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手绘与创意表达

产品手绘与创意表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荷] 库斯·艾森(Koos Eissen),[荷] 罗丝琳·斯特尔(Roselien Steur) 著
图书标签:
  • 手绘
  • 产品设计
  • 创意
  • 绘画
  • 设计
  • 艺术
  • 素描
  • 工业设计
  • 视觉传达
  • 表现技法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ISBN:9787515308333
版次:1
商品编码:11053803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0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产品设计手绘技法》被当代设计大师卢吉·科拉尼(LuigColani)誉为史上好的手绘技法图书,本书是同一作者的又一经典力作!

内容简介

  《产品设计手绘技法》侧重介绍的是设计师在设计项目案例中绘制的草图,本书则更倾向于介绍一整套用手绘表达设计概念和造型的过程,它包括最初的创意构思、高效的绘制流程、准确的材质和色彩表现,以及最终产品细节描绘。作者邀请了来自全世界不同文化背景的设计师为本书提供精美案例,因此《产品手绘与创意表达》无论从理论角度还是视觉角度来讲,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产品设计手绘教程。

作者简介

  库斯·艾森,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DelftUniversityofTechnology)的副教授,在工业工程设计系教授手绘技法和电脑制图。同时,他还是海牙皇家艺术学院(RoyalAcademyofArts)的讲师。

  罗丝琳·斯特尔,活跃在高等艺术院校、具有丰富经验的讲师,现在在产品手绘工作室做相关的课题研究。

内页插图

目录

画集
第一章 设计手绘
1.1 创意构思和头脑风暴
1.2 手绘与设计阶段
1.3 练习方法
案例:ArtLebedev工作室俄罗斯
案例:FLEX创新实验室荷兰
案例:Turnkey设计公司荷兰

第二章 绘图方法
2.1 概述
2.2 立方体
2.2.1 线条的透视
2.2.2 视角
2.2.3 投影与明暗关系
2.2.4 马克笔的使用技巧和着色
2.3 椭圆
2.4 垂直圆柱体
2.5 水平圆柱体
2.6 平面和横截面
2.7 球体
2.8 练习方法
2.9 草图收尾
2.10 关于绘图的小贴士
案例:SMOOL公司荷兰
案例:刘传凯中国

第三章 视角
3.1 富有表现力的视角
3.2 侧视图
3.3 椭圆与视角
3.4 水平视角透视
3.4.1 从俯视视角到水平视角透视
3.4.2 中心透视图中的视平线
3.4.3 直接绘制水平视角透视图
3.5 仰视视角透视
3.6 练习方法
3.7 小贴士
案例:Bee工作室印度
案例:ArtLebedev工作室俄罗斯

第四章 效果图手绘流程
4.1 从画长方体开始?
4.2 单向圆角
4.3 复合圆角
4.4 弯管
4.5 水平面与横截面
4.6 练习方法
案例:艺有道工业设计有限公司中国
案例:VanderVeerDesigners设计工作室荷兰
案例:RoyGilsing设计公司荷兰

第五章 色彩和材质的表现
5.1 立体感的表现
5.1.1 白色背景或彩色背景
5.2 色彩基础
5.3 彩色背景
5.4 电脑绘图
5.4.1 电脑绘图步骤
5.5 材质的表现
5.5.1 光滑材质与粗糙材质
5.5.2 透明材质
5.5.3 金属材质
5.6 产品的纹样表现
5.7 练习方法
案例:FLEX创新实验室荷兰
案例:BMW设计团队美国、新加坡

第六章 快速并大胆的设计表现
6.1 线条
6.1.1 描图
6.1.2 优化造型
6.2 马克笔的使用与线稿完成之后
6.3 底图
6.4 凭直觉绘图
6.5 练习方法
案例:DucatiS.p.A.摩托车生产商意大利
案例:Mercedes-Benz公司德国

第七章 产品说明
7.1 添加产品细节特征
7.2 比例与尺寸
7.3 背景图片
7.4 描摹人体造型
7.4.1 手部的描摹
7.4.2 人体的描摹
案例:JAMVisualThinking公司荷兰
7.5 步骤与顺序的表现
7.6 焦点的表现
7.7 练习方法
案例:PininfarinaS.p.A.公司意大利
参考文献
致谢
图片版权

在线试读

《产品手绘与创意表达》第二章 绘图方法

本章所介绍的绘图方法是从一些基本造型,如弯管、圆柱体、锥体、球体或平面等开始着手。鉴于在绘图过程中会出现各种情况,本章我们会将不同造型精确地划分开来,这种方法会使你的思维在分析造型构成,以及分辨所有造型细节时更有“空间想象力”。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你会发现自己可以更自如地绘制设计图;能够更准确地预估物体的造型,而不是构建一个造型。渐渐的你就能具有即兴创作和修改设计图的能力了。


创意无限:从概念到实物的设计思维与实现 书籍简介 在当今这个高度重视用户体验和视觉沟通的时代,如何将一个抽象的创意概念转化为一个具体、吸引人且功能完善的产品,是每一位设计师、工程师和创业者面临的核心挑战。本书《创意无限:从概念到实物的设计思维与实现》并非一本关于特定绘图工具或软件操作的手册,而是一部深入探讨产品从萌芽到落地的全景式方法论指南。 本书旨在构建一个坚实的、跨学科的思维框架,帮助读者系统地理解并驾驭整个产品开发周期。我们相信,优秀的产品设计源于深刻的用户洞察、严谨的逻辑推理,以及对技术可行性的清晰认知。 第一部分:洞察与定义——挖掘需求的本质 本部分着重于产品设计的起点:理解问题。我们摒弃了“天马行空”的盲目创新,强调基于事实和用户痛点的设计。 第一章:用户的世界——深度人种志研究 本章详细介绍了如何超越传统的问卷调查,深入到用户的生活场景中去观察、体验和感受。我们将探讨人种志访谈的技巧、情境观察法的应用,以及如何识别“用户未曾言明的需求”(Unarticulated Needs)。内容涵盖了构建用户画像(Personas)的科学性,不仅仅是简单的年龄和职业划分,而是深入到其动机(Motivation)、痛点(Pain Points)和目标(Goals)的复杂模型构建。我们将解析如何通过这些深度洞察来确立产品的核心价值主张(Value Proposition)。 第二章:市场与竞争格局分析的战略视角 在定义产品之前,必须清晰地认识到我们所处的生态系统。本章侧重于宏观分析工具的应用,如波特五力模型(Porter's Five Forces)和竞争矩阵分析。我们讨论的重点在于如何通过差异化定位来避免同质化竞争。书中会提供案例分析,说明如何在市场空白区域(Blue Ocean Strategy)识别机会,并避免陷入红海中的价格战或功能堆砌。关键在于理解“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个产品,而不是其他产品”。 第三章:从需求到功能规范的转化 这是概念与工程实现之间的桥梁。本章将详细阐述如何将模糊的用户故事(User Stories)转化为可执行的产品需求文档(PRD)。我们将探讨功能优先级排序的方法论,如MoSCoW分析法(Must have, Should have, Could have, Won’t have),以及如何建立清晰的产品范围界限(Scope Definition)。重点将放在如何量化设计目标,设定可衡量的成功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KPIs),确保后续的迭代都有明确的衡量标准。 第二部分:概念构思与初步结构化 一旦需求被明确定义,接下来的挑战是如何系统地生成并筛选创新的解决方案。 第四章:结构化创意发散技术 本章不再停留在“头脑风暴”的表层,而是深入探讨了结构化的创意生成技术。内容包括强制关联法(Forced Connection)、逆向思维法(Inversion Thinking)以及基于TRIZ(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冲突消除原理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我们将展示如何通过系统性的思维工具来突破思维定势,确保我们在探索解决方案时覆盖了最大的可能性空间。 第五章:信息架构与用户流程设计 一个好的产品必须是“可导航的”。本章关注产品的骨架——信息架构(Information Architecture, IA)。我们将学习如何运用卡片分类法(Card Sorting)和树状测试(Tree Testing)来构建直观的分类系统。随后,深入探讨用户流程图(User Flow Diagrams)的绘制规范,以及如何通过流程图来识别潜在的摩擦点(Friction Points)和效率瓶颈,确保用户体验的连贯性。 第六章:低保真原型:快速验证假设 本部分强调“快速失败,廉价迭代”。低保真原型(Low-Fidelity Prototyping)是验证核心概念和流程效率的最有效手段。本章侧重于构建线框图(Wireframing)的原则——关注布局、层级和交互逻辑,而非视觉美感。我们将讲解如何使用简单的工具(如纸笔或基础的数码工具)来快速搭建可测试的模型,并设计出有效的可用性测试脚本,以便在投入高成本开发前排除重大的结构性缺陷。 第三部分:跨越鸿沟——从概念到可交付物 本部分关注如何将验证过的低保真模型转化为可被开发团队理解并最终交付给用户的实体。 第七章:交互逻辑的精细化构建 中保真原型(Mid-Fidelity Prototyping)在此阶段登场。本章聚焦于状态和交互的精确定义。内容包括:状态迁移设计(State Transition Design)、错误处理机制的设计,以及如何处理边缘情况(Edge Cases)。我们将讨论如何通过交互规范文档(Interaction Specification)来精确描述动画的缓动曲线、反馈延迟和操作的反馈机制,确保工程师和测试人员对预期的体验有统一的理解。 第八章:设计系统与可复用组件库的建立 为了保证产品在不同平台或迭代中保持一致性和开发效率,建立一个统一的设计系统至关重要。本章介绍设计系统(Design System)的核心组件:设计原则、设计令牌(Design Tokens)、设计语言(Visual Language)和可复用组件库(Component Library)。重点在于如何设计组件的“原子化”结构,以及如何维护和扩展这个系统,使其成为工程团队的效率加速器。 第九章:跨职能协作与产品交付的艺术 产品设计是一个团队运动。本章探讨了设计师如何有效地与产品经理(PM)、工程师(Engineering)以及市场营销团队(Marketing)进行沟通与协作。我们将分析设计评审会议(Design Critique)的高效流程,如何以数据和设计原则为依据进行建设性辩论,以及如何有效地将最终设计稿和规范交付给开发团队,确保“设计意图”(Design Intent)在最终实现中得到忠实体现。 总结与展望 本书最后一部分将强调设计的持续性。优秀的产品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持续的监控、数据分析和用户反馈循环不断进化的。我们将探讨如何利用A/B测试的结果来指导后续的版本迭代,以及如何在新技术浪潮(如AI集成、沉浸式体验)出现时,将其有机地融入到既有的设计框架中,确保产品生命力的长青。 本书适合所有希望系统掌握产品设计流程,从抽象的“想法”过渡到具象的“成品”的专业人士和学习者。它提供的不是一套死板的规则,而是一套灵活、强大的思维工具箱。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对“表达的真诚性”的强调。在充斥着高精度渲染图和完美UI截图的今天,我们似乎忘记了设计初期草图所蕴含的原始生命力和探索精神。我曾遇到过很多设计师,他们技术娴熟,但作品却缺乏个性。这本书仿佛在提醒我们,手绘不仅仅是工具,它更是设计师个人思考脉络的直接投射。它细致地指导了如何通过笔触的节奏感来体现设计的“动势”或“静谧感”。其中有一个关于“故事板的视觉化叙事”的章节,讲解了如何通过一系列连贯的、但略带粗糙感的草图,将用户旅程中的关键痛点和解决方案描绘出来,其感染力甚至超过了精心制作的动画演示。这种基于手绘的、有温度的沟通方式,能瞬间拉近与非设计背景同事的距离。它成功地将艺术的感性与工程的理性结合起来,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以人为本”的视觉沟通框架,让创意真正拥有了触手可及的力量。

评分

以一个资深用户的角度来看,《产品手绘与创意表达》在内容组织上展现出了极高的专业素养和对读者需求的洞察力。它没有沉湎于复古或怀旧的传统手绘风格,而是将目光聚焦于当代数字产品和实体交互界面的表达需求上。书中对“界面元素的手绘建模”部分,尤其让我眼前一亮。在当前大部分书籍都偏向于讲解App界面的视觉设计时,这本书却回归到了“实体”的构建感,如何用手绘快速建立起一个具有体积感和操作感的原型草图,这对于工业设计和人机交互领域的设计师至关重要。我发现,通过书中的练习,我对“功能优先于形式”的草图原则理解得更透彻了。它鼓励我们在最开始的阶段,就用最快的速度验证“这个按键摸起来是否舒服”、“这个曲线过渡是否自然”,而不是先花大量时间在完美的像素上。这种“敏捷手绘”的理念,极大地契合了如今快节奏的产品开发周期,让设计流程更具韧性和适应性。

评分

当我翻开这本书时,最直观的感受是它强烈的“实战导向”。市面上很多设计书籍往往停留在概念层面,讲了很多“应该如何思考”,却很少深入到“具体如何动手”。然而,《产品手绘与创意表达》却彻底颠覆了我的预期。它似乎完全是站在一个正在急需解决问题的设计师的角度来编写的。我注意到书中大量使用了“场景化演示”,比如在描述如何表现一个复杂曲面时,它没有直接给出抽象的几何定义,而是展示了一个带有纹理的电子产品外壳,然后一步步分解如何用铅笔的不同力度去捕捉光线的流转。这种教学方式极大地增强了学习的代入感。特别是关于材质的表现技巧部分,简直是我的福音。过去我对表现金属的冰冷光泽和塑料的温润质感总是感到头疼,这本书通过对比分析,清晰地展示了高光点、反光带的处理区别,让我瞬间明白了视觉差异背后的物理原理。我感觉它更像是一本“高手笔记的整理版”,把那些需要多年实践才能总结出的窍门,系统化、结构化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极大地缩短了我们自我探索的时间成本。这对于追求效率的现代设计工作流程来说,价值无法估量。

评分

这本《产品手绘与创意表达》的书籍,着实是为那些在设计领域摸爬滚打,却总感觉自己的想法无法完美落地的朋友们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我个人在接触设计行业多年后,深知“所见即所得”的重要性,尤其是在需要快速沟通和迭代的初期阶段。这本书并非那种枯燥的理论堆砌,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手把手地教你如何将脑海中那些飘忽不定的灵感,转化为清晰、有说服力的视觉语言。我尤其欣赏其中对于快速草图绘制技巧的深入剖析,从线条的轻重缓急,到阴影的辅助表现,都讲解得极为细致。它并没有要求读者成为科班出身的美术大师,而是聚焦于如何利用最基础的工具和方法,高效地传达设计意图。比如,书中关于透视感建立的章节,通过一系列日常可见的物体案例,让我明白了即便只是简单的方块和圆柱,只要掌握了正确的空间关系,就能立刻提升作品的专业度。对于产品经理、交互设计师乃至初级工业设计师来说,这本书提供的不仅是绘画技巧,更是一种“设计思维的视觉化落地”的训练,让人在面对甲方或团队讨论时,能够自信地用图说话,大大减少了因语言表达的模糊性带来的误解和返工。总而言之,它提供了一套实用到可以立刻应用在下一场会议中的工具箱。

评分

这本书的独到之处,在于它对“创意表达的逻辑层次”的构建,远超出了单纯的手绘技法层面。它巧妙地将艺术表现力与商业沟通需求融合在了一起。我注意到,在讲解完基础的线条和结构后,接下来的章节立刻转向了“信息层级的视觉组织”。这部分内容非常深刻,它探讨的不是“画得好看”,而是“如何引导观众的视线”。例如,如何通过虚实对比来强调核心功能,如何利用排版和留白来烘托设计理念的“高级感”。这对于那些产品概念层级混乱的设计师来说,无疑是醍醐灌顶。此外,它还探讨了“跨文化语境下的视觉偏好”,虽然篇幅不长,但提供了很多值得深思的角度,让我们意识到在进行全球化产品设计时,视觉语言的普适性与局限性。我欣赏它不拘泥于任何单一的软件或风格,而是提供了一套“底层方法论”,让读者能够灵活地将这些原则应用到手绘板、Procreate,乃至后期的三维渲染草图中。它教会我们的是一种“结构化叙事”的能力,让每一个落笔之处都带着明确的目的性。

评分

细节到位,手绘不错

评分

感觉不错,价格也很公道,值的购买!

评分

无破损,很棒,下次还回来

评分

产品设计经典好书,值得好好读

评分

书包装挺不错的,介绍方法很具体,就是产品案例数量有点少。。而且稍贵。。

评分

纸张相当的可以,可以,可以

评分

有生以来最差包装

评分

京东服务优质,我看了发现不适合自己打开了包装也给退货了!

评分

很好!!还会再买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