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心理學綱要(第6版)》內容特色如下:
1. 大部分的心理學教科書普遍存在一個問題,即每一章節的篇幅太長。很少有人能耐心地一口氣讀完某一章節。本書是作者戴維??邁爾斯打破齣版傳統,在《社會心理學》這本巨著的基礎上進行改寫,重新組織為31個篇幅為10頁左右的模塊而成。將專業的學習材料以符閤讀者注意廣度的形式來組織,將社會心理學的概念和研究成果以模塊的形式來呈現,這樣讀者就可以一次性讀完一個模塊,每次都會有一種完成閱讀的成就感。
2.縱觀國內社會心理學方麵的翻譯著作,《社會心理學綱要》真可謂一枝獨秀。“獨”在寫作理念,從內容到形式都體現瞭高度的人文關懷;“獨”在作者真正從讀者的閱讀習慣來構建內容;“獨”在作者將知識和原理以符閤讀者認知和記憶規律的模塊來呈現;“獨”在她能讓讀者輕鬆愉悅地掌握社會心理學的理論和研究成果。
3. 新麯綫《社會心理學精品譯叢》係列的又一力作。
4. 美國加州大學伯剋利分校心理學與東亞研究終身教授彭凱平老師傾力推薦。
大部分心理學教科書普遍存在一個問題,即每一章節的篇幅太長。很少有人能耐心地一口氣讀完某一章節。 《社會心理學綱要》一書是戴維??邁爾斯和麥格勞—希爾齣版公司打破齣版傳統,在《社會心理學》這本巨著的基礎上進行改寫,重新組織為31個篇幅為10左右的模塊而成。它將專業的學習材料以符閤讀者注意廣度的形式來組織,將概念和研究成果以較小的模塊來呈現。這樣讀者就可以一習性讀完一個模塊,在每次讀完一個模塊之後,都會有一種完成閱讀的成就感。
全書分為四大編,共31個模塊。首編(模塊1~2)為社會心理學導論,概括介紹瞭我們如何探索社會心理學,以及如何開展社會心理學的遊戲。第二編(模塊3~11)探討瞭社會思維:考察瞭個體對自身的感覺與其所處的社會環境之間的互動關係,以及我們形成對所處社會環境信念的方式;探尋瞭態度與行為之間的關係,最後把研究成果應用於臨床心理學。第三編(模塊12~21)考察瞭社會影響:探討社會心理學關心的核心問題——社會影響的威力。第四編(模塊22~31)探索瞭社會關係:既涉及瞭“偏見” “攻擊性”和“衝突”等人際關係中醜陋的方麵,也涉及到“衝突解決”“吸引與親密”以及“利他”等人際關係中好的方麵。最後介紹瞭社會心理學應為改變生態屠戮做齣應有的貢獻。
《社會心理學綱要(第6版)》崇尚實證而又言而有據,將各個學科的相關論述與社會心理學的有關理論和發現相結閤,既適閤於心理學專業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該領域的研究者使用,也適閤於沒有心理學背景的廣大讀者參考閱讀。
戴維·邁爾斯(David G. Myers),著名的社會心理學傢,在愛荷華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後,開始在密歇根的霍普學院任職,被學生評為“傑齣的教授”。他撰寫的《心理學》是當今暢銷的心理學導論性教材,600多萬學生用它來學習心理學。他所撰寫的《社會心理學》已經成為這方麵教材的一個典範,是美國心理學教科書市場評價同類教材的一把標尺。他曾在30多種科學書籍和期刊上發錶過多篇論文,包括《科學》《美國科學傢》《心理科學》和《美國心理學科學》等。邁爾斯榮獲美國心理學會頒發的“高爾頓·奧爾波特”奬,以錶彰他在社會心理學教學和研究工作中的突齣貢獻。
侯玉波,北京大學心理學係副教授。中國社會心理學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社會心理學專業委員會委員;北京大學人格與社會心理學研究中心及北京大學—香港青年協會青少年發展研究中心秘書長。主要的研究領域包括人格與社會心理學、文化心理學和領導研究。撰寫瞭《社會心理學》 《實用心理學》 《人格與社會心理學論叢》 《心理保健》 《老年心理學》等專著,翻譯瞭戴維·邁爾斯《社會心理學》等四部心理學譯作。
廖江群,北京大學心理學博士,清華大學心理學係主任助理,研究方嚮為消費心理學、行為經濟學和社會心理學。
第一編 社會心理學導論
模塊1 如何開展社會心理學研究
模塊2 你早就知道瞭嗎
第二編 社會思維
模塊3 自我概念:我是誰
模塊4 自我服務偏見
模塊5 積極思維的力量
模塊6 基本歸因錯誤
模塊7 直覺的力量與危害
模塊8 非理性的原因
模塊9 行為與信念
模塊10 臨床直覺
模塊11 臨床治療:社會認知的作用
第三編 社會影響
模塊12 人類的自然天性和文化多樣性
模塊13 性彆、基因和文化
模塊14 好人是如何變壞的
模塊15 說服的兩條路徑
模塊16 教化與免疫
模塊17 純粹他人在場
模塊18 人多能減輕責任
模塊19 有人陪著不孤單
模塊20 群體如何強化我們的決策
模塊21 人的力量
第四編 社會關係
模塊22 偏見的影響範圍
模塊23 偏見之源
模塊24 攻擊的先天性和後天性
模塊25 媒體會影響社會行為嗎
模塊26 誰喜歡誰
模塊27 愛的羅曼史
模塊28 衝突的原因
模塊29 為和平創造者祈福
模塊30 人們何時會做齣助人行為
模塊31 社會心理學與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參考文獻
這是一本醞釀已久的書。一直以來,我發現心理學教科書普遍存在一個問題(包括我自己所寫的教科書),即每一章節的篇幅過長。很少有人能耐心地一口氣讀完40多頁的一個章節。為什麼我們不能將專業內容變成便於大傢汲取知識的模塊呢?即把它們組織成40個篇幅為15頁左右的章節,而非15個篇幅為40頁左右的章節。這樣以來,學生就可以一次讀完一個模塊,每次放下書時都會有一種完成任務的成就感。
因此,當麥格勞—希爾齣版公司的心理學編輯Chris Rogers第一次建議我將那本16章共計600多頁的《社會心理學》進行縮寫,並重新組織成每個篇幅為10頁左右的模塊時,我欣然接受瞭。終於有一傢齣版商願意打破傳統,將學習材料變成符閤學生注意廣度的形式,將概念和研究成果以較小的單元來呈現。我們也希望不要加重學生消化新信息的負擔,因此,保持瞭《社會心理學綱要》(Exploring Social Psychology)這本書的小巧與經濟,我們希望老師們能補充其他的閱讀內容。
從每一個模塊吸引眼球的標題可以看齣,我希望打破傳統,將社會心理學以生動有趣的方式錶述齣來。每一個模塊的寫作都遵循著梭羅的自由主義精神:“所有有生命的東西都能很容易地通過大眾語言自然而然地錶達齣來。”不論是撰寫《社會心理學》還是《社會心理學綱要》,我的目標都是要以嚴謹的科學態度和熱枕的人文精神,以事實的縝密和智力的挑戰為基調。我希望我能像新聞調查的記者一樣來揭示社會心理學現象,為重要的社會現象提供最新的闡釋,展現社會心理學傢如何揭示和解釋這些現象,同時反映齣現象背後的人文價值。
在素材的選擇上,我將社會心理學的範圍定義為強調我們如何思維、如何相互影響和如何彼此聯係的科學研究上。同時,我也強調那些與人文科學的智力傳統相一緻的社會心理學素材。通過傳授文學、哲學、科學和通識教育等學科,我們試圖拓展人們的思維和意識,將人從現實的禁錮中解放齣來。社會心理學能為實現這些目標做齣自己的貢獻。許多學習“社會心理學”的大學生不一定主修心理學;他們中的大部分人會進入其他行業。我們通過探索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的主題,諸如信念、幻覺、獨立性和依存性、愛和恨等,用告知和激勵所有學生的方式來體現社會心理學的貢獻。
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把握得極好,讀起來完全不像是在啃一本學術著作。作者似乎深諳如何將那些原本枯燥的理論植入生動的案例之中,讓復雜的概念如同親眼所見般清晰起來。特彆是關於群體極化效應那一部分,簡直是神來之筆。作者沒有停留在簡單的定義上,而是通過一係列跨文化的實驗對比,揭示瞭信息瀑布和身份認同在決策過程中的微妙互動。我甚至能感覺到,每當我瀏覽新聞推送或者參與綫上的激烈討論時,那些理論模型都在我的腦海中自動運行,仿佛有瞭一個新的透視鏡來審視人際交往的底色。這種將書本知識與日常生活無縫銜接的能力,是很多教材望塵莫及的。它不是在教你“是什麼”,而是在引導你思考“為什麼會這樣”,這種深度和廣度,實屬難得。如果說有什麼可以改進的,或許是在現代社交媒體的即時反饋機製下,傳統的小組行為模型是否需要更激進的修正,但瑕不掩瑜,它依然是理解人類社會行為的基石。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設計堪稱教科書級彆的典範,但其內容的吸引力卻遠超一般教材的範疇。它巧妙地平衡瞭宏觀的社會結構分析與微觀的個體心理機製。我尤其欣賞它對“從眾壓力”的拆解,並非僅僅停留在阿希實驗那種經典的場景,而是引入瞭大量的跨文化研究,對比瞭集體主義文化與個人主義文化中“不閤群”的代價差異。這種多維度的審視,極大地拓寬瞭我對社會規範內化過程的理解。閱讀過程中,我時常會暫停下來,迴想自己所處的不同環境——傢庭、職場、虛擬社區——並用書中的框架去套用分析,效果驚人。作者的敘述邏輯鏈條非常紮實,論點之間的過渡如同精密齒輪般咬閤,讓你在不知不覺中接受瞭復雜的論證體係。它提供的不是碎片化的知識點,而是一套完整、可操作的分析工具箱,用於解構我們周圍復雜無序的世界。
評分閱讀體驗如同進行一場精心策劃的認知探險,每一次翻頁都像是推開瞭一扇通往新奇視角的門。尤其是在描述“認知失調”時,作者采用瞭散文詩般的筆觸,將內在矛盾的掙紮描繪得入木三分。我印象最深的是書中探討的“為自己的選擇辯護”這一行為模式,它不再是冷冰冰的心理學公式,而是活生生的、充滿人性弱點的掙紮。我甚至迴想起自己過去的一些固執己見,頓時豁然開朗,明白瞭那些堅持背後的深層驅動力並非理性,而是維護自我一緻性的本能需求。這本書的語言極富畫麵感,它不依賴晦澀的術語來構建權威,而是用精確而富有張力的措辭,將無形的心理過程具象化。它讓人感到親切,因為你發現自己身上那些“不閤邏輯”的行為,其實是人類共有的結構性弱點。這種坦誠的剖析,比單純的知識灌輸更具教育意義,它是一麵反思自我的鏡子。
評分這本書的行文風格極其具有說服力,它不是在“告知”你知識,而是在“說服”你接受一種看待世界的全新視角。特彆是對“社會交換理論”的闡釋,作者構建瞭一個極具說服力的模型,解釋瞭我們在親密關係和閤作博弈中如何進行成本效益分析。但更精彩的是,作者沒有將人類描繪成純粹的理性計算者,而是隨後引入瞭互惠偏見和情感捲入的變量,展示瞭理論的局限性與現實的復雜性如何共存。這種辯證的敘述方式,讓人讀起來倍感踏實,因為它承認瞭人性的模糊地帶。我尤其喜歡作者在關鍵節點設置的“反思練習”環節,雖然它們是文字形式,但卻強烈地引導讀者將抽象概念應用於自己的生活經驗中去檢驗和內化。總而言之,這本書是一部將嚴謹的科學精神與對人類處境的深刻同情心完美結閤的佳作,其價值在於它能持續地激發讀者的批判性思維,而不是提供一勞永逸的答案。
評分老實說,我本對這類社會科學讀物抱持著一種敬而遠之的態度,總覺得它們會像砂礫一樣散亂,難以聚焦。然而,這本書卻以一種驚人的整閤能力,將原本分散在不同領域的研究成果編織成一張密實的網。關於“偏見與刻闆印象”的章節處理得尤為精妙,作者不僅梳理瞭歸因偏差的理論流派,還引入瞭神經科學的最新發現,暗示瞭某些社會判斷可能是大腦默認設置的結果,而非純粹的後天習得。這種跨學科的融閤,讓論述的層次感立刻提升瞭一個檔次。文字風格上,它既有學者的嚴謹,又保持瞭一種近乎哲學的思辨深度,避免瞭陷入純粹的技術性描述而失去靈魂。每當提齣一個悖論性的社會現象時,作者總能用一組強有力的實驗數據將其清晰地攤開,讓人不得不佩服其洞察力之深。它真正做到瞭既能滿足專業人士的需求,也能引導普通讀者進行深刻的自我審視。
評分差不多一個月纔送,有點吃驚啊
評分不錯是正版,一直在京東買書!!!
評分非常不錯???
評分當大傢看到我的這一篇評價時,錶示我對産品是認可的,盡管我此刻的評論是復製粘貼的。這一方麵是為瞭肯定商傢的服務,因為差評我會直接說為什麼的。所以大傢就當作是産品質量閤格的意思來看就行瞭。最後祝大傢幸福平安,中華民族繁榮昌盛。
評分好很好,非常好,非常不錯,非常好,非常不錯好很好,非常好,非常不錯,非常好,非常不錯好很好,非常好,非常不錯,非常好,非常不錯好很好,非常好,非常不錯,非常好,非常不錯好很好,非常好,非常不錯,非常好,非常不錯好很好,非常好,非常不錯,非常好,非常不錯
評分挺好的一直買?東的東西,速度快,質量好。
評分趁著優惠就買瞭,看的下去,而且內容挺好的。
評分不錯是正版,一直在京東買書!!!
評分謝謝京東,真的很不錯,值得購買,推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