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产品,小团队:携程敏捷技术与管理转型实战

大产品,小团队:携程敏捷技术与管理转型实战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携程技术中心 著
图书标签:
  • 敏捷转型
  • 携程
  • 技术管理
  • 产品开发
  • 团队协作
  • 互联网
  • 实战经验
  • 案例分析
  • 数字化转型
  • 组织变革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329036
版次:1
商品编码:12250615
品牌:Broadview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8-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00
字数:366000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适合初级和资深 Scrum Master、产品经理、技术管理者、项目经理,以及敏捷爱好者学习和参考。
  

敏捷是现在互联网+科技商业时代的主流管理运营体系,面对变化越来越快的互联网产品创新,方法就来自敏捷的思想内核。

本书为携程敏捷转型真实案例总结,内容详实,鲜活生动,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操手法。有助于团队各角色聚焦在共同的业务目标上,在一起高效协同地专注在某个业务方向,有归属感、价值感、成就感,快速灵活地响应业务变化,实现业务价值交付,值得大多数企业学习和借鉴。

内容简介

  敏捷并不是什么新玩意儿,但它已经成为这个瞬息万变的互联网+科技商业时代的主流管理运营体系。如果一个企业还没开始拥抱敏捷并付诸实践,那它很快就要被淘汰了!
  
  现在我们遇到的问题大多是如何让敏捷落地,如何把敏捷带给整个企业。本书并不是敏捷方法教授的纯理论书,作者只是把5年敏捷转型中趟过的那些坑,吃过的那些亏,流过的那些泪……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呈现出来,送给那些已经开始尝试敏捷但可能遇到一些问题的人,以及虽然没有开始但已经跃跃欲试准备实践敏捷的人。
  
  《大产品,小团队:携程敏捷技术与管理转型实战》适合初级和资深ScrumMaster、产品经理、技术管理者、项目经理,以及敏捷爱好者学习和参考。

作者简介

  携程技术中心,作为携程旅行网的核心竞争力,由超过3000位来自海内外的精英工程师组成,为携程旅行网业务的运作和开拓提供全面技术支持。以技术创新为产品、服务创造价值,以技术带领业务增长,使携程技术中心成为更优秀的OTA技术团队。

  我们拥有10年以上互联网产品项目管理经验。我们乐于分享,自发组织了一个小团队,把我们在产品、项目、技术等专业领域的收获贡献给敏捷社区。为此,我们集结了10位总监和20位一线专家分享亲身实战经验,还特别邀请了火车票事业部和创新工场CEO陈刚以及车船票和租车事业部CEO王玉琛亲自执笔,带你修炼绝世武功。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实践、学习、思考、再实践,携程的管理实践还在路上,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携手成就精彩旅程。
  携程集团首席运营官孙茂华
  公司的经营就是要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这是一本充满实战的项目管理实践经典。如何让21世纪宝贵的人才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能量,全书内容是这方面全面实践的记录。
  去哪儿网首席执行官谌振宇
  本书无疑是创业公司、正在敏捷转型公司的福音,书中的很多方法可以直接拿来参考和使用,使您少走很多弯路。
  途家首席运营官杨昌乐
  通过本书可以看到携程自上而下全面的敏捷转型实战,以及扎实的细致落地案例。尤其是独具匠心的团队及产品管理,以及曝光的研发交付细节,都瞄准了互联网产品过程中的痛点,成功必有其道!
  网易杭研项目管理部总监曹智清
  本书介绍了一个个相对独立的以价值交付为目标的价值单元团队的作战方式,有助于团队各角色聚焦在共同的业务目标上,在一起高效协同地专注在某个业务方向,有归属感、价值感、成就感,快速灵活地响应业务变化,实现业务价值交付,值得大多数企业借鉴。
  百度资深敏捷教练姜丽芬Jennifer
  这是一个变化越来越快的社会,有幸从事产品创新的工作,我深知应对未知和变化的方法就来自敏捷的思想内核。这本携程团队带来的新书,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操手法,感谢你们。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苏杰
  互联网公司敏捷转型真实案例总结,内容翔实,鲜活生动,值得借鉴参考。
  京东首席敏捷创新教练王立杰
  敏捷做到知行合一不易,国内的敏捷现状是知多行少,独到的敏捷实践少之又少。本书精选携程敏捷实践,可谓独到。
  银联支付学院高级经理于兆鹏

目录

NO.1理念篇
第1章新东西,一个思考2
1.1初识敏捷,从零开始2
1.1.1敏捷是什么3
1.1.2Kanban是什么5
1.1.3玩转Scrum7
1.1.4量体裁衣KanbanvsScrum14
1.2敏捷能为我们带来什么17
1.3BeAgile,NotDoAgile23
1.3.1改变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能力23
1.3.2敏捷变革的10个小套路31
1.4一步步来,敏捷就不会远40
1.4.1一个ScrumMaster的成长札记40
1.4.2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ProductOwner43
1.4.3缔造最佳敏捷实践团队45
NO.2团队篇
第2章如何组建高效的小团队52
2.1小团队,公司组织的未来52
2.2组建小团队,你可以这么玩53
2.3天下武功,唯快不破63
2.3.1沟通快——开会那些事63
2.3.2协作快——协力致胜,团队为赢65
2.3.3速度快——自动化让团队飞67
2.3.4学习快——组建学习型团队71
2.3.5成长快——敏捷开发的持续改进与变革73
2.4ScrumofScrums80
2.5高效跨团队合作,不是梦84
第3章打造幸福的小团队88
3.1幸福满满的团队成员88
3.1.1从团队成员的视角看敏捷88
3.1.2与团队共成长——产品新兵成长记90
3.1.3“十分感谢”——让大家都成为“小太阳”93
3.2幸福指数爆表的团队会议99
3.2.1不一样的回顾会——让团队都有所收获99
3.2.2碳酸分享会——让团队都融入其中106
3.3让团队更加幸福109
3.3.1如何培养团队目标感——让团队更优秀109
3.3.2持续优化——让团队更出色111
第4章极致敏捷的小团队116
4.1业务连年N倍增长背后,有哪些创新的管理方法116
4.1.1创新的组织结构:OK制117
4.1.2高效的运营管理:OKR121
4.1.3创业型激励机制:投名状125
4.1.4人才培养和管理:黄埔训练营127
4.1.5文化塑造和改造:管理层理念革新130
4.2看CEO如何实现一个小目标131
4.2.1OK制基本运营思路132
4.2.2首先要有个大目标134
4.2.3数学分析决策模型在MTP与OKR的应用135
4.3中层管理者如何看待OKR137
4.3.1OKR与Project138
4.3.2OKR在租车团队的实践139
4.3.3一个“演员”的自我修养140
4.4一线经理的OKR实战142
4.4.1OK制是“两个人”的事,OKR是“一群人”的事143
4.4.2完成不可能目标的可行方案144
4.4.3OKR在汽车票数据系统的实践146
4.4.4从坚强后盾到挑战创新——测试团队OKR实践147
NO.3技术篇
第5章效率为王,唯快不破150
5.1闪电交付150
5.1.1持续集成,让团队没有难集成的代码151
5.1.2后台应用持续交付实践162
5.1.3一步一步迭代出无线持续交付平台179
5.2敏捷运维189
5.2.1运维工作流平台的演进之路189
5.2.2SWAT团队,排障有我198
5.3沟通有术202
5.3.1DevOps,开发和运维终于在一起了203
5.3.2ChatOps,技术团队新的沟通方式211
5.3.3打造一站式项目管理平台,助力研发效率提升217
NO.4产品篇
第6章用敏捷思维做大产品232
6.1小产品如何做大232
6.1.1自上而下的产品如何快速实施做大232
6.1.2打配合战的产品如何快速上线做大235
6.1.3自下而上的产品需求的提出与推动239
6.2大产品管理之道242
6.2.1产品价值模型演化和实例242
6.2.2委员会机制249
6.2.3履带式行走253
6.2.4跨部门大产品的推动心得254
6.2.5跨公司产品管理257
6.3创新驱动产品迭代升级260
6.3.1创新工场——创新项目从创意到落地的实践260
6.3.2创新工作坊265
6.3.3创新产品的持续迭代之路269
6.3.4小诗机,大创新275
后记279
致谢280
















精彩书摘

  实践、学习、思考、再实践,携程的管理实践还在路上,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携手成就精彩旅程。
  携程集团首席运营官孙茂华
  公司的经营就是要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这是一本充满实战的项目管理实践经典。如何让21世纪宝贵的人才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能量,全书内容是这方面全面实践的记录。
  去哪儿网首席执行官谌振宇
  本书无疑是创业公司、正在敏捷转型公司的福音,书中的很多方法可以直接拿来参考和使用,使您少走很多弯路。
  途家首席运营官杨昌乐
  通过本书可以看到携程自上而下全面的敏捷转型实战,以及扎实的细致落地案例。尤其是独具匠心的团队及产品管理,以及曝光的研发交付细节,都瞄准了互联网产品过程中的痛点,成功必有其道!
  网易杭研项目管理部总监曹智清
  本书介绍了一个个相对独立的以价值交付为目标的价值单元团队的作战方式,有助于团队各角色聚焦在共同的业务目标上,在一起高效协同地专注在某个业务方向,有归属感、价值感、成就感,快速灵活地响应业务变化,实现业务价值交付,值得大多数企业借鉴。
  百度资深敏捷教练姜丽芬Jennifer
  这是一个变化越来越快的社会,有幸从事产品创新的工作,我深知应对未知和变化的方法就来自敏捷的思想内核。这本携程团队带来的新书,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操手法,感谢你们。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苏杰
  互联网公司敏捷转型真实案例总结,内容翔实,鲜活生动,值得借鉴参考。
  京东首席敏捷创新教练王立杰
  敏捷做到知行合一不易,国内的敏捷现状是知多行少,独到的敏捷实践少之又少。本书精选携程最佳敏捷实践,可谓独到。
  银联支付学院高级经理于兆鹏
  ……

前言/序言

  推荐序
  携程自1999年成立以来,到现在已经走过了18个年头,携程的成长伴随并见证了中国旅游行业发展的每个关键时期。从大规模旅游服务呼叫中心时代,到互联网时代,再到当今移动设备普及。现在大数据和智能化驱动行业的发展更加快速,携程也在不断探索和创新,为旅游用户带来价值。在这18年的探索中,担负着“让旅游更幸福”的使命,不断完善产品和服务的细节并将其做到极致。产品的背后是艰苦的工作,是多团队协同作战以及不断快速迭代版本,而科学的项目管理方法至关重要。
  互联网产品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快,对用户的需求变化需要快速响应,对产品上线后的效果需要快速验证,版本需要快速迭代,在多团队协调作战的情况下,如何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做到快,我们鼓励每个团队不断探索自己的最佳实践。公司有统一的研发流程来确保不出现灾难性的后果,但是无法为每个团队都带来最好的效率,不同的团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做出调整,并将好的实践经验反馈回统一研发流程中,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我们的项目研发效率也不断提升,项目交付质量也持续维持在很高的标准。
  我鼓励项目管理的同事们将我们这些年探索敏捷开发的经验和教训记录下来,同时分享给所有人,这即是我们的故事,记载着我们的青春,同时也是携程步入18岁的成年礼。在新的全球化征程中,我们将继续探索,为了让全世界的用户在旅途中更幸福而努力奋斗。
  携程旅行网集团CTO甘泉
  前言
  敏捷,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话题,近几年也非常火,已席卷全球。即使敏捷已经成为主流,一个企业也不应该为了敏捷而敏捷,敏捷是要解决具体问题的。企业的具体问题在哪?有哪些痛点?涉及哪些方面?这些问题要好好梳理。
  那些年我们踩过的坑
  2011年,我加盟了携程旅行网,自恃在项目管理圈混迹了十年有余,积累了一些经验与实用的方法,可以快速复制,帮助提升公司的项目管理能力。谁知,事与愿违,当时携程的项目管理环境和之前作为乙方公司的项目管理环境完全不同。
  乙方公司对项目的范围、进度,尤其是成本有着相当严格的要求,一旦项目延期,就会给公司的收益造成很大压力。因此,项目经理通常会把计划细分到每一天,每天来回顾当天的任务是否完成,每周都会与客户沟通当周的任务完成情况是否符合合同要求,一旦发生偏差,会立马纠正并通过加班加点赶上计划。
  那时候,携程的项目管理是自己做自己的项目,没有甲乙方的概念,大部分项目对交付时间都没有强制的要求,导致进度变更的项目比例都在50%以上,其中有最主要的两个原因:
  1.有优先级更高的项目插队进来,占用原来项目的资源。
  2.规划不充分(需求不清楚),导致投入了很多无用功,不停地反复。
  除了进度变更,还有一些项目甚至被取消或者做到一半被中止了,主要因为规划周期过长(提前半年规划项目),有些时候因为市场的变化和竞争对手的变化,已经没有必要再做了或者有更重要的项目需要去做。
  当时携程的研发人员有300多人,项目经理与研发人员的比例是1:10,大约30人左右,人均年项目在3~4个,项目的平均周期都要6个月以上。由于一半以上的项目都未能正常地按计划完成,对项目经理的挫败感还是挺大的,在他们看来,资源始终是紧张的,计划永远是赶不上变化的,到头来,真正按计划保质保量完成的项目,更是屈指可数。
  携程的PMO(项目管理办公室)也在那个时候设立,主要的职能就是帮助整个研发中心建立项目管理流程,开发适合于携程这个组织环境下使用的管理工具(包括项目管理工具),组织一些初级的项目经理进行培训,提升他们的能力。当时很多项目经理都是研发人员转岗而来的,也有一些是通过外部招聘而来的,这就形成了新旧两派人员,他们的作风和思想形成了非常明显的对比。“老人”们对原来的流程已经适应了,对于频繁的变更和提前很长时间规划项目已经习以为常,觉得存在即合理;“新人”们则比较不适应这种环境,他们当中大多来自作为乙方的公司、互联网企业和外企。我作为当时的“新人”,对于这种项目管理方式自然是嗤之以鼻,甚至一度认为这种管理方式“很low”。
  不畏转型,坚定前行
  现今回头来看,当时那样的环境是有它存在的道理的。2011年前,携程在国内OTA行业已经雄霸多年,当时主要的收入都来自于Offline人工客服,线上PC端的份额仅为25%左右,无线业务刚刚开始起步,竞争对手逼得不是很紧,很多线上和无线端的项目属于试水阶段,往往一些项目早早规划好了,会因为市场的变化而作出调整,项目变更频繁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从2012年开始,OTA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竞争对手开始大力发展无线端业务,把用户往手机端引导,产品品类也逐步增加,不仅仅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机票、酒店、度假产品预订了。这就要求项目上线速度非常快,之前动辄半年以上的项目周期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的市场变化了,一个新产品功能的上线,往往不能超过2个月,短则1个月内就需要上线,因为晚了,可能就被对手抢占了先机。这个时候,项目经理中的“新人”提出了一个想法:我们何不试试看用敏捷的方法去做项目。于是,就有了第一支敏捷实践的团队,那就是“舌尖上”的Scrum团队,其中的艰辛就不在这里多说了,本书在后面的章节会重点提到该团队的成长史。
  但凡在组织内推行过方法的人都知道,一种新的理念与方法,要让组织内的成员接受,首先你自己得实践成功,其次你得说服老板支持你,更重要的是,有些时候必须调整组织架构才能真正推行下去。携程的敏捷项目管理推行的过程就是一部真实的血泪史,团队经过了漫长的5年时间,终于修成正果,完成了一个小目标,那就是整个研发团队的敏捷方法覆盖率达到了80%。
  我们只讲实战不谈理论
  本书并不是敏捷方法教授的纯理论书,我们只是把5年敏捷转型中趟过的那些坑,吃过的那些亏,流过的那些泪……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呈现出来,让正在进行敏捷转型的公司,或是与我们一样,即将转型成功的公司作一个参考,借此和同行们交流分享,不尽之处请大家帮忙指正。
  本书内容分为四大部分:
  NO.1理念篇
  敏捷虽然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但在每个组织落地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不同的问题。这里,希望读者能够对以下问题进行思考:为什么敏捷?敏捷是什么?敏捷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如何变得敏捷?用多种思维模式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最终将会得到全方位的敏捷世界。接下来一步一步尝试,敏捷就不会远。
  NO.2团队篇
  将亲身实践作为出发点,结合自身痛点共同探讨:如何组建高效的小团队,如何打造幸福的小团队,成为极致敏捷团队的方法有哪些。本篇将让你更加清晰地认识和探索充实的敏捷之旅,持续收获幸福和成长。
  NO.3技术篇
  打造一流的敏捷团队,强大便捷的工具是必不可少的。在这里,你可以找到产品全生命周期内配套的工具,看它是如何提升公司交付效率的,希望可以帮助到你,让你工作做得更好!
  NO.4产品篇
  如何善用敏捷开发、构建、快速迭代和验证产品的价值?如何应对自上而下、打配合战、自下而上的不同类型?如何主导推动大型产品?如何创新,驱动产品迭代升级?在本篇中,或许可以给产品经理们一些启发。
  读完本书后,如果对您有用,您就给我们点个赞。我们的故事都是真实的,通过这些案例,希望让您感受到组织的变革、管理方法和工具的变革是多么得不易,这使我们受益良多。谨以此文与各位一起共勉!
  编者王凯

《产品经理的修炼之路:从入门到精通的实战指南》 内容梗概: 本书是一本全面、深入的产品经理实战指南,旨在帮助读者系统地掌握产品从概念诞生到成功推向市场的全过程。我们不局限于单一的行业或产品类型,而是提炼出产品经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方法论、思维模式和核心技能,并通过大量真实案例进行剖析和讲解。本书将带领读者经历一次完整的“产品诞生记”,从早期市场调研、用户需求挖掘,到产品策略制定、功能设计、原型开发,再到项目管理、上线发布,直至数据分析、迭代优化,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力求为读者构建一个扎实而全面的产品管理知识体系。 第一部分:产品经理的底层逻辑与思维模式 这一部分将深入探讨产品经理的核心价值与必备思维。我们认为,优秀的产品经理并非简单的任务执行者,而是企业战略的理解者、用户需求的洞察者、产品方向的引领者,以及跨部门协作的粘合剂。 什么是产品经理?——重新定义你的角色与价值: 我们将从宏观层面解读产品经理在企业中的战略定位,分析其在不同规模、不同行业公司的差异化职责。本书强调,产品经理的核心价值在于创造可持续的用户价值和商业价值,并将其转化为可执行的产品策略。我们将探讨产品经理如何从“需求搬运工”转变为“价值创造者”,以及如何理解和拥抱变化,成为企业创新驱动的关键力量。 用户为王:深度挖掘用户需求的艺术: 本章将聚焦于如何真正理解用户。我们将介绍多种用户研究方法,包括但不限于: 定性研究: 用户访谈(结构化、半结构化、非结构化)、焦点小组、可用性测试、用户日记、 etnography(民族志研究)等。我们会详细讲解如何设计访谈提纲、进行有效的访谈、捕捉用户深层动机和痛点,以及如何从定性数据中提炼出有价值的用户画像和场景。 定量研究: 问卷调查(设计原则、抽样方法、数据分析)、A/B测试(设计、执行、结果解读)、用户行为埋点数据分析(常用指标、数据可视化、异常分析)等。我们将探讨如何将定性研究发现转化为可验证的假设,并通过定量数据来验证和量化用户需求。 市场调研与竞品分析: 如何系统地分析市场趋势、识别潜在竞争对手、评估竞品优势与劣势,并从中发现产品创新的机会点。我们将介绍SWOT分析、波特五力模型等经典分析工具在产品分析中的应用。 产品战略与定位:打造产品的灵魂: 在深刻理解用户需求和市场环境的基础上,本章将引导读者学习如何制定清晰的产品战略。 目标用户与核心价值主张: 如何精准定义产品的目标用户群体,并提炼出能够打动用户的核心价值主张。 市场定位与差异化: 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产品的独特位置,形成竞争壁垒。 产品愿景与使命: 如何为产品设定长远的发展方向和存在的意义。 商业模式设计: 如何将产品价值转化为可行的商业模式,实现盈利和可持续发展。我们将探讨订阅制、广告模式、交易佣金、增值服务等多种商业模式。 全局观与系统思维:连接点滴,构筑蓝图: 产品经理需要具备将零散信息整合成完整解决方案的能力。本章将强调系统性思维在产品管理中的重要性,包括: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 理解产品从萌芽、成长期、成熟期到衰退期的不同阶段,并制定相应的策略。 利益相关者管理: 如何识别、分析和协调不同利益相关者(高管、销售、市场、运营、技术、设计、法务等)的需求和期望。 权衡与取舍: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做出明智的产品决策,平衡短期利益与长期发展,以及技术可行性与商业价值。 第二部分:产品设计与开发的核心流程 本部分将带领读者走进产品从概念到落地的实际操作层面,详细讲解各个环节的关键步骤和方法。 需求分析与产品规划:将想法落地为规划: 需求收集与梳理: 如何有效地从各个渠道收集需求,并进行结构化梳理和优先级排序。我们将介绍 Kano 模型、MoSCoW 法则等优先级排序方法。 用户故事与场景分析: 如何编写用户故事,清晰描述用户目标和操作流程,并进行详尽的场景分析,确保功能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产品路线图(Roadmap)的制定: 如何规划产品的短期、中期和长期发展方向,并将其可视化,与团队和利益相关者沟通。 产品功能设计与交互体验:让产品有血有肉: 功能模块设计: 如何将复杂的产品拆解为清晰的功能模块,并定义模块间的关系。 信息架构(IA)设计: 如何组织和呈现产品内容,确保用户能够快速找到所需信息。 用户界面(UI)与用户体验(UX)设计原则: 讲解通用设计原则,强调易用性、可用性、趣味性和美观性。 原型设计与线框图(Wireframing)/流程图(Flowchart)绘制: 介绍常用的原型工具(如 Figma, Sketch, Axure 等),以及如何绘制不同保真度的原型,用于内部沟通和用户测试。 交互设计(Interaction Design): 如何设计用户与产品之间的互动方式,使其流畅、直观且符合用户预期。 项目管理与敏捷开发:高效执行与快速迭代: 敏捷开发流程概述: Scrum、Kanban 等主流敏捷方法的介绍与比较。 产品待办事项列表(Product Backlog)管理: 如何维护和优化 Product Backlog,确保其清晰、可执行且与产品目标一致。 迭代规划与执行: 如何进行 Sprint Planning,定义 Sprint Goal,以及 Sprint Review 和 Sprint Retrospective 的重要性。 与开发团队的协作: 如何有效地与工程师沟通需求,解答疑问,确保技术实现与产品设计的一致性。 风险管理与问题解决: 如何识别潜在的项目风险,并制定应对措施。 产品测试与上线发布:确保品质,顺利交付: 产品测试策略: 功能测试、兼容性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测试、用户验收测试(UAT)等。 Bug 管理与跟踪: 如何有效地记录、跟踪和修复 Bug。 上线发布流程与计划: 制定详细的上线计划,包括灰度发布、全量发布等策略。 发布后的监控与支持: 建立完善的上线后监控机制,及时响应用户反馈。 第三部分:产品上线后的运营与增长 产品成功上线只是起点,持续的运营和增长才是产品成功的关键。 数据驱动的产品运营:用数据说话: 关键绩效指标(KPIs)的设定与追踪: 用户获取、活跃度、留存率、转化率、付费率、NPS(净推荐值)等关键指标的定义与衡量。 数据分析工具与方法: Google Analytics, Mixpanel, Amplitude 等常用数据分析工具的使用,以及如何进行 A/B 测试、漏斗分析、用户分群等。 数据可视化与报告: 如何将复杂的数据转化为直观易懂的可视化图表,并撰写有洞察力的产品数据报告。 用户增长策略与实践:让产品更受欢迎: 用户获取: 渠道选择、用户画像匹配、营销活动策划。 用户激活: 新用户引导、产品核心价值体验。 用户留存: 提升产品粘性、个性化推荐、用户社区运营。 用户活跃: 活动策划、内容更新、激励机制。 用户推荐(病毒式传播): 设计裂变机制、鼓励用户分享。 付费转化: 优化付费流程、设计定价策略、提升付费用户体验。 产品迭代与持续优化:拥抱变化,追求卓越: 基于数据的迭代: 如何根据用户反馈和数据分析结果,不断调整产品策略和功能。 用户反馈的收集与响应: 建立多渠道的用户反馈机制(客服、社区、应用商店评论、问卷等),并有效处理。 产品优化与创新: 如何识别产品的瓶颈,并进行有针对性的优化,同时探索新的产品机会。 复盘与学习: 定期对产品项目的成功与失败进行复盘,总结经验教训,持续提升产品能力。 产品经理的职业发展与软技能: 沟通与表达能力: 如何清晰、有条理地向不同听众(团队、管理层、用户)传达信息。 领导力与影响力: 如何在没有直接管理权的情况下,驱动团队协作,实现产品目标。 情商与同理心: 如何理解和管理人际关系,建立良好的团队合作氛围。 终身学习与行业洞察: 如何保持对新技术、新趋势的敏感性,不断提升自我。 本书将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帮助读者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无论是刚入行的产品新人,还是希望系统性提升产品能力的资深从业者,都能从本书中获得宝贵的启示和实用的方法。我们将始终坚持以用户为中心,以价值创造为导向,引领读者走上“产品经理的修炼之路”,成为一名优秀且具备实战能力的产品专家。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在产品研发一线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兵,见过太多“赶鸭子上架”式的敏捷转型尝试,最终都因为脱离实际而不了了之。当我拿到《大产品,小团队》这本书时,起初是抱着一种“看看巨头怎么玩”的心态。然而,这本书的内容让我感到惊喜,甚至有些肃然起敬。它并没有用华丽的辞藻去描绘一个虚幻的敏捷乌托邦,而是用一种极其务实的态度,剖析了敏捷转型中那些最核心、最艰难的问题。 其中,关于“赋能小团队,成就大产品”的理念,尤其触动了我。在很多公司,小团队往往意味着资源匮乏、支持不足,甚至成为大团队的“附属品”。但这本书却将小团队定位为敏捷转型的关键驱动力,强调了其在自主决策、快速响应和创新上的独特价值。书中分享的关于如何构建高绩效小团队,如何赋予他们足够的自主权,以及如何通过有效的沟通机制来整合小团队的成果,这些内容都非常具有操作性。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OKR”和“Scrum”在携程内部如何落地并发挥协同效应的案例,这为我日后在团队内部推行类似的管理实践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感受是,敏捷转型并非一蹴而就,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它更像是一种不断学习、适应和优化的过程。《大产品,小团队》这本书正是这种精神的绝佳体现。作者通过分享携程在不同时期,面对不同业务场景时,对敏捷实践进行的调整和演进,让我们看到了敏捷的生命力。我尤其关注了书中关于“持续交付”和“ DevOps”的实践,以及它们如何与敏捷方法论深度融合,从而构建起高效的研发体系。 其中,关于如何通过数据化驱动来衡量敏捷转型的成效,以及如何根据数据反馈来迭代优化敏捷流程的论述,让我印象深刻。书中并没有简单地列举KPI,而是强调了对“流程效率”、“交付周期”、“客户满意度”等关键指标的持续跟踪和分析。这让我意识到,敏捷不仅仅是开发模式的改变,更是组织绩效的全面提升。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成熟的互联网企业,是如何将敏捷思维渗透到技术、产品、管理等各个层面,最终实现业务的高速增长和持续创新。

评分

读完《大产品,小团队》这本书,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原来管理和技术转型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遥不可及,关键在于找到适合自己企业实际情况的路径。携程作为一个在用户量和业务复杂性上都达到顶尖级别的公司,其敏捷转型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对于不同规模的企业都具有极高的借鉴意义。 书中关于“如何建立敏捷的组织文化”的章节,对我来说尤其重要。作者并没有将敏捷文化描述成空洞的口号,而是通过具体的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领导者的示范作用、团队的自主实践、以及持续的沟通和反思来逐步构建。我被书中关于“容错文化”和“透明沟通”的理念深深吸引。这些元素,正是很多传统企业在转型过程中所缺乏的。这本书让我明白,敏捷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建立起一个鼓励尝试、乐于分享、并且能够快速响应变化的团队氛围。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技术和管理的工具书,更是一本关于组织进化和文化变革的深刻洞察。

评分

说实话,我曾经对敏捷实践在大型、成熟企业中的落地效果持保留态度。毕竟,大公司的惯性、层级和遗留系统往往是阻碍变革的强大力量。《大产品,小团队》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这种看法。它通过详实的案例,展现了携程这样体量庞大的公司,如何一步步地克服层层阻碍,将敏捷的理念和方法论深入骨髓。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技术债”和“组织惯性”的处理策略,这些都是我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面临的难题。作者并没有给出“银弹”,而是提供了系统性的思考框架和实操建议,比如如何通过小步快跑的方式进行技术升级,如何通过持续的沟通和培训来建立新的工作模式,以及如何通过激励机制来鼓励团队拥抱变化。 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而是充满了“实战”二字的分量。书中对携程在不同发展阶段遇到的具体问题,以及他们是如何通过调整敏捷策略来解决的,都有非常细致的描写。读着读着,我仿佛置身于携程的敏捷转型一线,亲身感受着他们团队的每一次尝试和突破。特别是关于如何平衡敏捷的快速迭代与大型项目管理的稳定性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速产品上市的论述,都让我受益匪浅。这本书让我更加坚定地相信,敏捷转型并非大型企业的“禁区”,而是实现持续创新的必然选择。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疫情期间我居家办公时的一盏明灯!作为一个在一家初创公司担任产品经理的人,我一直为如何平衡快速迭代的需求和有限的团队资源而苦恼。市面上关于大公司敏捷转型的书籍不在少数,但很多都过于宏大叙事,缺乏落地细节,让人看了跟自己的实际情况完全搭不上边。《大产品,小团队》这本书则完全不同。它以携程这样一个互联网巨头的视角,分享了他们在敏捷技术和管理转型过程中遇到的真实挑战和解决方案,特别是针对“小团队”这一概念的深入探讨,让我眼前一亮。 书中并没有回避转型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种种困难,反而坦诚地揭示了在资源受限的情况下,如何通过优化流程、赋能团队、以及构建敏捷文化来达成目标。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小团队”如何在大公司体系中保持独立性和灵活性的论述。作者没有将“小团队”定义为简单的人数少,而是强调了其在决策效率、沟通成本、以及创新能力上的优势。这让我意识到,即使我的团队只有几个人,只要能够有效地运用敏捷原则,同样可以产出“大产品”。书中分享的案例,比如如何通过快速试错来验证产品方向,如何利用数据驱动来做出更精准的决策,以及如何建立跨职能团队来加速交付,都给了我极大的启发。

评分

正版书籍,随便翻了翻,看起来还不错

评分

好好学习下商业模式

评分

不错啊-,正在看着呢?,希望可以实践下

评分

过瘾

评分

相信京东,买东西现在一直在京东买,放心

评分

感觉不错,在看的过程中

评分

相信京东,买东西现在一直在京东买,放心

评分

g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d!

评分

还不错,可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