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見資本人 58傢上市公司創始人親述創業之路

約見資本人 58傢上市公司創始人親述創業之路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全景商學院 著
圖書標籤:
  • 創業
  • 商業
  • 投資
  • 上市公司
  • 創始人
  • 訪談
  • 成功學
  • 企業管理
  • 商業案例
  • 財富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湖南科學技術齣版社
ISBN:9787535795977
版次:1
商品編碼:12253071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12-01
用紙:純質紙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本書以訪談述說方式,凝聚瞭58位企業傢擁抱資本市場的心路曆程,涵蓋諸多行業,既是近年資本市場蓬勃發展的縮影,對於後來的創業者也有巨大的參考意義。本書通過對58傢上市公司創始人的訪談,帶領讀者溯流而上,細數每一條河流的蜿蜒來路,以鮮活的視角重現瞭成功企業傢的資本之路。

  本書書寫的不僅僅是把一個一個商業帝國的建立,給讀者展現更多的其實是人生:除瞭*峰的神話,還有滿是荊棘的徵途,除瞭夢想實現時的榮光,更多的是背後的付齣與艱辛!這些人生,不僅充滿瞭寶貴的實戰經驗,更蘊含瞭勇於擔責、百摺不撓和堅持到底的中國當代企業傢精神。


內容簡介

  IPO意味著財富夢想的實現,還是事業新的徵途?此時,站在聚光燈下的企業傢心裏有著什麼樣的感受?伴隨著公司一路成長,企業傢經曆瞭怎樣的酸甜苦辣,又是如何一步步跨越障礙不斷升級的?對於創業者而言,苦心經營多年的企業登陸資本市場實現IPO無異於走上瞭一個人生*峰。本書共采訪瞭58傢上市公司董事長、副董事長和總經理,包含創業闆、中小闆和主闆,凝聚瞭58位企業傢擁抱資本市場的心路曆程,涵蓋諸多行業,既是近年資本市場發展的縮影,對於後來的創業者也有巨大的參考意義。

  此次集結齣版就是為瞭通過對58傢上市公司創始人的訪談,帶領讀者溯流而上,細數每一條河流的蜿蜒來路,以鮮活的視角重現瞭成功企業傢的資本之路,讓廣大投資者零距離瞭解上市公司高管和資本大V們。


作者簡介

  全景網是中國著名的財經網站,成立於1999年。先後推齣上市公司網上路演、投資者關係互動平颱等中國證券市場創新服務模式,至今舉辦各類路演2萬多場。全景商學院是全景網旗下資本圈高端交流、分享平颱。


精彩書評

  時勢造英雄,英雄亦造時勢。《約見資本人》從改革開放的洪流中舀瞭一瓢水,然而,這一瓢水是不一般的,因為任何人都能從中品得一個時代的趨勢——那就是中國的崛起和快速強大。書中的故事,都是我們這一代投資人親眼見證的。我為這個時代而自豪,為這個時代而歌唱!

  ——深圳前海母基金首席執行事務閤夥人、原深圳創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靳海濤

  創業和投資都需要大智慧,成功創業的背後,肯定有豐碩的投資迴報。本書一定能給創業者和投資者很有價值的啓迪。

  ——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傢 中國首席經濟學傢論壇副理事長 李迅雷

  做投資的樂趣莫過於能與優秀的靈魂溝通、與聰明的大腦碰撞,感受他們的激情與執著,助力並見證夢想的實現。

  ——東方富海董事長 陳瑋

  中國資本市場的蓬勃發展如海納百川,本書通過對58傢上市公司創始人的訪談,帶領讀者溯流而上,細數每一條河流的蜿蜒來路,以鮮活的視角重現瞭成功企業傢的資本之路。

  ——中國中鐵董秘、總法律顧問、新聞發言人 於騰群

  産業與資本市場的聯係日漸緊密,企業傢群體的資本意識日益提升。本書以訪談述說方式,凝聚瞭58位企業傢擁抱資本市場的心路曆程,涵蓋諸多行業,既是近年資本市場發展的縮影,對於後來的創業者也有巨大的參考意義。

  ——華菁證券並購部負責人 畢晟

目錄

第一章 春天的故事

1992年春天,鄧小平視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並發錶重要講話,掀起瞭前所未有的創業熱潮。而當年的“十萬機關乾部”精英下海創業,開創瞭中國企業發展和經濟變革的新篇章。
跟著電影去創業——紅牆股份劉連軍2
下海都不怕,還怕上市?——和科達覃有倘9
韆裏走單騎——飛榮達馬飛15
“我們是做大事業的”——博士眼鏡劉曉23
激情燃燒的物理老師——瀛通通訊黃暉32
中國賽車的王者傳奇——力盛賽車夏青40
不負女兒之名,要做最好的企業——澄天偉業馮學裕47

第二章 巾幗不讓須眉
20世紀80年代,中國女排奪得五連冠。女排姑娘們一次一次的飛身魚躍救球,一次一次帶傷參加比賽,這種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深深影響著中國女性。
像培養孩子一樣培養公司——華鋒股份譚幗英56
大學校花的卓越之路——匯金科技陳喆61
“男孩子能乾,我們也能乾”——光莆股份林瑞梅67


第三章 企業傢精神
“他(阿甘)跑得鬍子拉碴、跑得長發披肩,跑破瞭好多雙跑鞋。一路上有人采訪他,你是環保主義者嗎?你為瞭人類世界和平嗎?你為瞭扶貧助睏嗎?他說沒有,我就是跑啊。”
傾囊創業,六年不迴老傢——同益股份邵羽南76
永遠戰鬥在最前綫——中裝建設莊重82
將汽車檢測進行到底——安車檢測賀憲寜89
“海味不乾瞭,我要做色母粒!”——美聯新材黃偉汕97
市場不會因為你可憐就同情你——和勝股份李建湘104
我隨時保證我有超越你的能力——拓斯達吳豐禮113
老廠長治不好的焦慮癥——綠康生化賴潭平120
我想做,我想做,我想做!——金溢科技羅瑞發129
一輩子隻做兒童産品——安奈兒曹璋138
衛生巾行業的“豆腐經”——延江股份謝繼華148
馬蘭花和小草的故事——綠茵生態祁永155

第四章 團隊!團隊!團隊!
創業公司應該把團隊放在第一位,永遠不能例外
財散人聚——深冷股份謝樂敏164
一個16年無人離職的團隊——太辰光張緻民169
追逐太陽的鐵三角——容大感光黃勇177
君子和而不同——同和藥業龐正偉185
創業團隊“三原色”——弘信電子李強193
遇到任何睏難都不準說風涼話——賽意信息張成康201


第五章 市場化的力量
“以前在國企,大傢認為乾兩三年,未來是不是你乾都不一定。變成民營企業後就要看得遠,我們就想如何把這個公司長期穩定發展下去,變成一個百年老店。”
從燙手山芋到血灌之王——健帆生物董凡210
微笑麯綫兩端發力——德藝文創吳體芳216
不要活在彆人的陰影之下——香山股份趙玉昆226
縱然一手爛牌,也要梅開二度——正海生物秘波海236
民營企業要做百年老店——飛鹿股份章衛國243
“小馬達”走嚮大世界——科力爾聶葆生251

第六章 製造業“極客”
很多技術被西方國傢視為國傢機密,他們僅僅是聽說過傳聞,硬是一咬牙給做齣來瞭。中國能迅速成為全球製造業中心,這些“瘋子”一般的製造業“極客”們,可謂功不可沒。
攻破“神秘”的車載導航——路暢科技張宗濤260
用七年打破外國技術封鎖的“膜法師”——星源材質陳秀峰266
“張瘋子”的神技能——金銀河張啓發272
創業12年 至今覺得自己是個工程師——聯閤光電龔俊強279


第七章 閤作共贏的時代
“大客戶都是行業的引領者,大客戶戰略不僅能更好地服務他們,跟他們在一起,也能使我們更早地瞭解行業最前沿的技術和信息,促進企業的技術更新升級,這是互利共贏的。”
為閤作夥伴“All in”,如今雙雙上市——朗科智能劉顯武288
與大象共舞——科達利勵建立294
彪悍的技術不打價格戰——麥格米特童永勝303

第八章 不同凡“想”
“上市公司裏有太多很典型的企業傢,但我卻是一個自由的企業傢。我希望生活更美滿一點,更美好一點,我先走齣這一步,讓大傢有個模闆可以參考。”
一位“德魯剋主義者”的高端時裝王國——歌力思夏國新314
資本圈第一時尚先生——亞泰國際鄭忠322
世界商業設計殿堂的中國“風”——傑恩設計薑峰328
很不成功的藝術傢,很成功的音響藝術企業傢——惠威科技姚洪波338
一個人狂歡尖叫的創投教父——創業黑馬牛文文346

第九章 詩和遠方
“我們現在要考慮一樣東西的時候,就要想象,五年以後這個世界會是什麼樣的?我們要為未來做準備。”
在最好的時候轉型——樂心醫療潘偉潮356
互聯網+、O2O,他們二十年前就在構思——尚品宅配李連柱364
中流擊水,成就“首長點贊”工程——維業股份張漢清374
資質和實力永遠是最好的招牌——達安股份吳君曄382
一個醫療器械團隊的“破壞性創新”之路——開立醫療陳誌強389
不創新,就滅亡——超頻三杜建軍397
“我們從來不是之一,華大就是老大!”——華大基因汪建404

第十章 中國夢
國外先進技術的推廣,往往會經曆一個很漫長的過程,而這個過程充滿諸多不確定因素。
賣掉新加坡的房子迴國創業——優博訊郭頌418
轉型、轉型又轉型,從材料貿易商到産鋸龍頭之路——泰嘉股份方鴻424
華爾街迴來的中國網絡銀行第一人——科藍軟件王安京434

第十一章 創二代
“做不好彆人會笑話你,說你沒齣息;做得好,彆人會認為是理所當然,因為——‘你是董事長的兒子’啊!”“守住櫃颱,死也要死在陣地上”——鹽津鋪子張學武440
我是一名職業經理人——長纜科技俞濤447
我要比彆人做得更好——金龍羽鄭永漢455

後記 送給創業者的一把傘463

精彩書摘

  第一章春天的故事

  1992年春天,鄧小平視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並發錶重要講話,掀起瞭前所未有的創業熱潮。而當年的“十萬機關乾部”精英下海創業,開創瞭中國企業發展和經濟變革的新篇章。

  跟著電影去創業

  ■紅牆股份劉連軍

  “1992年,我看瞭一部紀錄片,裏麵有一句話叫‘今日藉君一杯水,明日還君一桶油’,我受到瞭很大的感召。”

  ——劉連軍

  紅牆股份董事長、總裁劉連軍接受全景商學院獨傢專訪學財務齣身、考取中國第一批注冊會計師的劉連軍當年受鄧小平南方談話春風感召辭職下海的時候,根本沒有想到他會進入混凝土外加劑這樣一個聽起來很偏門的行業。

  在這個行業打拼瞭21年後,2016年8月23日,他把一手創辦的廣東紅牆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證券代碼:002809)帶到瞭A股上市。

  辭職南下,無意中闖入混凝土外加劑行業

  “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2015年4月,隨著一名中學女教師辭職信的曝光,這一被稱為最有情懷的辭職理由一時間爆紅網絡。離開體製內,放棄鐵飯碗,在很多人眼裏是極其需要勇氣的選擇。然而,在20世紀90年代那段風雲激蕩的歲月裏,很多充滿雄心壯誌的青年人紛紛做齣瞭這樣的選擇,停薪留職、辭職下海,去南方看一看,劉連軍就是其中一員。

  談及最初下海的經曆,劉連軍記憶猶新。他是學財務專業的,1984年畢業後被分配到河北省承德市機械電子工業管理局,一直做財務工作。“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以後,我在電影院看瞭一部紀錄片,片子裏講到珠海的金灣區在搞大型土建。那個時候是講大港口大工業大發展,有一句話叫‘今日藉君一杯水,明日還君一桶油’,我受到瞭很大的感召。”劉連軍說,“我是中國第一批注冊會計師,又是一個年輕的機關乾部,心裏還是希望展開一個更大的人生舞颱,所以想齣去看一看。”

  劉連軍1995年管理混凝土外加劑企業時工作照與很多選擇下海的人一樣,劉連軍南下的決定也受到瞭來自傢庭的阻力。“傢裏人更多的是擔心,因為不知道南方什麼樣,前途也莫測。但我們60年代那一批人應該說很躁動,也很有願景,一路走過來都有一個很強的使命感、責任感和榮譽感,所以盡管傢人很擔心,我還是堅決選擇瞭南下。那個時候,全國大概10萬名機關乾部選擇瞭下海,比如潘石屹他們就去瞭海南。”他笑瞭笑說,“我覺得我們那一代人都這樣。”

  辭職南下的劉連軍選擇瞭紀錄片中給予他鼓舞的珠海作為第一落腳點,卻沒想到會在這裏與混凝土外加劑結瞭緣。

  1993年初,劉連軍加入珠海經濟特區百森集團公司繼續做財務工作。1995年,他得到一個機會,經營管理一個做混凝土外加劑的小企業,自此真正地踏入這個行業中來。“從那時算起,我接觸外加劑行業已經有21年的曆史瞭,介入的過程可以說是彆人推我進來的,但是無心插柳柳成蔭。”他頗有些感慨。

  在這個行業21年的摸爬滾打,劉連軍也見證瞭國産混凝土外加劑行業的一步步成長。混凝土外加劑是製造商品混凝土的重要添加劑,公司成立之初,混凝土外加劑在全國的市場份額不是特彆大,主要原因在於商品混凝土剛剛興起,隻有北京、上海等城市使用,其他城市例如珠海、中山等都還是現場攪拌,外加劑在全國的普及量隻有20%左右。此外,當時有很多國外的大牌子比如美國的格瑞斯、瑞士的西卡等都跟中國的企業同颱競技,而中國的企業偏弱小,還是停留在簡單的復配配方、生産加工階段,國外的産品占有比較大的技術優勢。

  劉連軍介紹,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商品混凝土的普及越來越廣泛瞭,直到現在有50%~60%的混凝土使用瞭外加劑。由於中國南北東西不同地域的建築材料差異比較大,外加劑對於混凝土是一個個性化的配閤服務,而國外企業提供的仍然是標準化的産品,對中國的材料不適閤,所以國外的産品就紛紛退齣瞭,國産産品越做越強。

  夫唱婦隨,妻子帶來第一桶金

  迴顧劉連軍的創業曆程,有個人不得不提,那就是他的妻子趙利華。趙利華與劉連軍都是河北人,兩人還是初中同學。1996年,在劉連軍南下3年之後,趙利華追隨丈夫的腳步來到珠海。她的到來,也為劉連軍當時所管理的公司帶來瞭第一桶金。

  劉連軍迴憶:“公司第一筆較大的訂單還得說是拜我太太所賜!當時珠海有個粵財大廈,是廣東省粵財集團投資建設的一個大樓,我太太最早先去工地與他們接觸,她有瞭初步的信息後就交給我。我配閤我們閤作的教授一起去跟他們交流,他們當時恰好碰到瞭高標號混凝土的睏擾,而我們承諾能夠配閤他們把混凝土保質保量地做下來,我們的信心感染瞭他們。這個項目是紅牆初齣道時和國內知名的外加劑廠同場PK,最終以紅牆勝齣而告終。後來這個項目閤作很成功,我們企業掘到瞭第一桶金。”

  裝有紅牆牌混凝土外加劑的運輸車輛有瞭第一桶金的資金支持,1999年,劉連軍參股的珠海高新區森瑞化學建材有限公司成立瞭,趙利華在該公司擔任總工程師一職,負責技術工作。在此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裏,趙利華一直兢兢業業地扮演著技術負責人的角色。公開資料顯示,自紅牆有限公司成立後,趙利華已參與瞭公司十餘項混凝土外加劑專利技術的研發工作。

  對於妻子的付齣,劉連軍都看在眼裏,記在心裏。他錶示:“在我們公司,技術是一個最繁雜、最不好做的工作。她因為搞技術,天天去工地非常辛苦,而且到工地和人打交道有諸多不易,但她在這個崗位一乾就是20年,獲得瞭員工的尊重。作為私營企業的管理者,我一直以自己的太太沒有管財務、沒有管供應而自豪。”

  資金受限,引入風投解睏境

  2005年對於劉連軍來說是具有轉摺意義的一年。那一年,齣於方便物流運輸的考慮,他把工廠從珠海搬遷到瞭惠州,新成立瞭惠州市紅牆化學建材有限公司;那一年,他帶領公司從普通的建材加工轉型到瞭化工閤成領域;那一年,他嚮新廠投入瞭近1500萬元,買地、建房、購置設備;也是在那一年,他遇到瞭流動資金不足的問題。

  “從紅牆有限公司成立以後到2008年,我們一直飽受資金的睏擾。因為我們這個行業處在建築行業的末梢,從房地産開發商,到施工單位,到商品混凝土公司和預製管樁廠,再到供應外加劑,我們已經是處於第四級瞭。咱們國傢的建築行業又有一個比較嚴重的欠款問題,所以作為一個民營企業,積纍又有限,2005年在新廠投資完以後,流動資金就不足瞭。”

  迴憶起那段時光,劉連軍稱:“流動資金不足後,就感覺公司在市場競爭中有些乏力,人員方麵也有些人心浮動,流失瞭十多個銷售人員,企業處於比較危險的一個階段。”他說,“差不多有兩年的時間,我對企業的前途有點看不清楚。我擔著100多名員工的責任,作為船長應該帶領船隻駛嚮何方,我心裏很彷徨,壓力非常大。”

  幸而公司最終熬過瞭這段最睏難的時期,用劉連軍的話說,他“守得雲開見月明”瞭。2009年,廣東省粵科風險投資集團公司入股紅牆有限公司,不僅嚮公司注入瞭3000萬元資本金,同時還幫助提供瞭4000萬元擔保貸款,公司一下子走齣瞭睏境。

  “當年粵科來到公司後,僅跟我們談瞭一個小時就敲定瞭投資,資本金加擔保貸款共7000萬元,而7000萬資金當年可以做1.4億以上的銷售額。”劉連軍神情有些興奮,“粵科風險投資集團的加入,不僅為我們解決瞭資金難題,更重要的是鼓舞瞭公司員工的士氣。有瞭風投的資金支持,纔有瞭紅牆今天這樣一個不錯的成績。”

  對於粵科風險投資集團當時看中公司的原因,劉連軍斬釘截鐵地說瞭兩個字:“規範”。他說:“一個有兩個億左右銷售額的企業在中國並不鮮見,但像我們這樣稅收規範,産權證、土地使用證、環保手續、安監手續、消防手續比較完善的企業還是少之又少。”而保持一直以來的規範經營,與劉連軍財務齣身的專業背景不無關係。

  紅牆股份有限公司全景圖2015年,紅牆股份實現營業收入4��49億元,淨利潤8258��42萬元。公司目前已成為華南地區的混凝土外加劑行業龍頭企業之一,並連續六年(2010年度至2015年度)被中國混凝土網評選為“中國混凝土外加劑企業綜閤十強”。同行業專利持有數量全國排名第三。

  2016年8月23日,紅牆股份在深交所中小闆掛牌上市。提起公司未來的發展規劃,身為董事長、總裁的劉連軍錶示:“公司已經在華南地區生根瞭21年,最近兩年也已開始嚮江浙滬推進瞭。我們已經服務上海建工和上海麥斯特建工兩個公司近兩年的時間瞭,在那裏建立瞭非常好的橋頭堡。藉著上市這樣一個資本的助力,我們計劃在河北把募投項目搞好,然後繼續做京津冀環渤海經濟區的市場,在西南市場方麵也有開拓計劃。總體來說,就是要齣嶺南奔全國瞭。”

  (王爽)

  董事長感言

  上市一周年感悟2017年8月23日,是紅牆股份上市一周年的日子,一年前的上市儀式仍曆曆在目,難以忘懷。

  紅牆股份曆經21年的打拼,終於在2016年8月份登陸深圳證券交易所。紅牆上市,給瞭公司一個巨大的機會,讓紅牆能夠藉助資本的平颱,尋找誌同道閤者,壯大自己,成就彼此。讓公司有機會在行業整閤中進行示範及引領,為行業健康發展貢獻力量。公司上市,也讓我有機會在未來的人生旅程中想得更遠、做得更多。

  紅牆股份上市瞭,讓我更有機會去實踐“共同創造、共同分享”的價值理念。上市前,公司隻有18名員工持有紅牆的原始股票。今年5月,紅牆股份推齣瞭85名員工的股權激勵計劃。激勵計劃曆時5年,激勵人員涵蓋瞭公司高管、中基層管理人員、10年以上的老員工及公司曆年的優秀員工。激勵計劃的實施,是紅牆股份未來中長期發展的一個重要舉措,也是兌現共同分享理念的最好詮釋。

  紅牆股份上市瞭,讓紅牆及我本人有更大的平颱去履行自己的社會責任。2017年6月,廣東省紅牆慈善基金會正式成立,首期注冊資金1000萬元,我本人已注資850萬元,目前基金會已對社會認捐160萬元。兩年後,慈善基金會將注資到一億元,我本人會將捐贈額由850萬元增加到8500萬元,從而也讓我有機會在更大的舞颱及平颱上實現自己“達則兼濟天下”的美好願景。

  紅牆股份上市瞭,讓我更有機會尋找誌同道閤者,實踐“閤作共贏”的理念。今年四五月份,紅牆股份分彆與武漢蘇博公司、湖北恒利公司簽署股權閤作協議,抱團發展;今年7月份,紅牆股份分彆與四川路加公司、中國冶金天津特種材料公司簽署戰略閤作協議,強強聯手。未來,紅牆股份將會一如既往地尋找閤作者,攜手共贏。預計明後年紅牆股份的銷售額和淨利潤分彆較2016年增長近一倍,實現跨越式發展。

  紅牆股份上市後,我矢誌將在資本這個廣闊的平颱上做得更大、走得更好、行得更遠,不辜負廣大投資者的支持和厚愛。2017年6月,投資1個億的深圳市紅牆投資有限公司成立,紅牆願以此為平颱,尋找更廣闊的市場舞颱與資本平颱。也正是有瞭這樣的願景,和自己一路打拼的紅牆員工也將擁有更多的機遇與發展平颱。

  上市即將一周年瞭,做瞭很多,也收獲瞭很多。迴首上市後的這一年,我相信,這纔是豐富人生和再次揚帆起航的開始!

  ……


《跨越山海,夢想起航:企業傢精神的生動史詩》 在這瞬息萬變的時代浪潮中,總有那麼一群人,以非凡的魄力與智慧,點燃創新的火種,構建商業帝國的基石。他們是時代的弄潮兒,是夢想的踐行者,是無數人心中的燈塔。他們的人生,是一部跌宕起伏的史詩,充滿瞭汗水、淚水,更閃耀著智慧與勇氣的金光。 本書並非簡單羅列成功的案例,更不是一篇枯燥的理論說教。它是一次深入靈魂的對話,一次穿越時空的訪談,一次對企業傢精神最真實、最生動的解讀。我們將目光聚焦於那些在資本市場中留下深刻印記的創業者們,傾聽他們從零開始,披荊斬棘,最終抵達輝煌彼岸的心聲。 洞悉初心,溯源成長: 每一段偉大的旅程,都始於一個微小的念頭,一份不甘平庸的渴望。本書將帶您走進這些非凡靈魂的內心世界,探尋他們最初的創業衝動。是什麼樣的契機,讓他們毅然決然地踏上這條充滿未知與挑戰的道路?是捕捉到瞭時代的風口,還是心中湧動著一股無法抑製的創造力?是看到瞭市場的空白,還是懷揣著改變世界的宏圖? 我們將一同迴顧他們創業初期的種種境遇。那些簡陋的辦公室,那些熬過的無數個不眠之夜,那些拮據的資金,那些曾經被質疑、被否定,甚至被嘲笑的瞬間。我們會看到,他們的初心並非一成不變,而是隨著經曆的洗禮、市場的錘煉,不斷被深化、被升華。它可能是一份對品質的執著,一份對用戶體驗的極緻追求,一份對社會責任的擔當,更可能是一種對未知世界永不停止的探索精神。 曆經磨礪,淬煉智慧: 創業之路,從來都不是坦途。它充滿瞭荊棘與坎坷,需要的不隻是勇氣,更是超凡的智慧與堅韌的毅力。本書將為您展現這些企業傢們在創業過程中所麵臨的種種挑戰,以及他們是如何憑藉過人的纔智,化險為夷,乘風破浪。 市場搏殺的智慧: 從市場定位的精準判斷,到競爭策略的巧妙布局;從産品迭代的快速響應,到用戶口碑的精心維護。我們將看到,他們如何敏銳地洞察市場變化,如何製定有效的競爭策略,如何在白熱化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齣。這不僅僅是商業上的較量,更是對人性、對趨勢、對未來判斷的深刻考驗。 管理藝術的精髓: 組建團隊、激勵士氣、授權賦能、化解衝突……企業的成長離不開有效的管理。本書將揭示這些領導者在團隊建設和管理方麵的獨到見解。他們如何識人用人,如何凝聚人心,如何建立高效的組織架構,如何在復雜的人際關係中保持團隊的凝聚力和戰鬥力?這些經驗,對於任何一個渴望帶領團隊走嚮成功的領導者來說,都彌足珍貴。 資本運作的乾坤: 資本是企業發展的血液,也是創業者必須駕馭的強大力量。本書將深入剖析這些企業傢們在融資、並購、上市等資本運作過程中的策略與思考。他們如何吸引投資人的目光,如何進行閤理的股權規劃,如何在關鍵時刻做齣明智的資本決策?這些資本運作的經驗,將為 aspiring founders 提供寶貴的參考。 風險與危機的應對: 每一個企業傢都可能麵臨突如其來的危機,無論是市場環境的巨變,還是內部管理的失誤。本書將呈現他們是如何在風雨飄搖之際,保持冷靜,分析問題,製定解決方案,並帶領企業走齣睏境的。他們的經驗,將教會我們在逆境中如何保持韌性,如何從危機中汲取教訓,如何為未來的發展奠定更堅實的基礎。 升華境界,迴饋社會: 當企業達到一定規模,當事業取得一定成就,許多企業傢開始思考更深層次的價值與意義。本書也將關注這些企業傢在事業之外的人生追求,以及他們如何用自己的影響力去迴饋社會。 企業傢的社會責任: 責任,是企業傢精神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們如何看待企業對社會的影響,如何將社會責任融入企業發展戰略?從環境保護到慈善公益,從科技創新到文化傳承,我們將看到他們以不同的方式,為社會進步貢獻力量。 人生的智慧與感悟: 成功並非終點,而是一個不斷學習、不斷探索的起點。本書將分享這些企業傢在人生旅途中的深刻感悟,關於傢庭、關於友情、關於健康、關於平衡工作與生活的智慧。他們的人生哲學,將為讀者提供多維度的思考,幫助我們理解成功的真正含義。 對未來的展望: 站在新的曆史起點,這些經驗豐富的企業傢們,又對未來有著怎樣的期許?他們如何看待科技發展對商業模式的顛覆,如何預測未來社會的趨勢,又將如何繼續引領企業走嚮新的高度?他們的遠見卓識,將為我們勾勒齣商業世界的未來圖景。 本書的價值: 真實的創業案例: 告彆虛幻的理論,我們為您呈現的是鮮活的、充滿細節的創業故事,每一個故事都蘊含著深刻的經驗教訓。 多維度的視角: 從初心到成長,從挑戰到升華,本書以全景式的視角,展現企業傢人生的方方麵麵。 可藉鑒的經驗: 無論是初創者,還是經驗豐富的創業者,都能從中找到寶貴的啓示,學習如何應對挑戰,如何抓住機遇,如何實現個人與企業的共同成長。 精神的啓迪: 本書不僅僅是商業知識的傳遞,更是對企業傢精神的贊頌,它將激勵您勇敢追逐夢想,不畏艱難,勇於創新,成為自己人生舞颱上的主角。 《跨越山海,夢想起航:企業傢精神的生動史詩》是一場思想的盛宴,一次心靈的洗禮。它將為您打開一扇通往成功企業傢內心世界的窗戶,讓您在他們的故事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力量與方嚮。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份對勇敢、智慧與堅持的緻敬,一份獻給所有懷揣夢想、敢於創造的靈魂的禮物。翻開它,讓我們一同踏上這場激動人心的創業之旅,見證那些改變世界的力量是如何孕育而生的。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是一本讀起來讓人熱血沸騰的書!作為一名對商業和創新充滿熱情的人,我一直渴望瞭解那些真正改變行業格局的企業傢是如何思考和行動的。這本書《約見資本人》給我帶來瞭前所未有的震撼。它所收錄的58位上市公司創始人,他們不僅僅是商業精英,更是時代的弄潮兒。我特彆被其中幾位創業者所展現齣的“反脆弱”精神所吸引。他們並沒有刻意去規避風險,反而主動擁抱不確定性,將挑戰視為成長的契機。其中一位在互聯網泡沫破裂後,依然能夠帶領團隊重新崛起的創始人,他的故事讓我看到瞭堅韌和遠見的結閤。他並沒有因為一時的挫摺而氣餒,而是深刻反思瞭失敗的原因,並抓住瞭新的技術浪潮,帶領企業實現瞭華麗轉身。這種在逆境中爆發齣的強大生命力,讓我對創業有瞭全新的理解。這本書不僅僅是講述成功,它更重要的是展示瞭創業者們在麵對巨大壓力和未知時,所展現齣的非凡勇氣和智慧。它讓我明白,真正的企業傢,是在風雨中成長,在挑戰中升華。

評分

一直以來,我都對“企業傢精神”抱有濃厚的興趣,而《約見資本人》這本書,無疑是將這種精神具象化的最佳載體。它裏麵的人物,58位上市公司創始人,他們不是遙不可及的神祇,而是和我一樣,曾為夢想拼搏過的普通人。我最看重的是書中對於“使命感”的探討。那些偉大的企業,往往不僅僅是為瞭盈利,更有著服務社會、解決痛點的使命。我被一位創始人講述他如何從一個社會問題齣發,一步步建立起一傢具有巨大社會影響力的公司而深深感動。他並沒有一開始就想著如何賺錢,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到解決那個社會難題中,而財富和名譽,是他在實現使命的過程中自然而然獲得的。這種“先天下之憂而憂”的情懷,讓我看到瞭創業更深層次的意義。它讓我明白,真正的創業者,不僅要有商業頭腦,更要有情懷和擔當。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創業的“術”,更是關於創業的“道”,它引導我思考創業的初心和價值,讓我更加清晰地認識到,創業的最終目的,是為瞭創造更美好的世界。

評分

《約見資本人》這本書,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友,在創業的迷茫時刻,給予你溫暖的建議和堅定的鼓勵。我一直認為,創業的本質在於解決問題,而這本書恰恰匯集瞭58位最擅長解決問題的“大師”。他們分享的創業經曆,與其說是故事,不如說是寶貴的“實戰經驗包”。我特彆欣賞書中那些關於“取捨”的討論。創業過程中,總會麵臨無數的選擇,有時候,放棄比堅持更重要。書中有一位創始人,在企業發展初期,果斷地砍掉瞭一個看似前景不錯但與核心業務不符的産品綫,將所有資源集中在更有潛力的領域。這個決定在當時引起瞭很大的爭議,但正是這個魄力,讓他最終能夠聚焦優勢,實現彎道超車。這樣的決策智慧,是教科書上學不到的。它讓我明白,創業者的眼光不僅要看遠方,更要看得清腳下的路,懂得如何優化資源配置,纔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齣。這本書讓我學會瞭更加理性地看待創業中的得失,也更加明確瞭聚焦的力量。

評分

這本書簡直是一次精神洗禮!作為一名創業路上的探路者,我常常感到迷茫和孤單,但翻開《約見資本人》,仿佛找到瞭無數個並肩作戰的戰友。書中那些58位上市公司的創始人,他們不是高高在上的神話,而是有著血有肉、有笑有淚的普通人。他們分享的,不是那些經過包裝、完美無缺的成功故事,而是創業初期那些讓人心驚膽戰的失敗經曆、資金鏈斷裂的絕望時刻、團隊內訌的痛苦掙紮,甚至是個人情感上的犧牲。我尤其被一位創始人講述他如何從一個負債纍纍的失敗者,憑藉著一股不服輸的勁頭,重新站起來,最終創立一傢市值數十億公司的過程所深深打動。他沒有迴避那些不堪迴首的細節,而是坦誠地剖析瞭當時的心態、遇到的睏境以及最終突破的關鍵。這種真實的力量,比任何華麗的辭藻都更有感染力。讀完他的故事,我仿佛看到瞭自己身上隱藏的潛力,也更加堅定瞭繼續前行的信念。書中提供的,不僅僅是經驗,更是一種強大的精神支持,讓我相信,即使在最黑暗的時刻,希望也從未熄滅。

評分

《約見資本人》這本書,如同一個寶藏,每一次翻閱都能挖掘齣新的驚喜。我一直對商業世界的運作充滿好奇,尤其關注那些能夠從零開始,一步步建立起龐大帝國的企業傢們。這本書恰好滿足瞭我的求知欲。它以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呈現瞭58位不同行業、不同背景的創始人,他們的創業之路並非一帆風順,而是充滿瞭無數的挑戰和抉擇。我特彆喜歡書中對“資本”的解讀,它不僅僅是數字和投資,更是創始人如何巧妙地運用資源,如何與投資者建立信任,以及如何在市場變幻莫測的浪潮中,為企業爭取到生存和發展的空間。書中有一位創始人,分享瞭他如何在一個完全陌生的行業裏,通過對用戶需求的深刻洞察,精準地捕捉到瞭市場的空白,並成功說服瞭 sceptical 的投資人,最終獲得瞭關鍵性的第一筆啓動資金。這個過程的艱難和智慧,讓我受益匪淺。它讓我明白,創業不僅僅是有一個好的想法,更重要的是如何將其轉化為可行的商業模式,並有效地吸引到外部支持。這本書讓我對“資本”有瞭更立體、更深入的認識。

評分

送朋友的,自己沒看。

評分

包裝有破損,書角深圳有撞擊的缺陷。

評分

東西不錯,推薦下次再來購買

評分

沒有深入訪談,內容一般。簡介而已

評分

包裝有破損,書角深圳有撞擊的缺陷。

評分

商品質量很好,服務態度很好的,不錯

評分

京東購物就是圖個方便,好評

評分

送朋友的,自己沒看。

評分

包裝有破損,書角深圳有撞擊的缺陷。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