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商品名称: | 文怡心厨房从零开始学烘焙1+从零开始学烘焙2全两册美食烹饪菜谱食谱中国纺织出版社 |
| 作者: | 文怡 等 |
| 市场价: | 55.6元 |
| ISBN: | 9787506454254 9787506491525 |
| 出版社: | 中国纺织出版社 |
| 商品类型: | 图书 |
| 文怡推荐 | |
| 爱上烘焙是很自然的事。从5年前次接触烤箱到今天,我想告诉你:不要被西点奇特的工具、繁杂的材料和高深的烘焙术语所吓倒,只要肯花一点时间,多一点耐心和细心,回报我们的将是充满爱心和健康美味的甜蜜果实,这也许就是幸福,从爱烘焙、爱家、爱生活开始。 |
| 目录 | |
部分目录如下 从零开始学烘焙烘焙基础篇 从零开始学烘焙2烘焙基础篇烘焙基本工具 烘焙基本原料 饼干篇 夹心曲奇饼干 抹茶夹心饼干 焦糖杏仁饼干 葡萄干动物饼干 葡萄干糖霜饼干 果仁玛格丽特 巧克力马卡龙 胡萝卜脆饼 榛果芝士雪球 蛋糕篇 草莓抹茶蛋糕卷 李子布丁蛋糕 蜂蜜蛋糕 肉松海苔蛋糕卷 奶酪戚风蛋糕 特浓巧克力蛋糕 抹茶栗子蛋糕 香蕉核桃马芬 乳酪布朗尼蛋糕 水果奶油蛋糕 焦糖玛德琳蛋糕 樱桃费南雪 紫薯蛋糕卷 草莓夏洛特 巧克力玛德琳 咖啡千层蛋糕 芝士?慕斯篇 三色慕斯 |
| 内容简介 | |
| 《从零开始学烘焙》图书材料、工具介绍详细,做法图文并茂、一目了然,超级啰嗦实用、精辟的,《从零开始学烘焙2》是《从零开始学烘焙》的升级版,精选了多款适合家庭制作的饼干、蛋糕、芝士、慕斯、面包、塔派、泡芙、小点心、冷饮等,让您零基础也能实现烘焙梦想,跟着文怡,开启你的烘焙之梦吧。 |
| 作者简介 | |
| 文怡,美食节目主持人,美食畅销书作家,“文怡美食生活馆”及“厨蜜网”的创始人。钟爱美食的她,不仅经营着网络上红火的、点击率1亿4000多万的美食博客“文怡心厨房”,还是多家美食、健康、生活类杂志的专栏撰稿人。已出版《巧厨娘之馋嘴美食》,文怡“心”厨房系列图书《文怡拿手家常菜》、《从零开始学下厨》、《跟大师学做家常菜》、《从零开始学烘焙》、《文怡精选家常菜》、《从零开始学煲汤》、《伴随一生的家常菜》、《从零开始学西餐》、《从零开始用烤箱》、《我把餐厅搬回家》、《文怡家的私房菜》12本美食图书。首部小说《北京大妞儿的贫嘴爱情》销售火热。新书《悦吃悦瘦》已出版。 |
| 媒体评论 | |
| 文怡,新浪美食元老博主,其美食博客“文怡心厨房”已达到1亿4000多万的点击率,已出版的文怡“心”厨房系列美食图书在同类书中脱颖而出。此次出版的《从零开始学烘焙2》是文怡和妍色的共同之作,秉承了作者细致、活泼的风格,带您用一台烤箱,几个鸡蛋,一点面粉,一块黄油,变幻出带着暖暖爱意的蛋糕、饼干、面包…… |
| 精彩内容 | |
| 戚风蛋糕 ◎材料 蛋黄4个,细砂糖100克,色拉油3大勺,牛奶3大勺,香草精少许,低筋面粉70克,泡打粉1/4小勺,盐1/4小勺,蛋清4个,柠檬汁1/4小勺 ◎制作步骡 1 将蛋黄和20克细砂糖搅打至糖溶化、蛋液变浓稠,色拉油和牛奶一勺一勺加入蛋黄液中(好每加一勺都搅拌均匀后再继续加入),加入几滴香草精提香(图1、图2)。 2 低筋面粉、泡打粉和盐混合,过筛后加入蛋黄液中,用橡皮刮刀翻拌均匀至无面粉小颗粒(图3)。 3 蛋清中加入柠檬汁,用电动打蛋器打出大泡后,分三次加入80克细砂糖,打至硬性发泡(图4、图5)。 4 烤箱预热至170℃。 5 将蛋黄面粉糊和1/2的蛋清糊混合,快速翻拌均匀,再继续加入另外1/2的蛋清糊,再拌匀后倒入蛋糕模(图6、图7)。 6 放入烤箱中下层,烤35~40分钟,中途尽量不开烤箱门,烤好后马上取出倒扣在网架上晾凉以防回缩。(图8)。 超级啰嗦 1.戚风蛋糕是Chiffon的音译,该单词原是法文,意思是拌制的馅料像打发的蛋清那样柔软,而戚风的打发正是将蛋黄和蛋清分开搅拌,先把蛋清部分搅拌得很蓬松、很柔软,再拌入蛋黄面糊。 2.制作戚风蛋糕须把蛋黄和蛋清分开,有经验的可以直接磕开鸡蛋,用两半蛋壳来回倒几下,将蛋清倒入容器,再将剩在蛋壳中的蛋黄倒入另一个容器。如果这样操作不熟练的可以用分蛋器尝试。 3.盛蛋清的容器不能有一点水和油,这样会影响蛋清的打发效果,蛋清一定要打至硬性发泡,即蛋清用打蛋头提起尖峰能直立不下垂才行,打好的蛋清体积膨胀约4倍,洁白光滑又细腻。如果尖峰弯曲则说明打发不够,烤好后蛋糕体积小,易塌陷。 4.新鲜的鸡蛋打发更容易,从冰箱里拿出的鸡蛋要提前在室温放置一会待其恢复室温后使用。 5.我们在将蛋清糊和蛋黄糊混合时要用橡皮刮刀将面糊上下翻拌,而不能划圈搅拌,并且速度要快,这样可以使蛋清在短时间内不容易消泡塌陷,混合好后倒入模具以及放入烤箱的动作也一定要迅速。 6.在蛋糕烤制的过程中注意观察,通常戚风蛋糕在烤到15分钟后开始膨胀并且表面微黄,在25分钟左右的时候膨胀得高(一般会高出模具成弧形),表面颜色也更深一些,在35分钟左右后表面会缩至大约与模具齐平,表面金黄。在不确定是否烤好的情况下,可以用牙签扎到蛋糕底部,如果没有蛋糕黏液沾在牙签上就说明烤好了。 抹茶戚风蛋糕 ◎材料 蛋黄4个,细砂糖100克,色拉油3大勺,牛奶3大勺,香草精少许,低筋面粉70克,抹茶粉5克,泡打粉1/4小勺,盐1/4小勺,蛋清4个,柠檬汁 1/4小勺,蜜豆20克 ◎制作步骤 1 将蛋黄和20克细砂糖搅打至糖溶化、蛋液变浓稠,色拉油和牛奶一勺一勺加入蛋黄液中(好每加一勺都搅拌均匀后再继续加入),加入几滴香草精提香(图1)。 2 低筋面粉、抹茶粉、泡打粉和盐混合过筛后加入蛋黄液中,用橡皮刮刀翻拌均匀至无面粉小颗粒(图2)。 3 蛋清中加入柠檬汁,用电动打蛋器打出大泡后,分三次加入80克细砂糖,打至硬性发泡(图3)。 4 烤箱预热至170℃。 5 将蛋黄面粉糊和1/2fl~蛋清糊混合,快速拌匀,再继续加入另外 1/2A9蛋清糊,再加入蜜豆拌匀后倒入蛋糕模(图4~图6)。 6 放烤箱中下层,烤35~40分钟,中途尽量不开烤箱门,烤好后马上取出倒扣在网架上晾凉以防回缩。 超级啰嗦 1.关于烤箱预热和烘烤的温度,根据每个烤箱的不同会略有差别,一般范围在上下10℃内都为正常。 2.由于戚风蛋糕的面糊比较浓稠,所以可以使用脱底的蛋糕模烤制,还有用慕斯圈包裹锡纸后也可以用来烤戚风,而且更容易脱模呢。 3.抹茶粉是以优质新鲜茶叶为原料,采用蒸青、碾压、干燥等技术加工而成的颗粒极小的茶粉,它具有茶叶的原色、原味、原质的特点,富含茶叶具有的很多保健功能。用其作为添加剂制作点心带有清香的茶叶味道且颜色翠绿,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 4.很多点心配方也会用到绿茶粉,它是以绿茶为原料制作而成,其特点跟抹茶相近,颜色比抹茶粉稍深些。P18-20 |
真正让我对这套书产生依赖感的是它在“风味搭配”和“创意延伸”方面提供的启发。很多食谱只告诉你“按步骤做就行”,做出来的成品千篇一律。但这本书在很多经典配方的后面,都会附带一小段“风味升级建议”。比如,做了基础的磅蛋糕后,它会建议你可以加入朗姆酒浸泡的葡萄干,或者在面糊中加入一点点橙皮屑,立刻就能提升档次。对于我这种喜欢DIY的人来说,这些小小的提示简直是灵感泉涌。我甚至开始尝试根据季节更换配料,比如秋天做南瓜口味的玛芬,春天做抹茶红豆的卷。这套书给予我的不仅仅是食谱,更是一种对食材和味道进行重新组合的自由感和信心。它让我明白,烘焙不是死板的复制,而是一种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自由发挥的创作过程。我已经不再是那个只敢照着步骤操作的小心翼翼的新手了,我现在更愿意去探索那些属于我自己的独特风味组合,而这一切都始于这两本“入门圣经”。
评分这套书的封面设计真是太吸引人了,尤其是那个色彩鲜艳的马卡龙图片,一下子就让我产生了想把它抱回家的冲动。我一直对烘焙心存向往,但总觉得从零开始太难了,各种复杂的术语和陌生的工具让我望而却步。然而,当我翻开第一册时,那种顾虑立刻烟消云散了。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亲切自然,就像邻家大姐姐在手把手教你一样,完全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专业腔调。讲解步骤细致入微,即便是像“打发黄油”这种基础中的基础,也配有清晰的图示和文字说明,连黄油的软硬度状态都描述得一清二楚。我记得第一次尝试做基础的海绵蛋糕,以前总是担心蛋液消泡,但按照书里的“滴落的痕迹可以在表面停留几秒钟”这个标准来操作,竟然一次性成功了!那份成就感,简直比吃到蛋糕本身还让人满足。而且,这本书非常注重基础理论的讲解,比如不同类型面粉的特性、糖和油在烘焙中的作用,这些知识点被巧妙地穿插在食谱中间,让人在实践中学习,而不是枯燥地背诵。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美味世界的大门,让我从一个厨房“小白”真正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评分说实话,我买了很多烘焙书,但很多都是那种“看起来很美,做起来很绝望”的类型。要么是原料稀奇古怪,我跑遍了本地超市都找不到;要么就是流程跳跃太大,等你做到一半发现漏了一个关键步骤,整个就前功尽弃了。这套书的精妙之处在于它的循序渐进,简直是为我这种“半吊子”量身定做的“保姆级”教程。它不是一下子就把你推到法式甜点的深水区,而是从最简单、最不容易失败的饼干和基础面包开始。我特别欣赏它在“常见问题解析”这块的用心。比如,为什么我的布朗尼切面不够平整?为什么我的司康总是不够松软?书里会用一个专门的版块告诉你,可能是因为烤箱温度不准,或者是搅拌过度导致面筋形成过多。这种前瞻性的“避坑指南”实在是太实用了,它教会我用科学的眼光去看待烘焙中的每一个小失误,而不是单纯归咎于运气不好。这种系统性的思维培养,比单纯的菜谱堆砌有价值得多,它让我在面对新食谱时,也能迅速判断出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大大提高了我的成功率。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和排版设计,说实话,放在我一堆烘焙书籍里也是相当出挑的。纸张的质感非常好,那种略带哑光的铜版纸,不仅让食物的色彩看起来更加真实柔和,而且耐翻阅。我经常在厨房里边看边操作,手上难免沾上一点面粉或者油渍,这套书的抗污能力居然出奇地好,用湿布轻轻擦拭后,痕迹基本能抹去,这对于经常弄得“一塌糊涂”的我来说,简直是福音。更让我惊喜的是,它不仅仅停留在基础的甜点制作上。当你掌握了基础的牛奶面包和基础曲奇后,第二册的内容开始拓宽视野。我尝试做了书里教的欧包,那复杂的发酵过程和割包的技巧,在其他书中常常被描述得云山雾罩,但这里的图解简直是艺术品级别的清晰。它用特写镜头展示了面团拉伸到“窗膜”状态的样子,甚至连发酵箱内部湿度和温度的建议范围都给得非常精确。这套书的深度和广度完美平衡,让你在巩固基础的同时,也能不断挑战自我,体验到烘焙进阶的乐趣。
评分我发现很多烘焙爱好者都有一个共同的困扰:食谱里的配方看似分量很小,但动辄是“XX克高筋面粉”“YY克细砂糖”,对于我这种习惯用“一杯”或“一勺”来衡量的初学者来说,每次都要拿出电子秤,实在有点繁琐。这套书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除了精确的克数标注外,它在关键的、对重量要求不那么苛刻的步骤(比如添加泡打粉或盐时),特意标注了“约一小茶匙”或“约拇指尖的量”这样的参考值,这极大地缓解了初学者在没有精准量具时的焦虑感。而且,它对工具的依赖性也做了很好的权衡。初学者往往没有厨师机、温度计等一堆专业设备,这本书就贴心地提供了“无厨师机揉面法”或“烤箱温度不准时的应急烤制技巧”。它鼓励你用现有的工具去尝试,而不是因为缺少某个昂贵的小玩意儿就被挡在门外。这种“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让烘焙真正回归到了生活乐趣本身,而不是变成一种对设备的攀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