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一本书带你穿越回15世纪的欧洲,领略文艺复兴前期艺术的魅力。300多幅全彩大图,图解式展现细节里的艺术史,打破传统艺术史的线性编排方式,可以从全书的任何一页翻起。
★收录300多件艺术珍品,全景式呈现15世纪的20个艺术主题、60位艺术巨匠、24座艺术明珠城市。
★图解式细节拆分,直观高效、一目了然,最大限度地呈现艺术品的相关信息,真正看懂艺术品。
★每个词条自成一体,包含背景介绍、精美插图、细节拆分与详细图注,尽可能简洁、完整地呈现每个词条的丰富内涵,即使随手翻阅也能快速长知识。
★引进自意大利艺术出版社Electa的经典艺术史普及读物,历时数年、面向大众,是一套百科全书式的欧洲艺术史,一座你手边的艺术博物馆!
★以关键词、城市、艺术家为线索,从宏观的时代背景,到细微的作品特色,巨细靡遗,一网打尽,零基础的艺术爱好者也可轻松阅读。
★版面疏朗美观,100克宝岛超感特种纸,国内一流印刷厂印刷制作;裸背锁线胶装,可180度无障碍平展阅读。
★每件艺术品均注明名称、作者、现保存地,贴心制作译名与原文对照表及索引,带着一本书即可展开欧洲艺术之旅!
★封面打开有惊喜,双面印刷,封面反过来就是特制15世纪艺术史要点概览图。
同系列书推荐:
内容简介
《图解欧洲艺术史:15世纪》是一本引进自意大利、面向大众的艺术史普读物。针对现代人碎片化的阅读习惯,以提炼词条、高度概括、拆分图片细节、高信息量的呈现方式,带你穿越回15世纪的欧洲,开启一次艺术之旅。
在关键词部分,宫廷艺术、国际哥特式风格、人文主义、文艺复兴、透视、理想城市等看似抽象的词条在文字解说与图片分析的介绍下变得条理分明,清晰易懂,这20个词条从宏观的艺术风格到微观的艺术品类型,全方位展现这场艺术之旅的整体景象。
在城市部分,你将会到达24个艺术氛围浓厚、大师云集、艺术产业极为发达的代表性艺术中心,从北欧、中欧到地中海、意大利,具有特色的艺术城市以及当地的艺术风格逐一出现,尽览15世纪欧洲主要城市的艺术盛况。
在艺术家部分,有60位享誉世界的艺术大师在等着你,以列奥纳多·达·芬奇、皮耶罗·德拉弗朗西斯卡、扬·凡·艾克等为代表的艺术大师的生平事迹和杰出作品都呈现在你眼前,让这场艺术之旅更加鲜活生动。
在这场旅行中,你将会了解到:
15世纪欧洲的宫廷御用画家可不止是画画,他们相当于艺术总监,负责各种艺术活动。
当时不仅有专业的艺术作坊,还有类似教材的艺术研究汇编。
15世纪时就已经出现了塔罗牌,有些塔罗牌十分精致,采用了昂贵的金饰工艺。
为什么佛兰德画家在15 世纪的欧洲独占鳌头?秘密就在于油画颜料。
达·芬奇认为应该怎样画肖像?将人物放进一间黑屋子里,请他转头看右侧的光源即可。
波提切利的风景画竟被达·芬奇指责“极其凄凉荒芜”?
……
更多真实有趣的艺术图景等待你发现!
作者简介
斯特凡诺·祖菲(Stefano Zuffi),是一位艺术史专家,1961年生于意大利米兰,在米兰大学获得文学学位,毕业论文即以中世纪和现代艺术为研究方向。他曾从事编辑与学术顾问等职,同时参与文化杂志、电台节目与纪录片的制作。先后出版著作六十余本,尤其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艺术领域有大量畅销作品。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在我看来,这是一套既有料,又清楚,同时每个章节独立成篇,短小精悍的书。无论是作为一个艺术从业人士,还是单纯的艺术爱好者,我都能从中获得乐趣。这套书值得每一个对艺术有兴趣的人得空便翻上一翻。
——知乎艺术达人、微信公众号“不艺术不幸福”创始人翁昕
目录
关键词 Keywords
城市 Places
艺术家 Leading Artists
附录
大事年表
艺术家译名与原文对照表及索引
作品译名与原文对照表及索引
保存地点译名与原文对照表及索引
图片来源
精彩书摘
透视
透视的拉丁语“prospicere”意为“看向远方”。这个概念并不复杂,但却在造型艺术领域引起了一场实实在在的革命。
简言之,透视法就是一种绘画手段,是在平面上呈现三维立体物的方法,例如用几何方法描绘立方体就会产生这种效果。它是更有效地描绘真实世界的方法,不是用呆板的线条,而是在一定的自然或者建筑空间内由光线勾勒出轮廓的立体。在中世纪,艺术主要呈现的是线性的两维形象,人物前置,仅有少量背景元素。在一定空间内赋予人物形象以质感和立体感的想法是由乔托在14世纪初提出来的,这时恰逢人类在这个世界应有更为积极的角色这一新思想诞生。这次文化进步在14世纪中叶黑死病(black death)爆发期间戛然而止,但在15世纪初重拾前进的步伐。在佛兰德,这种对真实世界的热爱催生出对明亮微观世界的丰富细节一丝不苟的描绘,以及构图精确的油画。而在意大利的托斯卡纳区(Tuscany),重心则在符合数学法则的宏伟纪念建筑上。不辞辛苦、注重实践的佛兰德人的眼光和意大利人的经典几何方法,构成了15世纪透视现实主义发展的两条主线。这两种模式的融合还得力于理论著作的推动,譬如皮耶罗?德拉弗朗西斯卡的《论绘画中的透视》(De prospectiva pingendi)。
佛罗伦萨
亚诺河(Arno)的岸边,一群年轻的艺术家为重振人物造型艺术奠定了基础,身体力行乃至抢先践行人文主义的思想抱负。
圣母百花大教堂的圆顶是文艺复兴早期纪念碑式的象征。菲利波?布鲁内莱斯基用它扩建了阿诺尔福?迪坎比奥 一个世纪以前的成果。他所建的这个建筑尽管庞大,但依然优雅。这多亏了其微呈尖顶式的部分,而若非建筑技术的革命,这是不可能实现的。除了菲利波?布鲁内莱斯基,我们还看到了多那太罗。他早期巨大的雕像就给我们带来了坚实有力的人物形象,充满了象征意义。马萨乔虽然比菲利波?布鲁内莱斯基和多那太罗年轻,但他证明了自己极为少年老成和善于兼收并蓄。在那些年月里,他很是激进地改变了绘画的发展进程。他放弃了哥特晚期的金色和装饰风格,尝试用透视法创作理性、严肃的构图,作品分量十足。马萨乔的成就得到了弗拉?安杰利科、保罗?乌切洛和菲利波?利比等艺术家的发扬光大,从多联画屏转向单幅祭坛作品的运动兴起了,所有的人物都进入到同一场景中。到了15世纪中叶,透视规则的研究在皮耶罗?德拉弗朗西斯卡的著作中找到了科学支持和几何证明。美第奇家族在1478年粉碎对手帕奇(Pazzi)家族的阴谋后,巩固了对伟大的洛伦佐统治下的佛罗伦萨的控制权。桑德罗?波提切利在此期间描绘了一种重新发现的“黄金时代”。但是洛伦佐在1492年英年早逝,而一名多明我会的托钵修士杰罗拉莫?萨沃纳罗拉(Gerolamo Savonarola)的讲道在城里引起了一段时间的动荡,人们焚毁了艺术品。在皮耶罗?德美第奇(Piero de' Medici)被驱逐、共和国成立之后,1498年5月23日,萨沃纳罗拉被开除教籍并遭到处决,以悲剧收场。
列奥纳多?达?芬奇
虽然列奥纳多?达?芬奇常被视为不可超越的大师,有近乎超人的天赋,但他实际上是深深植根于他那个时代的历史文化现实的艺术家和思想家。
达?芬奇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多面手。他登上了同时代绘画的巅峰,也是一位发明家、工程师、机器和装置设计师,同时还是很多哲学思辨和科学研究领域的先驱人物。多亏了他超人的知识掌控能力,这一切活动之间并无内部冲突。事实上,它们相得益彰。他的最高成就还是在绘画上。他的学徒时代是在佛罗伦萨多产的安德烈亚?德尔韦罗基奥作坊里度过的,他在那里学到了基本的艺术技能,尤其是通过素描的训练方式。他在职业生涯的早期就显示出对肖像和自然研究的偏好。1482年他30岁的时候离开了佛罗伦萨,来到米兰卢多维科?斯福尔扎的宫廷,在那里度过了职业生涯的大部分时间。他在米兰期间创作了各种作品,包括《岩间圣母》(巴黎,卢浮宫,始作于1483年)和《最后的晚餐》(1494—1498年)。法国军队入侵时他逃到了米兰,访问了曼托瓦和威尼斯。然后他回到佛罗伦萨,开始创作《蒙娜丽莎》,并继续他在技术、地理和科学方面的研究。他1506年回到米兰,完成了《圣母和圣安妮》,这幅作品现存于卢浮宫。1513年,他接受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Francis I)的邀请,移居昂布瓦斯(Amboise)
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者借复兴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化为契机,重新发掘了适度、理性和比例协调的价值。
格言“人乃万物之尺度”取自古典,渐渐成为佛罗伦萨人文主义的核心。中世纪生活的特点就是人们对神秘上帝的向往。不过在人文主义时期,人们在但丁和乔托一个多世纪以前奠定的基石上,开始让自己肩负起更大的责任,在历史和社会中扮演起更活跃的新角色,并且寻求对自然世界更为全面的理解。艺术具有象征性,它的发展反映出思潮的全面转变,并最终影响到文明的各个方面。不论是在工作室,还是在大学讲堂,乃至在宫廷沙龙里,艺术家和学者们正在开启一次影响深远、历时弥久的文化转型运动。运动发轫于像佛罗伦萨和布鲁日这样活跃着商人和银行阶层的城市,并扩散到大学城、教区、集市城镇以及大修道院、城堡和港口。人文主义并不只是精英的运动:通过宗教形象和广泛地传播知识,透视的规则、对称性和比例得到了社会各阶层更好的理解。
……
欧洲艺术史: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的辉煌过渡 (An Illustrated Journey Through European Art: From the Medieval Zenith to the Dawn of the Renaissance) 图书概要: 本书带领读者踏上一段穿越欧洲艺术史关键时期的恢弘旅程,重点关注14世纪至16世纪早期的艺术变革。它不仅是一部视觉的盛宴,更是一部深入剖析社会、宗教、哲学思潮如何塑造艺术面貌的权威论著。本书旨在系统梳理中世纪晚期哥特式艺术的巅峰,以及文艺复兴早期(特别是意大利北部和佛罗伦萨之外的地区)艺术如何在新的人文主义思潮影响下萌芽、发展,并最终为盛期文艺复兴奠定基础的过程。 我们将深入探讨从哥特式艺术的精致与象征性向更具自然主义和古典复兴的风格转变中所经历的复杂阶段。重点将放在北欧地区(如尼德兰和德意志地区)的艺术发展,以及这些地区对光线、细节描绘和油画媒介的创新性运用,这些创新如何与意大利半岛上正在兴起的科学透视法和人体解剖学研究并行不悖,形成欧洲艺术的双螺旋结构。 --- 第一部分:中世纪的黄昏与哥特式的极致(约1300-1400年) 本部分着眼于欧洲艺术在世纪之交的复杂状态。哥特式艺术在法国和神圣罗马帝国内部达到了其最后的、也是最华丽的阶段。我们首先分析国际哥特式风格(International Gothic)的特点——其对精致线条、贵族化的服饰描绘、对自然色彩的细腻运用以及奢华装饰的偏爱。这不仅仅是一种风格,它代表了宫廷文化和骑士精神在衰退前的最后一次辉煌展示。 主要探讨内容: 1. 法国与勃艮第的雕塑与绘画: 考察如克劳斯·斯拉特(Claus Sluter)等艺术家如何通过雕塑作品(如迪戎的先知群像)开始注入前所未有的情感深度和对人体体积感的关注,预示着新的艺术觉醒。 2. “新古典”的萌芽: 尽管处于哥特式的框架内,但我们将细致分析乔托(Giotto)在意大利的开创性工作(重点放在其对空间、情感叙事和厚重体积感的追求),如何为后来的文艺复兴提供基础,尽管他的时代背景仍是中世纪的。 3. 宗教题材的世俗化倾向: 探讨《死亡与生命》主题在晚期哥特式艺术中如何变得更加个人化和情感化,反映出黑死病之后社会对个体救赎的深切关注。 --- 第二部分:北方的光影与油画的革命(约1400-1450年) 本部分将视角转向阿尔卑斯山以北的地区,特别是尼德兰,那里正酝酿着一场与意大利同期发生但路径截然不同的艺术革命。这不是对古典的直接回归,而是对自然主义的极致追求。 主要探讨内容: 1. 凡·艾克兄弟与油画媒介的掌握: 深入分析油画(Oil Painting)的出现及其对艺术表现力的颠覆性影响。油画如何使得艺术家能够实现前所未有的色彩的饱和度、光线的微妙变化(如漫射光和反射光)以及对细节的微观刻画(如织物纹理、珠宝反光)。 2. 象征主义的“隐藏”: 尼德兰艺术以其复杂的“隐藏象征主义”(Disguised Symbolism)而闻名。我们将解读那些看似平凡的日常物品——水果、镜子、蜡烛——如何被赋予深刻的神学或道德意义,构建一个双重叙事结构。 3. 肖像画的兴起: 随着市民阶层财富的积累,对个体形象的记录需求增加。我们考察尼德兰肖像画如何凭借其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精准捕捉和对物理质感的逼真再现而独树一帜。 --- 第三部分:早期文艺复兴的多元光谱(意大利之外及边缘地带) 虽然佛罗伦萨的突破举世瞩目,但文艺复兴的浪潮是遍布整个欧洲的,并且呈现出区域性的差异。本部分考察意大利早期文艺复兴成就的同时,将重点放在德意志地区、西班牙以及法国的艺术发展,这些地区在吸收意大利的创新时,如何与其自身的传统和需求进行融合。 主要探讨内容: 1. 德意志的“新真实主义”: 研究马蒂亚斯·格吕内瓦尔德(Matthias Grünewald)和阿尔布雷希特·丢勒(Albrecht Dürer)的早期作品。格吕内瓦尔德的艺术充满了强烈的、近乎病态的激情和对痛苦的直白描绘,是对意大利古典和谐的另一种精神回应。 2. 丢勒与版画的威力: 深入分析丢勒如何将意大利的人文主义理念(如建筑学、比例理论)融入到德意志的版画传统中。版画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其重要性在这一时期达到了顶峰,它如何加速了艺术思想在欧洲范围内的传播。 3. 西班牙与摩尔文化的影响: 考察伊比利亚半岛艺术在吸收哥特式和早期文艺复兴元素时,如何保留其独特的受穆德哈尔(Mudéjar)风格影响的装饰性和强烈宗教虔诚感。 4. 古典的再发现与地域差异: 对比意大利早期的线性透视和理想化人体(如马萨乔),与北方对细节和光影的执着追求,分析为何在同一时期,艺术语言出现了如此显著的分化。 --- 第四部分:从哥特到文艺复兴的桥梁:媒介与技术(系统回顾) 最后一部分将集中于技术层面的关键性进展,这些进展是连接不同地域艺术风格的隐形纽带。 主要探讨内容: 1. 透视法与空间构建的哲学: 尽管本书不聚焦于达·芬奇的透视法,但我们将系统梳理线性透视法的理论基础,并分析它如何从建筑师和理论家(如布鲁内莱斯基和阿尔伯蒂)的手中走出,进入绘画实践,并被北方艺术家以不同的方式(如空气透视法)所采纳。 2. 对古代典籍的重新审视: 探讨古典雕塑的重新发掘(如拉奥孔群像的发现和影响),以及人文主义者对希腊语和拉丁语文本的研究,如何影响了艺术主题的选择,从纯粹的圣经故事扩展到古典神话和历史叙事。 3. 赞助体系的演变: 艺术赞助不再仅限于教会和王室。分析新兴的富裕商人阶层(如法兰德斯的银行家和贸易商)如何通过委托肖像画、祭坛画和私人祈祷书来彰显其财富和文化品味,这如何影响了艺术的主题和尺幅。 本书旨在提供一个宏大而细致的视角,理解15世纪欧洲艺术并非一个单一同质的运动,而是一个充满张力、交流与并行的创新领域的复杂集合体,为16世纪的艺术成熟期铺设了决定性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