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鉴茶、泡茶与品茶图鉴
yuanjia:98.00元
作者:文婕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1-01
ISBN:9787510429248
字数:
页码:230
版次:1
装帧:软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本书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全面涵盖中国茶的门类,括绿茶、红茶、黑茶、花茶等。详细介绍每种茶的性状特点、功效、冲泡方法、品饮鉴赏等。此外,还介绍了茶具、水的选择以及茶技等知识,并配有精美图片,以求让读者了解本书的全貌,并能全方位了解中国茶文化的年进程和当代茶事。
文婕编著的《鉴茶泡茶与品茶图鉴》内容简介:泡一壶茶,壶里乾坤,杯中日月;呷一口茶,慢慢入喉,满口生津;赏种茶,悠然自得,怡情悦志。《鉴茶泡茶与品茶图鉴》告诉你饮茶是一种人生态度,泡茶是一种美妙生活!茶如人生,未饮人先醉;人生如茶,始闻意已已通。愿爱茶者,细品味茶,悠然享人生。
更贴近生活化的品茶、饮茶需求,书中涵括了茶叶鉴别、茶的冲泡技艺、茶具和使用、茶和健康等与茶相关的信息,图片精美,贴合对生活品质有所要求的读者的审美品位,内容简洁、时尚、轻松、易读,生活化的茶具组合、冲泡方式使泡茶、品饮更轻松,更易于被接受。
章 寻茶问道——话茶史
一、上古先秦/003
二、秦汉时期/004
三、隋唐时期/005
四、宋朝时期/006
五、明清之后/007
di二章 品茗识茶——识名茶
一、绿茶/010
西湖龙井/010
洞庭碧螺春/012
二泉银毫/014
泉岗辉白/016
惠明绿茶/018
日铸春芽/020
黄山毛峰/022
信阳毛尖/024
都匀毛尖/026
天山绿茶/028
绿雪芽/030
石亭绿/032
天目青顶茶/034
安化松针/036
竹叶青/038
南山白毛茶/040
雨花茶/042
仙人掌茶/044
径山茶/046
顾渚紫笋/048
华顶云雾/050
江山绿牡丹/052
桂林毛尖/054
双井绿茶/056
南岳云雾/058
普陀山佛茶/060
云台云雾/062
南山寿眉/064
蒙顶甘露/066
开户龙顶/068
金山翠芽/070
六安瓜片/072
太平猴魁/074
金坛雀舌/076
雁荡毛峰/078
休宁松萝/080
屯溪绿茶/082
二、红茶/084
祁门红茶/084
滇红茶/086
宁红功夫茶/088
贵州红碎茶/090
湖红功夫茶/092
川红功夫茶/094
宜红功夫茶/096
荔枝红茶/098
政和功夫茶/100
白琳功夫茶/102
坦洋功夫茶/104
三、乌龙茶/106
安溪铁观音/106
凤凰单丛茶/108
冻顶乌龙茶/110
武夷大红袍/112
闽北水仙/114
永春佛手/116
武夷肉桂/118
文山种/120
白毫乌龙/122
饶平色种/124
木栅铁观音/126
白芽奇兰/128
铁罗汉/130
白鸡冠/132
黄金桂/134
四、黄茶/136
君山银针/136
霍山黄芽/138
温州黄汤/140
蒙顶黄尖/142
鹿苑茶/144
莫干黄尖/146
沩山毛尖/148
北港毛尖/150
五、白茶/152
白毫银针/152
白牡丹/154
贡眉/156
六、黑茶/158
云南普洱茶/158
六堡茶/160
湖南黑茶/162
普洱散茶/164
四川边茶/166
七、花茶/168
茉莉花茶/168
珠兰花茶/170
玫瑰花茶/172
白兰花茶/174
金银花茶/176
桂花茶/178
菊花茶/180
di三章 器为茶之父——择具
一、陶茶具/184
二、瓷茶具/189
三、玉石茶具/192
四、金属茶具/194
五、漆器茶具/196
六、竹木茶具/197
di四章 水是茶之母——选水
一、天泉/200
二、地泉/201
三、中泠泉/204
四、惠山泉/205
五、龙井泉/208
六、趵突泉/210
七、黄山温泉/213
di五章 茶之雅趣——学茶技
一、投茶/216
二、洗茶/217
三、老茶壶泡和嫩茶杯泡/221
四、浸润泡与凤凰三点头/223
五、关公巡城与韩信点兵/224
六、游山玩水与巡回倒茶法/225
七、高冲和低斟/226
八、上投法、下投法和中投法/227
九、续水次数/230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和用纸考究程度,让人不得不感叹出版方的诚意。我随便翻到其中一页,光影在纸张上的反射和文字的清晰度就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种对物理媒介本身的重视,在如今这个电子书泛滥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它体现的不仅仅是成本的投入,更是一种对“收藏价值”的坚定信念。一个好的鉴赏品,其载体本身就应该是值得珍藏的,这本书无疑做到了这一点。我能想象,在未来的很多年里,这本书都不会因为内容过时而被束之高阁,因为它所传递的审美标准和文化精髓是具有永恒性的。这种对于经典媒介的坚持,本身就是一种高级的文化态度。
评分我一直对那种“生活哲学”类的书籍抱有极高的兴趣,而这本书虽然主题聚焦于茶,但其展现出的那种对仪式感和慢节奏生活的推崇,实在太吸引人了。它不是那种教你“如何快速泡好一杯茶”的速成手册,更像是在引导读者去思考“为什么要泡茶”以及“如何通过茶来提升日常的感知力”。我注意到书中对于一些传统器具的介绍,描述得极其细腻入微,那种对材质、工艺乃至历史渊源的考究,绝非一般的普及读物所能比拟。阅读这些文字时,我仿佛能感受到一种跨越时空的对话,与那些古代的茶人、匠人进行着无声的交流。这种深度挖掘和人文关怀,让这本书的价值立刻从实用层面提升到了精神层面,它提供了一种构建个人精神世界的优质蓝图。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是一场视觉的盛宴,那种沉稳又不失典雅的配色,让我一翻开就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历史底蕴的茶室之中。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文字编排上的用心,大量的留白和精致的排版,使得每一个章节的过渡都显得那么自然流畅。虽然我只是匆匆翻阅,但那些图片的选择和布局,明显透露出一种对“美学”的极致追求。它不仅仅是信息的堆砌,更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的艺术品,让人忍不住想坐下来,慢慢品味每一个细节。那种对高品质生活的向往,似乎都在这装帧之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无论是作为案头书还是送礼佳品,都显得档次十足。这本书的整体质感,远超出了我对一般工具书的想象,它成功地将“鉴赏”二字做到了极致,让人从拿到手的那一刻起,就体会到一种被珍视的感觉。
评分这本书的章节安排逻辑性极强,从基础的认知到进阶的品鉴,每一步都设置了恰到好处的引导。我最欣赏的是,它似乎并不急于灌输知识,而是先建立起一种“审美框架”,让读者先学会如何去“看”和“感受”,然后再去填充具体的知识点。这种由感性导入理性的过程,极大地降低了鉴赏的门槛,同时也保护了那种纯粹的欣赏乐趣。它不是冰冷的操作指南,而更像是一位贴心的私人导师,在你探索高端文化世界的过程中,适时地提供恰到好处的指引和启发。这种循序渐进且充满人文关怀的编辑思路,是许多同类书籍所欠缺的,让人读完后,感觉自己的品味和认知都被悄然提升了一个层次。
评分说实话,我本身对某些过于“学术化”的鉴赏类书籍会感到有些敬而远之,但这本书的叙述方式却出乎意料地亲切。它在保持其专业性的同时,似乎找到了一种极佳的平衡点,让初学者和资深爱好者都能从中找到乐趣。我尤其喜欢它对不同地域茶文化的对比分析,那种宏观的视角,让人一下子跳出了只关注自己手中这一杯茶的局限。文字的韵律感非常强,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反而有一种娓娓道来的叙事张力。它成功地将复杂的文化脉络梳理得清晰明了,而且充满了文学色彩,读起来就像是在听一位博学的长者讲述一段悠远的故事,引人入胜,让人愿意主动去探索更多背后的知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