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集
第一章 设计手绘
1.1 创意构思和头脑风暴
1.2 手绘与设计阶段
1.3 练习方法
案例:ArtLebedev工作室俄罗斯
案例:FLEX创新实验室荷兰
案例:Turnkey设计公司荷兰
第二章 绘图方法
2.1 概述
2.2 立方体
2.2.1 线条的透视
2.2.2 视角
2.2.3 投影与明暗关系
2.2.4 马克笔的使用技巧和着色
2.3 椭圆
2.4 垂直圆柱体
2.5 水平圆柱体
2.6 平面和横截面
2.7 球体
2.8 练习方法
2.9 草图收尾
2.10 关于绘图的小贴士
案例:SMOOL公司荷兰
案例:刘传凯中国
第三章 视角
3.1 富有表现力的视角
3.2 侧视图
3.3 椭圆与视角
3.4 水平视角透视
3.4.1 从俯视视角到水平视角透视
3.4.2 中心透视图中的视平线
3.4.3 直接绘制水平视角透视图
3.5 仰视视角透视
3.6 练习方法
3.7 小贴士
案例:Bee工作室印度
案例:ArtLebedev工作室俄罗斯
第四章 效果图手绘流程
4.1 从画长方体开始?
4.2 单向圆角
4.3 复合圆角
4.4 弯管
4.5 水平面与横截面
4.6 练习方法
案例:艺有道工业设计有限公司中国
案例:VanderVeerDesigners设计工作室荷兰
案例:RoyGilsing设计公司荷兰
第五章 色彩和材质的表现
5.1 立体感的表现
5.1.1 白色背景或彩色背景
5.2 色彩基础
5.3 彩色背景
5.4 电脑绘图
5.4.1 电脑绘图步骤
5.5 材质的表现
5.5.1 光滑材质与粗糙材质
5.5.2 透明材质
5.5.3 金属材质
5.6 产品的纹样表现
5.7 练习方法
案例:FLEX创新实验室荷兰
案例:BMW设计团队美国、新加坡
第六章 快速并大胆的设计表现
6.1 线条
6.1.1 描图
6.1.2 优化造型
6.2 马克笔的使用与线稿完成之后
6.3 底图
6.4 凭直觉绘图
6.5 练习方法
案例:DucatiS.p.A.摩托车生产商意大利
案例:Mercedes-Benz公司德国
第七章 产品说明
7.1 添加产品细节特征
7.2 比例与尺寸
7.3 背景图片
7.4 描摹人体造型
7.4.1 手部的描摹
7.4.2 人体的描摹
案例:JAMVisualThinking公司荷兰
7.5 步骤与顺序的表现
7.6 焦点的表现
7.7 练习方法
案例:PininfarinaS.p.A.公司意大利
参考文献
致谢
图片版权
本章所介绍的绘图方法是从一些基本造型,如弯管、圆柱体、锥体、球体或平面等开始着手。鉴于在绘图过程中会出现各种情况,本章我们会将不同造型精确地划分开来,这种方法会使你的思维在分析造型构成,以及分辨所有造型细节时更有“空间想象力”。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你会发现自己可以更自如地绘制设计图;能够更准确地预估物体的造型,而不是构建一个造型。渐渐的你就能具有即兴创作和修改设计图的能力了。
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对“表达的真诚性”的强调。在充斥着高精度渲染图和完美UI截图的今天,我们似乎忘记了设计初期草图所蕴含的原始生命力和探索精神。我曾遇到过很多设计师,他们技术娴熟,但作品却缺乏个性。这本书仿佛在提醒我们,手绘不仅仅是工具,它更是设计师个人思考脉络的直接投射。它细致地指导了如何通过笔触的节奏感来体现设计的“动势”或“静谧感”。其中有一个关于“故事板的视觉化叙事”的章节,讲解了如何通过一系列连贯的、但略带粗糙感的草图,将用户旅程中的关键痛点和解决方案描绘出来,其感染力甚至超过了精心制作的动画演示。这种基于手绘的、有温度的沟通方式,能瞬间拉近与非设计背景同事的距离。它成功地将艺术的感性与工程的理性结合起来,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以人为本”的视觉沟通框架,让创意真正拥有了触手可及的力量。
评分以一个资深用户的角度来看,《产品手绘与创意表达》在内容组织上展现出了极高的专业素养和对读者需求的洞察力。它没有沉湎于复古或怀旧的传统手绘风格,而是将目光聚焦于当代数字产品和实体交互界面的表达需求上。书中对“界面元素的手绘建模”部分,尤其让我眼前一亮。在当前大部分书籍都偏向于讲解App界面的视觉设计时,这本书却回归到了“实体”的构建感,如何用手绘快速建立起一个具有体积感和操作感的原型草图,这对于工业设计和人机交互领域的设计师至关重要。我发现,通过书中的练习,我对“功能优先于形式”的草图原则理解得更透彻了。它鼓励我们在最开始的阶段,就用最快的速度验证“这个按键摸起来是否舒服”、“这个曲线过渡是否自然”,而不是先花大量时间在完美的像素上。这种“敏捷手绘”的理念,极大地契合了如今快节奏的产品开发周期,让设计流程更具韧性和适应性。
评分当我翻开这本书时,最直观的感受是它强烈的“实战导向”。市面上很多设计书籍往往停留在概念层面,讲了很多“应该如何思考”,却很少深入到“具体如何动手”。然而,《产品手绘与创意表达》却彻底颠覆了我的预期。它似乎完全是站在一个正在急需解决问题的设计师的角度来编写的。我注意到书中大量使用了“场景化演示”,比如在描述如何表现一个复杂曲面时,它没有直接给出抽象的几何定义,而是展示了一个带有纹理的电子产品外壳,然后一步步分解如何用铅笔的不同力度去捕捉光线的流转。这种教学方式极大地增强了学习的代入感。特别是关于材质的表现技巧部分,简直是我的福音。过去我对表现金属的冰冷光泽和塑料的温润质感总是感到头疼,这本书通过对比分析,清晰地展示了高光点、反光带的处理区别,让我瞬间明白了视觉差异背后的物理原理。我感觉它更像是一本“高手笔记的整理版”,把那些需要多年实践才能总结出的窍门,系统化、结构化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极大地缩短了我们自我探索的时间成本。这对于追求效率的现代设计工作流程来说,价值无法估量。
评分这本《产品手绘与创意表达》的书籍,着实是为那些在设计领域摸爬滚打,却总感觉自己的想法无法完美落地的朋友们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我个人在接触设计行业多年后,深知“所见即所得”的重要性,尤其是在需要快速沟通和迭代的初期阶段。这本书并非那种枯燥的理论堆砌,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手把手地教你如何将脑海中那些飘忽不定的灵感,转化为清晰、有说服力的视觉语言。我尤其欣赏其中对于快速草图绘制技巧的深入剖析,从线条的轻重缓急,到阴影的辅助表现,都讲解得极为细致。它并没有要求读者成为科班出身的美术大师,而是聚焦于如何利用最基础的工具和方法,高效地传达设计意图。比如,书中关于透视感建立的章节,通过一系列日常可见的物体案例,让我明白了即便只是简单的方块和圆柱,只要掌握了正确的空间关系,就能立刻提升作品的专业度。对于产品经理、交互设计师乃至初级工业设计师来说,这本书提供的不仅是绘画技巧,更是一种“设计思维的视觉化落地”的训练,让人在面对甲方或团队讨论时,能够自信地用图说话,大大减少了因语言表达的模糊性带来的误解和返工。总而言之,它提供了一套实用到可以立刻应用在下一场会议中的工具箱。
评分这本书的独到之处,在于它对“创意表达的逻辑层次”的构建,远超出了单纯的手绘技法层面。它巧妙地将艺术表现力与商业沟通需求融合在了一起。我注意到,在讲解完基础的线条和结构后,接下来的章节立刻转向了“信息层级的视觉组织”。这部分内容非常深刻,它探讨的不是“画得好看”,而是“如何引导观众的视线”。例如,如何通过虚实对比来强调核心功能,如何利用排版和留白来烘托设计理念的“高级感”。这对于那些产品概念层级混乱的设计师来说,无疑是醍醐灌顶。此外,它还探讨了“跨文化语境下的视觉偏好”,虽然篇幅不长,但提供了很多值得深思的角度,让我们意识到在进行全球化产品设计时,视觉语言的普适性与局限性。我欣赏它不拘泥于任何单一的软件或风格,而是提供了一套“底层方法论”,让读者能够灵活地将这些原则应用到手绘板、Procreate,乃至后期的三维渲染草图中。它教会我们的是一种“结构化叙事”的能力,让每一个落笔之处都带着明确的目的性。
评分细节到位,手绘不错
评分感觉不错,价格也很公道,值的购买!
评分无破损,很棒,下次还回来
评分产品设计经典好书,值得好好读
评分书包装挺不错的,介绍方法很具体,就是产品案例数量有点少。。而且稍贵。。
评分纸张相当的可以,可以,可以
评分有生以来最差包装
评分京东服务优质,我看了发现不适合自己打开了包装也给退货了!
评分很好!!还会再买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