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器用于饮食,可治愈人心
为您呈现每日桌上不可或缺的朴素美好
透过使用,重新理解与信任“以手创造”的重要
寻访陶作家,悉心聆听日本职人投身美好事业的初衷与缘流
生于泥土的器皿,或许正是早已远离泥土的我们一直找寻的归宿
献给所有喜欢器皿的人,讲述与陶器相遇、交往的方法
我们生活在一切唾手可得的便利时代,在这进步里,真正的是田园
收于掌中的陶碗提醒我们,自然不在远方,尽在咫尺
珍惜万物,便能取悦万物之神
一碗一碟,也能饱含温度,只因它使我们想起餐桌上热切的对望
祥见知生是这样一位作家和生活道具店主,她寻访各地陶作家,悉心使用并照顾他们的作品。透过使用而获得的体验和智慧,尤为珍贵。饭碗该如何使用、圈足该怎么欣赏、哪种器皿更适合应季的蔬食……祥见知生利用自然光线拍摄实物写真,更与陶作家交流学习。
这些与陶器相遇交流的意趣、方法、故事,成就了这一本《日日之器》,献给你。
祥见知生,出生于北海道,目前定居于镰仓,于各地举办主题展览,如儿童器皿展、饭碗展等。2005年出版《器皿好日子》之后,以自然光线所拍摄的器皿照片搭配独特的编辑手法制作各式书籍,亦为“器皿祥见·祥见知生编辑室”负责人。
第一章 餐桌上的器皿
饭碗 美丽朴实
钵 接受料理的宽广胸襟
小钵 配角的乐趣
大盘 直接传递的真心
碟子 收于掌心的爱恋
茶具 捧在手中的幸福时光
儿童用碗 支撑生命的根基
第二章 器皿之爱
一种幸福
厨房里的背影
清洗
欣赏圈足
粉引与白瓷
生活中的器皿
与器皿的相遇
第三章 喂养以时间的器皿
村木雄儿 粉引碟
村木雄儿 三岛盘
吉冈万里 色绘茶壶
须田二郎 樱花木大钵
小野哲平 盘子与碟子
小野哲平 饭碗
石 田 诚 南蛮烧缔盘
尾 形 笃 刷痕盘
青 木 亮 饭碗
第四章 寻访陶作家·食器与饮食生活
横山拓也 风景中的真我
尾 形 笃 了解泥土 顺应泥土
吉田直嗣 寂静的黑色器皿
深田容子 诞生于日常生活中的器皿
小山乃文彦 坚持保有土壤气息的粉引
吉冈万里 梦想片鳞的诞生之地
村 田 森 继承
须田二郎 餐桌上的木制器皿
石 田 诚 凝视陶瓷器的原点
小野哲平 器皿。以及活在当下
后记
column 1
器皿与时间
column 2
如何对待器皿
column 3
器皿的修复
第一章餐桌上的器皿
傍晚时分,走在回家的路上,人家中传出的晚餐香味,
总是不经意地勾起一些回忆。
记忆的抽屉位于心的深处,深藏在其中的某些景象,
会因为怎样的契机,而在一瞬间突然苏醒呢?
例如,简单清洗当令蔬食、洒上盐的瞬间,
童年时满头大汗的我,与姐姐一同于夏日午后
坐在缘廊上相视而笑的模样顿时浮现心头。
虽然缘廊已经消失无踪,
但是长大之后发现童年的回忆一直是自己心灵的支柱,
不禁感到有些羞赧又微微一阵心酸。
每天的餐饭滋养我们的身心。
我想起餐桌上总是摆放着全家人的餐具。
这些器皿总在我们的身边,支持着我们的饮食生活。
我希望在无可取代的日日餐桌上,
都能有纯朴、美丽同时寄托着陶作家心意的器皿陪伴着。
饭碗美丽朴实
单纯朴素的饭碗最好。因为天天要用,能够刚好放纳于自己掌中的最好;光是远远地眺望就能让心情平静的最好。这样的饭碗定是沉静质朴、简素无华。
饭碗是沉默的。就像空气般理所当然地存在着,不是会积极表现自我的器皿。也许正是因为如此,饭碗和茶杯、酒杯一样,没有人会特意评论。明明是生活中最基本需要的器皿,却也最不受重视。
可是重新审视饭碗浑圆的造型,就会被它朴素静谧的姿态打动。脑海中并不会浮现“豪迈”、“纤细”等等形容词。
饭碗悄悄地存在于生活中,就像一间小庙,静静伫立在人烟稀少的小径尽头。每当我们想起它时,就会发现它一直在身边,守护着我们平静的生活。
小时候只要听到妈妈说:“开饭了!”,我就会赶快跑去布置餐桌。仔细拧干抹布、抹净桌子、摆好每个人的碗筷。如果妈妈说今天有锅巴饭,就更令人兴奋了。我们家的白饭是轮流用电饭锅与瓦斯炉煮的。使用瓦斯炉煮饭的日子,锅底就会有焦得恰到好处的锅巴。在用惯的饭碗里盛上刚煮好的白饭,全家人都上桌之后一起说“开动”,一边聊着今天发生的琐事一边享用饭菜。各个饭碗代表着父亲、母亲和姐姐的存在,现在回想起来心头是一阵酸楚。
吃饭前先说声:“开动!”,表示对稻米与农夫的敬意。这是从日本人以米为主食的习惯中产生的用语,隐含了生活的严苛与温暖。每粒米都蕴含自古至今所有农夫为了种稻而费尽心血的智慧,每思及此,都让我想静静合掌表示感谢。
陶碗满溢着温暖柔和的气息。白米饭虽然好吃,与当季农产物一起蒸煮的炊饭更是美味。例如添加当季的翠绿豆类、新鲜的嫩姜或是营养的牛蒡,生长于泥土中的蔬菜饱含着大地的力量,做成时令炊饭,味道与香气引人食指大动。
同时,炊饭的香味唤起几乎忘怀的旧日风景。
五月蓄水后的稻田、金色的秋日、乡间稻田结穗累累……相信所有人心中都存在此番令人怀念的田园景色。
收于掌中的陶碗,提醒我们自然不在远方,近在咫尺。不论是虫鸣或是树木摇曳的沙沙声,都收容于我们日日捧着的朴素陶碗里。
在来自大地的陶器身上,仿佛寄托着我们已然远离却渴望回归的原乡。
桌上放了一个旧碗。我看着它,不知为何一阵感伤涌上心头。可能是因为它代表着某个人曾经存在吧!
饭碗是所有器皿中与人共度最多时间的一种。经过一次又一次的使用,我们对它就越来越熟悉。
用餐之后,即使离开了饭碗,还是可以感受到使用者留下的气息。一个旧的饭碗之所以让人感伤,应该是因为它的背后隐藏了每位使用者的故事吧!
虽然饮食的形式随着时代变化而增加,饭碗依旧是用餐时刻不可或缺的道具,使用喜欢的饭碗吃饭所带来的幸福是无可计量的。
饭碗浑圆的造型,包在掌中,不只温暖我们的手,也温暖了我们的心灵。
……
这书的语言风格简直像是一场华丽的巴洛克式音乐会,充满了繁复的装饰音和突兀的休止符,让人又爱又恨。作者似乎对词语的排列组合有着近乎偏执的迷恋,句子常常拉得极长,结构复杂到让人需要回溯好几遍才能理清主谓宾。这种风格无疑拉高了阅读的门槛,初读时,我常常感到一种气喘吁吁的无力感,仿佛被卷入一场语言的急流中。然而,一旦适应了这种节奏,那种独特的韵律感便油然而生。它不再是简单的信息传递,而是一种浸润式的体验。特别是一些描绘心境或场景的段落,那种华丽到近乎炫技的文字堆砌,反而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让人沉溺其中。与其说是在阅读一个故事或论点,不如说是在欣赏一幅用文字绘制的、细节密集的油画,每一个笔触都充满了强烈的个人印记。
评分我必须坦诚,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一场漫长而艰辛的攀登。它的文字密度之高,简直像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矿石,每一句话都需要用蛮力去凿开,才能看到其中蕴含的价值。这不是一本可以捧着咖啡悠闲翻阅的休闲读物,它更像是一本需要备着笔记本和高亮笔的教科书——但它绝非枯燥的说教。作者构建的世界观宏大而细密,像是搭起了一座空中楼阁,支撑它的理论基础错综复杂,交织着历史的脉络、心理学的洞察,以及某种难以名状的诗意直觉。我花费了大量时间去反刍那些看似不经意的段落,试图理解它们是如何支撑起整个理论体系的。说实话,我可能只领悟了其中三四成的内容,但即便如此,它带给我的启发也远超过去一年内读过的任何书籍。它需要的不是读者的赞美,而是读者的汗水和坚持,它挑战了我的智力极限,也因此,它的回馈显得格外珍贵。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思想的炼金术,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像被扔进了一个思维的漩涡,每一次翻页都是一次对既有认知的颠覆。作者的叙事如同精密的钟表匠,每一个齿轮、每一个发条都咬合得天衣无缝,但当你以为你已经看透了它的运作原理时,它又会突然改变节奏,指向一个完全意想不到的方向。我尤其佩服他对那种“在日常中隐藏的宏大叙事”的捕捉能力,那种从最微不足道的日常琐事中提炼出哲学意味的功力,让人不得不停下来深思,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结构和逻辑?它不像某些流行的通俗读物那样提供简单的答案,反而更像是一面多棱镜,折射出光怪陆离又无比真实的我们自身。那种阅读的阻力感并非源于晦涩难懂,而是因为它要求读者全身心地投入,去构建自己的理解体系。读完合上书的那一刻,世界似乎都蒙上了一层微妙的、全新的滤镜,一切旧物都披上了新的外衣。这本书真正做到了让你“再看世界”。
评分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结构设计极具匠心,它巧妙地利用了“碎片化叙事”与“整体性张力”之间的张力。全书并不遵循传统意义上的线性时间推进,而是像一个精巧的万花筒,不同的片段、视角、甚至是时间切片,都被随机地打散、重组。一开始阅读时,我感到极度的困惑,仿佛手握着一堆毫无关联的线索,找不到故事的入口。但随着阅读的深入,那些看似随机的碎片开始以一种非欧几里得几何的方式互相连接起来。作者并不是让你去“拼凑”一个完整的图像,而是让你在碎片化的体验中,去感知到那个潜藏在所有裂缝之下的、统一的底层逻辑。这种阅读体验非常当代,它要求读者主动去填补空白,去建立属于自己的逻辑桥梁。最终的顿悟不是来自于作者的直接告知,而是来自于读者自己完成的那次“飞跃”,那种自我完成的满足感,是其他循规蹈矩的书籍无法给予的。
评分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本书的特质,那应该是“疏离感”。作者像是站在一个极其高远、近乎冰冷的视角来审视人类的处境和文明的轨迹。他笔下的人物或事件,总是被放置在一个巨大的、近乎宇宙尺度的背景下进行考察,个人的悲喜被稀释,情感的表达也常常是克制到近乎麻木的。我花了很久才适应这种冷静到有些残酷的叙述方式。它不试图讨好读者,更不迎合情绪,它只是冷峻地展示“事物本来的样子”,或者说,是作者眼中“事物应该有的样子”。这种疏离感带来了一种强大的距离感,反而让人能够跳出自己的情感投射,进行更客观、更纯粹的思辨。这本书像一面磨得锃亮的镜子,映照出的景象既清晰又陌生,迫使你直面那些被日常温暖所掩盖的、冰冷的结构性真相。
评分经典版本,值得推荐!经典版本,值得推荐!
评分书很好,帮朋友买的!!快递很不错
评分包装完好,内容还没看,赶上活动先囤起来
评分挺不错挺不错
评分喜欢,买了一堆书
评分书是高尚的人读一本好书就像跟一个高尚的人谈话莎士比亚说书是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生命里没有阳光高尔基说:书是面包 ,我扑在书籍上,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评分《器物帖》图文并茂解说不同器物选用窍门与别出心裁的使用方法,与你分享创作者的生活趣味。引领你发掘物与器的融合之道,在器物使用中展现自己du一无二的生活态度。
评分完好无损 良品图书 优等服务 尽在京东
评分京东图书给力,囤货慢慢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