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迪奥的时尚笔记》是迪奥先生一本关于时尚文化的著作,是他一生对于时尚的思考与记录,也是迪奥先生关于自己时尚观点的总结,他用一段段平实有趣的小短文阐述了他对各种时尚单品以及时尚元素的观点。如他对首饰的看法,他对裙子、口红、耳环、蕾丝、刺绣等各种时尚产品或元素的时尚运用理念。本书是了解时尚文化类不可不读的经典之作,同时,也是了解迪奥的时尚观点,提高女性时尚品味的优佳读本。     
作者简介
     克里斯汀·迪奥(Christian Dior),法国时装设计师,Dior品牌创始人,“二战”后新风貌(New Look)时装潮流的开创者,并引领了1950和1960年代的时尚风潮。     
内页插图
          目录
   亮点001
配饰002
修改003
午后裙004
年龄004
围裙006
袖窿006
舞会礼服007
腰带007
黑色008
女式衬衫009
蓝色009
连衣裙上衣010
波蕾若外套012
衣骨013
蝴蝶结014
锦缎014
纽扣015
掩饰015
格子016
雪纺绸017
大衣018
小礼服裙和帽子019
领子021
色彩022
灯芯绒024
化妆品025
皱绸025
袖口026
收省028
日装裙029
露肩裙031
细节032
圆点032
晨褛033
耳环034
优雅034
刺绣035
突出重点037
搭配038
貂皮039
罗缎040
羽毛040
三角披肩041
合身042
花朵043
狐狸皮044
褶边与荷叶边045
流苏045
手套046
绿色047
灰色048
修饰048
发型049
手袋050
帽子052
鞋跟054
裙摆055
臀线057
假日057
个性059
关注059
夹克衫062
珠宝062
穿衣的诀窍066
针织品066
蕾丝069
美洲豹070
亚麻布070
内衣072
衬里072
面料073
貂皮077
纱077
中性色调079
蠢行080
尼龙081
特殊场合081
年长妇女083
装饰084
填充084
香水085
波斯羔羊皮086
衬裙087
粉红色087
滚边089
珠地布089
褶090
口袋091
公主线092
紫色092
品质093
绗缝093
雨衣094
人造丝094
红色095
缎带096
黑貂097
丝绸097
围巾098
海豹098
四季098
组合服装100
鞋101
肩线102
绸缎103
短裙104
丝袜104
披肩105
条纹106
西装109
塔夫绸112
苏格兰格子呢112
旅行114
花边115
褶裥115
斜纹软呢115
伞117
衬裙117
多姿多彩118
面纱118
天鹅绒120
平绒121
西装背心122
腰围122
你走路的方式123
婚礼125
白126
冬季运动服128
羊毛128
独家130
奢侈130
黄色131
约克131
年轻的装扮132
热情134      
精彩书摘
     亮·点
  亮点是巧用小的个性饰物将一件由设计师设计的衣服变得具有个人风格,这一点极为重要。
  亮点必须有个人风格:别夹子的位置,打领结的方式,折围巾的方法,装饰花的挑选……
  这些选择由你自己决定,没人能胜过你。可是要当心,亮点一个足矣。如果你选色彩亮点,一定要慎重,记住:除非有专家指点,通常一套衣服上两种颜色已经足够了。
  配·饰
  配饰对衣着光鲜的女人极为重要。买衣服的钱越少,花在配饰上的心思就得越多。同一件衣服,搭配不同的饰物能让你焕然一新。但不同颜色若不能有一整套配饰,这种情况你搭配时需格外小心。
  你选择的配饰颜色必须尽可能多地与衣橱中的衣服搭配。
  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明智的你应该选择黑色、海军蓝或棕色的配饰,而不是鲜红、翠绿。
  选择配饰依据的是个人喜好与品位。
  不能盲目购入,而要理性选择。
  修·改
  无论修改任何连衣裙还是西装!你必须谨而慎之,一条通过深思熟虑而创造完成的裙子,很难在修改设计的过程中不被破坏。最好还是另选一条更适合你自己的。每一次改动都是大事——而且你永远不会知道会发生什么!
  午·后·裙
  日裙和午后裙在设计上差别不大,但午后裙的面料通常会显得稍微富丽些。
  午后你当然也能穿西装,但到了傍晚时分,没有比裙子更实用的了。穿裙子参加酒会或者晚宴都很合适。
  黑色午后裙最完美——任何材质的衣料皆可选择。如果你只有一条午后裙,我会建议你毫不犹豫地选择黑色。
  最实用的设计是低颈露肩装,配上波蕾若外套或针织短上衣。羊毛也行,蕾丝也行——什么材质都行。上身的设计、裙身的造型——修身与否,这些都与你的体形和生活方式有关。
  年·龄
  时尚界只有两种时代——少女时代和女人时代。
  (确实有祖母们没错——但只有当你拥有祖母的身材并过着祖母式的人生时才有必要穿成祖母的样子。)
  穿着打扮要与年龄身份相称,但这并不意味着你要穿得老气横秋。
  女性结婚前后的穿衣方式会稍有不同,我不建议未婚女孩佩戴硕大的首饰或穿昂贵的皮草。
  围·裙
  这里的“围裙”并非指做家务时必要且实用的家用围裙。在服装界,“围裙”指的是一块不固定的布料,它能令你的裙子完全改观,更显档次。
  如果你的胯部不太完美,但又想穿一条贴身的裙子,裙子侧面或前后的围裙能帮你解决这个问题。
  袖·窿
  在服装制作中,袖窿是非常重要的部分。袖子没安好,能毁掉整件衣服。一件别扭的衣服,问题通常出在袖窿上。
  选择什么样的袖窿因人而异,但是记住了:袖窿太深会很显胖。
  舞·会·礼·服
  舞会礼服是你梦想的服装,它还必须让你美得像一个梦……我觉得女人的衣橱里,舞会礼服跟西装一样必不可少。
  穿上美丽的舞会礼服,你就变成真正的女人……充满女人味,尽显优雅甜蜜。
  几乎所有面料都可以做成舞会礼服——越华丽越好——雪纺、缎子、织锦、丝绸,年轻女孩可以选择蝉翼纱和棉布。
  舞会礼服几乎可以做成任何样式,我觉得宽摆连衣裙会非常浪漫,除非你身材太干瘪。除此之外,抹胸裙也很漂亮。
  衣箱里装上一身西装外加一件舞会礼服周游世界去吧,几乎任何场合你的打扮都不会失水准。
  ……    
				
 
				
				
					时尚的变迁与永恒的优雅:一部跨越世纪的风格探索  图书名称: 风格的织锦:从宫廷盛装到街头风尚的百年流变  作者: [此处填写一位虚构的时尚史学家或评论家的名字,例如:维奥莱塔·德·拉菲尔]  ---  导言:当面料成为历史的注脚  本书并非对某一特定设计师或品牌的个人传记,而是一部宏大的编年史,旨在剖析服装作为一种社会、政治和文化符号,是如何在过去一百多年的时间里,精确地映射和塑造了人类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我们不再仅仅关注“流行什么”,而是深入探究“为什么流行”以及“流行如何影响了我们对自身角色的认知”。  第一部分:十九世纪末的精致与束缚——紧身胸衣时代的终结  在进入二十世纪的门槛上,欧洲的服饰仍然被严格的礼仪和对女性体态的极致雕塑所主导。本章详细描绘了“沙漏形”轮廓的社会意义,它象征着中上层阶级的闲适与女性的服从。我们将考察从沙龙到舞会的着装规范,以及手工刺绣和昂贵面料所代表的阶级壁垒。  然而,这种严苛也孕育着反抗。我们细致梳理了早期女权主义者和“艺术与手工艺运动”对传统服饰的挑战。束身胸衣的松绑不仅仅是一场面料革命,更是一场关于身体自由的社会宣言。从对健康的影响到对行动自由的限制,本节提供了大量未被广泛报道的私人信件和日记摘录,以重建那个“被挤压的时代”的真实感受。  第二部分:世纪之交的震荡与功能性崛起(1900-1920年代)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加速时尚转型的催化剂。随着女性大量进入工厂和公共领域,对实用性和简化的需求变得不可抗拒。本章的重点在于“从装饰到实用”的剧变。  我们深入探讨了战争期间军装元素的渗透,例如口袋的增加、裙摆的缩短,以及对羊毛和斜纹布等耐用面料的偏爱。更重要的是,本章详细分析了运动服饰的兴起如何为后来的休闲装奠定了基础。从网球服到高尔夫装,服装开始适应活动,而非仅仅为了展示。我们对比了巴黎高定时装屋的保守路线与美国新兴的“大众成衣”运动之间的张力,预示着时尚权力中心的转移。  第三部分:爵士时代的解放与几何学的胜利(1920s - 1930s)  “飞来波女郎”(Flapper)不仅仅是一个形象,她代表着一种对既有道德观念的彻底颠覆。本章着重剖析了“直线型轮廓”的社会心理学基础。     “被解放的躯干”: 探讨了低腰线和宽松剪裁如何象征着对传统女性气质的摒弃,以及对新音乐、新舞蹈(如查尔斯顿舞)的适应。    面料的革命: 详细描述了人造丝(Rayon)和早期尼龙的出现,它们如何使“时髦”变得触手可及,加速了“快速更替”的周期。    电影的塑形力: 分析了好莱坞黄金时代初期,明星们如何通过银幕形象,将特定的着装风格(如“垂坠感”的丝绸长裙)迅速推向全球市场,超越了传统时装编辑的影响力。  第四部分:战后复苏与新传统的建立(1940s - 1950s)  二战期间的物资短缺催生了“实用主义时尚”(Utility Look),这为战后对极致奢华的渴望埋下了伏笔。本章将战后“新风貌”(New Look)的出现置于宏大的社会背景下考察。  我们不仅描述了收紧的腰部和丰满的裙摆,更探讨了它作为一种对战时简朴生活状态的集体反弹。这是一个对“女性化”的明确且有力的重新宣称。本章对比分析了美国和欧洲在战后时尚哲学上的差异——前者更注重日常可穿性(如七件套衣橱概念),后者则坚守手工定制的艺术价值。此外,我们还详细记录了“青少年文化”的诞生:牛仔裤如何从工人阶级服饰转变为叛逆的象征,以及T恤衫如何成为文化身份的统一标志。  第五部分:反文化浪潮与风格的碎片化(1960s - 1970s)  六十年代的时尚不再自上而下地传递,而是从街头、大学校园和地下音乐场景中爆发。本章探讨了“风格的民主化”。     迷你裙的社会意义: 这不仅仅是裙子变短了,它是对代际冲突、性解放和青年消费能力的直接回应。    异国情调与印花: 考察了全球化趋势(如摩洛哥、印度文化)如何渗透到主流设计中,以及“波西米亚风”如何成为对主流消费主义的温柔抵抗。    面料的实验: 详细介绍了聚酯纤维、乙烯基等新型合成材料如何被运用到前卫设计中,打破了传统对“高贵面料”的定义。  第六部分:权力着装与极繁主义的回归(1980s - 1990s)  随着全球资本主义的扩张,服装语言变得更加直接和具有攻击性。本章聚焦于“权力套装”(Power Dressing)对职场女性形象的重塑,以及宽肩、鲜艳色彩背后的心理动机——即通过视觉语言占据空间和权威。  然而,这种极繁主义很快遭遇了“反时尚”运动的抵制。我们详尽对比了九十年代初极简主义(Minimalism)的兴起,如无装饰的线条、中性色调,以及“垃圾摇滚”(Grunge)风格对商业化和精致审美的直接唾弃。这标志着时尚界开始更深层次地探讨“真实性”与“表象”之间的界限。  结语:数字时代下的风格韧性  最后一部分总结了进入新千年以来,技术、社交媒体对时尚传播和生产方式带来的颠覆。我们探讨了“快时尚”的全球供应链伦理挑战,以及可持续性和“复古风格”(Vintage)复兴作为对过度消费的反思。本书的最终目的,是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框架,让读者能够理解,每一件穿在身上的衣物,都是一个时代对话的遗存。  ---  本书特色:     丰富的视觉档案支持: 结合了大量未公开的时尚插画、当时的广告语分析以及从各个时期博物馆馆藏中精选的服饰细节图。    跨学科视角: 引入了社会学、经济史学和性别研究的理论工具,以提供更深层次的见解。    聚焦“普通人”的着装: 避免过度集中于少数设计师,而是重点关注社会不同阶层在特定历史时期如何实践和改编主流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