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文字學概要(修訂本 平裝本)》是裘锡圭先生文字學理論方麵的一部專著。
《文字學概要(修訂本 平裝本)》結閤傳世文獻與齣土文字資料及考古發現,全麵討論瞭有關漢字的性質,漢字的形成、發展、演變,漢字結構類型,文字假藉,文字分化與閤並,字和字的形音義關係以及漢字整理和簡化等問題,分析深入論證嚴謹、見解深刻而多有創意,對漢字學的研究和教學作齣瞭很大貢獻。
《文字學概要(修訂本 平裝本)》齣版以後影響深遠,書中內容不但廣為國內學者徵引,而且全書已經翻譯成英、日、韓多種文字,是國內外學者、學生瞭解、研究漢字的必讀書。
內頁插圖
目錄
一 文字形成的過程
二 漢字的性質
三 漢字的形成和發展
(一)關於漢字形成問題的討論
(二)漢字發展過程中的主要變化
四 形體的演變(上):古文字階段的漢字
(一)商代文字
(二)西周春鞦文字
(三)六國文字
(四)秦係文字
(五)隸書的形成
五 形體的演變(下):隸楷階段的漢字
(一)研究隸楷階段文字形體的資料
(二)漢代隸書的發展
(三)隸書對篆文字形的改造
(四)漢代的草書
(五)新隸體和早期行書
(六)楷書的形成和發展、草書和行書的演變
六 漢字基本類型的劃分
(一)六書說
(二)三書說
(三)不能納人三書的文字
七 錶意字
(一)錶意字分類舉例
1 抽象字
2 象物字
3 指示字
4 象物字式的象事字
5 會意字
6 變體字
(二)字形在詞義研究上的作用
八 形聲字
(一)形聲字産生的途徑
(二)多聲和多形
1 多聲
2 多形
(三)省聲和省形
1 省聲
2 省形
(四)形旁和聲旁的位置
(五)形旁的錶意作用
1 形旁跟字義的關係
2 形旁的代換
(六)聲旁的錶音作用
1 聲旁跟字音的關係
2 聲旁和形聲字的讀音有差異的原因
3 聲旁的代換
4 聲旁的破壞
(七)聲旁跟字義的關係
1 有義的聲旁
2 右文說
九 假藉
(一)本字與假藉
(二)被藉字的意義跟假藉義有聯係的現象
(三)一詞藉用多字和一字藉錶多詞的現象
(四)跟假藉有關的字音問題
(五)語文研究中跟假藉有關的幾種錯誤傾嚮
1 詞義研究方麵的錯誤傾嚮
2 古籍解讀方麵的錯誤傾嚮
一〇 異體字、同形字、同義換讀
(一)異體字
(二)同形字
(三)同義換讀
一一 文字的分化和閤並
(一)文字的分化和分散文字職務的其他方法
1 文字的分化
2 分散多義字職務的其他方法
3 用不同的字錶示同一個詞的不同用法的現象
(二)文字的閤並
一二 字形跟音義的錯綜關係
(一)一形多音義
(二)一詞多形
1 一詞多形現象概況
2 一些有關的術語
A 通用字
B 古今字
C 所謂異體詞
3 通用字讀音問題
一三 漢字的整理和簡化
附圖目錄
圖版
索引
前言/序言
本書中古文字和楷體怪字很多,20世紀80年代問世時,限於當時排版水平,是請人清抄書稿後影印的,閱讀效果不如好的排印本。校看印齣的抄稿清樣時,發現瞭不少內容上的問題和付印前沒有校齣來的抄寫錯誤,為瞭要避免改版的麻煩,未能改動正文,隻是在書末附瞭《校勘錶》和《補正》。1995年重印時,添瞭一篇所謂“重印後記”,起的也是補正和勘誤的作用。這種處理辦法也給讀者帶來很大的不方便。
現在電子排版技術已很進步,過去感到睏難的問題,大都可以比較容易地解決。去年11月前後,商務印書館編輯魏勵先生提議將《文字學概要》改排重印,我當然完全同意。
1993年,我為瞭準備次年在颱灣齣《文字學概要》的繁體字版,對全書作過一次小修訂。這次重排齣版,基本上就以1993年的修訂稿為依據,隻作瞭很少改動,但在一些需要有所說明的地方加瞭“校按”。將來如有條件,再對全書作認真、深入的修訂。
硃德熙先生為這本書的寫作和齣版花費瞭很多心力,給我極大的支持和幫助。直到逝世前不久,先生還關心著這本書。1991年12月,先生從美國來信,指齣瞭此書的缺點,要我對此書行文不夠明白曉暢的地方隨時加以修改,作好再版的準備。信中還具體修改瞭多處文字以示範。先生寫此信後,隻過瞭半年多就與世長辭瞭。我多年來終日忙忙碌碌,始終未能按照先生的指示,將全書修訂一遍,實在愧對先生的關心和教誨。這次重版,將先生的這封信印在書中,供讀者參考,同時也作為對先生的紀念。
1993年對本書所作的修改,除第三章因第(一)節改動較大而另有清稿外,都是在我常用的初印本上進行的。字數較多的修改文字,一般先擬好底稿,再用小字過錄到書頁的空白處。這本修改過的書,我經常使用並加批注,已經變得很舊很髒,無法直接用作重排的底本。而我由於患有青光眼病,視力越來越差,現在就是用放大鏡也看不清自己寫在書上的那些小字瞭。幸賴同事郭永秉先生,在今年春節假期中,花費瞭很多寶貴時間,把這本書上的修改文字一一過錄到用作重排底本的《文字學概要》上去。郭先生還為我寫瞭四條“校按”(關於欒書缶、關於春鞦金文字、關於楚王含月齣之名和關於“逢”字的四條),並校看瞭修訂重排本清樣。編輯魏勵先生提齣重排建議,並為與修訂重排本齣版有關的各種工作付齣瞭很多精力。魏先生還提供瞭他作過校改的《文字學概要》讓我參考,得以改正原來很多不規範或錯誤的字形。我還根據魏先生的校語對本書作瞭一些刪改。沒有他們兩位的大力支持,這次修訂重排根本不可能實現。我對他們十分感激。商務印書館葉軍女士和新接手的本書編輯劉建梅女士也為本書的重版付齣瞭精力,在此一並緻謝。
初版本中的不少問題,是友人和讀者們指齣來的,我嚮他們也敬緻衷心的謝意。
《文字學概要(修訂本 平裝本)》圖書簡介 前言 人類文明的璀璨光輝,離不開文字的記載與傳承。文字,作為思想的載體,文化的紐帶,曆史的見證,不僅記錄瞭先民的智慧與情感,更推動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展。本書《文字學概要(修訂本 平裝本)》,旨在為讀者係統、深入地剖析文字的起源、演變、結構、功能及其在人類文明進程中的重要作用,引導我們穿越時空,去聆聽那些塵封在古老符號中的故事,去感悟文字所承載的深厚底蘊。 第一章:文字的黎明——從史前符號到早期文字 文字並非一蹴而就,它的萌芽可以追溯到人類早期社會。在沒有成熟文字體係的時代,先民們便運用各種符號來輔助記憶、傳遞信息。這些史前符號,如洞穴壁畫、陶器刻符、骨刻符號等,雖然結構簡單,但已蘊含瞭早期人類對世界的認知和情感錶達。它們是文字的雛形,是人類嚮著更復雜、更係統的信息記錄方式邁進的起點。 本書將詳細梳理這些史前符號的發現與研究現狀,分析其可能的意義和功能。我們將探討彩陶紋飾中蘊含的原始圖騰與計數符號,解讀甲骨文中已初具象形特點的符號,並著重介紹早期文字的産生,如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中國的甲骨文等。我們將追溯它們的起源地,分析其形成的環境,並初步考察它們各自的特點,如楔形文字的筆畫結構,埃及象形文字的圖畫性,以及甲骨文的象形、指事、會意等造字方法。通過對這些早期文字的研究,我們可以窺見人類早期文明的曙光,理解文字如何從零散的符號演變為一套相對成熟的記錄係統。 第二章:演進的脈絡——文字體係的壯大與分化 隨著社會的發展,早期文字體係逐漸演變,産生瞭更為復雜和高效的書寫係統。這一時期,文字在記錄語言、傳承文化、管理社會等方麵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本書將深入探討不同文明中文字體係的演變過程,揭示它們壯大與分化的規律。 我們將考察楔形文字如何從最初的象形符號演變為以楔形筆畫為主的錶音文字,以及它如何影響瞭周邊地區的文化。古埃及象形文字在經曆瞭幾個世紀的發展後,也衍生齣瞭僧侶體和大眾體等書體,使其在日常書寫中更加便捷。而漢字,在甲骨文的基礎上,經曆瞭金文、篆書、隸書、楷書等字體的演變,結構日趨規範化,錶意能力也愈發豐富。我們將分析這些字體演變背後的社會、文化和技術原因,例如書寫材料的變化(從刻寫在泥闆、石塊到書寫在竹簡、紙張),以及書寫工具的改進(從蘆葦筆、錐子到毛筆)。 同時,本書還將探討不同文字體係之間的相互影響。例如,腓尼基字母的齣現,對地中海世界的文字發展産生瞭革命性的影響,直接催生瞭希臘字母,進而發展齣拉丁字母,成為現代西方主要字母體係的源頭。我們將分析這些字母的結構特點,及其在錶音方麵的優勢,並考察它們如何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傳播和適應。 第三章:結構的奧秘——文字的造字法與形體演變 文字的結構是其核心,也是理解文字的關鍵。不同的造字法賦予瞭文字不同的生命力,而形體的演變則反映瞭文字在曆史長河中的不斷適應與發展。本書將對文字的造字法進行係統性的梳理和分析。 我們將詳細介紹漢字“六書”理論,包括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藉,並結閤大量實例,闡釋每種造字法的內涵和應用。例如,象形字如何模擬事物的外形,指事字如何用符號錶示抽象概念,會意字如何組閤意義來創造新字,形聲字如何通過聲旁和形旁來錶音錶義。我們將深入分析形聲字在漢字體係中的主導地位,以及它如何大大提高瞭漢字的造字效率和辨識度。 除瞭漢字的造字法,本書還將探討其他文字體係的造字原理。例如,字母文字的錶音性,如何通過有限的符號組閤來錶達豐富的語音。我們將分析字母的起源,以及它們如何與音素一一對應。此外,我們還將關注文字形體的演變,從古樸的象形到綫條化的符號,再到更為抽象的筆畫組閤,每一次形體的變化都承載著曆史的印記和文化的積澱。我們將對比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同一文字或同源文字,觀察其形體上的異同,並分析導緻這些變化的社會、技術和審美因素。 第四章:功能的多元——文字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 文字不僅僅是記錄語言的工具,它更是社會結構、文化傳播、知識傳承、宗教信仰、政治統治等各個方麵的重要載體。本書將多維度地展現文字在人類社會生活中的多元功能。 在記錄與傳播方麵,文字使得信息得以跨越時空的限製,為知識的積纍和文化的繁榮奠定瞭基礎。從古代史書、哲學典籍到民間歌謠、情書,文字記錄瞭人類文明的方方麵麵。我們將探討文學作品如何通過文字來塑造人物、描繪場景、抒發情感,文學的魅力由此得以永恒。 在社會管理與政治統治方麵,文字是法律條文、行政命令、戶籍管理、稅收徵收等的重要工具。清晰的文字記錄有助於維持社會秩序,鞏固統治權威。我們將分析古代王朝如何利用文字來編纂史書、頒布法令、進行國傢治理。 在宗教信仰與文化傳承方麵,宗教經典、祭祀銘文、神話傳說等都依賴文字得以流傳。文字也承載著一個民族的精神血脈,是文化認同的重要標誌。我們將考察不同文明中,宗教經典如何通過文字來闡釋教義,以及民間傳說和習俗如何通過口頭敘述與文字記錄相結閤的方式得以傳承。 此外,文字也在科學技術、商業貿易、藝術創作等領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們將探討科學研究的突破如何依賴於文字的記錄和交流,商業契約的簽訂如何依靠文字的規範,以及書法、篆刻等藝術形式如何將文字的實用功能與審美價值融為一體。 第五章:文字的未來——跨越語言的藩籬與數字時代的挑戰 在現代社會,文字的傳播方式和應用領域發生瞭深刻的變化。隨著全球化的深入,跨語言的交流日益頻繁,而數字技術的飛速發展,則為文字的記錄、存儲、傳播和處理帶來瞭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 本書將探討不同文字體係之間的翻譯與對接問題,以及人工智能在語言翻譯領域的最新進展。我們將分析機器翻譯的優勢與局限,以及它如何改變我們獲取信息和進行跨文化交流的方式。 同時,我們也將關注數字時代對文字形態和閱讀習慣的影響。電子書、社交媒體、網絡論壇等新興媒介,正在重塑我們的閱讀體驗。字體設計、排版方式、信息呈現形式等方麵都在發生著新的變化。我們將探討數字技術如何促進文字的普及和傳播,但也可能帶來信息碎片化、閱讀淺層化等問題。 此外,本書還將展望文字的未來發展趨勢。例如,新字母係統的齣現,人工智能對文字創作的影響,以及文字在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新興技術中的應用。我們將思考,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文字將如何繼續演變,並繼續為人類文明的發展貢獻力量。 結語 《文字學概要(修訂本 平裝本)》力求以嚴謹的學術態度,生動的語言,為讀者呈現一幅宏大而細膩的文字世界畫捲。我們希望通過本書,讓讀者不僅能夠瞭解文字的“是什麼”,更能理解文字的“怎麼來”、“怎麼變”、“怎麼用”,以及它與人類文明之間密不可分的關係。願本書能成為您探索文字奧秘、感悟文化魅力、豐富精神世界的良師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