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摄影实用教程·上:前期拍摄篇

数码摄影实用教程·上:前期拍摄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晓军 著
图书标签:
  • 摄影
  • 数码摄影
  • 摄影教程
  • 前期拍摄
  • 技巧
  • 构图
  • 光线
  • 相机
  • 入门
  • 摄影技巧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电力出版社
ISBN:9787512372092
版次:1
商品编码:11712562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96
字数:518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数码摄影实用教程(上)——前期拍摄篇》适用于适用于广大摄影爱好者。
  没有花哨的语言和图片,完全是实用的技巧,只有深入阅读与反复练习,才能掌握融会贯通前期拍摄与后期处理技术。

内容简介

  《数码摄影实用教程·上:前期拍摄篇》以笔者学习数码摄影的经验为基础,全面阐述了数码摄影的基本技法,内容包括相机的操控、摄影用光、摄影构图、数码摄影的创作方法、常见题材的拍摄技巧等。《数码摄影实用教程(上)——前期拍摄篇》主要针对摄影方法和技巧展开讨论,立足于摄影创作的全过程,展示其中的有机联系,以“实用”为原则、以“实效”为基点,重在交流“拍摄思路”。希望通过总结自己的学习、成长之路,给摄影爱好者提供有益的借鉴。因此,讲解的这些技法并不限定拍摄器材只是数码单反相机,即使是普通的数码相机和手机也能参照书中技法拍摄出靓丽的照片。

作者简介

  王晓军,网名“幺蛾子”,中国摄影家协会会议、中国老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力摄影家协会理事。自2001年开始,自学数码摄影和后期处理技术,经过10余年不断的实践和磨练,在数码摄影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擅长将前期拍摄与后期融合处理而得到完美的效果,特别对画意摄影有独到的简介,曾出版《画意摄影(第二版)》等书。

内页插图

目录

自学、自修、自得其乐
第1章 准备知识
1.1 关于摄影的基本分类
1.1.1 纪实摄影实例
1.1.2 艺术摄影实例
1.2 从整体上认识和把握数码摄影
1.3 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
第2章 数码相机的基本控制
2.1 拍摄模式(曝光模式)
2.1.1 光圈
2.1.2 快门
2.1.3 光圈和快门速度的关系
2.1.4 光圈和快门速度组合的实际应用
2.2 测光模式
2.2.1 平均测光
2.2.2 中央重点测光
2.2.3 点测光
2.3 聚焦模式
2.3.1 明确清晰点位置
2.3.2 调焦模式的选择
2.3.3 半按快门和AF锁的作用
2.3.4 比较调焦法
2.3.5 正确的操作要领
2.3.6 微距模式的聚焦
2.4 感光度
2.5 曝光补偿(EV调整)
2.6 白平衡
2.7 浏览观察和存储格式
2.7.1 浏览观察
2.7.2 关于图像文件的存储格式
2.8 外出拍摄应注意的问题
2.8.1 拍摄前的准备
2.8.2 拍摄时注意的问题
2.8.3 拍摄后的处理
2.9 从电脑成像和后期处理中总结经验
第3章 摄影用光
3.1 不同的光照方向
3.1.1 顺光
3.1.2 侧光
3.1.3 逆光
3.2 不同的光照时段
3.2.1 黎明和黄昏的光线
3.2.2 清晨和傍晚的光线
3.2.3 上午和下午的光线
3.2.4 中午的光线
3.3 特殊光照
3.3.1 局部光照
3.3.2 散射光
3.3.3 人工光照
第4章 摄影构图
4.1 一张照片只能有一个主体或趣味中心
4.2 透视关系对构图的影响
4.3 构图法则
4.3.1 黄金分割
4.3.2 三分法
4.3.3 九宫格
4.4 灵活构图
4.4.1 充分利用前景作衬托,增加画面的纵深感
4.4.2 注意背景的作用,突出表现主体
4.4.3 利用边框突出重点
4.4.4 选择不同的拍摄机位和角度
4.4.5 运用线条来增强画面的感染力
4.4.6 对比手法在构图中的重要作用
4.4.7 画面的对称与平衡
4.4.8 空白的运用
4.5 画幅的选择
4.5.1 横画幅
4.5.2 竖画幅
4.5.3 方画幅
4.5.4 横宽画幅
4.5.5 其他画幅形式
4.6 如何取得好的构图
第5章 数码摄影的创作方法
5.1 突出光影效果
5.1.1 利用点测光来表现局部的高光细节
5.1.2 利用不同的镜头来获得不同的画面成像
5.1.3 缩小光圈、加大景深,表现更加广阔的场景
5.1.4 增大光圈,减小景深,突出主体
5.1.5 通过后期图像调整来强化光影效果
5.2 突出色彩效果
5.2.1 真实的色彩
5.2.2 艳丽的色彩
5.2.3 清淡的色彩
5.2.4 单一色彩
5.3 写意
5.4 创意
第6章 常见题材的拍摄技巧
6.1 日出日落的拍摄技巧
6.1.1 日出的拍摄技巧
6.1.2 日落的拍摄技巧
6.2 云雾的拍摄技巧
6.3 冬季雪景的拍摄技巧
6.3.1 掌握拍摄雪景的技术要领
6.3.2 选择早晚时段的光线
6.3.3 注意拍摄一些小景和局部特写
6.3.4 通过后期处理来改善图像的画面质量
6.3.5 尝试新的创作方式
6.4 花卉的拍摄技巧
6.4.1 主体与陪衬
6.4.2 拍摄角度
6.4.3 画面简洁、突出主体
6.4.4 画面的均衡与协调
6.4.5 背景的处理
6.4.6 尝试新的表现形式
附录 笔者曾使用过的部分数码相机
上编结束语

前言/序言

  自学、自修、自得其乐
  2001年,数码相机进入市场,我有了第一台30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那时,由于传统胶片相机拍摄的照片质量远远高于数码相机,所以看重数码相机的人并不多。吸引我的是数码技术的先进性——实时取景,即拍即看,再也没有胶片时代等待最终照片效果的忐忑不安,摄影再也不是“遗憾的艺术”;拍摄和制作的所有过程一人独立完成,可以享受到更多的乐趣;成本低廉,不需要更多的后期投入。数码技术把摄影和生活的距离拉近了,把摄影艺术和大众之间的距离拉近了,数码技术掀开了摄影艺术发展的新篇章。
  从开始接触数码相机的那一刻起,我就对数码摄影进入“痴迷”状态。
  我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了数码摄影之上。趁着节假日外出拍摄,其他时间则钻研后期处理。拍摄、处理图像,周而复始,不觉间这样度过了13年。如今,数码摄影已经成为摄影艺术舞台的主角,浩浩荡荡的大众摄影队伍“兵强马壮”,摄影艺术进入一个空前发展的历史阶段。
  回忆起来,自己刚接触电脑的时候,打字使用“一指禅”,Photoshop的工具对照教材一个一个地摸索,经常为了图像处理的一个步骤苦恼几个月的时间。就这样,边学教材、边实践,一点点摸索,逐步积累了一些经验,数码摄影的路越走越宽。回忆这个过程,其中有苦恼、困惑,有艰辛的付出,但是更多的收获是数码摄影所带来的乐趣。真正进入数码摄影的天地,你会被它的奥妙和深邃所震撼,面对大自然、自我的内心世界和摄影的交互碰撞,常常会感到“如醉如痴”——它使得付出不那么枯燥和辛苦了,正所谓“妙不可言”、“乐在其中”。
  当今,数码摄影已经为大众所接受,成为人们生活中一个重要的构成部分。很多摄影爱好者不懈追求,努力创新,这必将为摄影艺术的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近年来,有很多机会和摄影爱好者交流,深感数码摄影的无限魅力,更为摄影爱好者的学习愿望和积极性所感动。
  本书的编写出自对于摄影爱好者的崇敬之心,希望将自己多年摸索积累的经验拿出来与影友们交流、共享。
  本书主要针对艺术摄影展开讨论,立足摄影创作的全过程,展示其中的有机联系,以“实用”为原则、以“实效”为基点,重在交流“思路”。希望通过总结自己的学习、成长之路,给摄影爱好者提供有益的借鉴。为满足自学者入门和提高之需,书中文字叙述力争做到简练、通俗易懂、重点突出,尽可能使用图例说明。书中所用图片均为数年来自己拍摄存留,并一一录入拍摄数据,供摄影爱好者参考。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自学、自修是多数摄影爱好者的进取之路,途中会遇到许多问题和困难,“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知难而进”、“持之以恒”,一定能够很快掌握数码摄影的技法,创作出更多、更美的摄影作品,达到“柳暗花明”的更高境界。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引用此句名言,与读者共勉。
  写于2014年4月北京

《光影之语:相机操作与构图精要》 前言 在数字影像的时代,相机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专业工具,而是融入我们生活,记录点滴情感的伙伴。从壮丽的风景到细腻的人物肖像,从转瞬即逝的动态瞬间到精心布置的静物,摄影以其独特的魅力,将二维的平面转化为富有生命力的视觉语言。然而,拥有一台先进的相机,仅仅是开启摄影之旅的起点。要真正驾驭光影,捕捉打动人心的画面,掌握相机的功能,理解构图的原则,是每一个摄影爱好者必经的学习之路。 本书《光影之语:相机操作与构图精要》旨在为摄影初学者提供一条清晰的学习路径,帮助您快速掌握数码相机的基本操作,并深入理解摄影的核心——构图。我们相信,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的结合,是提升摄影技巧的关键。本书将避免空泛的概念,专注于实用的技巧和易于理解的讲解,让您在最短的时间内,能够自信地拿起相机,创作出令人满意的作品。 第一章:相机与镜头——您最忠实的伙伴 在踏上摄影征程之前,了解您的相机和与之配套的镜头是至关重要的。它们是您眼睛的延伸,是捕捉世界的工具。 1.1 数码相机的基础构造与分类 感光元件 (Sensor): 数码相机的“胶片”,它将光信号转化为电子信号。感光元件的大小(全画幅、APS-C、M4/3等)直接影响画质、景深控制以及弱光表现。我们将深入解析不同尺寸感光元件的特点及对成像的影响,帮助您理解为何在某些场景下,全画幅相机能展现出更细腻的质感和更纯净的画面。 镜头卡口 (Lens Mount): 连接相机机身与镜头的方式,不同的卡口系统决定了镜头与相机的兼容性。我们将介绍市面上主流的镜头卡口系统,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让您在选购镜头时做到心中有数。 相机类型: 单反相机 (DSLR): 通过反光镜取景,具有强大的手动操控性和丰富的镜头群。我们将详述其光学取景器的工作原理,以及为何它在某些专业领域仍受青睐。 无反相机 (Mirrorless): 取消了反光镜,机身更轻巧,电子取景器提供所见即所得的预览。我们将对比单反与无反相机的优劣,帮助您根据自身需求做出选择。 紧凑型数码相机 (Compact Camera/Point-and-Shoot): 操作简便,功能集成,适合日常随拍。 智能手机相机: 尽管功能受限,但其便携性和普及性使其成为记录生活的重要工具。我们将探讨手机摄影的潜力与局限。 1.2 镜头——光线的塑造者 镜头是相机实现“看见”的关键。不同的镜头拥有不同的视角、焦距和光圈,它们共同决定了照片的最终呈现效果。 焦距 (Focal Length): 决定了镜头的视角大小和放大倍率。 广角镜头 (Wide-angle Lens): 视角宽广,能容纳更多景物,适合拍摄风景、建筑及大场景。我们将讲解如何利用广角镜头创造空间感和透视感。 标准镜头 (Standard Lens): 视角接近人眼,成像自然,适合多种题材。 长焦镜头 (Telephoto Lens): 视角窄,能将远处的景物拉近,适合拍摄动物、体育赛事及人像特写。我们将介绍如何通过长焦镜头进行背景虚化,突出主体。 光圈 (Aperture): 控制进入相机光线的多少,并影响景深。 光圈值 (f-stop): 如f/1.8, f/5.6, f/16等。我们会详细解释光圈值与进光量、景深的关系,以及为何小光圈能让画面更锐利,大光圈能制造梦幻般的背景虚化。 景深 (Depth of Field): 画面中清晰的范围。我们将通过实例说明如何通过调整光圈来控制景深,例如在人像摄影中,浅景深能使人物脱颖而出,而在风光摄影中,大景深则能让整个场景都清晰呈现。 镜头类型: 定焦镜头 (Prime Lens): 焦距固定,通常拥有更大的光圈和更出色的画质。 变焦镜头 (Zoom Lens): 焦距可变,提供更大的拍摄灵活性。 鱼眼镜头 (Fisheye Lens): 具有极宽的视角和强烈的畸变,能创造独特的视觉效果。 第二章:曝光的秘密——光影的艺术 曝光是摄影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准确的曝光是获得清晰、细节丰富的照片的前提。 2.1 曝光三要素:光圈、快门速度与ISO 光圈 (Aperture): 如前所述,它控制着进入相机光线的多少。 快门速度 (Shutter Speed): 相机快门打开和关闭的时间,决定了曝光的时长。 高速快门: 凝固瞬间,适合拍摄运动物体,如飞鸟、奔跑的孩子。我们会展示高速快门如何“定格”时间。 慢速快门: 模糊运动,适合拍摄流水、车流光轨,或在弱光下增加曝光。我们将探讨如何利用慢速快门创造动感和虚幻效果。 ISO (感光度): 相机感光元件对光的敏感程度。 低ISO: 画面细节丰富,噪点少,适合光线充足的环境。 高ISO: 在弱光环境下拍摄的利器,但会增加画面噪点。我们将讲解如何在画质和拍摄便捷性之间取得平衡,选择合适的ISO值。 2.2 曝光模式:从全自动到M档的掌握 全自动模式 (Auto Mode): 相机自动设置所有参数,适合新手入门。 场景模式 (Scene Modes): 如人像、风光、运动等,相机根据场景预设参数。 程序自动曝光 (P Mode): 相机会自动设置光圈和快门,但您可以调整ISO和曝光补偿。 光圈优先模式 (Av/A Mode): 您设置光圈,相机根据测光结果自动设置快门速度。这是控制景深的常用模式。 快门优先模式 (Tv/S Mode): 您设置快门速度,相机自动设置光圈。这是控制画面动感或凝固瞬间的首选模式。 手动模式 (M Mode): 您手动设置光圈、快门速度和ISO,完全掌控曝光。我们将引导您逐步熟悉M档,实现更精细的画面控制。 2.3 曝光补偿 (Exposure Compensation) 在某些复杂的光照条件下,相机的自动测光可能不够准确。曝光补偿功能允许您手动调整相机预设的曝光值,使照片更明亮或更暗。我们将通过实际拍摄场景,演示何时需要使用曝光补偿,以及如何进行调整。 2.4 测光模式 (Metering Modes) 测光模式决定了相机如何测量画面中的光线。 评价测光/矩阵测光 (Evaluative/Matrix Metering): 相机分析整个画面,综合判断曝光值,适合大多数场景。 中央重点测光 (Center-weighted Metering): 画面中央的权重更高,适合拍摄主体位于画面中央的情况。 点测光 (Spot Metering): 只测量画面中极小范围的光线,适合对高光或阴影区域进行精确曝光。我们将讲解如何在不同光照环境下选择最合适的测光模式。 第三章:对焦与景深——聚焦您的创意 清晰的焦点是照片成功的关键,而景深则能赋予画面深度和情感。 3.1 对焦模式:捕捉清晰瞬间 自动对焦 (Autofocus - AF): 单次自动对焦 (One-Shot AF/AF-S): 适用于静止的拍摄对象。 连续自动对焦 (AI Servo AF/AF-C): 适用于运动的拍摄对象,相机持续追踪目标。 自动对焦区域选择: 点对焦、区域对焦、自动区域对焦等。我们将讲解如何根据拍摄对象和场景选择合适的对焦模式和区域。 手动对焦 (Manual Focus - MF): 在某些情况下,手动对焦能提供更精准的控制,尤其是在弱光或需要精确对焦主体时。 3.2 景深控制的奥秘 景深的影响因素: 光圈大小、焦距、拍摄距离。我们将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深入解析这些因素如何相互作用,影响景深。 实现浅景深 (Shallow Depth of Field): 突出主体,虚化背景,常用于人像、微距等拍摄。我们将分享如何选择大光圈镜头,靠近主体,并远离背景,来创造迷人的背景虚化效果。 实现大景深 (Deep Depth of Field): 画面中的景物从前景到背景都清晰锐利,常用于风光、建筑等拍摄。我们将指导您选择小光圈,并合理安排画面中的焦点,来实现清晰的整体画面。 第四章:白平衡与色彩——真实世界的色彩还原 色彩是摄影的情感表达,而白平衡则是色彩还原的基石。 4.1 色温 (Color Temperature) 与白平衡 (White Balance - WB) 色温的理解: 以开尔文 (K) 为单位,描述光源的冷暖程度。从钨丝灯的暖色调到日光下的冷色调。 白平衡的作用: 校正不同光源下的色彩偏差,使白色物体在照片中呈现为白色,从而准确还原场景色彩。 白平衡模式: 自动白平衡 (AWB): 相机自动识别光源并调整。 预设白平衡: 如日光、阴天、白炽灯、荧光灯等。 自定义白平衡 (Custom WB): 通过拍摄白色或灰色卡片来精确校正。 手动设置色温值 (K): 直接设定色温值,提供更精细的控制。 4.2 色彩风格 (Picture Styles/Picture Control) 相机内置的色彩风格,如标准、鲜艳、自然、单色等,会影响照片的色彩饱和度、对比度和锐度。我们将讲解不同色彩风格的适用场景,以及如何根据个人喜好进行调整。 第五章:构图——视觉的语言 好的构图能够引导观者的视线,突出主体,传达摄影师的意图。 5.1 黄金法则:三分法 将画面横向和纵向各分为三等份,将主体或重要元素放置在交叉点或线上,能使画面更具活力和平衡感。我们将通过大量实例,展示三分法在不同题材中的应用。 5.2 引导线 (Leading Lines) 利用画面中自然的线条(如道路、河流、栏杆等)引导观者的视线,将视线引入画面中心或主体。我们将讲解如何发现和利用引导线,增强照片的纵深感和故事性。 5.3 框架构图 (Framing) 利用画面中的前景元素(如门框、窗户、树枝等)形成一个“画框”,将主体包裹其中,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和趣味性。 5.4 对称构图 (Symmetry) 利用画面中的对称元素,可以创造出稳定、和谐、庄重的视觉效果。我们将探讨中心对称和镜像对称的应用。 5.5 留白 (Negative Space) 在画面中预留未被填充的空间,可以突出主体,营造意境,让画面更具呼吸感。 5.6 视角与景别 视角: 平视 (Eye-level View): 最自然的视角,与人眼高度一致。 俯视 (High-angle View): 从高处向下拍摄,使主体显得渺小或展现整体布局。 仰视 (Low-angle View): 从低处向上拍摄,使主体显得高大、雄伟。 景别: 远景 (Extreme Long Shot): 展现宏大的环境。 全景 (Long Shot): 展现人物全身及其周围环境。 中景 (Medium Shot): 展现人物腰部以上。 近景 (Close-up Shot): 聚焦人物的面部或特定部位。 特写 (Extreme Close-up Shot): 强调细节,如眼睛、手部等。 结语 摄影是一门技艺,更是一种艺术。本书《光影之语:相机操作与构图精要》为您提供了掌握这项技艺的基石。相机操作的熟练,曝光原理的理解,对焦与景深的掌控,以及构图法则的运用,将共同助您打开摄影世界的大门。 请记住,理论的学习是必要的,但实践的积累才是通往卓越的唯一途径。拿起您的相机,走到户外,观察世界,尝试不同的设置,勇敢地按下快门。每一次拍摄,都是一次学习和成长的机会。愿本书能成为您摄影路上的一盏明灯,陪伴您捕捉生命中的每一个精彩瞬间,用光影书写属于您自己的视觉故事。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说实话,拿到手里的时候我还有点小小的期待,毕竟名字听上去就挺实用的。但是,读完之后,我的感受就复杂多了。首先,它的内容编排实在是让我有些摸不着头脑。感觉像是把各个领域的知识点硬生生地拼凑在了一起,缺乏一个清晰的逻辑主线。比如说,讲到构图的时候,理论部分还没讲透,一下子就跳到了后期处理的某些高级技巧,让我这个初学者完全跟不上节奏。我期待的是那种循序渐进,从基础概念到实际应用都能讲解得深入浅出的教程,但这本似乎更倾向于罗列知识点,而不是真正教会读者如何去思考和实践。特别是关于光线和色彩的部分,讲得过于笼统,我还是得再去翻阅其他更专业的书籍才能勉强理解其中的奥秘。真的希望作者能在结构上多下点功夫,让读者能更顺畅地吸收知识。

评分

让我比较失望的一点是,尽管名字里带着“实用”二字,但对于现代数码摄影的最新发展和工具的介绍,这本书显得有些滞后了。它似乎更侧重于一些经典的、普适性的原理,这固然重要,但对于现在主流的无反相机、先进的对焦系统或者一些新兴的拍摄技术(比如高像素传感器的潜力挖掘),提及得非常少。我期待的是一本与时俱进的教程,能够告诉我如何最大化利用我手中现代设备的性能,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基础的“光圈、快门、ISO”的机械组合上。技术日新月异,一本优秀的教程应该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为读者指明通往未来的方向。

评分

这本书的文字风格对我来说,实在是有些过于学术化了。我承认,摄影本身是包含很多科学原理的,但对于一个想通过阅读快速入门并提升技能的读者来说,过于晦涩的术语和复杂的公式推导,反而成了理解的障碍。每一次阅读,都感觉像是在攻克一座语言上的堡垒,而不是享受学习的乐趣。比如,在讨论景深和焦距的关系时,书中用了大量的数学符号来解释,这让我这个对物理不太敏感的人感到非常吃力。我更欣赏那些能够用形象的比喻或者生活化的语言来解释复杂概念的作者。摄影的魅力在于捕捉瞬间的美好,教程也理应如此,用轻松愉快的方式引导我们去发现和创作,而不是用冰冷的理论将我们拒之门外。

评分

坦白说,这本书的排版和视觉呈现效果并没有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摄影书籍,视觉体验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到读者的阅读兴趣和对所学内容的直观理解。这本书中的插图和示例照片数量相对较少,而且很多关键点的配图不够清晰有力,甚至有些图片质量看起来像是为了凑数而放上去的,完全没有展现出摄影作品应有的感染力。一个教授如何拍摄出好照片的教程,其自身的视觉质量理应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如果连书本本身的视觉呈现都无法吸引人,那么读者又如何能被激发,去追求更高质量的影像创作呢?视觉上的单调乏味,极大地削弱了阅读体验的整体感受。

评分

作为一名自学摄影的爱好者,我一直很注重实践操作性,希望书里能提供大量贴近生活的案例和详细的步骤解析。然而,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确实有些欠缺。很多理论性的描述,虽然听起来头头是道,但一旦合上书本,面对实际场景时,我还是会感到无从下手。比如,书中提到了如何根据不同的天气条件来调整曝光参数,但对于不同光线强度下,传感器对高光和阴影的反应差异,讲解得不够细致。我更希望看到的是,在某种特定的光照条件下,比如逆光、侧光或者漫射光下,作者是如何一步步观察、判断并最终设置相机的参数,并且配上具体的对比照片来佐证。现在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本参考手册,而不是一本能真正带着你走进实战的“作战指南”。

评分

质量保证,非常好

评分

新书不错

评分

送货很快,书是正版的,很不错

评分

新书不错

评分

评分

评分

不错

评分

新书不错

评分

质量保证,非常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