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看点
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详注详解版
本书的注释是由国内杰出的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完成,这些注释丰富详细、精准到位,凝聚了北师大多年的古典文学研究成果,可帮助读者扫清阅读障碍,轻松领略古典名著的神韵与风采。
放心的读本·课本一样的品质
2015年北师大版教材质检部门抽检零差错率图书。
完美呈现
本书用纸高端、印刷环保、装帧精美、版式疏朗字号大,以完美的制作呈现经典,是专为学生打造的语文课外阅读规范读本。
名社打造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是一家中央级出版社,是中国非常有影响力的教育出版社之一,《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即是由本社出版。
《红楼梦(套装上下册)/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情节复杂,描写生动,塑造了众多具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堪称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高峰,在文学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作者简介:
曹雪芹(1725-1764),名霑,字或号有梦阮、雪芹、芹圃、芹溪等,中国清代小说家、诗人、画家。他出身于“百年望族”的封建官僚大家庭,后因家庭衰败而饱尝人生辛酸。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前后花了十年时间,经五次增删,创作了《红楼梦》。因部分稿件被借阅者遗失,他死后仅遗留下前八十回的稿子,经后人续写,高鹗整理,才形成了如今的一百二十回《红楼梦》。
★本套丛书中的国学、古典文学名著都是学生必须读的。他们精心组织专家编写,使其具备科学性和实用性,极大地廓清了对经典的误读误解。值得中小学生、语文教师认真一读。
——中国红楼梦学会顾问、中国古典文学普及研究会副会长 蔡义江
★本套丛书中的外国文学作品,采用了名家的全译本,编排了专业的解读栏目,搭配了精美的原版插图,内容健康,品位上佳,很值得中小学生阅读。
——中国社会科学院终身荣誉学部委员、中国法国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 柳呜九
★我推荐学生阅读本套专业完整版名著。丛书紧扣新课标精选书目,科学地编排了“导读”“旁批”“要点评析”“考点精选”等栏目,能帮助学生领悟名著精髓,有效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主编 顾振彪
导读
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第二回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第三回 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第四回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第五回 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第六回 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第七回 送宫花贾琏戏熙凤 宴宁府宝玉会秦钟
第八回 比通灵金莺微露意 探宝钗黛玉半含酸
第九回 恋风流情友人家塾 起嫌疑顽童闹学堂
第十回 金寡妇贪利权受辱 张太医论病细穷源
第十一回 庆寿辰宁府排家宴 见熙凤贾瑞起淫心
第十二回 王熙凤毒设相思局 贾天祥正照风月鉴
第十三回 秦可卿死封龙禁尉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第十四回 林如海捐馆扬州城 贾宝玉路谒北静王
第十五回 王凤姐弄权铁槛寺 秦鲸卿得趣馒头庵
第十六回 贾元春才选风藻官 秦鲸卿夭逝黄泉路
第十七回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贾宝玉机敏动诸宾
第十八回 林黛玉误剪香囊袋 贾元春归省庆元宵
第十九回 情切切良宵花解语 意绵绵静日玉生香
第二十回 王熙凤正言弹妒意 林黛玉俏语谑娇音
第二十一回 贤袭人娇嗔箴宝玉 俏平儿软语救贾琏
第二十二回 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谜贾政悲谶语
第二十三回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第二十四回 醉金刚轻财尚义侠 痴女儿遗帕惹相思
第二十五回 魇魔法姊弟逢五鬼 红楼梦通灵遇双真
第二十六回 蘅芜苑设言传密语 潇湘馆春困发幽情
第二十七回 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第二十八回 蒋玉菡情赠茜香罗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
第二十九回 享福人福深还祷福 痴情女情重愈斟情
第三十回 宝钗借扇机带双敲 龄官划蔷痴及局外
第三十一回 撕扇子作千金一笑 因麒麟伏白首双星
第三十二回 诉肺腑心迷活宝玉 含耻辱情烈死金钏
第三十三回 手足耽耽小动唇舌 不肖种种大承笞挞
第三十四回 情中情因情感妹妹 错里错以错劝哥哥
第三十五回 白玉钏亲尝莲叶羹 黄金莺巧结梅花络
第三十六回 绣鸳鸯梦兆绛芸轩 识分定情悟梨香院
第三十七回 秋爽斋偶结海棠社 蘅芜苑夜拟菊花题
第三十八回 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
第三十九回 村老妪谎谈承色笑 情痴子实意觅踪迹
第四十回 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
第四十一回 贾宝玉品茶栊翠庵 刘姥姥醉卧眙红院
第四十二回 蘅芜君兰言解疑语 潇湘子雅谑补余音
第四十三回 闲取乐偶攒金庆寿 不了情暂撮土为香
第四十四回 变生不测凤姐泼醋 喜出望外平儿理妆
第四十五回 金兰契互剖金兰语 风雨夕闷制风雨词
第四十六回 尴尬人难免尴尬事 鸳鸯女誓绝鸳鸯侣
第四十七回 呆霸王调情遭苦打 冷郎君惧祸走他乡
第四十八回 滥情人情误思游艺 慕雅女雅集苦吟诗
第四十九回 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脂粉香娃割腥啖膻
第五十回 芦雪庭争联即景诗 暖香坞雅制春灯谜
第五十一回 薛小妹新编怀古诗 胡庸医乱用虎狼药
第五十二回 俏平儿隋掩虾须镯 勇晴雯病补雀金裘
第五十三回 宁国府除夕祭宗祠 荣国府元宵开夜宴
第五十四回 史太君破陈腐旧套 王熙凤效戏彩斑衣
第五十五回 辱亲女愚妾争闲气 欺幼主刁奴蓄险心
第五十六回 敏探春兴利除宿弊 贤宝钗小惠全大体
第五十七回 慧紫鹃情辞试莽玉 慈姨妈爱语慰痴颦
第五十八回 杏子阴假凤泣虚凰 茜纱窗真情揆痴理
第五十九回 柳叶渚边嗔莺咤燕 绛云轩里召将飞符
第六十回 茉莉粉替去蔷薇硝 玫瑰露引来茯苓霜
……
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此开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
但书中所记何事何人?自又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实愧则有余、悔又无益之大无可如何之日也!当此日则自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袴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谈之德,以致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知我之罪固不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虽今日之茅椽蓬牖,瓦灶绳床,其晨夕风露,阶柳庭花,并不足妨我襟怀;况那晨风夕月,阶柳庭花,更觉得润人笔墨。虽我不学,下笔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悦世之目,破人愁闷,不亦宜乎?故曰‘贾雨村’云云。更于篇中凡用‘梦’用‘幻’等字,是提醒阅者眼目,亦是此书本旨。”
列位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而起?说来根由虽近荒唐,细按颇有趣味。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十二丈、见方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女娲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单单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自去自来,可大可小,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才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哀。
一日,正当嗟悼之际,俄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生得气宇不凡,丰神迥异,来至峰下,席地坐谈。见这一块鲜明莹洁的石头,且又缩成扇坠一般,可佩可拿。那僧托于掌上,笑道:“形体倒也是个宝物了!只是没有实在的好处,须得再镌上几个字,使人一见你便知是件奇物;然后携你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之地,温柔富贵之乡去安身乐业。”石头听了,喜不能禁,乃问:“不知可镌何字?携到何地方?望乞明示。”那僧笑道:“你且莫问,日后自然明白。”说着,便袖了那石,同那道人飘然而去,竟不知投奔何方何舍。
后来又不知过了几世几劫,因有个空空道人访道求仙,从这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经过,忽见一大块石上字迹分明,编述历历。空空道人乃从头一看,原来就是无才补天,幻形入世,蒙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历尽一番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后面又有一偈云:
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诗后便是此石堕落之乡,投胎之处,亲身经历的一段陈迹故事。其中家庭闺阁的琐事,以及闲情的诗词倒还全备,或可适情解闷;然朝代年纪,地舆邦国,却反失落无考。
空空道人遂向石头说道:“石兄,你这一段故事,据你自己说有些趣味,故编写在此,意欲问世传奇。据我看来:第一无朝代年纪可考;第二并无大贤大忠理朝廷、治风俗的善政,其中只不过几个异样的女子,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亦无班姑、蔡女之德能。我纵抄去,恐世人不爱看呢。”
石头笑答道:“我师何太痴也!若云无朝代可考,今我师竟假借汉唐等年纪添缀,又有何不可?但我想历来野史,皆蹈一辙,莫如我这不借此套,反倒别致新奇,不过只取其事体情理罢了,又何必拘泥于朝代年纪哉!再者,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看适趣闲文者甚多。历来野史,或讪谤君相,或贬人妻女、奸淫凶恶者,不可胜数。更有一种风月笔墨,其淫秽污臭,涂毒笔墨,坏人子弟,又不可胜数。更若佳人才子等书,则又千部共出一套,且其中终不能不涉于淫滥,以致满纸潘安、子建,西子、文君,不过作者要写出自己那两首情诗艳赋来,故假拟出男女二人名姓,又必旁出一小人其间拨乱,亦如剧中之小丑然。且鬟婢开口即‘者也之乎’,非文即理。故逐一看去,悉皆自相矛盾、大不近情理之话,竟不如我半世亲睹亲闻的这几个女子,虽不敢说强似前代书中所有之人,但事迹原委,亦可以消愁破闷;也有几首歪诗俗话,可以喷饭供酒。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今之人贫者日为衣食所累,富者又怀不足之心,纵一时稍闲,又有贪淫恋色、好货寻愁等事,那里有工夫去看那理治之书?所以我这一段故事,也不愿世人称奇道妙,也不定要世人喜悦检读,只愿他们当那醉淫饱卧之时,或避事去愁之际,把此一玩,岂不省了些寿命筋力?就比那样谋虚逐妄,却也省了口舌是非之言,腿脚奔忙之苦。再者亦令世人换新眼目,不比那些胡牵乱扯,忽离忽遇,满纸才子淑女、子建文君、红娘小玉等通共熟套旧稿。我师意为何如?”
空空道人听如此说,思忖了半晌,想这《石头记》亦非伤时骂世之旨,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伦常所关之处,皆是称功颂德,眷眷无穷,实非别书之可比。虽其中大旨谈情,亦不过实录其事,又非假拟妄称,一味的淫邀艳约、私订偷盟之可比。因毫不干涉时世,方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并题一绝云: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出则既明,且看石上是何故事。按那石上书云:
当日地陷东南,这东南一隅有处姑苏,有城曰阊门者,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这阊门外有个十里街,街内有个仁清巷,巷内有个古庙,因地方窄小,人皆呼作葫芦庙。庙旁住着一家乡宦,姓甄名费,字士隐。嫡妻封氏,情性贤淑,深明礼义。家中虽不甚富贵,然本地便也推他为望族了。因这甄士隐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每日只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倒是神仙一流人物。只是一件不足,如今年已半百,膝下无儿,只有一女,乳名唤作英莲,年方三岁。
一日炎夏永昼,士隐于书房闲坐,至倦时抛书,伏几少憩,不觉朦胧睡去。梦至一处,不辨是何地方,忽见那厢来了一僧一道,且行且谈。只听得道人问道:“你携了这蠢物,意欲何往?”那僧笑道:“你放心,如今现有一段风流公案正该了结。这一干风流冤家,尚未投入人世,趁此机会,就将此蠢物夹带于中,使他去经历经历。”那道人道:“原来近日的风流冤孽,又将造劫历世去不成?但不知落于何方何处?”
那僧笑道:“此事说来好笑,竟是千古未闻的罕事。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霞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恰近日这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缘,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警幻亦曾问及灌溉之情未偿,趁此倒可了结的。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因此一事,就勾出多少风流冤家,陪他们去了结此案。”
那道人道:“果是罕闻,实未闻有还泪之说。想来这段故事,比历来风月故事更加琐碎细腻了。”那僧道:“历来几个风流人物,不过传其大概以及诗词篇章而已;至家庭闺阁中一饮一食,总未述记。再者,大半风月故事,不过偷香窃玉、暗约私奔而已,并不曾将儿女之私情发泄一二。想这一干人入世,其情痴色鬼、贤愚不肖者,悉与前人传述不同矣。”
那道人道:“趁此何不你我也去下世度脱几个,岂不是一场功德?”那僧道:“正合吾意。你且同我到警幻仙子宫中,将蠢物交割清楚,待这一干风流孽鬼下世已完,你我再去。如今虽已有一半落尘,然犹未全集。”道人道:“既如此,便随你去来。”
却说甄士隐俱听得明白,但不知所云“蠢物”系何东西,遂不禁上前施礼,笑问道:“二仙师请了。”那僧道也忙答礼相问。士隐因说道:“适闻仙师所谈因果,实人世罕闻者。但弟子愚浊,不能洞悉明白,若蒙大开痴顽,备细一闻,弟子则洗耳静听,稍能警醒,亦可免沉沦之苦。”二仙笑道:“此是玄机,不可预泄者。到那时不要忘我二人,便可跳出火坑矣。”士隐听了,不便再问,因笑道:“玄机不可预泄,但适云‘蠢物’,不知为何物,或可一见否?”那僧道:“若问此物,倒有一面之缘。”说着,取出递与士隐。士隐接了看时,原来是块鲜明美玉,上面字迹分明,镌着“通灵宝玉”四字,后面还有几行小字。正欲细看时,那僧便说已到幻境,便强从手中夺了去,与道人竟过一大石牌坊,那牌坊上书四个大字,乃是“太虚幻境”。两边又有一副对联,道是: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士隐意欲也跟了过去,方举步时,忽听一声霹雳,有若山崩地陷。士隐大叫一声,定睛一看,只见烈日炎炎,芭蕉冉冉,所梦之事便忘了大半。又见奶母正抱了英莲走来。士隐见女儿越发生得粉妆玉琢,乖觉可喜,便伸手接来,抱在怀内,斗他玩耍一回;又带至街前,看那过会的热闹。方欲进来时,只见从那边来了一僧一道:那僧癞头跣脚,那道则跛足蓬头,疯疯癫癫,挥霍谈笑而至。及至到了他门前,看见士隐抱着英莲,那僧便大哭起来,又向士隐道:“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内作甚?”士隐听了,知是疯话,也不去睬他。那僧还说:“舍我罢,舍我罢!”士隐不耐烦,便抱女儿撤身要进去,那僧乃指着他大笑,口内念了四句言词道:
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
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士隐听得明白,心下犹豫,意欲问他们来历。只听道人说道:“你我不必同行,就此分手,各干营生去罢。三劫后,我在北邙山等你,会齐同往太虚幻境销号。”那僧道:“最妙,最妙!”说毕,二人一去,再不见个踪影了。士隐心中此时自忖:这两个人必有来历,该试问一番,如今悔之晚矣。
这士隐正痴想,忽见隔壁葫芦庙内寄居的一个穷儒,姓贾名化、表字时飞、别号雨村者,走了出来。这贾雨村原系湖州人氏,原是诗书仕宦之族,因他生于末世,父母祖宗根基已尽,人口衰丧,只剩得他一身一口,在家乡无益,因进京求取功名,再整基业。自前岁来此,又淹蹇住了,暂寄庙中安身,每日卖字作文为生,故士隐常与他交接。当下雨村见了士隐,忙施礼陪笑道:“老先生倚门伫望,敢是街市上有甚新闻否?”士隐笑道:“非也。适因小女啼哭,引他出来作耍,正是无聊之甚,兄来得正妙,请入小斋一谈,彼此皆可消此永昼。”说着,便令人送女儿进去,自携了雨村来至书房中,小童献茶。方谈得三五句话,忽家人飞报:“严老爷来拜。”士隐慌的忙起身谢罪道:“恕诳驾之罪,略坐,弟即来陪。”雨村忙起身,亦让道:“老先生请便。晚生乃常造之客,稍候何妨。”说着,士隐已出前厅去了。
这里雨村且翻弄书籍解闷。忽听得窗外有女子嗽声,雨村遂起身望窗外一看,原来是一个丫鬟,在那里撷花,生得仪容不俗,眉目清明,虽无十分姿色,却亦有动人之处。雨村不觉看的呆了。那丫鬟撷了花,方欲走时,猛抬头见窗内有人,敝巾旧服,虽是贫窘,然生得腰圆膀厚,面阔口方,更兼剑眉星眼,直鼻方腮。这丫鬟忙转身回避,心下乃想:“这人生的这样雄壮,却又这等褴褛,想他定是我家主人常说的什么贾雨村了,每有意帮助周济,只是没甚机会。我家并无这样贫穷亲友,想定是此人无疑了。怪道又说他必非久困之人。”如此想来,不免又回头两次。雨村见他回了头,便以为这女子心中有意于他,更狂喜不禁,自为此女子必是个巨眼英豪,风尘中之知己也。一时小童进来,雨村打听得前面留饭,不可久待,遂从夹道中自便门出去了。士隐待客既散,知雨村自便,也不去再邀。
一日,早又中秋佳节。士隐家宴已毕,乃又另具一席于书房,却自己步月至庙中来邀雨村。原来雨村自那日见了甄家之婢曾回顾他两次,自为是个知己,便时刻放在心上。今又值中秋,不免对月有怀,因而口占五言一律云: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
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雨村吟罢,因又思及平生抱负,苦未逢时,乃又搔首对天长叹,复高吟一联曰:
玉在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恰值士隐走来听见,笑道:“雨村兄真抱负不浅也!”雨村忙笑道:“岂敢!不过偶吟前人之句,何敢狂诞至此。”因问:“先生何事至此?”士隐笑道:“今夜中秋,俗谓‘团圆之节’,想尊兄旅寄僧房,不无寂寥之感,故特具小酌,邀兄到敝斋一饮,不知可纳芹意否?”雨村听了,并不推辞,便笑道:“既蒙谬爱,何敢拂此盛情。”说着,便同了士隐,过这边书院中来。
须臾茶毕,早已设下杯盘,那美酒佳肴自不必说。二人归坐,先是款斟漫饮,次渐谈至兴浓,不觉飞觥限斝起来。当时街坊上家家箫管,户户笙歌,当头一轮明月,飞彩凝辉,二人愈添豪兴,酒到杯干。雨村此时已有七八分酒意,狂兴不禁,乃对月寓怀,口号一绝云:
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士隐听了,大叫:“妙哉!吾每谓兄必非久居人下者,今所吟之句,飞腾之兆已见,不日可接履于云霓之上矣。可贺,可贺!”乃亲斟一斗为贺。雨村因干过,叹道:“非晚生酒后狂言,若论时尚之学,晚生也或可去充数沽名。只是目今行囊路费一概无措,神京路远,非赖卖字撰文即能到者。”士隐不待说完,便道:“兄何不早言。愚每有此心,但每遇兄时,兄并未谈及,故未敢唐突。今既提及,愚虽不才,‘义利’二字却还识得。且喜明岁正当大比,兄宜作速入都,春闱一捷,方不负兄之所学也。其盘费余事,弟自代为处置,亦不枉兄之谬识矣!”当下即命小童进去,速封五十两白银,并两套冬衣。又云:“十九日乃黄道之期,兄可即买舟西上,待雄飞高举,明冬再晤,岂非大快之事也!”雨村收了银衣,不过略谢一语,并不介意,仍是吃酒谈笑。那天已交了三更,二人方散。
士隐送雨村去后,回房一觉,直至红日三竿方醒。因思昨夜之事,意欲再写两封荐书与雨村带至神都,使他投谒个仕宦之家为寄足之地。因使人过去请时,那家人去了回来说:“和尚说,贾爷今日五鼓已进京去了,也曾留下话与和尚转达老爷说,读书人不在黄道黑道,总以事理为要,不及面辞了。”士隐听了,也只得罢了。
红学大家蔡义江
导 读
《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文学巨著,也是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的骄傲。《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虽然仅仅留传下来一部经后人最终续补完成的长篇小说,但他的名字,可以毫无愧色地与莎士比亚、狄更斯、塞万提斯、歌德、巴尔扎克、雨果、普希金、托尔斯泰、杰克·伦敦、海明威等世界文学巨匠的名字排列在一起。那么,它是怎么出现的呢?
一、苦难童年的梦
《红楼梦》虽声称此书故事“无朝代年纪可考”,但被作者隐去的时代,其实就是他祖辈、父辈和他自己生活的时代,即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主要是17世纪末到18世纪上半叶。这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大清帝国的鼎盛时期。然而,在国力强大、物质丰富的“太平盛世”的表象背后,各种隐伏着的社会矛盾和深刻危机,正在逐渐显露出来。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已日益腐朽。这种矛盾在遇到自然灾害严重的年头,就更为尖锐、突出。与此同时,封建纲纪的松弛、废颓,伦理道德的虚伪、败坏,政治风云的动荡、变幻,统治阶层内部各政治集团、家族及其成员间荣辱兴衰的更替在加速。人们对现存秩序的深刻怀疑、失望,以及各种叛逆的意识言行在露头、滋长等,都说明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也在发生动摇,正逐渐趋向崩溃。这些都是具有典型性的时代征兆。作为文学家的曹雪芹是伟大的,他以无可比拟的传神文笔,给我们留下了一幅封建末世社会有重要时代特征的、极其生动而真实的历史画卷。
曹雪芹(1725—1764),名霑,字或号有梦阮、雪芹、芹圃、芹溪等。也许有人问:“你是否将曹雪芹的生年标错了?他不是生于1715年吗?”答:“不,没有错;说1715年倒是错的。”我有专文论述,这里就不赘言了。
雪芹的祖上明末前居住在辽宁辽阳,后金军队攻占后,沦为满洲贵族旗下的奴隶,并扈从入关,来北京,归属于正白旗,为内务府包衣(即皇室的家奴),遂与皇室建立起特殊亲近的关系。曾祖曹玺,顺治时为内廷二等侍卫,康熙初出任江宁织造(江宁府,即今南京市。织造,掌管皇室使用的各项丝织品生产)。其妻孙氏,当过康熙保母,后被封为一品太夫人。祖父曹寅,少时即入侍康熙,成了亲信,后又任苏州织造、江宁织造,兼任巡视两淮盐课监察御史,常访查江南吏治民情,向康熙密奏。他富于藏书,精于校勘,曾主持刊刻过《全唐诗》。曹寅病危时,康熙特命快马送药抢救;病故后,其亏空织造公款数十万两,一直无力还清。康熙又命其子曹颙(yóng)继任江宁织造;不久颙死,又命将曹荃(曹寅的异母弟) 之子曹(“俯”的异体字)过继给曹寅承嗣继职。如此三代四人前后做了58年的江宁织造。康熙每次南巡,总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曹寅曾亲自主持接驾4次。所以,曹家在江南是个地位十分特殊的封建官僚大家庭。雍正即位(1723)后,曹家遭冷落,曹时受斥责。曹雪芹出生时曹家已近末世,所以他没能赶上好日子。雍正五年末、六年(1728)初,因“织造差员勒索驿站”及亏空公款,下旨抄家。曹被“枷号”(将木枷套颈上示众)多年,房屋田产、奴仆等,都命赏给后任隋赫德。查抄结果只有银数两及当票百余张。其时,雪芹才三四岁,与《红楼梦》首回被拐卖而改变命运的甄英莲恰好同岁,不知是巧合还是也有象征性。接着,曹寅、曹颙两代遗孀、妇孺家口、三对婢仆便迁回北京,靠发还崇文门外蒜市口十七间半房屋度日。曹家从此败落。
此后,在雪芹成长的岁月中,祖母、父母辈、老婢仆常常绘声绘色地给他讲述家中昔日的盛况,如将织造署改建作行宫以接待康熙圣驾的那些辉煌岁月里曾有过的种种事情,在这位天才的幼小心灵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从而激起他无比活跃的想象力,令他时时神游秦淮河畔早已失去了的乐园。直至二十多年后,他仍会忍不住向友人说起祖先当年荣华富贵 的盛况,说得又是那么的具体生动、有感情,仿佛曾身临其境,竟使比他 年轻得多的敦敏、敦诚兄弟,误以为那些事是雪芹早年自己的经历,还闹 出笑话,向人介绍说:“雪芹曾随其先祖(曹)寅织造之任。”(敦诚 《寄怀曹雪芹》诗“扬州旧梦久已觉”句原注)其实,曹寅早在雪芹出生 13年前已去世了。 同时,由于祖上几代人与皇家的特殊关系,曹家在京城里的亲戚、 世交必不少。虽曹 获罪不便走动,但尚为孩童的雪芹是无须避嫌地可被 人领着进那些豪华的大宅深院的,这会使他增长许多见识、加深感受。此外,宗室贵族中因政治斗争失势,由往昔的玉堂金马到如今的陋室蓬窗的升沉变迁,雪芹所见所闻一定也多。这些都会深刻影响他对政治、社会和 人生的看法。 “都来眼底复心头,辛苦才人用意搜。”(永忠《吊雪芹三绝句》之 三)他把广泛搜罗所得的素材,结合自家荣枯的深切感受,加以酝酿,便 产生了强烈的创作冲动,一部描绘风月繁华的官僚大家庭到头来恰似一场 幻梦般破灭的长篇小说的构思,就逐渐形成了。
二、书未成泪尽而逝《红楼梦》的创作开始得很早,大约在曹雪芹20岁时,甚至可能还早 一二年。有些人总不信一部生活内容如此丰富的长篇小说,会在作者这么 年轻时就开始写作了。其实这是不必怀疑的。肖洛霍夫的大部头著作《静 静的顿河》正式出版时,作者才22岁,为什么曹雪芹就不能呢?他前后花了10年时间,经五次增删,在他30岁(1754,甲戌)之前,全书除少数章 回未分定,因而有些回目也须重拟确定,以及有几处尚缺诗待补外,正文 部分已经齐全了。比如,他把黛玉之死一回称作“证前缘”,最后宝玉弃 家为僧一回称作“悬崖撒手”,末回也有了,叫“警幻情榜”。他把全部 书稿(最后一次增删可能只完成前面一部分,后面则是先以第四次改稿凑 足)交付其亲友畸笏叟(生父曹 的化名)、脂砚斋等人誊清、加批,自 己不再过问。 小说附有批语是当时很受读者欢迎的一种式样,如清初的毛宗岗批 《三国演义》、金圣叹批《西厢记》《水浒传》,都是如此。雪芹的前几 次改稿,曾将它当作“征求意见稿”,请一些亲友来参与审阅,让他们将 自己的建议、心得、感想随手批在上面,以便作者最终补正、润色、审订时作参考。这是一类,如畸笏叟、棠村、梅溪、松斋等“诸公”之批。另一类是脂砚斋仿效金圣叹,以读者为对象,准备与正文一道传世的批。对于之前已有“诸公”批来说,他是“重批”,所以书名也称《脂砚斋重评石头记》,“重评”,不是自己的第二次评。两类批性质本不相同,但后来过录者以为批语多多益善,惟恐遗漏,全都抄上了,以致难以分辨。这就形成今天所见的脂评十分复杂的局面。
雪芹最后大概有十年时间,是在北京西郊某山村度过的。看来除卖画换钱外,并无固定职业。不知什么原因,他似乎与畸笏叟等亲人和脂砚斋极少接触,也没有再去做书稿的扫尾工作,甚至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他审读、校正过已誊抄出来的那部分书稿。所以,有些明显抄漏、缺损、讹误处,诸本皆沿袭下来,未加改正。
书稿在雪芹最后十年中是由畸笏叟负责保管的,他是雪芹的生父曹的化名。他对保管书稿的疏忽大意、掉以轻心简直是不可原谅的。不幸的事发生了:书稿在加批并陆续誊清过程中,有一些亲友争相借阅,先睹为快。这一来就出事了:其严重性怎么说都不为过,可当时谁又能估计到这一不经意的疏忽,竟造成了我国文学史上最令人痛心的无可挽回的惨重损失呢?前面部分的原稿,即便有人借阅,也必很快归还,因为正等着誊抄;后面部分暂时闲置着的,就不必急于催还,日子一久,就容易记不清借还转手过程。结果80回后有“卫若兰射圃”“狱神庙慰宝玉”“花袭人有始有终”“悬崖撒手”等“五六稿被借阅者迷失”。这五六稿据畸笏叟提到的内容看,并非连着的,有的较早,有的很迟,其中也有紧接80回的,当是“卫若兰射圃”文字,因已有射圃情节作引。这样,能誊抄出来的就只能止于80回了(其实仅有79回,后人又将第79回分成两回, 凑足80回)。
1975年初中华书局出版过《关于江宁织造曹家档案史料》一书,很有用。时隔40年,后来陆续还发现了许多重要档案史料,都未补入,应重新增订再版才好。
蔡义江
2014年10月
一套还没打开,打算暑期陪孩子一起读!
评分 评分一种方式陪伴在你的身边。
评分要想活得快乐,就得学会简单;
评分宝贝已收到,喜欢满意快递很快
评分大师推荐,必须读的名著。
评分说是学校推荐看的,赶上活动,一次全买齐,慢慢看
评分618购买的图书,质量好,价格实惠,真的是物有所值,物流依然如故。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