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之物

最美之物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日] SML公司 编,郑晓蕾 译
图书标签:
  • 美学
  • 艺术
  • 生活
  • 哲学
  • 文化
  • 散文
  • 随笔
  • 品味
  • 审美
  • 思考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ISBN:9787513317757
版次:1
商品编码:11693960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5-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92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阅读《最美之物》,感受生活之美

  尽现日本民艺职人的器物作品和创作故事,诠释民艺之魂

  为您开启日本民艺陶瓷之旅——附赠民艺地图

  柳宗悦说:“最美之物,并非诞生于天才之手,而是诞生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编辑想说:“我们真诚地想把器物、生活之美献给读者。若能为您的生活提供一点点参考,就是对我们莫大的鼓励。”

  生活

  是每日一蔬一饭的滋养

  是一次次失望又鼓起勇气的面对

  是呼吸,是欢乐与悲伤并存的好时光

  且静静体会,生活的回馈何止是一段记忆、几声悦耳……

  更真切的,是你我手边器物随生活打磨,而承载熠熠生辉的年华

  《最美之物》是一场有温度的日本器物之旅

  我们可以看到匠人是如何经受历练,又以怎样心绪成就一件最美器物;

  我们可以体会真实民艺职人孜孜不倦的坚持,又以怎样姿态面对日新月异的潮流;

  最美之物是朴拙日常之器,是温和、倔强的民艺之魂,更是认真生活的热忱之心


  

海报:


  

内容简介

  《最美之物》是一场有温度的日本器物之旅

  ·为您精选日本二十县市数十窑口成就的美好器物

  ·向您讲述民艺师们历练、成长和创作的一路甘苦

  ·与您分享别具一格的享美视角,以及生活中无限的趣味和智慧

  我们可以看到匠人是如何经受历练,又以怎样心绪成就一件最美器物;

  我们可以体会真实民艺职人孜孜不倦的坚持,又以怎样姿态面对日新月异的潮流;

  最美之物是朴拙日常之器,是温和、倔强的民艺之魂,更是认真生活的热忱之心。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纵有陶艺传统、优质泥料和丰富经验若无美的眼光,则一切枉然纵有美的眼光若无流通之所,则技艺只能搁浅纵有流通场所若店家的目光愚钝,则又功亏一篑让古怪的器物充斥店面
  这是我一直以来对陶艺的看法将陶器、民艺家和流通场所完美地融合,能有此书,叫人满怀欣喜
  ——安西水丸


目录

001 Voice | 出西窑
015 因州 · 中井窑
016 森山窑
017 福光烧
018 山根窑
020 Voice | 牧谷窑
031 延兴寺窑
032 袖师窑
033 森山窑
034 Neighborhood | objects
039 小鹿田烧
045 Neighborhood | sonomono
051 小石原烧 太田哲三 · 圭窑
052 俊彦窑
054 一里塚本业窑
056 Voice | 齐藤十郎
069 汤町窑
070 小代烧 井上尚之 · 麓窑
072 Voice | 前野直史
082 十场天伸
084 纪窑 · 中川纪夫 山田洋次
086 Slipware Party
090 伊藤丈浩
092 Neighborhood | Malm?
097 大谷哲也
100 马场胜文
101 小高千绘
102 五十岚元次
103 白瓷工房 石飞勋
104 Neighborhood | 石与木
110 宫冈麻衣子
110 庄司晶
112 一久堂
113 八乡苇穗窑 古川钦弥 · 雅子
114 砥部烧 中田窑
115 砥部烧 冈田陶房
116 新道工房
117 藤田佳三
118 Voice | 铃木稔
131 寺村光辅
134 冈田嵩人
136 Neighborhood | 仁平古家具店
142 小代瑞穗窑 福田类
144 及川惠理子
146 仓八陶器 岩本布美
147 佐佐木薰
148 七尾佳洋
149 Voice | 平山元康
161 仓敷堤窑 武内真木
162 三名窑 松形恭知
163 小代烧 真弓窑
164 星耕硝子 伊藤嘉辉
165 太田润
166 安土草多
168 Neighborhood | minokamo
175 天野绀屋
176 手付椭圆浅筐
177 濑户晋
178 manufact jam
179 菊地流架
180 庄司晶
181 松本家具研究所
182 吉田手工业设计室

前言/序言


《时光的低语》 作者: 佚名 装帧: 精装,附赠手绘插画集 页数: 680页 出版社: 沧海文汇 ISBN: 978-7-5366-XXXX-X 定价: 128.00 元 --- 内容简介: 《时光的低语》是一部横跨百年历史、深植于人性幽微之处的史诗性家族编年史。它不是一部讲述单一英雄事迹的传记,而是一幅由无数个被时间打磨的瞬间构筑而成的群像画卷,探究了“存在”与“遗忘”之间那道永恒的鸿沟。 本书的故事起始于清末民初一个江南水乡的古老宅邸——“清溪园”。园中生活着以酿制传统香料为业的沈氏家族。然而,随着时代的剧变,这片宁静的土地被卷入了历史的洪流。 第一部分:青苔与香炉 (1900-1937) 故事从沈家第三代传人沈怀瑾开始。怀瑾是一位沉默寡言的制香师,他毕生的追求是用香气复刻记忆的质地。他的技艺精湛,却也因此背负了家族对“永恒”的执念。这一部分细腻地描绘了传统手工艺在现代化冲击下的挣扎,以及家庭内部因观念差异产生的微妙裂痕。怀瑾的妻子,出身书香门第的婉清,试图在西方思潮与东方礼教之间寻找平衡点,她通过翻译外国诗歌,试图为家族注入新的生命力,却发现语言的边界远比想象的狭窄。 这一时期,书信、日记、以及那些浸透了檀香和龙涎香的旧物,成为了连接过去与现在的媒介。作者用极其克制的笔触,描绘了战前那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压抑与唯美。例如,书中用了近五十页的篇幅,详细描述了一次中秋家宴,通过餐桌上几道菜肴的口味变化,映射出时局动荡对寻常人生活细微却深刻的侵蚀。 第二部分:铁轨与尘土 (1937-1978) 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清溪园”被迫关闭,家族成员四散。这是全书中最具张力的一部分。沈怀瑾的长子沈毅,一个坚定的理想主义者,选择了投身于战火之中,他不再用香料,而是用行动去“标记”时代。他的战场从烟雾缭绕的作坊转移到了炮火纷飞的前线。他的经历,展现了在极端环境下,人性的光辉与晦暗如何交织。 在后方,沈怀瑾的独女沈月荷,一个学习西医的女性,毅然决然地将老宅改建为临时医疗站。她用科学的理性去对抗死亡的无常,这与她父亲试图用嗅觉征服时间的努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书中对医疗场景的描绘极为写实,充满了对生命脆弱性的敬畏。月荷在物资匮乏的岁月中,必须在“拯救”与“放弃”之间做出残酷的选择,这些选择在她的内心留下了无法磨灭的印记。 到了特殊历史时期,家族的成员再次被命运拉扯。他们不得不面对被历史洪流裹挟的个体尊严问题,以及如何在大时代背景下,保留住一丝属于“自我”的微弱光芒。这一阶段,叙事节奏加快,语言更加凝练,如同被压缩的胶卷,记录着颠沛流离的重量。 第三部分:回音与水纹 (1979-当代)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沈家的第三代孙辈——留学归来的建筑设计师沈安,带着对“根”的追寻回到了已然破败的清溪园。安的任务不再是延续传统,而是如何“重建”。她面对的,是一个已经不再相信永恒的时代,一个追求效率和光亮的时代。 安试图通过修复老宅,来理解祖辈们为何如此执着于那些“无用”的情感和技艺。她发现了祖父怀瑾留下的未完成的香谱,以及母亲月荷的旧式医学手稿。这些残片化的信息,引导她去拼凑出一个完整的家族记忆图景。 书中巧妙地运用了“修复”这一行为作为隐喻。安在清理瓦砾时,发现的不是宏大的历史叙事,而是那些被忽略的微小细节:墙角的一块青苔、一个被遗忘的木雕、一封未寄出的信件。她意识到,时间并非流逝,而是沉积。 最终,安并未选择完全复原旧日荣光,而是设计了一个融合现代元素与历史肌理的文化空间。她明白了,对抗遗忘的最好方式,不是固守过去,而是让过去以新的形式参与到现在的呼吸中。 主题探讨: 《时光的低语》深入探讨了几个宏大的主题: 1. 记忆的物质性: 作者通过香气、布料、笔迹等物质载体,探讨了记忆如何附着于物体之上,并超越了人类的寿命。 2. 时间的非线性: 家族的故事并非简单向前推进,而是代际之间不断地对话、重复与修正。祖辈的遗憾,往往成为后代无意识的选择。 3. 传承的悖论: 真正的传承并非技艺的复制,而是理解“为何做”的精神内核。它要求每一代人都付出代价,去重新定义“价值”。 文学特色: 本书的文字功底深厚,叙事结构复杂而严谨,大量运用了意识流的手法来描摹人物的内心世界,尤其擅长环境描写,使读者仿佛能闻到那个时代的气息。它融合了历史小说的厚重感、家族叙事的细腻性,以及哲学思辨的穿透力。它不是一部提供答案的作品,而是一面邀请读者驻足、反思自身在时间长河中所处位置的镜子。 《时光的低语》,献给所有在历史的褶皱中,试图辨认自己身影的人们。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品尝一壶陈年的普洱茶,初入口时可能带着些许苦涩和土腥味,需要你静下心来,慢慢体会。它并不追求情节上的跌宕起伏来抓住读者,相反,它用一种近乎于冥想的缓慢节奏,将你引入了一个充满象征意义的世界。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等待”这个主题上的手法。书中的大部分篇幅似乎都在描绘一种漫长、无望的等待,但在这等待之中,人物的内心活动却异常丰富和深刻。他们的对话非常克制,很多重要的信息是通过环境的细微变化、人物无意识的小动作来传达的。举个例子,书中有一个场景,主角只是反复擦拭一个空荡荡的相框,这个简单的动作,却道尽了无尽的失落与怀念。这种“留白”的艺术处理,非常考验读者的理解力,但也给予了读者极大的解读空间。我个人认为,这本书更适合在夜深人静、四周寂静无声的时候阅读,只有在那种环境下,你才能真正捕捉到文字底下那些若有若无的叹息和低语。它不是那种能让你哈哈大笑或潸然泪下的书,它更像是一面镜子,让你安静地审视自己内心深处那些不愿触碰的角落。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节奏,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不动声色”。它没有激烈的冲突场面,没有戏剧性的反转,甚至连主角的情感表达都极其内敛。但这恰恰是它最吸引我的地方。作者的文字如同最顶级的冰雕,外表冷峻,但当你靠近观察时,会发现其内部的纹理和光影变化是多么复杂和迷人。我更倾向于把它看作是一部社会剖析报告,只不过是用小说的形式包装起来的。它非常冷静地描绘了特定社会群体在面对结构性困境时的那种“无力感”。每个人都在努力地维持着表面的秩序,但在这层脆弱的表象下,是巨大的、缓慢崩塌的暗流。我喜欢作者处理人物命运的方式——没有上帝的审判,没有绝对的圆满结局,只有一种近乎宿命论的接受。读者仿佛成为了一个旁观者,站在高处,冷眼看着这些人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挣扎、爱恋、背叛,然后慢慢老去或消亡。这种疏离感,反而使得情感冲击更加深刻,因为它不是直接的情绪灌输,而是由读者自己去感受和构建的悲悯。这本书就像是给心灵做了一次彻底的“降噪”处理,让那些平日里被喧嚣掩盖的真实感受浮现出来。

评分

我最近很少能碰到如此让人感到“酣畅淋漓”的阅读体验了。这本书简直是把“结构精巧”这个词具象化了。我得承认,开头部分我差点弃读,因为它用了大量非线性的叙事,时间线跳跃得非常频繁,读起来有点费劲,像是硬生生地被拉进了某个混乱的记忆现场。但一旦你适应了作者这种打破常规的节奏感,你会发现这种处理方式是多么高明。它不是为了炫技而炫技,而是完美地契合了故事主题——即记忆的碎片化和真相的难以拼凑。书中对一些特定场景的描写,比如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或者是一段毫无预兆的争吵,那种文字的爆发力简直让人拍案叫绝。作者用词极其精准,没有一个多余的形容词,每一个动词都像子弹一样直击靶心。而且,角色的塑造极其立体,你很难简单地用“好人”或“坏人”来定义他们。他们都在为了生存、为了所谓的尊严,做出常人难以理解的选择,但你又能从那些选择中看到人性共通的脆弱。读完最后一页,我甚至需要花上几分钟时间来“整理”我的思绪,那种意犹未尽,但又心满意足的感觉,是很多畅销书无法给予的。它像是一场精心设计的迷宫,走出来时,你不仅找到了出口,还领悟了迷宫本身的构造之美。

评分

坦白讲,这本书的哲学思辨性远超我的预期。我本来只是想找一本情节紧凑的小说来放松一下,结果却掉进了一个关于“真实与虚构边界”的泥潭里。作者似乎对古典文学和现代符号学有着极深的造诣,书中时不时地会出现一些晦涩但又极具启发性的典故或隐喻。阅读过程中,我不得不经常停下来,查阅一些背景资料,才能完全理解某个角色的行为逻辑或者某段场景的深层含义。这种阅读体验,说实话有点累,但收获是巨大的。它迫使你跳出故事本身,去思考作者想要探讨的更宏大的命题。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声音”的运用。很多关键信息不是通过视觉场景呈现的,而是通过某种声音的残留、回响或缺席来暗示的。比如,某个场景中,所有的背景噪音都突然消失了,那种极端的寂静反而比任何喧嚣都更令人不安。这本书的阅读门槛不低,需要读者有一定的耐心和背景知识储备,但对于那些喜欢深度剖析文本,享受“解谜”过程的读者来说,它无疑是一份丰厚的精神大餐。它让你在合上书本时,感觉自己的思维都被拓宽了。

评分

这本小说,说实话,初看书名《最美之物》,我本以为会是一部侧重唯美、细腻描摹的都市言情或者文艺散文集。然而,真正翻开扉页,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截然不同的气息。它像是一部被打磨得棱角分明的古董,初看或许有些晦涩难懂,但细细品味,那种沉淀下来的历史的重量感和人性的复杂性便会逐渐显露出来。作者的叙事手法极其老练,似乎并不急于将所有线索抛给读者,而是像一个高明的棋手,每一步都深思熟虑,为后续的布局埋下伏笔。故事的背景设定在一个被时代洪流裹挟的小镇上,那些看似平凡的人物,每一个都有着不为人知的过往和挣扎。我特别喜欢其中对环境细节的刻画,那种潮湿、带着霉味的空气,仿佛能透过文字渗透出来,让你真切地感受到人物所处的压抑与渴望。读到中期,情节的张力陡然增强,原本松散的叙事线索开始交织,如同织布机的经纬交错,最终形成了一幅宏大而又充满张力的画面。这绝非那种读完就忘的快餐文学,它需要你投入心神,去捕捉那些潜藏在对话背后的潜台词,去理解那些沉默中蕴含的巨大能量。整体而言,它更像是一部用文字构建起来的精妙装置艺术,结构复杂,但每一部分都服务于整体的震撼效果。

评分

完美速度与品相,好书爱读,推荐给大家。

评分

京东六一八买了一堆,以后再来追平。

评分

仔细阅读,分析人文,阅读经典,受益终身

评分

商品很好,送货速度和态度也很不错

评分

非常喜欢这本书,留着去日本旅游的时候参考

评分

完好无损 良品图书 优等服务 尽在京东

评分

印刷精美,图片引人入胜。

评分

好书,先收藏了,慢慢读,继续培养好习惯。

评分

最美之物 就在我们身边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