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勇、袁偉時、李鼕君、端木賜香、金羲和,近代史一綫專傢學者講述:每一次關鍵轉摺點上,我們這個民族的苦難輝煌。
★晚清最後十八年,各方勢力、各個利益集團如何生死搏鬥,同歸於盡?英法聯軍為什麼燒的是圓明園而不是紫禁城?東北易幟始末如何?是什麼讓汪精衛必須選擇親日?鴉片煙雲裏大清經曆瞭怎樣的帝國夢碎?恭親王是怎麼死的?真實的慈禧與光緒是怎樣的關係?大清外交傢李鴻章如何傲慢?八國聯軍與大清是如何莫名其妙打起來的?五四為何永垂青史?
★晚清七十年,摺射中國轉型睏境;民國三十年,曆史中的巨大變革。一百年,怎樣的一個中國?
鴉片戰爭,揭開瞭中國二韆年一遇的社會大變革,開始瞭中國近代史上的轉型。在晚清70年中國社會轉型的睏境中,我們為何如此之艱?民國30年,經曆瞭怎樣的變革?《從晚清到民國》近代史一綫專傢學者袁偉時、馬勇等講述每一次關鍵轉摺點上的曆史事件,帶動的社會變革,記錄我們這個民族的苦難輝煌。一百年,怎樣的一部中國近代史?
馬勇,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著有《重尋近代中國》《晚清二十年》《清亡啓示錄》《容忍曆史不完美》等作品。
袁偉時,中山大學離休教授。第七屆全國人民代錶大會代錶。1986年至1990年任中山大學中山市分校——孫文學院首任院長。1987年當選中國現代哲學史學會副會長。2008年美國斯坦福大學鬍佛研究院的訪問學者。袁教授著述以思想深刻、見解獨到著稱,素為近現代思想史愛好者、時政類報刊閱讀者,如《南方周末》《三聯生活周刊》《南方人物周刊》等讀者群體所推重,深得學術界、讀書界普遍好評,奠定瞭其在近代史研究和社會公共領域的廣泛社會影響。主要著作有:《中國現代思想散論》《大國之道》《帝國落日:晚清大變局》《近代中國論衡》《昨天的中國》等。
還原真實的慈禧與光緒的關係
恭親王之死
五四:從愛國激憤到製度尋思
英法聯軍為什麼燒的是圓明園而不是紫禁城?
大清第一外交傢的傲慢
被扇臉的宋教仁
中國近代史上一場莫明其妙的戰爭
天國的沉淪
盛宣懷一腳踩到瞭火藥桶
徐繼畬的地緣政治新世界
晚清使臣郭嵩燾何以變成“公敵”
曾國藩齣山記
鴉片煙雲裏的帝國夢碎
不閤作的南方
俠骨前生悔寄身
孤花還不避狂風
巴黎點瞭一把火
東北變瞭天
把新生活變成一場錶演
檢點生平未盡心
恭親王之死
1898 年5 月29 日,清光緒二十四年四月十日,夜幕降臨時分,位於內城什刹海西北角的恭王府內哭聲一片。恭王府的主人,也就是大清王朝首席軍機兼總理衙門領班大臣恭親王奕訢終於久病不治,撒手人寰,年僅六十六歲。人們普遍相信,依照中國王朝政治政隨人亡的韆年規律,隨著恭親王的逝世,中國政治必將發生某些變化。
恭親王奕訢為宣宗道光皇帝第六子,1850 年受封為親王。三年後,年僅二十歲的奕訢充任軍機大臣,開始瞭他在清廷最高決策層的政治生涯。當1860 年英法聯軍嚮北京進犯的時候,體弱多病的鹹豐帝帶著妻妾親隨一溜煙地逃亡熱河,恭親王奕訢擔當起留守北京的重任,負責與聯軍議和。
奕訢先前與外國人接觸時,總是抱有衊視態度,並摻和著仇恨與恐懼。當他與西方人的接觸越來越多時,他的態度發生重大改變,開始贊賞西方人的工作精神和敬業態度。他同意由英國人李泰國整頓重建中國海關,充分信任英國人赫德擔任海關總稅務司,足以證明他對西方,對世界的看法已發生根本性轉變,所以有人送給他一個“鬼子六”的綽號。
英法聯軍導緻的外交危機化解後,中外交涉事務日漸增多,清政府原有的“六部”架構已無法滿足這種需要。1861 年初,清廷批準恭親王等人的建議設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接管以往由禮部和理藩院分彆執掌的對外事務。中國終於打開通往世界的大門。在此後總理衙門存在的四十年中,奕訢擔任領班大臣達二十八年之久。
在恭親王主持朝政的那些年,他與漢族齣身的大臣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鬍林翼等人在慈禧太後的支持下,修補內部政治秩序,調整對外戰略方針,基本放棄沿襲已久的宗藩朝貢體製,嚮西方學習,走上霸道政治的道路,以屈辱的姿態韜光養晦,接受條約體製,緻力於和平外交,為大清王朝的恢復與發展贏得瞭一個難得的外部環境。
和平的外部環境、穩定的國內秩序、相對開放的對外政策,當然有助於中國的發展,經過大約三十年的努力,中國在經濟上修復因兩次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所遭到的破壞,綜閤國力與軍事力量雖不能與老牌資本主義強國相比,但在亞洲的中心地位與大國氣勢畢竟得到瞭相當程度的恢復,中國終於邁齣步入“近代”的腳步。恭親王奕訢由此被譽為“中國第一次近代化運動”的倡導者和踐行者。
在中國走嚮近代的徵途中,恭親王奕訢確實起到過重要作用,然而他在提倡中國嚮西方學習的同時,始終不認為中國在整體上落後於西方,始終相信中國自古相傳的政治體製在經過兩韆年的不斷更新後,大有“曆史終結”的意味。在他的政治理念中,中國不如西方隻是暫時的和局部的,一旦中國人學習、掌握瞭西方近代科學技術,中國必將重新崛起,依然是世界政治格局中重要的一極。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奕訢的期待並沒有變成現實。1894 年黃海一戰,舉全國三十年積纍創建的北洋海軍頃刻瓦解。緊接著,馬關議和,割地賠款,大清王朝陷入空前的政治危機。人們將矛頭對準恭親王領導的清政府,以為三十年洋務新政不過是一場“跛足”的近代化運動,中國並沒有利用財富增長的機會適時進行政治體製改革,舊有的政治體製束縛瞭中國的發展,這也是甲午戰敗的根本原因。
這本書的文字功底,簡直可以用“典雅而不失靈動”來形容。作者的遣詞造句,明顯是經過瞭反復錘煉的,每一個長句的結構都極其考究,充滿瞭古典韻味,讀起來如同品一杯陳年的佳釀,迴味悠長。但奇怪的是,這種看似嚴肅的文風,卻一點也不讓人感到晦澀難懂。相反,在描述那些動蕩不安的場景時,文字又變得如同刀鋒般犀利,節奏感極強,仿佛能聽到槍炮聲和人群的喧囂。最讓我佩服的是,作者在處理那些敏感或極具爭議性的曆史人物時,展現齣瞭一種罕見的剋製與公允。他沒有急於下定論,而是將所有的證據和側麵描寫攤開,讓讀者自己去體會其中的復雜性。這種尊重曆史的審慎態度,體現齣作者深厚的學養和人文關懷。閱讀的過程,與其說是獲取信息,不如說是一種審美體驗,它將枯燥的曆史事實,提煉成瞭富有張力和美感的文字藝術品。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視角非常獨特,它沒有那種宏大敘事的架子,而是深入到曆史的肌理之中,通過對一些具體人物命運的描摹,展現瞭那個大時代變遷的側影。作者對細節的把握簡直令人拍案叫絕,無論是市井之間的俚語俗談,還是官場上的迂腐做派,都刻畫得入木三分,讓人仿佛置身其中,能聞到那個年代特有的塵土味和變革的氣息。尤其是對知識分子在新舊思想碰撞下的掙紮與彷徨,著墨甚多,那種精神上的撕裂感,即使是今天讀來,依然能引起強烈的共鳴。讀完之後,我深切感受到曆史並非教科書上那般刻闆的綫性發展,它是由無數個鮮活、矛盾、充滿掙紮的個體生命交織而成的復雜圖景。這本書的價值,就在於它還原瞭曆史的“溫度”和“質感”,而不是冰冷的史實羅列。那種細膩的情感滲透,使得冰冷的年代背景變得有血有肉,讓人在沉思之餘,不免為那些在時代洪流中身不由己的個體感到嘆息。它不隻是在講述“發生瞭什麼”,更是在探討“人是如何經曆這一切的”。
評分坦率地說,這本書在處理地域和民族多元性方麵做得非常齣色,遠遠超齣瞭我預期的範圍。它沒有把曆史的舞颱局限在傳統的京畿重地,而是將筆觸深入到沿海通商口岸、內陸省份乃至邊疆地帶。通過對不同地域精英和普通百姓對“變革”的不同反應的對比描繪,展現瞭一個遠比我們想象中更為立體和充滿活力的近代中國。比如,對南方某個商幫如何在政治風雲變幻中迅速調整策略,以及北方某個傳統士紳如何堅守或放棄舊有秩序的描寫,都充滿瞭地域特色和生活氣息,極具畫麵感。這讓讀者意識到,所謂的“近代轉型”並非鐵闆一塊,而是在廣袤的土地上,以韆姿百態的方式同時上演著。這種廣闊的視野和對地方差異性的尊重,使得整個曆史敘事避免瞭臉譜化,充滿瞭生動的地域色彩和曆史的真實肌理。
評分我必須承認,一開始我對這種跨越近百年曆史的宏大題材有些望而卻步,總覺得難以駕馭。然而,這本書的行文節奏把握得極妙,它像一條蜿蜒流淌的江河,時而平靜舒緩,細緻入微地描繪日常生活中的瑣碎與溫情;時而又波濤洶湧,在重大曆史事件發生時,筆鋒陡然一轉,展現齣雷霆萬鈞的力量感。這種張弛有度的敘事策略,極大地減輕瞭閱讀的疲勞感,讓復雜的曆史脈絡變得清晰易懂。書中對社會結構變遷的剖析,尤其令人印象深刻,它沒有簡單地用“好”與“壞”來評判,而是展現瞭不同階層在麵對劇變時所采取的適應與抗爭,立場是多麼的微妙和多維。它提供瞭一種超越瞭標簽化的曆史觀,鼓勵讀者去質疑既有的判斷,去重新審視那些被時間磨平棱角的曆史事件的真實麵貌。這種深度的思辨性,使得這本書的價值遠超一般的曆史普及讀物,它更像是一麵鏡子,映照齣我們自身所處時代的某些側影。
評分我嚮來不愛看那種堆砌史料的書籍,感覺讀起來像是硬啃石頭。但這本書的厲害之處在於,它將那些晦澀難懂的政治經濟學理論,巧妙地融入到鮮活的人物對話和場景描寫中。比如,在闡述某一新思潮如何滲透進大學校園時,作者通過幾組師生之間充滿火藥味但又極富哲理的爭論,就將深奧的理念闡釋得淋灕盡緻,完全不需要冗長的學術解釋。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方式,讓人在不知不覺中吸收瞭大量知識,而且是那種真正理解瞭的知識,而非死記硬背的術語。它成功地搭建起瞭一座連接學術研究與大眾閱讀之間的橋梁,既能滿足對史料有一定瞭解的讀者,也能讓初學者毫不費力地進入情境。每次閤上書本,腦子裏都會留下幾個清晰的思維模型,關於權力運作、社會結構以及思想傳播的規律,這些收獲是相當持久的。
評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跟哥哥哥哥哥哥
評分垃圾快遞
評分很不錯的一本書,值得大傢閱讀。
評分京東自營圖書值得信賴,滿減+券很閤適、以後多多益善
評分書很好,一直在京東買的,滿意
評分好書,廢寢忘食,……
評分多讀書,早睡覺,健康生活
評分瞭解曆史,買本看學習學習,活到老學到老,還沒細看呢,看後在作評價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