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荣与梦想(一)

光荣与梦想(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威廉·曼彻斯特(William Manchester) 著,四川外国语大学翻译学院翻译组 译,李龙泉,祝朝伟 校
图书标签:
  • 历史
  • 战争
  • 美国内战
  • 南北战争
  • 军事
  • 战略
  • 人物传记
  • 政治
  • 社会
  • 文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 中信出版集团
ISBN:9787508649955
版次:1
商品编码:11650129
品牌:中信出版
包装:精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5-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76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历史的镜像系列读者、《战后欧洲史》《世界史》《美国种族简史》读者
  《光荣与梦想》作为经典传世图书,客观、精彩地记叙了美国从1932年罗斯福总统上台前后,到1972年尼克松总统任期内水门事件的四十年间美国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的全景式画卷,体现出历史发展的波澜起伏。此外,本书也着重体现了报纸、广播作为当时主要大众传播手段,对美国政治、生活所起的作用,所造成的影响。自出版以来,不仅仅在美国,对于中国读者,尤其是在知识分子、记者有深远的影响、崇高的地位。

内容简介

  这不是一本书,这是一个时代。
  自1974年问世以来,《光荣与梦想》一直为无数人念念不忘。这部伟大的作品巧妙地浓缩了美国从1932-1972年的40年丰富历史。著名通俗历史作家威廉?曼彻斯特以数任美国总统的执政与竞选为明线,从让胡佛颜面尽失的“胡佛村”“胡佛车”等、罗斯福的四次当选,一路说尽杜鲁门、艾森豪威尔、肯尼迪,直至让尼克松下台的水门事件,同时不动声色地细致描画美国1932-1972年的40年社会发展历程,内容涵盖“补偿金大军”风潮、经济大萧条、人权运动、麦卡锡主义、种族隔离制度、两次世界大战、原子弹研发、空间竞赛到冷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
  曼彻斯特将美国这40年间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会、艺术、科学、时尚、音乐、娱乐,甚至生活热点、妇女的服装潮流、口头语的变化、性观念的更迭全景式重现。曼彻斯特更将美国社会放在全球背景下描述,如此强烈的对比,勾起读者的强烈兴趣。
  而*为读者推崇的是,曼彻斯特对新闻写作手法的大师级运用。他将宏大的历史大部头变成了一幕幕精彩纷呈的连续剧。他在大事时采用宏观视角,又在细节处多线并进,如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让读者穿梭于不同历史事件。在他的笔下,40年的点点滴滴尽现眼前,全书无处不在的历史厚重感和磅礴气势,与曼彻斯特恰到好处的幽默感相结合,让那一段久远的历史变得立体而鲜明。
  正是因为这一切,《光荣与梦想》才被誉为经典,是一个时代的记忆。这是一本了解美国精神气质缘起的书,也是一本启迪了无数作者的经典,更是无数人的精神导师,是任何人都不能拒绝的思想盛宴。

作者简介

  威廉·曼彻斯特(William Manchester),美国著名通俗历史作家、著名记者。肯尼迪总统密友,多次为其撰写讲稿。《光荣与梦想》使他一举成名。《光荣与梦想》引进中国后,影响深远,成为无数人必读的经典书之一。曼彻斯特的主要著作还有《克虏伯的军火》、《总统之死》、《最后的雄狮》等,曼彻斯特的作品被翻译成17种文字和盲文。

精彩书评

  ★出版40多年后,一本讲述美国断代史的老书让人读起来依然激动不已。个中缘由,除了作者曼彻斯特的勤奋与文采,还在于1932-1972这短短40年,压缩了一个大国走向现代化过程中的种种可能性——政商玄机、经济萧条、二次大战、军备竞赛、悲情领袖、社会风潮……作者面对浩如烟海的档案资料,裁剪详略得当,叙述流畅简明,以史家之眼,对时代演进的浪花与潜流做出精彩归纳与总结,细细捧读,字里行间往往能寻到当下的影子。这是一本了解美国精神气质缘起的书,也是一本启迪了无数作者的经典,我把自己的一本书命名为《道路与梦想》,正是向曼彻斯特这一巨著致敬。感谢曼彻斯特的史笔,更感谢孕育了无数梦想的那个大时代。
  ——王 石 万科董事会主席

  ★谁的光荣?何种梦想?1932-1972,从“二战”到越南战争,从福利政策到民权运动,美国很受折磨也很有进展的40年。此书以生动的笔触描摹了从高层政治到社会生活的壮阔画卷,堪称一幅20世纪中叶美国的“清明上河图”。
  ——何怀宏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光荣与梦想》是我们那一代人的**。一个遥远国家的历史,却能激起一代中国年轻人的共鸣,那是因为当年我们也有梦想,而且向往光荣。曼彻斯特并非史学巨擎,但他笔下别有一种魔力,他让我们感受到历史呼啸而来的气势。希望感动过我们的那种精神,仍然能感动如今的年轻人。
  ——何 帆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

  ★1932-1972年的40年美国历史,在曼彻斯特的笔下,转化成一部令人神往、非同凡响的通俗史学著作。曼彻斯特以其高超的新闻写作手法、犀利的见解、恰到好处的幽默感造就了《光荣与梦想》。这是任何人都无法拒绝的思想盛宴。
  ——俞敏洪 新东方创始人、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目录

序 曲 谷底 / 001
第一部分 应运而起(1932~1941 年)
第一章 世事维艰 / 039
剪影:"大萧条" / 093
第二章 罗斯福 / 094
美国人小像:埃莉诺 / 123
第三章 骚乱 / 127
剪影:20 世纪30 年代中期 / 170
第四章 罗斯福和民意所向 / 171
美国人小像:股票经纪人理查德·惠特尼 / 201
第五章 保守派卷土重来 / 206
剪影:20 世纪30 年代晚期 / 239
第六章 笼罩在原始恐怖的阴云下 / 240
美国人小像:诺曼·托马斯 / 288
第七章 黑暗中的曙光 / 294
剪影:战前美国 / 335
第八章 战争边缘的美国 / 336

精彩书摘

  1932年8月,一位《星期六晚邮报》的记者询问英国伟大的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此前是否出现过像“大萧条”这样的时期。他回答说:“有,持续了400年的黑暗时代。”如果视此为灭顶之灾,未免夸张,但这两个时期至少在一点上是共通的,即没人清楚人民为何受苦受难。
  有人笼统地将其都归咎于“时势”,这是胡佛为了逃避责任的说法。其他人将“大萧条”与1929年的股市大崩盘混淆,“‘大萧条’以来我们还没有进过城”,或者他们会说“我去过,但是那是在‘大萧条’之前”。许多劳工竟被冠以消极怠工引发隐性危机的罪名,这是由全国制造商协会主席约翰? e?埃杰顿提出的:“许多对工作提出诸多要求的人,要么想罢工,要么就是根本不想工作,他们就是想利用这种境况鼓吹共产主义。”劳工们只能忍气吞声,原因在于40年前美国新教伦理的强大势力。虽然数百万人陷入了非常凄惨的境地,但可以确定他们并非咎由自取,社会工作者们再三强调失业者们忍受着自责的折磨。“我已经超过两年没有稳定工作了,”1932年2月,一个被房东赶走的人告诉《纽约每日新闻》的记者,“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像个杀人犯。我到底怎么了?我竟然不能保护自己的孩子!”
  ……

前言/序言


好的,以下是一部名为《文明的轨迹:从早期人类到现代社会的演进》的图书简介,该书旨在全面梳理人类历史的宏大叙事,侧重于社会结构、技术变革和思想文化的演变,与您提到的《光荣与梦想(一)》的内容不重叠。 --- 文明的轨迹:从早期人类到现代社会的演进 导言:历史的深层驱动力 《文明的轨迹》是一部试图超越传统编年史叙事的宏大著作,它将历史视为一个由技术、环境、权力结构和人类思想共同塑造的动态过程。本书关注的不是某个特定国家或英雄的“光荣”瞬间,而是支撑人类社会从原始聚落走向全球互联的深层结构性力量。我们探讨的是文明如何在看似无序的冲突与合作中,逐渐建立起管理复杂性、分配资源和阐释世界意义的体系。全书分为四个相互关联的卷册,本卷《起源与奠基》聚焦于史前时期直至古典文明的奠基阶段。 第一卷:起源与奠基(约1500字正文内容) 第一章:智人的崛起与“认知革命” 本章追溯了人类物种的起源,重点分析了大约七万年前发生的“认知革命”如何使智人(Homo Sapiens)区别于其他古人类。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工具制造能力的提升,而是一场彻底改变信息处理和社会组织能力的飞跃。我们深入探讨了神话、虚构故事和集体想象力的诞生,这些“共享的幻觉”是构建大规模合作的基础。没有对不存在事物的共同信仰,部落的规模便难以扩大。我们将考察早期艺术(如洞穴壁画)如何成为集体记忆和身份认同的载体,以及这些早期叙事如何奠定了后来所有宗教和意识形态的雏形。 第二章:农业的陷阱与定居生活 农业革命(新石器革命)被视为人类历史上最重大的转折点之一,但本书挑战了将其完全浪漫化的观点。我们视之为一种“陷阱”:虽然它带来了人口爆炸式的增长,但也导致了劳动强度的增加、饮食多样性的下降、传染病在密集聚居地传播的风险,以及社会不平等的第一次系统性固化。本章详细分析了早期定居村落(如杰里科、查塔霍裕克)的建筑模式、资源管理(水利系统)的初期尝试,以及剩余产品如何催生了专业分工——从农民到工匠、再到早期祭司和管理者。重点在于理解定居如何迫使人类社会发展出更复杂的规则和惩罚机制来管理稀缺资源。 第三章:早期城市的诞生与权力的抽象化 随着人口的进一步集中,真正意义上的城市文明开始萌芽。本章集中探讨美索不达米亚和尼罗河谷作为早期文明摇篮的独特环境因素。我们重点分析了城市化进程中对“权力”的抽象化过程。早期的神权政治(如苏美尔的城邦神庙)如何通过控制宗教仪式和谷物储备来维持权威,并探讨了书写系统的发明(如楔形文字和象形文字)在这一过程中的核心作用。书写不仅仅是记录,更是国家官僚体系和法律制定的基础工具,它使得权力能够超越个体君主的生命周期而得以延续。 第四章:法典、神祇与早期宇宙观 当社会变得过于庞大,无法仅凭口头传统维系时,法律和明确的神祇体系变得至关重要。本章详细考察了《汉谟拉比法典》等早期法典的结构,分析了其“以眼还眼”原则背后的社会逻辑——它并非旨在报复,而是旨在将私人复仇转化为国家垄断的、可预测的惩罚机制。同时,我们对比了埃及的“玛特”(Ma'at,宇宙秩序)概念与美索不达米亚诸神更加变幻莫测的特性。这些早期的宇宙观不仅是宗教信仰,更是指导国家行政、农业生产和外交策略的哲学蓝图。 第五章:青铜时代的连接与崩溃 青铜时代标志着技术的成熟和第一个全球性贸易网络的形成。本章聚焦于米诺斯文明、迈锡尼文明,以及赫梯帝国等关键角色。我们绘制了这些文明之间复杂的物质流——青铜所需的锡从何而来,象牙和黄金如何跨越沙漠和海洋。然而,本卷的高潮是“黑暗时代的降临”:公元前1200年左右,地中海东部经历的大规模文明崩溃。我们不将其归咎于单一原因(如“海上民族”),而是将其视为一个由气候变化、长期干旱、贸易路线中断和内部社会僵化共同导致的系统性风险的集中爆发。这次崩溃揭示了高度复杂化社会的脆弱性。 结语:跨越黑暗的韧性 从早期的人类足迹到青铜时代的终结,本书展示了人类社会的持续适应能力。每一次危机——无论是农业的挑战还是王国的覆灭——都迫使社会重新组织,为下一个阶段(如铁器时代的兴起和轴心时代思想的爆发)奠定了基础。我们看到,文明的演进不是平滑上升的直线,而是由创新、结构性压力和周期性断裂构成的复杂舞蹈。 --- (注:此简介聚焦于史前史、早期文明的社会结构、技术发展和系统性危机,与通常探讨近代西方社会、政治哲学或特定历史时期冲突的《光荣与梦想》系列主题截然不同。)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感到触动的地方,在于它对“人性复杂性”的深刻剖析。它没有将历史人物脸谱化,没有简单地划分“好人”与“坏蛋”。相反,它展示了在巨大的时代洪流面前,即便是最坚定的人也会有动摇和妥协,而看似卑微的小人物,也可能爆发出惊人的勇气和光芒。作者的笔触是极其克制的,他不会直接评判,而是将人物置于情境之中,让读者自己去思量他们的选择是否合理,是否可以理解。这种尊重读者的态度,使得每一次阅读都变成了一次私密的道德和哲学探讨。它让我明白,历史的真相往往不是非黑即白的,而是弥漫着无数灰色地带,充满了矛盾和无奈。正是这种对人性深层次的挖掘和包容,让这本书拥有了超越时空的价值,值得反复品味,每一次都会有新的体悟。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可以说是极其富有韵律感和画面感的。初读时,我几乎被那种饱满、热烈的文字感染了。作者对场景的描摹简直是大师级的,仿佛每一笔都是油画的厚涂,色彩浓重,质感十足。你甚至能“闻到”当时空气中的气味,“听到”人群的喧嚣。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如此华丽的辞藻下,作者并没有让叙事变得拖沓或晦涩,反而增强了故事的张力和情感的穿透力。特别是在描写那些关键性的历史转折点时,文字的爆发力令人心潮澎湃,像是听到了一曲宏大的交响乐的高潮部分。对于那些喜欢文学性的表达而非纯粹学术论述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简直是视觉和听觉的双重盛宴,让人忍不住想大声朗读出来,去感受文字在口腔中流淌的美妙。

评分

从一个纯粹叙事体验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节奏把控堪称教科书级别。它不是那种平铺直叙的流水账,而是充满了张弛有度的设计。在介绍背景信息和进行深度探讨时,节奏会放缓,给予读者足够的时间去消化和思考;而在关键人物做出重大抉择或者事件爆发的瞬间,节奏会陡然加快,紧张感瞬间拉满,让人屏住呼吸,手心冒汗。这种阅读体验极大地增强了代入感,使得即便是严肃的主题,也丝毫没有让人感到沉闷。我记得有一次,我完全忘记了时间,沉浸在一个场景的冲突之中,直到周围环境的细微变化才将我猛地拉回现实。这种能让人“失重”于书本的能力,是真正的好作品才具备的特质,让人心甘情愿地被作者牵着鼻子走,去经历那一切跌宕起伏。

评分

这本厚重的书籍,光是翻开扉页,便能感受到一种扑面而来的历史的厚重感。它并没有给我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意味,反而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者,娓娓道来那些尘封已久的故事。叙事的手法非常高明,它巧妙地将宏大的历史背景与那些鲜活的个体命运交织在一起,让人在了解时代变迁的同时,也能对书中人物的喜怒哀乐产生深刻的共鸣。特别是关于某个特定时期社会阶层变动的描写,那种细腻入微的观察力,简直令人叹为观止。作者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将枯燥的史实转化为引人入胜的戏剧冲突,让你仿佛身临其境,体验着那个年代人们的挣扎与追求。阅读的过程像是在走一条蜿蜒曲折的长廊,每走一步,都能发现新的风景和未曾察觉的细节,回味无穷。这本书绝不是那种可以囫囵吞枣的作品,它需要沉下心来,细细品味那些文字背后的力量与深意。

评分

坦白说,这本书的某些章节读起来是相当烧脑的,它涉及了大量复杂的社会结构分析和思想流派的辨析。我必须承认,有些段落我需要反复阅读才能真正领会作者的深层意图,这并非是抱怨,而是一种对智力挑战的享受。它迫使我跳出固有的思维定势,去审视那些习以为常的观念是如何形成和演变的。作者在构建理论框架时展现出的逻辑严密性和知识的广博性,实在令人敬佩。它不像市面上那些肤浅的畅销书,只提供即时的快感,而是提供了一套工具,一套让你能够更深入、更批判性地看待世界的分析工具。读完后,我感觉自己看待世界的“分辨率”似乎提高了,不再满足于表面的光鲜,而是渴望探究事物运作的底层逻辑。这种知识的增益感,是阅读一本好书最宝贵的馈赠。

评分

没有磕碰 就是盒子裂开了 差点解体了 懒得换了

评分

吾消费京东商城数年,深知各产品琳琅满目。然,唯此宝物与众皆不同,为出淤泥之清莲。使吾为之动容,心驰神往,以至茶饭不思,寝食难安,辗转反侧无法忘怀。于是乎紧衣缩食,凑齐银两,倾吾之所有而能买。东哥之热心、快递员之殷切,无不让人感激涕零,可谓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仁不让世界充满爱。待打开包裹之时,顿时金光四射,屋内升起七彩祥云,处处皆是祥和之气。吾惊讶之余甚是欣喜若狂,呜呼哀哉!此宝乃是天上物,人间又得几回求!遂沐浴更衣,焚香祷告后与人共赏此宝。人皆赞叹不已,故生此宝物款型及做工,超高性价比之慨,且赞吾独具慧眼与时尚品位。产品介绍果然句句实言,毫无夸大欺瞒之嫌。实乃大家之风范,忠义之商贾。

评分

“建国的历程”卷讲述美国独立后到内战前的历史,披露了许多有趣的史实,如美国如何从法国购买路易斯安那并得到佛罗里达,华盛顿生前死后受到的截然不同的遭遇和评价,1776年独立宣言的真相等。美国如何摆脱殖民地桎梏,冉冉上升为世界舞台新生力量的过程,极富启示性。

评分

书的内容很好,多读书,读好书,价格便宜。

评分

非常好 很棒的宝贝 京东给力 继续加油 继续秒杀 会持续关注 折扣多多 便宜多多 好货多多 字数够了没有啊阿啊阿啊阿啊阿啊阿啊阿啊阿 !!!

评分

点亮那静谧的等待

评分

这套书挺好看的,买了好多书,慢慢看。

评分

“美国人三部曲”是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前国会图书馆馆长布尔斯廷最负盛名的代表作,三卷分获班克罗夫特奖、帕克曼奖和普利策奖。本书叙述的是从美国内战前后到20世纪60年代的历史。现代美国在经济、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方面全方位崛起的脉络,在本书中获得了详尽生动的梳理和描述。

评分

一部很好的美国史,期待下一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