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欧洲艺术史:16世纪(文艺复兴、威尼斯、拉斐尔与解剖学) [Secoli dell'Arte Il Cinquecento]

图解欧洲艺术史:16世纪(文艺复兴、威尼斯、拉斐尔与解剖学) [Secoli dell'Arte Il Cinquecento]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意] 斯特凡诺·祖菲(Stefano Zuffi) 著,姜奕晖 译
图书标签:
  • 艺术史
  • 文艺复兴
  • 16世纪
  • 欧洲艺术
  • 威尼斯画派
  • 拉斐尔
  • 解剖学
  • 绘画
  • 雕塑
  • 建筑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0266322
版次:1
商品编码:12128542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未读·艺术家
外文名称:Secoli dell'Arte Il Cinquecento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3-01
用纸:特种纸
页数:400页
字数:230000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来自艺术王国意大利,境外艺术之旅必读功课!

  图解式展现细节里的艺术史,打破传统艺术史的线性编排方式,从此不用“假装看懂”艺术品。

  ★收录400多件艺术珍品,全景式呈现16世纪的24个艺术主题、60位艺术巨匠、32座艺术明珠城市。

  ★图解式细节拆分,直观高效、一目了然,最大限度地呈现艺术品的相关信息,真正看懂艺术品。

  ★每个词条自成一体,包含背景介绍、精美插图、细节拆分与详细图注,尽可能简洁、完整地呈现每个词条的丰富内涵,即使随手翻阅也能快速长知识。

  ★引进自意大利艺术出版社Electa的经典艺术史普及读物,历时数年、面向大众,是一套百科全书式的欧洲艺术史,一座你手边的艺术博物馆!

  ★以关键词、城市、艺术家为线索,从宏观的时代背景,到细微的作品特色,巨细靡遗,一网打尽,零基础的艺术爱好者也可轻松阅读。

  ★原版书32开升级为小16开,版面疏朗美观;100克宝岛超感特种纸,国内一流印刷厂印刷制作;裸背锁线胶装,可180度无障碍平展阅读。

  ★每件艺术品均注明名称、作者、现保存地,贴心制作译名与原文对照表及索引,带着一本书即可展开欧洲艺术之旅!

  ★封面打开有惊喜,双面印刷,封面反过来就是特制的16世纪艺术史要点概览图,全套集齐对照观看,便是14-20世纪欧洲艺术史要点概览。


内容简介

  《图解欧洲艺术史:16世纪》是一套引进自意大利的,面向大众的艺术史普及套系书中“文艺复兴三件套”的最后一本。针对现代人碎片化的阅读习惯,以提炼词条、高度概括、拆分图片细节、高信息量的呈现方式,带你了解16世纪——借镜古典时代、非凡大师迭出的这一文艺复兴盛期艺术史蓬勃发展图景。

  在关键词部分,风格主义、宗教改革、自然主义、晕涂法、青铜雕塑、应用艺术等看似抽象的词条在文字解说与图片分析的介绍下变得条理分明,清晰易懂,这24个艺术主题从宏观的艺术风格到微观的艺术品类型,建立读者对16世纪欧洲艺术的总体印象。

  在城市部分,你将会到达33个艺术氛围浓厚、大师云集、艺术产业极为发达的代表性艺术中心,从布拉格、安特卫普到枫丹白露、佛罗伦萨,遍布北欧、中欧、不列颠、意大利等地区,各地艺术风格及其重要艺术作品和地标性建筑逐一出现,尽览16世纪欧洲主要城市的艺术盛况。

  在艺术家部分,有60位享誉世界的艺术大师在等着你,以老彼得·勃鲁盖尔、阿尔布雷希特·丢勒、小汉斯·霍尔拜因、米开朗琪罗、提香、拉斐尔、保罗·韦罗内塞等为代表的艺术大师的生平事迹和杰出作品都将呈现在你眼前。

  读完这本书,你将会了解到:

  ★“文艺复兴三杰”各自的艺术特点是什么?文艺复兴盛期还有哪些开拓性的艺术大师?

  ★导致手抄本一步步没落的雕刻版画是如何获得空前发展的?丢勒在其中做出怎样的贡献?

  ★静物画是如何作为一个独立艺术流派出现的?

  ★由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触发的宗教改革对德国艺术发展的影响是好是坏?

  ★米开朗琪罗所画多组男性裸体是否遵循了解剖学原则?

  ★画家、建筑家在16世纪比金匠、雕工更高贵吗?

  ★16世纪人们重拾对大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热爱,集简明、典雅于一体的乡村别墅受到后世的竞相模仿。

  ……

  更多真实有趣的艺术图景等待你发现!


作者简介

  斯特凡诺·祖菲(Stefano Zuffi),是一位艺术史专家,1961年生于意大利米兰,在米兰大学获得文学学位,毕业论文即以中世纪和现代艺术为研究方向。他曾任编辑与学术顾问等职,同时参与文化杂志、电台节目与纪录片的制作。先后出版著作六十余本,尤其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艺术领域有大量畅销作品。

内页插图

目录

关键词 Keywords

城市 Places

艺术家 Leading Artists


附录


大事年表

艺术家译名与原文对照表及索引

作品译名与原文对照表及索引

保存地点译名与原文对照表及索引

图片来源


精彩书摘

  雕刻版画
  雕刻版画因其功用多种多样、技术革新不断、大师作品迭出,从而上升成为艺术创作和艺术市场中的佼佼者。
  16世纪期间,雕刻版画可谓不胫而走,成为视觉理念传达最快捷、最有效的媒介。在此之前,雕刻版画都是由画家或者金匠制成的。16世纪则见证了一类新兴艺术家——专业雕刻师的出现,他们仅仅通过版画来表达自己。特别是由于丢勒的努力,雕刻版画成为一门完全独立的学科,表现力达到空前的高度。铜版雕刻技术的采用为表现力开辟了新天地,同时因为其复制能力没有限制,以及复制品廉价且易于传播,新想法也能够借此迅速传遍欧洲各地。雕刻版画还可用作书籍插画[这导致插图手抄本(illustrated manuscript)日渐没落,乃至根本绝迹],既可以是原创作品——单页制版或是主题系列,也可以是古代和当代名作的复制品,可供身处各地的艺术家和业余爱好者参考使用。早在1520年,从拉斐尔所在的圈子开始,便开始分化出两种不同形式的雕刻版画。一种版画是为“发明”而作的,可以创造和试验新图像;还有一种版画是为“再现”而作的,可以提供关于古代和当代雕塑、绘画作品的准确图形描述。最后,我们必须提及源自大师名画的雕刻版画,专门被用来制作印刷品。像是马尔科·登特[Marco Dente,拉韦那(Ravenna)的马尔科]和马尔坎托尼奥·雷蒙迪这样的专门人士就经常受雇完成拉斐尔“构思”中的图形打底工作。
  罗马(1500—1534年)
  16世纪初不仅为这座“永恒之城”带来了大放艺术异彩的巅峰之作,也送去了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和1527年外国雇佣军的大肆劫掠。
  1530年,朱利亚诺·德拉罗韦雷(Giuliano della Rovere)被选为教皇,称尤利乌斯二世。他在位期间(1503—1513年)可谓政治和财政上的灾难,但他将佛罗伦萨艺术之都的头衔安到了罗马头上。多纳托·布拉曼特开始重建圣彼得大教堂,米开琪基罗在西斯廷礼拜堂天顶上作画,拉斐尔在绘制教皇房间里的壁画。1513年,尤利乌斯二世逝世。新教皇利奥十世本名乔瓦尼·德美第奇,乃“伟大的洛伦佐”之子。基于共同的理想,拉斐尔同他建立了相当密切的关系。米开朗琪罗继续建造尤利乌斯二世的陵墓。拉斐尔英年早逝(1520年)时恰逢马丁·路德被逐出教会(1521年),后者开启了教会分裂的序幕。在利奥十世逝世(1521年)之后,禁欲主义的荷兰籍教皇阿德里安六世中断了主要的建设项目,考虑拆毁米开朗琪罗在西斯廷礼拜堂里的湿壁画,并任命他的同胞、荷兰人扬·范斯霍勒尔为梵蒂冈文物的监管人。1523年,克雷芒七世当选教皇,立即下令让艺术项目恢复工作。朱利奥·罗马诺完成了第四个梵蒂冈房间,填补了拉斐尔留下的空缺,但他在1524年移居曼托瓦。罗马诺的离去为帕尔米贾尼诺、罗索·菲奥伦蒂诺和雅各布·圣索维诺的到来所平衡。但这一新时期被罗马之劫残忍地打断。
  米开朗琪罗
  作为文艺复兴最盛时期的持批判态度的良知,后来则是其危机的见证人,米开朗琪罗以雕刻家、建筑师、画家和诗人的身份主宰并塑造了16世纪。
  米开朗琪罗是多梅尼科·基尔兰达约的学生,他的艺术生涯开始于“伟大的洛伦佐”所促成的古典复兴。随着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而作的《圣母怜子像》面世,米开朗琪罗的生活模式变成了在佛罗伦萨和罗马两地交替居住,多方回应来自教皇和大公爵、罗马教廷或佛罗伦萨执政团的邀请或诉求。1504年完成《大卫》后,米开朗琪罗在旧宫的装饰(后来佚失)上与达·芬奇激烈竞争,他也绘成了《多尼圆形画》。后来,米开朗琪罗被教皇尤利乌斯二世召回罗马,开始承担教宗陵墓和西斯廷礼拜堂天顶画这样庞大而又辛劳的任务,这可谓对人类历史的惊人综合,同时也是对创造之美的纯粹颂扬。从1508年到1512年,米开朗琪罗一直马不停蹄地工作,待到项目完成后,他便回归雕塑工作,从事尤利乌斯二世陵墓的重修工程[《摩西》和《俘虏》雕像]。在佛罗伦萨,米开朗琪罗接受新任教皇利奥十世的委托,重新设计了圣洛伦佐宗教圣殿的立面和美第奇家族安葬地的新圣器收藏室。1534年,他再次拿起画笔,开始了西斯廷礼拜堂壁画《最后的审判》的漫长酝酿期。这件“威慑人心”的杰作之后,米开朗琪罗晚年还完成了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穹顶和罗马坎皮多利奥广场这两座宏大的建筑杰作。
  提香
  假如逐一品评提香的艺术,我们可以总览将近一个世纪里的文艺复兴绘画:从最初的极致优雅和谐到后期作品的戏剧性高潮。
  提香的一生长寿而又多产,不断闪耀着成功和荣光,这些主题在其一生中反复出现:孜孜不倦的研究、对自己能力的无穷检验、接受新挑战的意愿、与自然和艺术工具一较高下的驱动力。作为贝利尼的学生和乔尔乔内圈子的一员,提香很快赢得了威尼斯画派的领先地位,这要归功于色彩的无限丰富性和动态的构图。自1516年开始,提香成为威尼斯共和国的官方画家,他余生一直担任着这个职务。提香在威尼斯圣方济会荣耀圣母教堂的《圣母升天》彻底改革了祭坛画的构成,而在1518年,他凭着为费拉拉公爵阿方索·埃斯特所作的“酒神节”系列,开始了宫廷画家的生涯。不久,提香为贡扎加家族工作,后来则是德拉罗韦雷和法尔内塞家族。1530年,提香会见查理五世,后者成为他最重要的委托人。1540年左右,提香非常有说服力的动态活力在短期内变得更加柔和,当时他正在研究风格主义者的作品。提香的罗马之行(1545—1546年)最后以与米开朗琪罗之间多少有些不快的会面而告终。随同查理五世两次造访德国之后,提香在1555年开始了此生最后一批威尼斯祭坛画和神话题材的创作,后来被解读为折射人类生存境况的一面悲剧性的镜子。
  ……

好的,这是关于一本不同于您提供的书名的图书的详细简介。 --- 图书名称:《中世纪的辉煌:哥特式建筑与精神象征》 引言: 中世纪,一个常被误解为“黑暗时代”的漫长历史时期,实则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宗教与艺术的勃发。本书将聚焦于这一时期最具标志性的艺术成就——哥特式建筑,深入剖析其独特的结构体系、精神内涵及其对欧洲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我们追溯其起源,解析其技术革新,并展示其作为信仰载体所承载的时代精神。 第一部分:从罗马式到哥特式的演变 本书的开篇将考察中世纪早期艺术的发展脉络,特别是罗马式建筑的厚重与封闭性,这为哥特式艺术的诞生奠定了基础。我们将探讨12世纪法国伊尔-德-法兰西地区(Île-de-France)的社会、经济背景,正是这一区域的财富积累与教权思想的兴起,催生了对更高、更明亮建筑的需求。 重点分析法兰西的圣但尼修道院(Saint-Denis)在苏格尔院长领导下的改革,这被视为哥特式风格的真正起点。我们将详细论述其对“光即是神性”的哲学思考如何转化为建筑实践。 第二部分:哥特式结构的核心技术解析 哥特式建筑之所以能突破罗马式的体量限制,实现令人惊叹的垂直高度与采光效果,依赖于三大关键技术革新: 1. 尖拱(Pointed Arch): 尖拱相较于半圆拱,能更有效地分散侧向推力,允许墙体开窗面积增大。本书将通过详细的力学图解,解释尖拱如何将重量更均匀地导向柱体。 2. 肋拱(Rib Vaulting): 肋拱不仅仅是装饰,更是结构骨架。它将拱顶的重量集中在特定的点上。我们将对比早期的四分部拱顶和成熟的六分部拱顶,以及后来发展出的复杂网状拱顶(如星形拱顶),分析这些演变如何适应不同跨度和建筑需求。 3. 飞扶壁(Flying Buttresses): 这是哥特式建筑“骨架外露”哲学的极致体现。飞扶壁如同外部的支撑臂,将高耸的侧墙推力安全地引向地面上的支撑墩。我们将考察诺特丹大教堂(Notre-Dame de Paris)和沙特尔大教堂(Chartres Cathedral)上飞扶壁的结构差异和美学表达。 第三部分:光线、色彩与精神象征 哥特式教堂不仅仅是石头堆砌的工程奇迹,它们是“用光书写的神学文本”。 彩绘玻璃的语言: 我们将深入研究哥特式彩绘玻璃的制作工艺(如铅条的运用和玻璃的冶炼技术)。这些玻璃并非简单的装饰,而是神圣故事的视觉叙事,是教会教导文盲大众的媒介。沙特尔大教堂的蓝色玻璃如何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天堂之光”,将成为本章的重点案例。 垂直的追求: 哥特式建筑强烈的向上动势,是对尘世的超越和对天国的向往。我们将探讨这种垂直感如何通过高耸的尖塔、细长的立柱和向上延伸的尖拱得到烘托,以及这如何呼应中世纪虔诚的宗教情感。 第四部分:地域风格的分野与地域大师 哥特式并非铁板一块的风格,它在不同地区发展出了鲜明的地域特色和风格阶段。 早期哥特(Early Gothic): 以圣但尼和巴黎圣母院为代表,强调结构探索与原始的宏伟。 盛期哥特(High Gothic/Rayonnant): 以沙特尔、兰斯和亚眠大教堂为代表,追求极致的纤细化和光线的最大化。我们将分析“放射状”(Rayonnant)风格中玫瑰窗的复杂化趋势。 晚期哥特(Late Gothic/Flamboyant): 考察火焰式(Flamboyant)风格,其特点是装饰的极度繁复和曲线的模仿,如同燃烧的火焰。我们会对比法国的这种发展与英国的垂直式(Perpendicular Style)的差异,如威斯敏斯特教堂的精细雕刻。 异域的传播: 哥特风格如何传播至中欧(如科隆大教堂),以及其在西班牙和意大利的本土化改造。例如,意大利哥特式如何保留了更多的古典比例和彩色大理石的使用,体现了对本土罗马传统的坚持。 第五部分:雕塑与装饰的叙事 哥特式教堂的外立面和内部空间是雕塑艺术的宝库。本书将分析哥特式雕塑如何从早期僵硬、程式化的罗马式风格中解放出来,变得更加自然、富有情感。 形象的人性化: 从兰斯大教堂的人物雕塑中,我们可以看到圣母面容上显露出的温柔与母性,这反映了中世纪晚期对人性化宗教情感的重视。 世俗主题的渗透: 尽管宗教是核心,但哥特式艺术中也开始出现对日常生活、星座、劳动场景的描绘,这揭示了城市生活与市民阶层的兴起对艺术内容的影响。 结论:永恒的回响 《中世纪的辉煌》旨在纠正对哥特艺术的肤浅认识,展示它如何在技术创新、神学理念和艺术表现之间找到完美的平衡。哥特式建筑是中世纪人类智慧和信仰的最高体现,它不仅改变了建筑的物理形态,更重塑了人们感知神圣空间的方式,其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设计简直是一场视觉盛宴,从拿到手的那一刻起,我就被它那厚重而又典雅的气质所吸引。纸张的质感非常好,摸上去很有分量,不像有些艺术史书籍那样轻飘飘的。更值得称赞的是,内页的印刷质量达到了令人惊叹的水平,色彩的还原度极高,无论是提香作品中那种浓郁的油画肌理,还是米开朗基罗雕塑表面的光影变化,都表现得淋漓尽致,仿佛能透过纸张感受到原作的温度和笔触的力度。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使得阅读过程本身就变成了一种沉浸式的艺术体验。封面设计也颇具匠心,巧妙地融合了那个时代的标志性元素,既有古典的韵味,又不失现代设计的简约美感,让人爱不释手,完全可以作为案头陈设的一部分。这种对“物”的重视,无疑为这部厚重的学术著作增添了收藏价值,也让初次接触艺术史的读者更容易产生亲近感,而不是望而却步。

评分

这本书的选材和侧重点显示出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独特的洞察力。它没有仅仅停留在对“天才艺术家”的个人崇拜上,而是将焦点放在了技术革新和知识体系的重塑上,特别是对“解剖学”这一科学前沿如何渗透并革新艺术表达的论述,视角非常新颖。通过对不同时期工作室实践的侧面描写,我们能感受到艺术生产过程中的实际挑战和突破,这让作品的诞生背景更加立体。整体而言,这本书的体量虽然可观,但阅读下来丝毫没有感到负担,反而像是在一位知识渊博的向导带领下,进行了一次深入而又充满发现的文化之旅。它成功地将历史的厚重感与艺术的灵动性结合在了一起,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佳作。

评分

我通常对需要大量文字支撑的学术性书籍抱有一种敬畏感,担心内容过于枯燥或者术语堆砌到让人头晕脑涨。然而,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巧妙地平衡了学术深度与可读性。作者似乎深谙如何将复杂的历史背景、哲学思潮与具体的艺术作品串联起来,叙述的逻辑性极强,读起来一气呵成,完全没有那种拖沓或跳跃的感觉。特别是对“风格演变”的探讨,不是简单地罗列各个大师的作品,而是深入挖掘了驱动这些变化的社会、宗教和政治因素,让人对16世纪的艺术图景有了更宏观的认识。每一次转折点,作者都能用生动的笔触勾勒出当时的时代精神,使得原本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可感,读完后,我对那个时代艺术家的创作动机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远超我预期的收获。

评分

对于我这样一位业余爱好者来说,理解艺术史中那些复杂的流派和概念(比如“样式主义”的微妙之处)常常需要借助多方资料。这本书的强大之处在于它构建了一个极其清晰的知识框架,仿佛是为初学者量身定制的导航图。它不仅关注了主流的佛罗伦萨和罗马的动向,对于威尼斯画派的色彩革命以及北方对自然主义的探索也给予了足够的篇幅,使得整个欧洲的艺术版图得以完整呈现。作者在探讨不同地区艺术家的互动时,展现了很强的跨文化分析能力,避免了将艺术史写成单一线性发展的简化叙事。这种全面的视角,帮助我迅速理清了当时艺术界错综复杂的关系网,让原本模糊的知识点变得条理分明,阅读体验非常流畅和满足。

评分

这本书的插图布局和注释系统做得极其细致,这是我阅读众多艺术史书籍中体验最好的一次。大量的全彩大图占据了重要篇幅,并且关键的细节被单独放大并配有精准的图注,这对于研究作品细节至关重要。我特别欣赏它在介绍解剖学对艺术影响时的处理方式,它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直接将文艺复兴时期的素描与实际的人体解剖图进行对比展示,这种直观的视觉冲击力,比纯文字描述要高效和震撼得多。而且,书后的索引制作得非常完善,无论是按艺术家名字、作品名称还是艺术流派进行检索都非常方便,这对于需要经常回溯查阅资料的研究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极大地提升了工具书的实用价值。

评分

书不错,做活动的时候很划算。里面解析了16世纪欧洲艺术的各个代表性的画作,图文并茂很详细。准备要凑齐一整套

评分

书的质量不错,带塑封了

评分

图文并茂,读起来不枯燥,印刷不错,图片很清楚。物流很快,?

评分

印刷精美 包装良好 物流迅速 快递员好评!

评分

不错的书。 京东活动价。?

评分

很厚的一本,喜欢的很呐,赞

评分

和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评分

买了一系列欧洲的书籍,这是14世纪的艺术史,还会再买15,实际16世纪的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