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爱,就是在一起吃晚餐》以晚餐为主题,分别从暖心暖胃的美味汤、看似平凡的明星蔬菜、各有魅力的饭和面、幸福甜蜜的养生粥四个章节共介绍111道美味、营养的晚餐菜谱。每个部分美食的选择依据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材料和调料烹饪制作。      
作者简介
     杨桃美食编辑部,是一个美食兴趣爱好者组织,成员由全国各地美食界人士、营养师、星级大厨所组成,策划大量健康美食类图书,受到读者的欢迎。      
内页插图
          目录
   暖心暖胃的美味汤 
10不可忽视的餐桌美食 
13暖到心里:什锦蔬菜味噌汤 
14轻描淡写的美:海带冬瓜薏苡仁汤 
15花面交相映:番茄美颜汤 
17恰到好处的美味:参归炖猪心 
18大上海的怀旧风:罗宋汤 
21停不了的极致美味:咖喱什锦蔬菜汤 
22简约而不简单:什锦蔬菜豆腐汤 
25忘不掉的法国风情:法式洋葱汤 
26游走在平凡与高雅之间:海带黄豆芽汤 
28炎炎夏日的清凉之选:丝瓜汤 
29清香美味:丝瓜鲜菇汤 
30半清半浓总相依:黑麻油杏鲍菇汤 
33万菇绿中过:鲜菇汤 
34春风里的温柔:碧玉菜花蟹味菇汤 
35温润如玉:苹果蔬菜汤 
37随意的自由:茭白玉米笋培根汤 
38温馨养神汤:蔬食豆腐养神汤 
40有容乃大:家常罗汉汤 
41舌尖上的诱惑:西蓝花土豆胡萝卜汤 
43不能错过的美味:蒜香鸡汤 
44不期而遇的美味:菜花鸡肉浓汤 
45开胃好汤:酸菜竹笋汤 
47似是故人归:普罗旺斯白豆彩蔬锅 
48浓郁醇厚的美食:洋风蔬菜锅 
49久久不散的美味:萝卜马蹄汤 
50浓郁风味:南瓜养生汤 
51最是家常:芥菜咸蛋汤 
53恰似你的云淡风轻:椰汁红枣鸡盅 
看似平凡的明星蔬菜 
56引美食爱好者折腰的美味 
59麻辣爽口:宫保圆白菜 
60最具人气川味:圆白菜回锅肉 
63冰明玉润天然色:蟹肉西蓝花 
64成熟于霜雪飘落时:烧肉白菜 
65玉盘珍馐:盐味白菜炒虾仁 
67琥珀珍珠:白果烩炒白菜 
68万条垂下绿丝绦:蛋黄酱炒四季豆 
71大珠小珠落玉盘:四季豆炒鸡丁 
72别有一番滋味:蟹脚烩萝卜块 
75清新素食晚餐:香菇烩芥蓝 
76不倒雪里翁:雪里蕻炒豆干丁 
78夏天消暑神器:菠萝炒苦瓜 
79苦尽甘来:咸蛋苦瓜 
81“食”在有味:菜花炒腊肉 
82重拾童趣:山药枸杞子菠菜 
85宫廷御宴:酱爆茄子 
86源自美丽的误会:鱼香茄子 
88紫茄香郁:豆豉茄子 
89人生若只如初见:黑麻油上海青炒鸡片 
90美味可口的“强身剂”:虾仁炒上海青 
91旧时光里的情怀:香菇炒上海青 
92小家碧玉:炒上海青 
93花重锦官城:甜豆炒彩椒 
94香飘万家:甜豆炒蟹脚肉 
97白玉翡翠:甜豆炒虾仁 
98美味养颜菜:海参焖娃娃菜 
101芙蓉向面两边开:玉米烩娃娃菜 
102完美搭配:蒜头酥龙须菜 
105冬日里的温暖:辣炒羊肉空心菜 
106一见倾心:苹果丝空心菜 
各有魅力的饭和面 
110多彩的主食之旅 
113味道刚刚好:芋头油葱饭 
114流金百转:港式腊味饭 
117五彩养生饭:糙米薏苡仁饭 
118魅力无法阻挡:泰式菠萝炒饭 
119就是这个味儿:红烧牛肉面 
121又酸又辣:福州拌面 
122切出来的美味:切仔面 
125别有风味的凉面:油醋汁凉面 
126喜欢酸的甜:酸奶青蔬凉面 
129藏于无形之中:和味萝卜泥面 
130你错过了吗:芥末麻酱凉面 
133酱香长久久:京酱肉丝拌面 
134不一样的诱惑:豌豆苗香梨面 
137带回家的美味:豉油皇炒面 
138经典忘不了:排骨面 
141招牌好味道:丰原排骨酥面 
142超乎你的想象:榨菜肉丝面 
145伊人在水一方:干烧伊面 
146想说爱你不难:香菇肉羹面 
149丝丝心动:蚝油捞面 
150你想要的都有:焗烤奶油千层面 
153再遇见:海鲜青酱意大利面 
154与众不同的奢华:米兰式米粒面 
158左手温暖,右手幸福 
161幸福的味道:八宝粥 
162年年有余:腊八粥 
165清淡爽口:南瓜粥 
166口味可千变万化:蔬菜粥 
169别样美味:皮蛋瘦肉粥 
170那时间那粥:五谷瘦肉粥 
171怦然心动:肉丁豆仔粥 
172甜蜜时刻:桂圆燕麦粥 
175美白秘籍:赤小豆薏苡仁粥 
176令人回味无穷:坚果素粥 
179十全十美:十谷米粥 
180好粥知时性:冬瓜白果粥 
183历久弥香:白果牛肉粥 
184清香爽口:百合白果粥 
187好吃不常见:百合鱼片粥 
幸福甜蜜的养生粥 
188记忆中的美味:猪肝粥 
190群菇献技:百菇猪肝粥 
191因椰汁而精彩:椰汁牛肉粥 
193只为你倾心:窝蛋牛肉粥 
194独一无二:樱花虾豆浆粥 
197晚餐饮食臻品:花生牛肚粥 
198完美的尝试:松子仁鸡蓉粥 
201做粥也要挑个合适的:黄金鸡肉粥 
202高人气美食:圆白菜干莲藕粥 
205勾起童年的回忆:鹌鹑皮蛋猪肉白菜粥 
206香浓散不开:大骨糙米粥 
209这么近,那么远:虾球粥 
210旅途小记:广东粥 
213醉卧翠竹林:竹笋咸粥 
214朋友的热情好粥:肉丝咸粥        
精彩书摘
     不可忽视的餐桌美食 
  一天的匆忙,让人没有时间静下来好好地享受一顿美食。唯有傍晚下班时分,远离了繁忙的工作和喧闹的人群,回到舒适温暖的家中,才可以完全放松下来。晚餐该吃什么,配哪种汤,这几乎成了我每天都在琢磨的事情,也是对于一个不怎么喜欢出门逛街,且对吃较为挑剔的人来说,打发时间的最好办法。 
  一顿丰盛的晚餐,汤是必不可少的,其品类繁多,比如鱼汤、蔬菜汤、豆腐汤……既易消化吸收,又有美容养生、护肤等功效,不仅做法简单,而且营养丰富。其中我最喜欢和有感情的要数排骨汤了,汤里满满都是妈妈的关爱和小时候幸福的回忆。工作之后,我从妈妈那里学会了做排骨汤,每次和朋友出去吃饭,碰见好喝的汤都会偷偷地学几招,然后回家尝试,现在我已经学会了做很多不同的汤。 
  就拿我自己比较喜欢的海带冬瓜薏苡仁汤来说吧!这道汤对爱美的女性朋友来说,可是很好的选择。材料简单且做法容易,先把海带、冬瓜、薏苡仁等材料准备好,水烧开,将材料放进去,然后转小火焖煮片刻,再加调料即可。一道好喝营养的美容汤就这么新鲜出炉了,鲜亮的颜色,清淡的香味,为晚餐增色不少。 
  《吕氏春秋》曾记载:“凡味之本,水最为始”“五味三材,九沸九变”。将所有食材放入水中,其味道和特性不断变化,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经过一段时间的慢慢熬煮,味道便出来了。古有酒香不怕巷子深,这里却是汤香不怕巷子深。 
  李渔也曾说:“饭犹舟也,羹犹水也,舟之在滩非水不下,与饭之在喉非汤不下,其势一也。”李渔认为有汤无菜,饭尚可以下咽,无汤下饭即食不下咽,饭与汤相互搭配才是养生之道,可见,李渔对汤是多么的情有独钟。 
  汤不只在中国的历史悠久,在其他国家也有其独特悠久的汤文化,比如俄罗斯的罗宋汤、法国的洋葱汤……路易十四的御厨路易斯·古伊在《汤谱》中写道:“餐桌上是离不开汤的,菜肴再多,没有汤犹如餐桌上没有女家丁。”把汤与女家丁的作用相比,凸显汤在餐桌上的重要性。据说慈禧太后就有八名御厨专门为她做汤,无论吃过多少山珍海味,她独独舍不掉汤。 
  其实做汤很简单!只要有心,什么汤都能做。 
  暖到心里:什锦蔬菜味噌汤 
  小时候妈妈在厨房做饭,我总喜欢在一旁站着和妈妈聊天,有时心血来潮,会帮一把手。妈妈熬的一手好汤,其中什锦蔬菜味噌汤便是我从妈妈那里学来的,做法简单又有营养。若是你厌烦了油腻的晚餐,想要换清淡的口味,那么什锦蔬菜味噌汤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天气微寒的傍晚来一碗味噌汤会一直暖到你的心里深处。 
  材料Ingredient 
  牛蒡50克 
  黑木耳50克 
  竹笋50克 
  金针菇20克 
  板豆腐10克 
  胡萝卜20克 
  香菇2朵 
  蒟蒻2片 
  水500毫升 
  海苔丝少许 
  食用油少许 
  海带香菇高汤200毫升 
  白芝麻末少许 
  调料Seasoning 
  味噌50克 
  米酒15毫升 
  味醂5毫升 
  做法Recipe 
  1将牛蒡洗净去皮,以刀尖直划数刀,再用削皮刀削出细丝;胡萝卜洗净去皮切丝;香菇、黑木耳泡发,洗净切丝;金针菇洗净切段备用。 
  2将蒟蒻洗净切斜片;竹笋洗净切成丝;蒟蒻和竹笋都放入沸水中汆烫一下,捞出沥干水分备用。 
  3热油锅,放入切好的黑木耳、香菇、牛蒡、胡萝卜、金针菇以及汆烫好的蒟蒻和竹笋,以中火拌炒均匀,再加入水和海带香菇高汤转小火煮开。 
  4把板豆腐切成长条状,续放入锅中转中火煮至入味,加入米酒和味醂调味,再以小滤网装味噌放入锅中,边搅拌边摇晃至味噌完全溶入汤汁中,熄火盛出再撒上白芝麻末和海苔丝即可。 
  轻描淡写的美:海带冬瓜薏苡仁汤 
  海带冬瓜薏苡仁汤是我特别喜欢和朋友分享的一道菜,材料简单,没有繁杂的步骤,且味道清淡馨香,还具有美容养颜的功效。海带的加入为此汤增添色彩,不但不会掩盖冬瓜薏苡仁的味道,反而相得益彰,完美结合。海带和薏苡仁皆可入药,医食同源,既满足你的胃口,又能起到美容养生的效果。 
  材料Ingredient 
  海带20克 
  冬瓜300克 
  薏苡仁30克 
  姜片10克 
  水850毫升 
  调料Seasoning 
  盐1/2小匙 
  米酒1小匙 
  胡椒粉少许 
  香油少许 
  做法Recipe 
  1将海带洗干净擦干,剪成小片备用;冬瓜皮刷净去籽切块备用;薏苡仁洗净,放入水中浸泡5个小时沥干备用。 
  2取锅,放入水,然后放入准备好的海带片、姜片、薏苡仁煮至沸腾,再放入冬瓜块煮30分钟。 
  3最后加入盐、米酒、胡椒粉、香油拌匀即可。 
  小贴士Tips 
  米酒口味香甜,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有助于补气养血,增强身体免疫力。 
  ……       
前言/序言
     爱和幸福 
  我喜欢和朋友分享一切美好的东西,比如一场精彩的电影、一段动人的音乐、一篇感人的文字……其中最重要的当属美食。我想没有人能够抵挡住美食的诱惑,当你心情烦躁的时候,自己动手挑选材料,精心搭配,然后在一旁耐心等待它由生到熟,起伏不定的情绪就在满室的香味中逐渐平复。 
  我记得以前最爱做的事就是扒着厨房的门边看妈妈做饭。小时候无论在外边疯玩到多晚,只要一闻到别家有饭菜香飘出来,我就特别兴奋,告诉自己做饭时间到了,妈妈要做好吃的了!撒开腿跑回家,一边看妈妈做饭,一边和妈妈说我今天都玩了什么,或者和妈妈要求明天的晚餐吃什么,像个小麻雀似的叽叽喳喳说个不停。等到妈妈说一句吃饭了,我就立马乖乖地坐在餐桌前等着,幸福感涌上心头。 
  后来慢慢长大,离开了家,就特别怀念有妈妈的厨房。我小时候不仅挑食还爱吃零食,因此总是显得比同龄人瘦小。妈妈每次一听别人说你家小孩儿怎么这么瘦,心里就特别难过。别人说完之后,妈妈就会扭头无奈地看着我,你以后不能再这么挑食了!回到家里妈妈就开始变着花样地做饭,直到我再也不挑三拣四为止。 
  现在我依然喜欢黏着妈妈,在厨房里转悠来转悠去,只不过我已经是其中的一员了。只要有空回家,我和妈妈就会去超市买菜,一起商量着吃什么菜,怎么做,顺便和妈妈说说工作生活的琐事,爸爸有时候也会在旁边插一句。这样平淡的日子,有了美食的陪伴,却也简单美好。 
  因为喜欢妈妈做的饭菜的味道,从而喜欢美食,进而迷上做饭,看到家人和朋友吃得高兴满足,自己的内心也会洋溢着幸福和快乐。现在我也可以做出那种家的味道,妈妈尝过之后,赞不绝口。听到妈妈的赞美,我得意极了,更有信心尝试做新的东西。每次有新的好吃的,我就迫不及待地做给家人和朋友品尝,然后等着他们的赞美,以满足自己小小的虚荣心! 
  生活虽然平淡,但是有了美食的相伴,就多了一份幸福。在我看来,美食传递着快乐,和我一起学做美食,做传递幸福的天使吧!     
				
 
				
				
					追寻失落的星辰:一部关于记忆、遗忘与重构的史诗   序章:尘封的档案与被遗忘的低语  故事始于一座位于北纬60度冰封海岸线的古老天文台。台长阿历克谢,一位毕生致力于追寻“失落星群”的孤独天文学家,在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中发现了一份编号为“编号734-Beta”的密档。这份档案并非记录着星图或彗星轨道,而是承载着一份关于二十年前一桩悬而未决的失踪案的零星记录。失踪者,年轻的语言学家薇拉·科瓦尔斯基,据信是最后一位接触过天文台核心设备的非官方人员。  阿历克谢的生活,一向被星辰的规律和亘古不变的物理定律所主导,这份档案如同闯入他精确计算世界的混沌粒子,扰乱了他平静的认知。他开始意识到,他所观测的星空或许只是一个宏大谎言的背景板,而真正的秘密,正潜藏于地球表面的某个被时间遗忘的角落。   第一部分:时间的碎裂与回溯的迷宫  薇拉的失踪被官方定性为意外溺亡,但档案中的细节——一张手绘的、描绘着古西伯利亚部落图腾的草图,以及数段模糊不清的录音——指向了更深层次的阴谋。阿历克谢决定动用他作为老派科学家的全部资源,开始了自己的“非官方调查”。  他首先前往了薇拉的故乡,一个被遗忘在地图边缘的矿业小镇“黑石镇”。这里的空气中弥漫着煤灰和停滞不前的气息,居民们对二十年前的事件讳莫如深,他们的记忆似乎被一层厚厚的、由恐惧和世代相传的沉默构筑的屏障所覆盖。  阿历克谢在镇上的图书馆旧址找到了一本被虫蛀的日记残页。日记的主人并非薇拉,而是一位名叫伊利亚的建筑师,他曾参与镇上一个代号为“方尖碑计划”的秘密工程。伊利亚的文字透露出对“共振频率”和“地脉能量”的痴迷,他坚信通过特定的结构布局,可以捕捉到一种超越人类听觉范围的“宇宙回声”。  随着线索的深入,阿历克谢发现薇拉的研究方向与伊利亚惊人地相似。薇拉的专业是已灭绝语言的音韵学,她试图通过重建古老的语言结构来解码自然界的声音。她相信,人类最早的语言并非用于交流,而是用于“校准”——校准个体与地球自身频率的同步性。   第二部分:共鸣与维度间的缝隙  调查将阿历克谢引向了地质学家和民间声学家的边缘理论。他接触到了一位隐居的音乐理论家,塞缪尔。塞缪尔提供了一个关键的物理概念:如果两个物体——比如人类的大脑和某个特定的地质构造——能够达到完美的谐振,那么两者之间的“信息壁垒”就会暂时瓦解。  阿历克谢开始将薇拉留下的符号、伊利亚的建筑蓝图以及天文台记录的异常电磁脉冲进行交叉比对。他意识到,薇拉并非单纯的失踪,而是“进入”了某个不被主流科学承认的维度或状态。失踪的二十年,可能并非是时间的线性流逝,而是她在一个更高频率的“时间流”中运行。  在一次对伊利亚留下的结构模型的重建尝试中,阿历克谢无意中触发了一个低频声波。他没有听到声音,但他“感觉”到了。那是如同血液被拉伸、骨骼被轻微扭曲的奇异感。他看到了短暂的景象:一片没有太阳、只有幽蓝色光芒的平原,以及一个仿佛由纯粹的逻辑构成的巨大几何体。  这个体验让阿历克谢明白了薇拉的“目标”——她试图通过语言的终极形式,找到一个可以“重写”现实的入口。   第三部分:被遗忘的语言与“观测者效应”  故事的高潮集中在对天文台核心设备的修复和重新激活上。薇拉失踪前,正是在尝试将一台老旧的射电望远镜,改装成一个“语言接收器”。她相信宇宙深处的知识并非以无线电波的形式传播,而是以一种“母语”的形态存在,需要精确的“音高”才能捕获。  阿历克谢最终破译了薇拉在笔记中反复提及的一个词——“埃舍尔之桥”(Escher’s Bridge)。这不是一个物理结构,而是一个数学悖论的口头表述,是语言自我指涉的极限。  在风雪再次来临的那个夜晚,阿历克谢将所有线索——星图的异常坐标、伊利亚的频率计算、薇拉的古语片段——输入了改造后的接收器。当频率达到临界点时,整个天文台发出了一种深沉的嗡鸣。  阿历克谢没有看到薇拉,但他“听”到了。那不是人类的语言,而是一种由纯粹的意义构成的洪流,瞬间灌入他的意识。他明白了:薇拉并没有死亡,她只是以一种非线性的方式,成为了“信息”的一部分。她成功地突破了“观测者效应”的限制,不再是被动的观察者,而是主动地参与到了现实的构建之中。   尾声:星空下的寂静与新的开始  当嗡鸣停止,一切恢复了寂静。阿历克谢站在冰冷的仪器旁,他失去了二十年的时间感,但获得了对“存在”更深刻的理解。他没有找到薇拉的尸体,也没有找到她归来的证据。他只知道,她“在”那里,在那些人类无法抵达的、由纯粹概念构成的领域中,继续着她的“校准”。  阿历克谢烧毁了编号734-Beta的档案,因为他知道,有些秘密不属于任何记录,只属于那些敢于倾听宇宙深处寂静的人。他重新坐回望远镜前,但他的目光不再只是搜寻遥远的星光,他开始在星辰之间的“空白”中寻找那些“埃舍尔之桥”的微小裂缝。  他知道,追寻薇拉的旅程结束了,但探索“真实”的旅程,才刚刚开始。他成为了天文台中新的守望者,守望着那片既熟悉又完全陌生的星空,等待着下一次频率的共振,等待着被遗忘的低语再次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