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旧时光里的老味道》中都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家常饭菜,看书时,你会以为这是自己的饭菜,所有的食器都是我们从小到大在用的。她们很普通,却让你感动。
2、大概每一热爱生活、美食的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看到老家外婆在灶台上忙碌的身影,给每个长大离家的孩子以美食上的慰藉。
3、作者旧食是个怀旧美食摄影师,更是一个吃货,里面的每道美食,都是她记忆中的老味道,打开书,慢慢看,里面也有每个人的影子。
整本书以小时候、老味道和老地方为线索,配以旧食独特的怀旧风照片,读来浓浓的怀旧感扑面而来,每张图片都是一幅摄影作品,可以慢慢看,细细品。每道菜肴的选择都经过深思熟虑,穿越时光的影子,从儿时的吃食到历久弥新的老味道,再穿过大江大河,在地方美食里穿流不息。
作者简介:
旧食,专栏作家,华盖创意(GettyImages)签约静物摄影师,执着于中式旧物与传统美食的文化挖掘,用文字和镜头记录旧时光,在柴米油盐中找寻最初梦想。有一间堆满年代物件的创作室,有一肚子经年累月沉淀出来的老故事。在回忆里策马扬鞭,满身慷慨;在蔬饭间欢喜修行,无心自在。
目录
第一章回到小时候
复苏最本真的味蕾记忆
01.西红柿炒鸡蛋
02.尖椒土豆丝
03.糖醋排骨
04.豆豉鲮鱼蒸蛋羹
05.辣椒炒肉
06.香菇炒蛋
07.姜丝炝锅面
08.豆角肉末打卤面
09.青椒丝炒面
10.西红柿鸡蛋疙瘩汤
11.全麦糖三角
12.芝麻糖油饼
13.千层葱肉饼
14.消暑绿豆汤
15.桂花酸梅汤
16.山楂大果茶
第二章 怀旧老味道
把不复返的日子藏进滋味里
01.家常石磨老豆腐
02.肉酿虎皮尖椒
03.胡萝卜红烧肉
04.剁椒蚂蚁上树
05.大蒜烧茄条
06.醋香花仁拌三丁
07.铁锅羊肉炖茄子
08.蒜香侉炖鱼
09.家常老火锅
10.泡椒酸汤牛肉
11.排骨炖豆角
12.香菇红焖鸡
13.酒香炖蹄花
14.芫香蒜茄子
15.风味腌糖蒜
16.红心咸鸭蛋
17.家乡杂辣酱
18.东北腌酸菜
19.蓑衣白萝卜
20.开胃酸三样
21.韭香酸豇豆
22.秘制酱脆瓜
第三章 寻味老地方
初心在市井烟火中安放
01.蘸水面
02.腊汁肉夹馍
03.红油米皮
04.坊上酸汤水饺
05.油泼棍棍面
06.川北凉粉
07.红油耳丝
08.回锅肉
09.吮指香辣虾
10.砂锅娃娃菜
11.葱爆羊肉
12.酸奶面
13.蜜汁奶豆腐
14.蒙古果子
15.风干肉焖小米饭
16.酸辣蕨根粉
17.苕皮辣子炒萝卜干
18.烟笋炒腊肉
19.湘味酱萝卜
20.农家小炒肉
21.梅菜蒸扣肉
22.晋中酸汤面
23.口袋饼
24.豆角焖面
25.过油肉拌面
26.莜面栲栳栳
儿时的饭菜是在心里钻了窟窿的。所以无论成长到怎样的大人模样,无论漂泊到怎样繁华喧闹的地方,那个窟窿始终空荡荡地悬在记忆深处,需要靠拼凑的回忆去慢慢填满。其实现在想来,那些念念不忘的儿时味道多是寻常得掉渣儿,不华丽,不繁复,也没什么特别之处。但只因那味道经年累月地陪伴在日子里,自成一种家的符号,抹不去,忘不了。
儿时的饼干桶里似乎装着一个小世界,动物饼干、向日葵饼干、椭圆形的牛奶味小饼,无论什么时候伸手进去,总能掏出来一块美味点心,仿佛取之不尽,就像总也
过不完的童年的日子。很多年后,饼干桶上的小姑娘依然明眸善睐,那个吃到一块饼干就能心满意足好久的孩子却长大了。再也记不清儿时点心的味道,再也想不起在冬天里喝下一杯麦乳精到底有多暖,只记得那些日子是甜的。越回味,越甘甜。
西红柿炒鸡蛋
每个人的儿时记忆里,都有一道属于自家的西红柿炒蛋。一碗米饭,一盘西红柿炒鸡蛋,用小勺子挖着菜与汤汁和米饭拌在一起,坐在家门口的小凳子上一口一口认真吃完。那么简单的味道却成了多年后最无法抹去的回忆。所有在指尖流淌飞逝的倥偬时光,你以为忘记了,味蕾却记着。
用料
西红柿2个
鸡蛋2个
小香葱1根
调料
食用油10ml
料酒5ml
清水15ml
盐3g糖5g
做法
1鸡蛋打散在容器内,加入清水和料酒,搅拌均匀。
2炒锅烧热后加入油,大火加热后倒入蛋液,用铲子快速划圈炒散后熄火,盛出备用。
3西红柿洗净后用刀在顶端切十字花刀,汤锅中烧水,水沸腾后加入西红柿烫至表皮鼓起后捞出冲冷水,撕去外皮。
4把处理好的西红柿切小块,香葱取叶切小圈。
5炒锅里加入油,大火加热后倒入西红柿块,煸炒2分钟直至起沙后加入盐和糖,继续翻炒至出汤后加入炒好的蛋碎和香葱碎搅拌均匀即可。
烹饪贴士
西红柿尽量选择颜色红润熟软多汁的,炒制时容易出沙,口感更好。
炒鸡蛋时加入少许料酒和清水不但可以去腥提鲜,炒出来的鸡蛋也会更滑嫩。
在做这道菜时加入少许糖可以提升西红柿的甜度,不妨试试看,口感瞬间升级。
尖椒土豆丝
回忆有时是自欺欺人的,比如这道尖椒土豆丝。小时候吃它时分明会把青椒全盘剩下而把里头的土豆丝吃个干净,长大后却觉得这是密不可分的两种食材,一定要放在一起才够地道。很多年前的一天对青椒忽然不再排斥,转恨为爱,多数也是因为在那个失眠的夜里莫名地想起这道菜和那些坐在小板凳上把自己吃得肚子鼓圆的幸福童年。
用料
中型土豆1个
青尖椒1个
大蒜1瓣
调料
食用油15ml
陈醋5ml
生抽3ml
盐3g
味精少许
做法
1土豆去皮切细丝后放入清水中浸泡15分钟,再反复用冷水冲掉表面的淀粉。
2青椒去蒂去籽切细丝,大蒜切薄片。
3炒锅热油,约五成热时加入蒜片,煸炒出香味后加入土豆丝,淋入陈醋,用筷子快速划炒至变软后加入生抽,继续大火翻炒至土豆丝上色。
4把青椒丝放入后翻炒至微微变软后加入盐,熄火后调入少许味精搅拌均匀即可。
烹饪贴士
做尖椒土豆丝时陈醋和生抽都不宜太多,土豆丝下锅后迅速淋入陈醋可以保持清脆的口感,加少许生抽是为了提鲜增味。
在炒土豆丝时用筷子快速划炒比用铲子更容易操作。青椒很易熟,所以要后放,加少许味精提味可以让土豆丝味道更饱满。
糖醋排骨
用料
小肋排300g
大葱白2段
鲜姜2片
八角2枚
熟白芝麻5g
香葱碎5g
调料
食用油500ml
冰糖12粒(或者白糖45g)
香醋30ml
生抽35ml
盐3g
做法
1小肋排在清水中浸泡30分钟去除血水后洗净,切成寸段。
2煮锅内注入适量清水,加入肋排段、葱白、鲜姜和八角后大火煮至沸腾再转小火煲煮1个小时,把煮好的肋排捞出沥干水分。
3略深的锅里注入约500ml油(实际耗油约15ml),中火加至五成热时将肋排段放入,转中火翻炸至排骨变干酥,表面颜色由金黄变得略深后捞出沥油。
4炒锅里放入冰糖和少许清水,小火熬至冰糖融化颜色变黄并且表面翻大泡泡时,加入盐、香醋和酱油用铲子顺时针搅拌至呈深红的糖色。
5把炸好的肋排段放入,使其均匀的包裹上糖醋汁即可。
烹饪贴士
做糖醋排骨时尽量选择小肋排来烹饪,能够更好地入味且炸制后口感更香酥。
用冰糖来做糖醋汁,外表包裹的糖衣色泽更好些,用白砂糖和绵白糖来做也可以,风味稍有不同但都很美味。
在熬制糖色时一定要留心观察,时间不宜过久,稍有变色就迅速放入调料和肋排。
糖醋排骨冷热均可食用,热时香气四溢,冷却后食用口感酸甜酥脆,老少皆宜。
辣椒炒肉
用料
绿柿椒1个
青尖椒2个
螺丝辣椒1个
腿肉200g
蒜2瓣
鲜姜1片
调料
食用油10ml
淀粉5g
料酒30ml
生抽25ml
蚝油5ml
糖3g
盐3g
香油少许
味精1g
做法
1腿肉切薄的小片后放入小碗中,加入淀粉和料酒搅拌均匀,腌制15分钟以上。
2辣椒分别洗净,去蒂,用手撕成小块,去除筋络和辣椒籽。
3蒜切片,鲜姜切丝备用。
4炒锅内热油,约五成热时加入肉片划炒至变色后加入姜、蒜、生抽、盐和糖,继续翻炒至肉片上色。
5加入辣椒块后大火翻炒约1分钟,加入蚝油继续翻炒至辣椒微微变软后熄火,加香油和味精后搅拌均匀即可。
烹饪贴士
肉片加淀粉和料酒腌制后不但可以去腥提鲜,在炒制时口感也更嫩一些,用带点肥的肉片比纯瘦的炒出来更香。
辣椒用手撕小块比直接用刀切味道更好,这和手撕包菜一个道理,撕的时候建议带上厨用手套,以免辣椒太辣。
因为辣椒很易熟,所以先把肉炒入味再加辣椒块味道更好。
香菇炒蛋
这是最适合带饭的一道菜,在拎着小饭盒上学的那段日子,这道菜和白米饭成了每天中午最沉的念想。在炉子上加热的小铝饭盒,打开来是覆盖在热腾腾米饭上面浓郁的菇香,越加热香味越厚重,直至现在想来都会觉得那些潦草的午饭时光充满着不可复制的小幸福。
用料
鲜香菇8朵
鸡蛋3个
调料
食用油15ml
料酒15ml
清水10ml
生抽30ml
老抽10ml
盐1g
糖1g
香油少许
做法
1鲜香菇去蒂后菌褶朝下放清水中浸泡15分钟后,用手指顺时针转动香菇后洗净。
2把香菇切成略厚的片备用。
3鸡蛋打散在容器中,调入料酒和清水后搅拌均匀,炒锅烧热后放入油,倒入蛋液,大火煎熟,用铲子铲碎后盛出。
4炒锅里放少许油,加热后放入香菇片,翻炒至出水后调入生抽和老抽炒至均匀上色,加入盐和糖后继续翻炒至汤汁变稠。
5加入炒好的蛋碎后熄火,淋入香油后搅拌均匀即可。
烹饪贴士
香菇菌褶朝下浸泡有助于褶皱里的沙土落入水中。
炒这道菜时放入少许糖可以提升香菇的鲜味。
……
有关旧时的回忆,是一场醒不来的童年梦。那些藏在心里的老橱柜、搪瓷碗、带铜花把手的抽屉和外婆种在院子里的月季花,都比原本的它们要大得多、高得多,仿佛永远要踮起脚来才可以够到。而那些藏在旧时光里的老味道,在更迭的岁月中悄然沉淀,成了一种情怀,一种无论奔跑了多少路,跋涉了多少山川都会因由它而忆起初心的情怀。
创作这本书时抹除了身上所有的社会标签,把自己回归成馋嘴孩童,贪婪回味着每一道曾给儿时带来无限满足感的食物,这些食物是一种朴素的存在,丝缕缭绕的香气铺成了一条蜿蜒小路,沿着路一直走,尽头就是家。
收藏了很多旧时食器,搜罗了很多儿时小物,在这本书里时常会出现它们的身影,那是一种年代的记忆,因为无法重来也不可复制,所以愈发美好。因为爱美食,所以在这本书中尽量还原了食物最传统的做法,有些也许与这个精细的时代不搭调,但却是贴近旧时家常。因为爱摄影,每一道菜都是带着儿时追忆去悉心拍摄,这个过程很像是在故乡小城的某条街口忽遇曾百般心动的少年,时过境迁,彼此坦然问安,我透过镜头去看那些流年过往,又疼又暖但心下无挂碍。
这本书,送给每一个曾在儿时的光影中奔跑过的你,送给每一个把初心藏进寻常市井旧梦里的你,送给每一个行走在远方但依然把故乡那棵枝桠遒劲的大树根植于心的你,送给每一个想要给那些逝去的光阴烙上一记符号的你。它不完美,但它是岁月最本真的一面。希望你在翻开它时,会如我般把自己回归到那个已经泛旧但是单纯美好的年代,听笛里番腔,看街头戏鼓,度山中岁月,赏辇下风光,对那些再也回不去的旧时
光,不诉离殇。
旧食
2015年9月于西安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没有智能手机,没有网络,只有真实触感和浓烈情感的年代。书里描写的每一个场景,每一份食物,都带着一种朴实无华的美感。我会被那些细致入微的描写所打动,比如描写制作一道传统糕点时,揉面、发酵、蒸煮的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匠心和耐心。我仿佛能看到老一辈人,在简陋的厨房里,用最简单的工具,却能变幻出无穷的美味,他们对手艺的尊重,对食材的敬畏,都让我深受感动。书中不仅仅有食物的介绍,更有对那个年代社会变迁的侧写,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过往的眷恋,对传统文化的珍视。我尤其喜欢书里关于“季节”的篇章,不同季节的食材,不同的节气美食,都深深地烙印在那个年代人们的生活里。这种对自然的尊重,对时令的顺应,是现代社会我们常常忽略的。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味道”的定义,它不再是简单的酸甜苦辣,而是包含着时间、记忆、情感和文化的复杂而美好的融合。它像一杯陈年的老酒,越品越有味,越读越让人心生温暖。
评分初次翻开这本书,就好像推开了一扇尘封的门,一股温热的气息扑面而来。书页泛着淡淡的黄,散发着纸张特有的、令人安心的香气,仿佛将我瞬间拉回了那个年代。我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小时候外婆家的灶台旁,总会有一个小小的陶罐,里面装着熬好的糖稀,那种甜甜的、带着一丝焦糖的香气,总是在我放学回家时准时飘进鼻腔。这本书里的文字,便是这样,用最朴实、最真挚的语言,一点点勾勒出那些早已模糊却又深深刻在记忆深处的味道。它不像那些光鲜亮丽的食谱,而是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字里行间流淌着的是浓浓的人情味,是邻里间的温情,是家庭聚会的欢声笑语。我似乎看到了外婆忙碌的身影,听到了母亲温柔的叮咛,感受到了父亲宽厚的肩膀。这些味道,不仅仅是味蕾上的享受,更是心灵深处的慰藉。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似乎越来越少地停下来,去品味生活本来的样子。而这本书,就像一个温柔的提醒,让我重新找回了那些被遗忘的,却又是如此珍贵的,属于旧时光的老味道。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份珍藏的回忆,一份送给自己的,最温暖的怀念。
评分这本书有一种魔力,它能轻易地唤醒我内心深处对过往的渴望。我一直觉得,真正的“老味道”,不仅仅是指食物本身的味道,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情感的传递。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将那些平凡的食物,置于一个充满温情和人情味的环境中,让我看到了食物背后的故事,看到了人们在食物中寄托的情感。我记得书中描述的一道家常小菜,它的做法极其简单,但在作者的笔下,却充满了治愈人心的力量。那不是因为食材有多么名贵,而是因为这道菜,承载着一家人的日常,承载着平淡日子里的幸福。这本书让我明白,我们怀念的,不仅仅是味蕾上的享受,更是那些曾经拥有过的,纯粹而美好的时光。它让我反思,在追求新奇和便捷的同时,是否也丢弃了一些同样珍贵的东西。读这本书,就像与一位慈祥的长辈在促膝长谈,听他们娓娓道来,讲述那些关于食物,关于生活,关于爱的故事。这份怀念,不是伤感,而是一种积极的,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期许。
评分这本书如同一幅幅精美的画卷,徐徐展开,将我带入了一个充满韵味的老时光。我惊叹于作者对细节的捕捉,对情感的细腻描绘。每一个章节,都像是一次精心准备的宴席,邀请读者一同品尝那些饱含深情的食物。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年味”的描述,从年夜饭的准备,到年糕的制作,再到饺子的包法,每一个细节都写得淋漓尽致,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热闹而温馨的节日氛围中。书中的文字,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有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它用最质朴的语言,诉说着最动人的情感。我从中看到了,在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人们是如何用智慧和爱,将最普通的食材,变成一道道充满惊喜的美味,又如何将这些美味,化为连接亲情、友情,维系社区情感的纽带。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食物的,更是关于人,关于生活,关于历史的。它让我看到了,在时间的洪流中,有些味道,有些记忆,是永远不会被遗忘的,它们会随着时代的变迁,变得更加醇厚,更加珍贵。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沉浸式体验。它不仅仅是在讲述美食,更是在讲述那些美食背后的故事,那些与美食紧密相连的人和事。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腊味”的那几章,作者笔下的腊肠,不仅仅是风干的肉,更是家家户户在秋冬之际,全家人齐心协力,一起腌制、晾晒的辛勤劳动,是等待,是期盼,是丰收的喜悦。我仿佛能闻到那股独有的烟火气,看到那一条条挂在屋檐下的腊味,在阳光下闪耀着诱人的光泽。书中对各种食材的处理方式,也并非是冰冷的烹饪步骤,而是充满了生活智慧的细节。比如如何辨别一味酱油的优劣,如何挑选最鲜嫩的时令蔬菜,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技巧,却正是那些真正懂得生活的人,才能够悟出的真谛。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会不自觉地停下来,回忆起自己曾经做过的,或者吃过的,那些相似的味道。那些关于童年的零食,关于过年的大餐,关于某个特殊的日子里,家人围坐在一起分享的食物,都一一浮现在眼前。这本书,真的让我感受到了,食物不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更是承载着情感,连接着记忆,治愈着心灵的,一种独特的存在。
评分旧时光里的老味道不错的书,不错的菜谱,好书。
评分这几次买的,都在这儿了。光看着就心情好。?。
评分满满的旧日时光,让记忆苏醒。
评分真心不错的一本书!!!
评分真的很有老味道的感觉,都是很经典的菜
评分图美,文字更美,最难得的是这竟然是一本菜谱,食材随手可得,超级推荐!
评分家常菜,各地特色小吃,看到流口水
评分小时候玩的玩具,里面青蛙有点坏了
评分整本书以小时候、老味道和老地方为线索,配以旧食独特的怀旧风照片,读来浓浓的怀旧感扑面而来,每张图片都是一幅摄影作品,可以慢慢看,细细品。每道菜肴的选择都经过深思熟虑,穿越时光的影子,从儿时的吃食到历久弥新的老味道,再穿过大江大河,在地方美食里穿流不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