毛尖你认识吗?
35 山东的浮来青、崂山茶你认识吗?
36 陕西的紫阳毛尖、午子仙毫你认识吗?
37 台湾的冻顶乌龙、白毫乌龙你认识吗?
38 甘肃、西藏也产茶吗?

精心栽制始成茶
39 茶树一生中什么时期贡献最大?
40 炒制一斤好茶一般需要多少颗茶芽?
41 采摘茶园的茶树为什么一般都修剪得平平的?
42 茶树衰老了能返老还童吗?
43 什么叫“三前摘翠”?
44 不同茶类的采摘标准有什么不同?
45 你了解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有机茶吗?
46 什么是“大棚茶”,有什么特点?
47 你知道茶叶是怎样加王出来的吗?
48 绿茶是怎样制造出来的?
49 日本蒸青绿茶与我国炒青绿茶有什么不同?
50 红茶是怎样制造出来的?
51 乌龙茶是怎样制造出来的?
52 黄茶是怎样制造出来的?
53 白茶是怎样制造出来的?
54 黑茶是怎样制造出来的?
55 你了解少数民族地区常饮的饼茶、砖茶吗?
56 什么是花茶?有哪些种类?
57 什么是浓缩茶、速溶茶?
58 什么是即饮茶、含茶饮料?
59 什么是袋泡茶?有什么特点?
60 什么是药草茶、保健茶?
61 什么是低咖啡因茶、粉茶?
62 春茶、夏茶、秋茶、冬茶有什么不同?

会选好茶心自悦
63 怎么鉴别优质茶与劣质茶?
64 茶叶上的白毛是茶叶发霉了吗?
65 福建白茶和安吉白茶有什么不同?
66 如何鉴别新茶与陈茶,为什么说“茶贵新”?
67 普洱茶为什么越陈越好呢?
68 茶叶除了饮用以外还有什么别的用途?
69 千差万别的茶叶色泽是怎样形成的?
70 各种各样的茶叶香气是如何形成的?
71 各具特色的茶叶滋味是如何形成的?
72 你知道评茶专家通常是怎样审评茶叶品质的吗?
73 如何鉴别绿茶品质的优劣?
74 如何鉴别红茶品质的优劣?
75 鉴别乌龙茶品质的要点有哪些?
76 如何鉴别花茶品质的优劣?
77 你知道国家是如何把好茶叶质量关的?
78 国家为什么非常重视茶叶卫生安全工作?
79 茶叶变质的原因是什么?
80 一般家庭要如何贮藏保管好茶叶?

泡杯好茶自悠然
81 为什么说品茶是一种享受?
82 何谓品茶,如何品茶?
83 泡茶的基本要义是什么?
84 泡茶用水有什么讲究?
85 泡茶时如何选用茶具?
86 如何冲泡品饮绿茶?
87 如何冲泡品饮白毫银针?
88 如何冲泡品饮君山银针?
89 如何冲泡品饮红茶?
90 如何掌握潮汕工夫茶的技艺?
91 如何掌握福建工夫茶的技艺?
92 如何掌握台湾工夫茶的技艺?
93 如何冲泡品饮普洱茶?
94 如何冲泡品饮花茶?
95 如何冲泡品饮袋泡茶?
96 如何自己动手制作泡沫红茶?
97 如何制作冰茶?
98 如何调制果味茶?
99 如何品饮花草茶?
100 品茶时如何选配茶点?

精彩书摘

  4你了解宋代的“龙团凤饼”茶吗?宋以后的茶又是怎样的呢?  到了宋代,贡茶重心南移,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开始,在建州(今福建建瓯)北苑凤凰山一带建立了大规模的贡茶生产场地,每年派官员上山督造贡茶。北苑贡茶的制造作坊是以焙为单位的,当时有官私茶焙1000多个,足见规模之大。  宋代的贡茶仍为团饼茶,由于北苑贡茶的标志性纹饰是龙和凤,所以称作“龙团凤饼”。一般民用团饼茶,不能使用龙凤图案。因进贡者为了讨得皇帝的欢心,不断求新求异,花样翻新,进贡皇室的龙团凤饼名称也就层出不穷了。据熊蕃《宣和北苑贡茶录》记载就有40多种,多数名称都有雅致祥瑞之意,如万寿龙芽、龙团胜雪、御苑玉芽、龙凤英华、启沃承恩、无比寿芽、万春银叶、无疆寿比、玉叶长春、瑞云翔龙、太平嘉瑞、龙苑报春等。  北苑贡茶的制作十分讲究,未出太阳之前就上山采茶,趁着有露水时,采下鲜嫩的芽叶。采回的茶叶经过仔细选拣,有病虫害的、芽不壮的、叶不全的一概剔除,仍然经蒸茶、洗茶、榨去多余的苦味茶汁,搓揉压榨数次后,加泉水研茶,在龙凤模中压紧造型,再经细火慢烤烘焙至干。为了表面光滑好看,将焙干的饼茶,快速过一下热水。焙干过沸汤反复数次后,饼茶表面颜色、光滑程度达到要求后晾干,装入锦盒才算完成。  宋代龙团凤饼茶的制造,在历史上可以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水平。难怪宋徽宗在其撰写的茶书《大观茶论》中炫耀称“龙团凤饼,名冠天下”。“近岁以来,采择之精,制作之工,品第之胜,烹点之妙,莫不盛造其极。”当时的大文学家欧阳修在《归田录》中亦评述过,称“茶之品无有贵干龙凤者,小龙团茶,凡二十饼重一斤,值黄金二两,然金可有,而茶不易得也”,由此可见宋代贡茶龙团凤饼的珍贵。  至元代,除了贡茶仍然沿用团饼之外,在民间已出现了散茶和不加辅料的清饮方式。到了明代,各地散叶茶不断发展,而且不少茶叶质量已超过团饼茶。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下达了一道诏令:“罢造龙团,听茶户惟采芽茶以进……”这一诏令对当时散叶茶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团饼茶也由此走向衰落。这种制作方法简便的散茶加工工艺,历经明清两代,一直沿用至今。  ……

前言/序言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华民族的祖先发现与利用茶叶的历史已有数千年。茶,这一古老的饮料,从生煮羹饮到蒸青团饼,从最早的蒸青绿茶发展到现代的六大茶类,从煮泡饮用发展到即饮式茶饮料,经历了两三千年的发展历程。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凝聚了无数中华茶人的智慧和心血,才创造出了如今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茶叶名品。  当人们坐在舒适的茶艺馆里,品尝着一杯一盏色香味各异的名优茶时,你也许不曾想到这小小的一片茶叶,不仅包含着非常复杂的科学道理,还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同样的绿色世界、千万种树木花草,为什么茶树上长出的芽叶制成的茶,会如此神奇地被全世界人民所接受,而且饮用了数千年至今不衰,由此可见茶这种饮料的无限魅力。  此外,同样是茶树上采下的绿叶,由于加工制作方法不同,最终形成了千姿百态、风味各异的多种茶类——红茶、绿茶、乌龙茶、普洱茶等。奥妙所在,令人神往。这本小册子,通过问答式的写作方式,将茶叶爱好者带入茶苑,回答初学者想了解的最基本的茶学知识。读完此书,你可以对全国名茶有个概貌式的了解,知道茶是怎样栽种、加工出来的,如何鉴别茶的好坏,如何泡好各种茶。相信本书会成为你入门的向导。
好的,为您提供一本名为《城市园艺的秘密花园》的图书简介,内容详实,完全不涉及《茶叶入门100问》的相关信息。 --- 图书名称:城市园艺的秘密花园 作者: 陆薇 著 出版社: 绿洲文化 出版日期: 2024年10月 定价: 98.00 元 --- 城市园艺的秘密花园:在钢筋水泥中重塑自然栖所 书籍概述: 在日益拥挤的都市生活中,人们对自然的渴望从未停止。阳台、窗台、屋顶,甚至是狭小的室内空间,都蕴藏着成为一方宁静绿洲的巨大潜力。《城市园艺的秘密花园》并非一本简单的园艺指南,而是一部深度挖掘都市生态学、空间规划与植物心理学的实践手册。本书旨在帮助居住在公寓、联排别墅或高密度社区的读者,系统性地将自然元素融入日常环境,创造出既美观又具有生态价值的个人专属“秘密花园”。 本书分为四大核心模块,层层递进,确保即便是初次接触园艺的都市居民也能信心十足地开启他们的绿色旅程。 --- 第一部分:微观生态基础与空间评估(第1章 - 第5章) 本部分着重于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强调“知己知彼”是成功城市园艺的第一步。我们不再仅仅关注“种什么”,而是深入探讨“在哪里种”和“为什么能种”。 第1章:解析你的微气候——光照、风力和热岛效应 城市环境的复杂性在于其极端的气候差异。本章详细解析了不同朝向的阳台(南向、东向、西向、北向)在一天中接收到的光照强度与光谱变化。我们将教授如何使用专业的APP或简单的光学工具(如光照计)进行精准测量。特别探讨了“城市热岛效应”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并提供了应对夏季高温灼伤和冬季冷风穿堂的物理屏障搭建技术。 第2章:容器与基质的科学选择 在城市空间中,土壤不再是地表自然形成的,而是需要精心配制的“人造基质”。本章详尽对比了陶土、塑料、金属、木制等不同材质花盆的透气性、保水性和导热性。更重要的是,我们提出了“城市基质配方体系”,针对耐旱型多肉、喜湿观叶植物和需肥量大的结果类植物,提供三种基础配方(轻质疏水配方、营养均衡配方、保水缓释配方)的精确比例。讨论了“渗水孔径与排水层构建”对根系健康的关键作用。 第3章:承重与结构安全考量 对于屋顶花园或大型阳台项目,结构安全是首要问题。本章邀请结构工程师进行专业指导,讲解如何估算饱和土壤、花盆和植物本身的重量,并提供简易的承重自测表。此外,还涉及高层建筑的防风固定技术,如“锚固式种植箱”和“垂直绿化的抗风拉力设计”。 第4章:水资源管理:高效灌溉与雨水收集 城市生活节奏快,手动浇水容易疏忽。本章重点介绍滴灌系统、微喷系统的设计与安装,特别是针对不同季节和不同植物群落的“水量定时定量分配方案”。同时,我们将探讨小型雨水收集桶(适用于联排别墅或带檐口的阳台)的安装规范及其在非饮用水浇灌中的应用。 第5章:病虫害的生态防控前沿 拒绝化学农药是城市园艺的基本原则。本章引入“生物防治”概念,介绍如何利用寄生蜂、瓢虫等益虫构建微生态系统。针对常见的蚜虫、红蜘蛛和白粉病,提供了基于印楝油、硫磺皂水和植物抗性诱导剂的实用自制解决方案。 --- 第二部分:主题花园设计与空间布局(第6章 - 第10章) 设计是赋予空间灵魂的关键。本部分侧重于美学、功能性和心理疗愈效果的设计策略。 第6章:垂直绿化的艺术与技术 当水平空间受限时,垂直维度成为解放生产力的关键。本章系统梳理了从简单的攀爬架到模块化墙体绿化的技术路径。详细介绍了“水培垂直墙”、“模块化种植袋系统”和“藤蔓植物的引导修剪技术”。重点演示了如何利用垂直结构营造私密屏障,同时最大化光照效率。 第7章:都市“疗愈系”植物档案 基于芳香疗法和色彩心理学,本章精选了二十种对缓解都市压力有显著效果的植物。例如,迷迭香、薰衣草的香气如何影响专注力;蕨类植物的形态如何营造静谧感。并根据“工作区”、“休憩区”和“烹饪区”的不同功能,提供定制化的植物配置建议。 第8章:光影互动与夜间景观 城市花园的设计不能止于日落。本章专注于低功耗、环保型景观照明的应用。介绍了太阳能LED灯带、地射灯和向上投射灯的布局技巧,旨在突出植物的形态和纹理,创造出富有层次感的夜间视觉体验。 第9章:迷你果蔬与香草的“城市农场”实践 如何在小空间内实现高产?本章聚焦于高价值、低占地的作物,如矮生番茄、四季草莓、不同品种的薄荷和罗勒。提供了“容器深浅与根系匹配原则”,以及“嫁接技术”在限制空间内提高结果率的应用。 第10章:移动花园:灵活部署与季节更替 针对租赁住房或需要频繁更换布局的读者,本章探讨了“带轮花箱”、“可折叠展示架”和“模块化种植单元”的应用。核心在于实现快速组装、拆卸和植物的季节性轮换(如春季球根花卉与秋季观叶植物的衔接)。 --- 第三部分:植物养护的高阶技巧(第11章 - 第14章) 超越基础浇水施肥,本部分深入植物的生理需求,讲解如何让植物在严苛的城市环境中达到最佳生命状态。 第11章:营养学进阶:自制有机肥与营养液 探索从厨余废料中提取养分的方法,如“堆肥箱的无味管理”、“香蕉皮、蛋壳粉的直接应用”。同时,针对水培或半水培系统,提供了精确的矿物质营养液配比表,确保缺乏天然土壤的植物也能均衡获取氮磷钾及微量元素。 第12章:环境胁迫下的植物休眠与唤醒 城市阳台的夏季酷热和冬季突然降温是植物面临的巨大挑战。本章详细描述了如何通过物理遮阳、局部降温(如喷雾系统)来管理夏季胁迫。更重要的是,指导读者识别冬季休眠信号,并采取正确的“越冬保护措施”,包括保温包裹和适度控水。 第13章:植物塑形与造型修剪的科学 修剪不仅仅是为了控制大小,更是为了促进通风、激发侧芽和优化结果。本章分门别类地介绍了“整形修剪”(如对造型灌木)、“结果修剪”(如对果树)和“疏剪通风”的技术要点,并配有清晰的步骤图解。 第14章:繁殖与延续:从扦插到分株的成功率提升 教导读者如何通过枝条扦插、叶片扦插、分株繁殖等方式,以极低的成本扩展花园规模。特别针对办公室常见的空气凤梨、常春藤等,提供了高湿度诱根环境的搭建方法。 --- 第四部分:社区与可持续性连接(第15章 - 附录) 城市园艺的价值不仅在于个人空间的美化,更在于其对社区生态的积极影响。 第15章:搭建城市生物多样性走廊 如何通过你的阳台吸引授粉昆虫(如蜜蜂和蝴蝶)?本章介绍“蜜源植物搭配策略”,鼓励种植本地化的、具有高蜜源价值的植物。并讲解如何设置简易的“昆虫旅馆”和“鸟类饮水台”,将私人空间扩展为城市生态网络的一部分。 附录 A:城市园艺工具箱必备清单 附录 B:常见都市植物快速诊断表(症状与对策) 附录 C:城市园艺社区资源与交流平台索引 --- 读者对象: 居住在公寓、高层或联排别墅的园艺爱好者。 对室内植物养护有深入需求,希望提升生活品质的都市白领。 希望利用有限空间进行有机香草或微型蔬菜种植的家庭。 对生态设计、可持续生活方式感兴趣的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专业学生。 本书价值: 《城市园艺的秘密花园》提供了一套从微观气候评估到宏观生态实践的完整方法论。它超越了简单的“买来种下”的表层操作,教会读者如何像生态学家一样思考和设计,最终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真正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可持续呼吸的绿色庇护所。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我只能说,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我之前对茶叶的了解,大概就停留在“小时候奶奶泡的茶”和“超市里随便买的茶叶包”之间。总觉得喝茶嘛,就是那么回事,没啥特别的。但当我翻开《茶叶入门100问》的时候,我惊呆了。它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解答了我脑海里那些零零碎碎的、甚至是我自己都没意识到的问题。比如,我一直搞不清楚为什么有的茶叶叫“龙井”,有的叫“铁观音”,书里就详细解释了不同茶类的命名方式和背后的小故事。还有关于茶叶的冲泡,我以前总是觉得越热的水泡出来的茶越有味道,看完这本书我才知道,原来不同茶类对水温的要求差很多,太高的水温反而会“烫坏”茶叶,让它失去原有的清香。书里还讲了很多关于茶具的知识,让我第一次了解到,原来不同的茶,用不同的茶具,口感真的会有差别!这本书真的让我感觉,喝茶不仅仅是解渴,更是一种生活情趣和个人修养的体现。我感觉自己从此以后,看茶叶的眼光都不一样了!

评分

我是一个对生活品质有追求的人,平时也喜欢尝试各种新鲜事物,但接触茶叶这块,一直觉得有些门槛。直到我读了《茶叶入门100问》,才真正感受到茶的魅力所在。这本书就像一个私人定制的茶艺顾问,把我那些模糊不清的疑问一一解答。我一直对各种茶的名字感到困惑,比如什么是“炒青”,什么是“揉捻”,什么是“发酵”,这本书都给出了非常生动形象的解释。它没有使用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通过类比和生动的故事,让我瞬间明白其中的原理。更重要的是,它还讲到了很多关于茶叶的历史文化,让我了解到茶在中国甚至世界上的重要地位,以及不同地域的饮茶习俗。我突然觉得,喝一杯茶,不仅仅是饮品,更是承载着历史、文化和情感的载体。书中的一些关于茶与健康的小知识,也让我对茶有了更深的认识,原来好的茶叶,不仅仅能带来味蕾的享受,还能对身体健康有所裨益。总之,这本书让我对茶叶的认识,从“饮品”上升到了“文化”和“生活方式”的高度,非常有价值。

评分

天呐,我最近刚翻完这本《茶叶入门100问》,简直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之前我对茶的认识,大概停留在“绿茶、红茶、普洱”这个层面,感觉喝茶也就是解渴,偶尔朋友聚会来点花草茶之类的。但这本书,真的是从最基础最基础讲起,让我这个彻头彻尾的“茶小白”也能看得津津有味。它不像那些枯燥的百科全书,而是用一种非常生活化的语言,把一个个看似复杂的茶叶知识点变得浅显易懂。比如,我之前一直分不清绿茶和红茶的区别,总觉得都是“茶”,但看完这本书,我才明白原来是发酵程度的不同,而且不同发酵程度对茶叶的香气、滋味影响有多大,都有详细的解释。还有关于茶叶的冲泡,以前我总是随便倒点开水,现在才知道,原来不同的茶需要不同的水温,甚至连水质也有讲究!书里有好多关于冲泡技巧的介绍,从水温控制到投茶量,再到冲泡时间,都给出了非常实用的建议。看完之后,我迫不及待地在家里尝试了几次,感觉泡出来的茶味道真的不一样了,香气更浓郁,口感也更醇厚。这本书让我觉得,喝茶不再是件“懂行的人”才能做的事,我也可以通过学习,慢慢体会其中的乐趣。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拿到《茶叶入门100问》这本书,我并没有抱太高的期望,毕竟市面上关于茶叶的书籍多如牛毛,很多都显得空洞或者过于专业,让人望而却步。但这本书的出现,彻底颠覆了我之前的看法。它以一种非常友好和贴近读者的姿态,解答了关于茶叶的各种疑问。我最喜欢的是它对茶叶分类的讲解,不同于我之前模糊的认知,这本书详细地介绍了六大茶类的形成原因、代表性品种以及各自的特点,并且每一类都有具体的例子,配上一些插图,让我在脑海中形成了一个清晰的茶叶“地图”。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于茶叶的品鉴部分,并非高高在上的指导,而是教我们如何从香气、滋味、汤色、叶底等多个维度去感受一杯茶。它引导我去留意那些细微之处,比如绿茶的豆香、红茶的麦芽香、乌龙茶的花果香,以及不同茶叶在口腔中留下的回甘。这让我意识到,品茶原来是一门如此细腻的艺术,需要用心去体会。这本书真的像一个循循善诱的老师,一步一步地带领我走进了博大精深的茶世界,让我从一个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了一个主动的探索者。

评分

坦白说,我之前对茶叶的研究,基本上停留在“好喝就成”的阶段,完全没有意识到其中还有这么多学问。直到我偶然间看到了《茶叶入门100问》,才意识到自己以前是多么的“粗线条”。这本书的内容编排非常合理,每一问一答的形式,让我在阅读过程中不会感到枯燥,而且能够快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我最感兴趣的是关于茶叶储存的部分,以前我总是把茶叶随便放在哪里,结果茶叶很快就失去了原有的香气。看了这本书我才知道,原来茶叶储存这么有讲究,不同的茶叶需要不同的储存方式,比如绿茶要避光、防潮、密封,而红茶则相对容易储存一些。还有关于如何挑选茶叶的章节,让我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技巧,比如看茶叶的干茶形状、闻干茶的香气、观察冲泡后的叶底等等,这些都是我以前完全没有注意到的细节。现在,我感觉自己对茶叶的鉴赏能力有了质的提升,每次去茶叶店,都能更加自信地挑选出自己喜欢的茶叶,不再是盲目跟风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