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茶器之美
作者:李启彰著
定价:48元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第1版(2016年11月1日)
平装: 312页
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510847622
条形码: 9787510847622
目录
Chapter 1茶器的实用性与美感
眼——视觉上的美感
从比例、肩线到壶形的细微展现
耳——听觉与共鸣
替茶选个家,倾听茶器的内在声音
鼻——嗅觉的陶醉
瓷与陶,茶器内里的聚香力
舌——味觉与以器引茶
清香、喉韵、醇厚,茶器影响杯底香
身——触觉与感动
器之质性,从指尖、掌心,到唇的茶感知
量产茶器的美感与价值
集体创作的职人之心与匠人之力
Chapter 2茶器的个性与自我追求
陶作家的春夏秋冬
茶器创作的人生轨迹
双狭缝实验vs.心念的力量
职人修为影响茶器的频率
复古与仿古
古董茶道具的一道特殊风景
茶器的辨识度与语汇创新
茶器创作者的独特印记才是王道
山水留白
从茶时间,到茶空间的“空无”体验
日本茶器的中国式初探
陶作家如何从日式茶道转身理解中式茶精神
Chapter 3茶器的精神性与修为
陶职人的修为
将五行精神倾注至茶器制作
《黄帝内经》的“形与神俱”
器之形,匠师职人之魂
《孔子家语》的“安静”
器之创作,宁静致远
《金刚经》的“无所住而生其心”
领会神来一笔的自然创作
《庄子》的“无何有之乡”
空杯亦能醉茶,器之精神性
后记 透视陶职人的开与阖
内容介绍
本书作者以自己推广茶文化多年经验,将“茶器”的品赏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实用性与美感”,“个性与自我追求”与“精神性与修为”;并从第一阶段的“实用性”自眼、耳、鼻、舌、身的科学视角切入;第二阶段的“个性”以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探讨陶艺家与消费者在人生不同阶段相互的共鸣与互补;第三阶段的“精神性”藉由金、木、水、火、土的五行观分析陶艺家自身的修为,与创作之间的连结。
作者以简明易懂的文字道出自己对茶器精辟的观察,不管是入门或是高阶程度喜爱茶器的人,都可循序渐进体验微妙的茶器品赏,并藉此探索人生的奥妙。
这本书的名字就带着一种别样的韵味,“茶器之美,邂逅器物之美,体味匠人之心”,光是读着就让人心生向往。我一直是个对器物美学颇有研究的人,总觉得一件好的茶器,不仅仅是盛水的容器,更是承载着历史、文化和制作者心血的艺术品。从名字上就能感受到,这本书应该能带我们深入地去探索茶器的材质、工艺、造型,以及它们背后蕴含的深厚底蕴。我特别期待能了解到不同时期、不同产地的茶器是如何演变的,它们各自又有什么独特的魅力。尤其是“匠人之心”这几个字,更是抓住了我的好奇心,我想要知道,那些巧夺天工的器物,究竟是如何诞生出来的?每一道工序,每一次打磨,是不是都凝聚了匠人们无数的心血和智慧?这本书能否为我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让我窥见那些平凡却又不凡的双手所创造出的奇迹?作为一名热爱茶道的人,我深信,对器物的深入了解,能够极大地提升品茶的乐趣和体验,这本书应该能在这方面给我很多启发。
评分“运用科学图”这个表述,立刻激起了我作为一名曾经的科学爱好者,对这本书内容的高度好奇。我猜测,这本书并非仅仅停留在文字的描述,而是会辅以大量的、高质量的科学插图,甚至是图解。想象一下,一本关于茶器之美的书,却能看到精密的结构图,展示茶壶的出水角度如何影响茶汤的流速,或者壶嘴的设计如何影响香气的散发;看到不同釉料的显微结构图,解释其色彩的来源和光泽的差异;甚至看到不同年代茶器在材质成分分析上的对比图。这样的表达方式,不仅能够直观地、清晰地呈现茶器的细节之美,更能够用一种客观、量化的方式来验证和阐述茶器设计的科学原理。我期待这本书能像一本精美的科学画册,又像一本详尽的工程手册,用数据和图表说话,让我能够从物理、化学、工程等多个维度,去理解茶器之美,去发现隐藏在精美外表下的科学逻辑。
评分“知名茶人李启彰”这几个字,对我来说就像是品质的保证。李启彰先生在茶界的声望早已如雷贯耳,他的见解独到,对茶的理解深刻而独树一帜。所以,当我知道他以“理科生的思维”来解读“茶器之美”时,我简直是太兴奋了!这是一种多么新颖又充满智慧的视角啊。我一直认为,理科的严谨和逻辑性,运用到对艺术和文化的解读上,往往能产生出乎意料的火花。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李先生将如何打破传统的感性解读,用一种更系统、更科学的方法来剖析茶器的美学。比如,他会不会从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来解释为何某种材质泡出来的茶风味更佳?或者他会用工程学的原理来分析器物的结构设计如何影响其使用体验和美感?这种跨界的解读方式,不仅能满足我对茶器知识的渴求,更能拓宽我的思维边界,让我看到一个全新的、更加理性而深刻的茶器世界。
评分我一直对“器物之美”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往往在阅读相关书籍时,会觉得内容过于偏重历史考据或者纯粹的感性描述,缺乏一种能够深入骨髓的理解。这本书的名字“茶器之美,邂逅器物之美”,给我一种感觉,它不仅仅聚焦于茶器,而是将茶器置于更广阔的“器物”范畴之下进行探讨。这让我非常期待。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看到,作者是如何将茶器与其他各类精美的器物进行比较和关联的。比如,一件陶瓷茶壶的美,是否与一件宋代瓷瓶的美有着共通之处?一把紫砂壶的温润质感,是否能与其他材质的工艺品美学相互辉映?我尤其希望,作者能够通过“邂逅”这个词,传递一种发现美、欣赏美的过程,而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这本书能否引领我,像探险家一样,在浩瀚的器物世界里,发现那些与茶器息息相关的、同样令人惊艳的“美”?
评分“体味匠人之心”这几个字,直接触动了我内心深处对“手作”和“传承”的敬意。我深信,一件真正能打动人心的器物,背后一定蕴含着制作者的心血、情感和对技艺的极致追求。这本书的名字,预示着它将带领我不仅仅是欣赏茶器的外观,更能去感受那些塑造器物的灵魂。我期待能读到那些关于匠人一生专注于一门技艺的故事,了解他们如何在日复一日的打磨中,将平凡的材料化为不朽的艺术品。我希望能从书中体会到,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匠人,他们各自所代表的独特工艺传承和美学理念。或许,这本书能够让我明白,为何一把看似普通的茶壶,在某些人手中,就能散发出温暖的光芒,为何一件古老的器物,至今依然能触动我们的心灵。这种“体味”,是一种情感上的共鸣,是一种精神上的连接,我相信这本书能够在我心中播下对匠人精神的深深敬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