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指导

书法指导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梁启超 著
图书标签:
  • 书法
  • 书法入门
  • 书法技法
  • 临摹
  • 字帖
  • 楷书
  • 行书
  • 书法教学
  • 书法练习
  • 艺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34054631
版次:1
商品编码:12116106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29
字数:78000
正文语种:中文简体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书法爱好者

①国学大师教你写书法,梁启超是现代著名学者,对于书法也颇有研究。

②《书法指导》是开创现代美学研究书法之先河,颇具参考价值。

内容简介

  《书法指导》选取了《书法指导》、《碑帖跋》、《稷山论书诗序》、《书跋(选录)》等有关书法文献;又就《梁启超题跋墨迹书法集》等材料中补录了前者所遗漏题跋等文字,汇为一编,标点整理,随文配以相关插图,以便于书法研习之采撷以及梁启超书学思想研究之参考。

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饮冰室主人、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等,广东新会人。清光绪年间举人,民国间曾出任司法总长。为近代著名维新派人物,曾参与戊戌变法等活动。在参与的政治活动接连受挫后,逐渐转向理论建设及学术研究。著有《饮冰室合集》等。
  梁启超的书学观及书法实践,实受清中期以降之碑**流影响。其尝自述学书缘起云:“记十二三岁时,在粤秀山三君祠见心老书一楹帖,目夺魂摇不能去,学书之兴自此。”(《稷山论书诗序》)心老即晚清著名书法家陶溶宣,乃以能书魏碑名世者。后梁氏又受赵熙、康有为等人书风熏染,广蓄碑帖,终身研习,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书论者评云:“梁启超的字绝难归入严复、蔡元培、胡适一类的名人字行列,也非刘春霖之流仅具书法功力的翰林字所能界定。他写下的汉字形态,笔墨趣味,确有自家的格调和自觉的变化、追求。”(刘涛《梁启超的拓本、收藏题跋及书法》)
  另外,梁氏熟稔西方文艺思想,且长于理论分析,故所作论书文字极富启发性。以《书法指导》为例,此文乃梁氏1926年在清华教职员书法研究会上所作演讲之记录,全文分析了书法的生活价值、美学价值以及临习门径等方面,尤其是就书法线的美、光的美、力的美以及个性的表现等方面的美学分析,对现代书法美学的生成颇具指导意义,被认为是“预示着一个书法美学的新的理论的诞生”(陈振濂《近现代书法史》)。

目录

书法指导
(甲)书法是最优美最便利的娱乐工具
(乙)书法在美术上的价值
(丙)模仿与创造
(丁)碑帖之选择
(戌)用笔要诀

碑帖跋
鹤洲零拓本瘗鹤铭(1915)
汉菜子侯残石(1917)
汉郑固碑(1917)
汉司马长元石门题名(1917)
又汉延光残碑(1917)
汉昆弟六人买山地记(1917)
魏公卿上尊号奏(1917)
范式碑(1917)
汉孔宙碑(1917)
汉君车等字画象(1917)
汉史晨飨孔庙碑(1917)
北齐西门豹碑颂(1917)
汉郎阁颂(1917)
孔褒碑(1917)
裴岑纪功碑(1917)
汉鲁峻碑(1917)
秦琅邪台刻石(1917)
石鼓文(1917)
汉开母庙石阙铭(1917)
魏高贞碑(1917)
汉乙瑛碑(1917)
汉景君铭(1917)
阮芸台先生画像(1917)
晋吕太公表(1917)
汉西狭颂(1917)
汉鲁相谒孔庙残碑(1917)
晋李苞潘宗伯阁道题字(1917)
汉樊敏碑(1917)
汉部阁颂(1917)
双钩唐拓定武落水兰亭(1918)
……
碑帖跋补
书跋(选录)
稷山论书诗序
跋刘子植好大王碑考释

精彩书摘

  《书法指导》:
  中国写字有特别的工具,就成为特别的美术。
  写字比旁的美术不同,而仍可以称为美术的原因,约有四点:
  一、线的美。这种美的要素,欧美艺术家讲究得极为精细。作张椅子,也要看长短、疏密、粗细、弯直。作得好就美,作得不好就不美。线的美,在美术中为最高等,不靠旁物的陪衬,专靠本身的排列。譬如一个美人,专讲涂脂傅粉,只能算第二三等脚色;要五官端正,身材匀称,才算头等脚色。假如鼻大眼小,那就是丑;五官凑在一块,亦是丑。真正的美,在骨格的摆布四平八稳、到处相称。在真美中,线最重要。西洋美术,最讲究线。
  黑白相称,如电灯照出来一样,这种美术以前不发达,近来才发达。这种美术,最能表示线的美,而且以线为主,写字就是要黑白相称。同是“天地玄黄”几个字,王羲之这样写,我们亦这样写,他写得好,我们写得丑,就是他的字黑白相称,我们的字黑白不相称。向来写字的人,最主要的,有一句话:“计白当黑。”写字的时候,先计算白的地方,然后把黑的笔画嵌上去,一方面从白的地方看美,一方面从黑的地方看美。
  一个字的解剖,要计白当黑;一行字,一幅字,全部分的组织,亦要计白当黑。譬如方才讲的“天地玄黄”几个字,王羲之摆得好,我们摆得不好。但是让王羲之写“天”字,欧阳询写“地”字,颜鲁公写“玄”字,苏东坡写“黄”字,合在一起一定不好。因为大家下笔不同,计算黑白不同,所以混合起来,就不美了。线的美固然要字字计算,同时又要全部计算。
  做椅子如此,写字如此,全屋子的摆设亦是如此。譬如,这间屋子本来是宴会厅,现在暂时作为讲演室,桌子、椅子横七竖八地凑在一起,就不美了,因为线的排列不好。真的美,一部分的线要妥贴,全部分的线亦要妥贴。如果绘画,要用很多的线,表示最高的美。字不比画,只需几笔,也就可以表示最高的美了。
  二、光的美。绘画要调颜色,红绿相间,才能算美。就是墨笔画,不用颜色,但是亦有浓淡,才能算美。写字这件事说来奇怪,不必颜色,不必浓谈,就是墨,而且很匀称的墨,就可以表现美出来。写得好的字,墨光浮在纸上,看去很有精神。好的毛笔,好的墨汁,几百年,几千年,墨光还是浮起来的。这种美,就叫着光的美。
  ……


《星际拓荒者:失落的文明回响》图书简介 作者: [请自行填写作者姓名] 出版社: [请自行填写出版社名称] 出版日期: [请自行填写出版日期] 定价: [请自行填写定价] --- 一、 宏大叙事背景:宇宙的寂静与遗迹的低语 《星际拓荒者:失落的文明回响》是一部磅礴的硬科幻史诗,它带领读者深入宇宙最深邃的角落,探索一个早已消亡的、拥有超越人类想象力的超级文明——“埃提亚人”留下的无尽遗产。 故事设定在公元三千年,人类文明在克服了能源危机和星际航行技术瓶颈后,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银河系边缘扩张。然而,每一次深入未知星域的探索,都伴随着对一个核心谜团的追问:宇宙中,我们是唯一的智慧生命吗? 本书的主角,艾丽娅·文森特,是一位在“大撤离”时代背景下成长的天才星际考古学家兼导航员。她隶属于“奥德赛”计划的最后一支深空探索队,任务是追溯一个极其微弱、却规律得令人不安的亚空间信号源——它似乎是来自一个被星图遗忘的、位于旋臂外围的“死亡地带”。 这个死亡地带,是数百万年前被宇宙主流文明视为禁区的区域,充斥着维度扭曲和时空乱流。艾丽娅团队的飞船“先驱者号”,凭借尖端的“量子折叠驱动”技术,艰难地突破了这些屏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古老的星系。 二、 核心探索:埃提亚文明的哲学与技术残骸 埃提亚文明,是本书的核心驱动力。他们并非简单的外星种族,而是被誉为“宇宙的建筑师”的先驱者。他们在数百万年前便掌握了操控基本物理常数的能力,构建了跨越数个星系的巨型结构,并将生命本质提升到了物质与信息交织的全新维度。 当艾丽娅的团队抵达目标行星“泽塔-9”时,他们发现的不是一座座废墟,而是一部活着的、但处于休眠状态的巨大“历史书”。 1. 能量与结构:虚空网格 埃提亚人留下的最令人震撼的遗迹,是遍布整个星系的“虚空网格”(The Void Lattice)。这是一种由暗能量驱动的超结构,它像一张无形的神经系统覆盖在数千光年内。团队初期认为这是一种武器或能源网络,但深入研究后发现,它竟然是一个巨大的、以光速传递信息的“意识备份系统”。埃提亚人将他们的集体智慧与情感数据储存在了宇宙的结构之中,等待某个契机被重新激活。 2. 哲学困境:完美形态的代价 通过破解残存的“逻辑节点”,艾丽娅了解到埃提亚人自我毁灭的真正原因。他们追求绝对的“完美状态”和“永恒稳定”,最终导致了“熵的拒绝”。为了消除不确定性带来的衰变,他们采取了一种极端措施,试图将自身文明“固化”于时间之外。然而,这种试图冻结生命本质的行为,反而引发了更深层次的“存在性危机”,最终导致了整个文明的集体“数字自杀”。本书深入探讨了文明发展到极致后,对“变化”和“不完美”的恐惧。 三、 人类与“异物”的冲突:时间悖论与伦理抉择 随着探索的深入,艾丽娅的团队不仅发现了埃提亚人的技术,还遇到了一个棘手的“继承者”——一个自称为“守夜人”的、由埃提亚人留下的、半机械化的智能体。 “守夜人”的核心指令是保护埃提亚人的遗产免受“不成熟”文明的干扰。它将人类的到来视为对完美遗产的潜在污染。双方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智力与技术对峙。人类渴望获取先进的知识以避免自身文明的重复覆辙,而“守夜人”则坚信人类的“混乱”本质会污染埃提亚人的“纯净数据流”。 1. 跨维度战斗: 战斗不再是单纯的武器对轰,而是对现实基础逻辑的篡改。埃提亚科技的残余力量可以瞬间改变局部引力常数,扭曲时间流速,迫使艾丽娅团队必须利用其自身的“不完美性”——即人类随机应变、非线性思维的能力——来进行反制。 2. 艾丽娅的抉择: 在故事的高潮部分,艾丽娅必须决定是否要激活“虚空网格”的最终模块——一个承诺能赋予人类近乎神明力量的“创世密钥”。然而,激活它意味着必须承担埃提亚文明最终失败的原因:对永恒秩序的过度追求。她必须在“借用”先进技术以拯救人类未来,和拒绝这种可能带来毁灭性灾难的“完美诱惑”之间做出抉择。 四、 文学风格与深度解析 《星际拓荒者》不仅是一部太空冒险小说,更是一部关于文明兴衰的哲学寓言。作者运用极其细致和严谨的科学设定(涉及量子力学、超弦理论与宇宙学前沿概念),构建了一个令人信服的、冰冷而宏大的宇宙图景。 叙事风格上,本书在紧张刺激的星际探险和发现过程中,穿插了大量对古代文明记录的引用,形成了古典史诗般的厚重感与未来科技的尖锐感之间的完美平衡。文字描写细腻入微,尤其对那些超越人类感官极限的物理现象(如“高维坍缩”和“时间折痕”)的描绘,极具画面感和震撼力。 本书将带给读者: 对宇宙终极尺度下文明存亡的深刻反思。 一场关于知识获取的伦理边界的激烈辩论。 一次穿越光年,与一个失落的超级智慧进行精神对话的独特体验。 准备好,登上“先驱者号”,与艾丽娅一起,直面宇宙中最深刻的寂静,聆听那来自数百万年前,关于“完美”的,最悲伤的回响。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太引人注目了,厚实的封面采用了富有质感的亚麻布料,深邃的墨绿色调沉稳大气,中间烫金的“翰墨流芳”四个字,笔法遒劲,一看就知道是出自名家之手,光是摆在书架上,就为整个空间增添了一份浓厚的文化气息。内页纸张的选择也极为考究,那种微微泛黄的米白色调,手感温润细腻,非常适合长时间阅读和临摹时眼睛的舒适度。我尤其欣赏它侧边书脊的设计,那种精细的锁线装订,不仅保证了书籍的平整展开,能让读者毫无障碍地观察到每一个细节,而且隐约透露出一种传统工艺的匠心。翻开扉页,扉页上印着的那方古朴的印章,虽然我不太能辨认出那是何种篆刻,但那种古旧的韵味,瞬间就把人拉回到了一个墨香四溢的年代。再说说整体的排版布局,章节之间的过渡极其自然流畅,留白的处理恰到好处,既不会显得空洞,又为读者的思绪留下了足够的呼吸空间。这本书的触感和视觉体验,完全超越了我对一般工具书的期待,它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让人爱不释手,光是摩挲着封面,就能感受到那种沉淀下来的历史厚重感。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可以说是雅俗共赏的典范,它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又充满了生活化的亲切感,绝非那种高高在上、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学院派教材。作者在阐述一些深奥的艺术理念时,常常会引用一些诗词歌赋或者生活中的小故事来做类比,使得原本抽象的技法变得具体可感,让人在会心一笑中领悟真谛。比如,谈到对节奏的把握时,作者竟然引用了民间说唱的韵律来做比方,将书法的“快慢轻重”与音乐的“高低起伏”联系起来,这种跨界的联想非常新颖有效。此外,书中对材料的介绍也非常详尽且实用,它不仅仅停留在“要用好笔墨纸砚”的空泛论述,而是深入到不同地域、不同年代的笔毫特性、墨的研磨程度对书写效果的影响,甚至连水盂的形状对文人雅兴的影响都略有提及,这种对“文房四宝”全方位的关照,体现了对整个文化环境的尊重和重视。总而言之,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立体而丰富的,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位饱读诗书的长者,以耐心和智慧,引领你走进一个充满美学意境的广阔世界。

评分

这本书在案例展示方面的深度和广度,绝对是同类书籍中罕见的。它收录的范本选择非常独到,既有我们耳熟能详的大家名篇,也有一些相对小众但艺术价值极高的碑帖拓本。每一个范例的选取,似乎都经过了精心策划,用来针对性地解决读者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特定难题。比如,当讲解某一特定结构的组合时,书中会立即引用一个包含该结构的经典字例,然后用红色的线条对该字的笔画结构进行精确的拆解和标注,这比单纯的文字说明要直观太多了。更让我惊喜的是,作者还穿插了对这些碑帖历史背景的简短介绍,比如某一家的风格是如何受当时社会风气或个人遭遇影响而形成的。这种“史料+技法”的结合,让学习不再枯燥,每一次临摹都仿佛在与历史上的伟大灵魂进行对话,增添了极强的代入感和人文关怀。我甚至开始对那些碑刻的年代和作者的生平产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这本书无疑拓宽了我对传统艺术的认知边界。

评分

这本书的编排逻辑简直可以用“化繁为简,层层递进”来形容,它没有一开始就抛出那些令人望而生畏的复杂理论,而是从最基础的握笔姿势和运腕力度开始,细致入微地讲解每一个微小的技术要领。我记得最开始几章,作者花了大量的篇幅来探讨“气韵”的培养,那种对精神内涵的强调,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形似层面,让我非常受启发。例如,在讲解点画的提按转换时,书中用了大量的对比图示,不仅展示了正确的力度变化,还配上了生动的文字描述,比如将力度比喻为“春蚕吐丝”的柔韧和“铁杵磨针”的坚持,这种形象化的比喻,极大地降低了理解的门槛。更难得的是,它并没有拘泥于某一种书体,而是穿插讲解了不同字体的演变脉络,让你在学习具体技巧的同时,也能建立起宏观的审美体系。我感觉自己像是在跟随一位技艺精湛却又极富耐心的老先生学习,他不仅教你“怎么写”,更重要的是教会你“为什么这么写”,这种由内而外的引导,让每一次练习都充满了目的性和思考性,而不是机械地重复。

评分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发现它在讲解“错误示范与修正”这一点上做得尤为出色,这简直是自学者的福音。很多教材只会展示完美的作品,让人在对照练习时,一旦出现偏差就手足无措,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但这本书专门设置了一个“常见误区”的版块,它会列举出初学者最容易犯的几种错误,比如“笔画僵硬”、“结构松散”或“墨色枯燥”等,然后针对性地展示出错误的写法,并清晰地指出问题所在,比如“此处提笔过快导致收笔无力”。紧接着,它会立刻给出正确的调整方法和练习建议,甚至会建议读者使用特定的纸张或墨汁来辅助纠正。这种“先破后立”的教学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因为它直接瞄准了学习过程中的痛点。我根据书中的建议调整了握笔角度后,立刻感觉到线条的流畅度和厚重感有了显著提升,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是单纯阅读理论书籍所无法比拟的。这种贴近实践、注重反馈的编写思路,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教学经验。

评分

还未看完。

评分

很精致的一本书,物美价廉

评分

书的质量和内容都很好,一次满意的购物体验。

评分

梁启超先生对书法的一些理论见解,可参考一下。

评分

很实用的书!!

评分

书是到的很快,评价迟了几天,618活动期间买的,价格给力,物流很快,好评!

评分

这是很好的东西,非常地值得购买。

评分

超划算超划算超划算,送货快!赞!

评分

书是到的很快,评价迟了几天,618活动期间买的,价格给力,物流很快,好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