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鱼”不如给孩子“渔”

给孩子“鱼”不如给孩子“渔”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玲玲,果果 著
图书标签:
  • 教育理念
  • 亲子教育
  • 学习方法
  • 思维培养
  • 能力培养
  • 成长规划
  • 家庭教育
  • 教育方法
  • 终身学习
  • 自主学习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ISBN:9787519230517
版次:1
商品编码:12324308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3-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214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父母给孩子的爱,最终应该化成对孩子的培养,这里的培养在于言传身教,在于内化为孩子自主学习的动力。教育孩子是培养习惯,比起给孩子创造良好的条件,教会孩子自己去创造未来更重要。父母的爱在于全心全意,正如作者后记中写的父母应该有心、耐心、用心。父母为孩子所做的一切,都是希望孩子能够生活得更好,但是父母无法陪伴孩子一辈子,因而,父母要尽自己的能力教会孩子各种技能,让孩子拥有能够幸福生活的能力。

这本书立足于生活,生活中的点滴都能看到作者对孩子的用心良苦,既要让孩子快乐,又要不失时机地体现对孩子的教育,潜移默化地让孩子学会方法,不得不说作者的一些方法还是非常值得大家借鉴的。

书中也有小朋友自己的文章,读来也颇有趣味。可以感受到果果小朋友是一个开朗、乐观,有责任心、非常有趣也非常努力的小朋友,读者也可以从孩子的角度来思考,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的想法。

这本书也适合亲子共读,读者也可以和自己的孩子讨论,果果家的做法是不是很好,如果我们也遇到类似的问题可以如何解决?学习是一个参与的过程,生活中可以更多让孩子参与其中,给孩子充分的尊重和理解,让孩子获得更多的自主能力,这样更利于孩子的成长。


内容简介

《给孩子“鱼”不如给孩子“渔”》是“果妈总是有办法”系列的第二本书,这本书分为6个部分,共24个主题,通过生活中的有趣故事、亲子互动,展现了作者高超的育儿技巧。果妈能够立足于生活,不失时机地对孩子进行教育,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学会各种方法,非常值得借鉴。

合格家长“三部曲”:

做“有心”家长,生活即教育,善于从生活中的小事着手,抓住每个教育孩子的契机。

做“耐心”家长,身教重于言传,父母不断的自我成长,才能给孩子更好的爱和陪伴。

做“用心”家长,重视孩子,用对方法才能启发、引导孩子,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


作者简介

陈玲玲,

具有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哲学专业背景,国家首批获得认证的心理咨询师和职业指导师,国内知名天使投资人,曾任美国上市教育集团副总裁、国内领先教育机构总经理,天津卫视大型职场招聘节目《非你莫属》BOSS团特邀嘉宾,被中国教育报联合评选为“优秀校长”,被国内多家幼儿园、小学家长学校聘为名誉校长。

著有果妈总是有办法系列一《给孩子句号不如给孩子问号》,极具实操性的亲子沟通方法深受白领妈妈们追捧,被誉为“从生活中成长起来的育儿实践派专家”。

果果,

外号“蚊子”,2004年出生的天秤座暖男一枚。

喜欢读书,喜欢分享,喜欢旅行,喜欢美食,并会做一手好菜,给自己的人生规划是将来要做一名教授,这样既可以发挥自己的专长,又能满足自己的需要,果果认为“我的人生就是要让自己过得像自己的样子”!

小学三年级时曾获得全国性英语大赛头名,五年级时被北京市某重点中学实验班提前录取,六年级时与妈妈合著本书,小学期间一直是校管乐团成员,该管乐团曾在北京市学生艺术节和亚太管乐大会上获得金奖。2017年11月以听力满分、总分104分的成绩通过托福考试。

目录

第1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001

1 破译孩子的识字阅读密码——果妈生活化识字与阅读方法 003

2 开启孩子数学潜能的钥匙——亲子数学启蒙法 015

3 嗑瓜子也是一门技术活儿——亲子游戏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024

4 查字典的学问——学会使用工具和学习知识同样重要 029

5 奥数学习之我见——好方法决定好效果 034

第2章 比学习更重要的是品格 043

6 “交换”出来的道德认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045

7 轮滑鞋跟我走——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 053

8 踩水很快乐,刷鞋很烦恼——让孩子对结果负责 062

第3章 旅行即教育 067

9 爸爸妈妈变“隐形”——给孩子独立设计、规划、实施的机会 069

10 旅行中的KPI——约定考核指标是旅行质量的保证 081

11 “鸡飞狗跳”的龙舟比赛——科学合理的规则是成功的关键 089

12 领导难当——锻炼、培养孩子的领导能力 095

13 亚洲大象和非洲大象——给孩子独立思考的机会 102

第4章 独立与自主 107

14 完美的生日策划书——成长需要时间 109

15 开学第一天—— 培养孩子自我管理能力 123

16 果果洗澡记——学会项目管理,培养好习惯 133

17 分房睡——分离是孩子独立的开始 139

第5章 社会交往与人际关系 149

18 管乐团里的风波——学会承担责任 151

19 艰难的讨债之路——培养孩子评估风险的意识 160

20 小妙会卖披萨——抓住每一个社会实践的机会 167

第6章 家庭中的健康与安全教育 177

21 一颗糖的旅行——让孩子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179

22 “可怕”的眼药水——帮助孩子克服恐惧,战胜自我 187

23 独自在家订外卖——安全防范意识要从小培养、随时培养 194

24 鸟鱼喂养初体验——让孩子学会尊重生命,珍惜生命 201

后 记 209

果果小学毕业了——致我的宝贝!213


前言/序言

“果妈总是有办法”系列的第一本书《给孩子句号不如给孩子问号》出版后,我收到了很多家长的来信、来电,咨询在育儿上遇到的问题和难题,倾诉为人父母的不易。在沟通过程中,我看到了很多父母大多数时候都不自觉地从自己的立场出发,想要去搞定孩子。

真的只有这样的处理方式吗?

有时候我们也应该听听孩子的想法。这正是我特意邀请我的孩子果果来合作写这本书的原因。在书中,我和果果就发生在他成长过程中值得记录的每一件事情,分别写了看法和感受。我愿意把我们之间发生的故事分享出来,让更多的父母能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这样,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才能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考虑他们的感受,学会理解孩子。

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我们都希望一招搞定,快速解决。可是,养育孩子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我们要根据孩子不同的成长阶段、不同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去陪伴、去引导。

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我心中一直盘桓着这句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是想传达一个基本的理念,我们应该教会孩子方法,引导孩子自己解决生活、学习上遇到的问题,乃至职业、人生规划,也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掌握、去体会、去成长。书中的方法,是我在多年陪伴孩子的过程中,不断总结、思考并通过实践获得的。结合孩子的成长,我不断梳理处理问题时的过程和思路,发现正是对某些关键节点的正确处理起到了作用。我希望在书中,跟大家重点展示这些节点,以及处理的方法。

这几年,在陪伴果果的过程中,遇到的很多关键节点,我都一一梳理、记录,并结合果果的所思所想,在书中进行了详细的呈现。孩子成长过程中无小事,每一个重要的节点,都需要我们做父母的认真对待。我们要引导孩子去尝试自己解决问题,进而帮助孩子学会自己解决人生路上遇到的看似普通但很重要的问题。

我想用书中的故事和案例做引子,继续和爸爸妈妈们一起探讨,在我们面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问题时,如何通过提问不断加深和孩子的沟通。让父母们在孩子的问题上都能做到有心、耐心、用心,最终让孩子自己拥有获得幸福的能力。

我们学习了十多年,才具备某一项职业技能,而作为爸爸妈妈的我们,没有经过任何的培训或者学习,就做了孩子的父母。所以很多时候,我们是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完善的。

为人父母,这是一个终身事业,容不得中途退缩,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和孩子一起成长。父母教育得当,孩子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当然,每一位家长都是不同的,每一个孩子也都是独特的,我尽我所能分享有效的办法,但具体到各位家长自己如何运用,还需要家长们自己多思考。家长们只有不断摸索,才能找出适合自己和孩子的沟通方式,才能做好引导。

果果一天天在长大,发生的故事也越来越多,我希望和果果一起,继续写下这些生活中有趣的故事,分享给大家。类似的故事也许也同样发生在很多家庭,发生在很多孩子的身上,如果我们能用正确的方法去面对、去引导,关键时刻给予关键的支持,那么,所有的父母都能成为最好的父母,所有的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静水流深:家庭教育中的智慧传递》 内容简介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时常面临一个困境:如何在教育的洪流中,为孩子找到真正的方向,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静水流深:家庭教育中的智慧传递》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深入探讨了家庭教育的核心价值,以及如何从“授人以鱼”的短期援助,升华为“授人以渔”的长期赋能。本书并非提供一套僵化的“成功秘籍”,而是倡导一种更深层次的教育理念,关注个体成长,引导家长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点亮他们内心的火种,让他们能够应对未来的挑战,实现自我价值。 本书共分为四个主要部分,层层递进,从宏观理念到微观实践,为家长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和启发。 第一部分:看见孩子的潜能,播撒未来的种子 这一部分首先强调了“看见”的重要性。很多时候,我们对孩子的期望和评判,往往局限于当下的表现,甚至是我们自己未竟的心愿。然而,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宇宙,蕴藏着无限的潜能。本章首先引导家长如何摆脱“比较”的陷阱,理解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和独特天赋。我们会探讨如何通过细致的观察,去发现孩子闪光点,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好奇心、执着的小兴趣,甚至是他们犯错时的探索过程,都可能埋藏着未来绽放的种子。 接着,我们将聚焦于“激发”的力量。与其为孩子规划好一切,不如教会他们如何去探索和发现。本书将介绍一系列简单易行的家庭互动方式,鼓励家长创造一个自由、安全、充满探索机会的环境。例如,一个充满趣味的对话,一次共同完成的手工,一次对未知事物的好奇追问,都可能成为点燃孩子学习热情、培养探索精神的导火索。我们会强调,真正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求索。通过提供多样化的体验,鼓励孩子尝试不同的事物,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在错误中成长,从而建立起“我能行”的自信心。 本部分还将深入分析“兴趣”在学习中的驱动作用。我们常常强调“学业”,却忽视了兴趣的力量。本书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让枯燥的学习变得充满乐趣,让枯竭的精力源源不断。家长需要学会识别和引导孩子的兴趣,并将其与学习过程巧妙结合。这可能意味着支持孩子对恐龙的迷恋,让他们从中学习地理、历史;或者鼓励他们对手工的喜爱,让他们在制作中理解物理、工程。核心在于,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在求知中获得成就感。 第二部分:智慧的传承,而非知识的灌输 这一部分是本书的核心论点——“渔”的真正含义。我们将深入剖析,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单纯的知识灌输已经显得苍白无力。真正的教育,是将智慧和方法传授给孩子,让他们能够终身学习,独立思考,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首先,我们将探讨“思考力的培养”。独立思考是孩子未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本书将提供具体的家庭教育方法,引导家长如何鼓励孩子提问,如何引导他们分析问题,如何帮助他们权衡利弊,做出明智的判断。这包括通过“为什么”的游戏,引导孩子探究事物的本质;通过故事的讨论,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通过生活中的小决策,让他们学习权衡和选择。我们会强调,不要轻易否定孩子的想法,即使看似幼稚,也可能是他们思考的起点。 其次,本书将重点阐述“解决问题的能力”。生活中充斥着各种挑战,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孩子才能不畏艰难,勇往直前。我们将介绍“试错”的教育理念,鼓励家长在孩子遇到困难时,不要立即代劳,而是提供支持和引导,让他们自己去寻找解决方案。这可能包括提供相关的资源,启发他们的思路,但最终让他们独立尝试。我们会强调,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犯错,不敢尝试。通过鼓励孩子自主解决问题,他们会逐渐建立起自信心和韧性,学会从失败中汲取经验,不断进步。 再者,我们将深入探讨“学习方法的传授”。“授人以鱼”是给一条鱼,而“授人以渔”是教他捕鱼的方法。在学习方面,这便意味着教会孩子如何学习。本书将介绍各种高效的学习策略,例如如何制定学习计划,如何有效地记笔记,如何进行复习和总结,如何利用各种资源进行深度学习。这些方法不仅适用于学业,也能迁移到孩子生活中的其他领域。我们将强调,学习是一个过程,掌握学习方法,孩子就能自主地掌握新知识,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 第三部分:家庭的角色,成为孩子成长的“教练”与“引路人” 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但这种角色并非简单的“监护者”,而是更像一位“教练”和“引路人”。本部分将深入探讨家长应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以及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 我们将强调“榜样的力量”。父母是孩子最直接、最深刻的模仿对象。你是什么样的人,你的孩子就可能成为什么样的人。本书将鼓励家长审视自己的言行举止,在日常生活中展现出积极的态度、正直的品格、终身学习的精神,以及解决问题的智慧。这些无声的教育,比任何说教都更有力量。我们会探讨,父母如何通过自身的成长,来影响孩子的成长,共同营造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家庭氛围。 接着,我们将探讨“有效沟通的艺术”。良好的亲子沟通是建立信任、理解孩子、传递智慧的关键。本书将提供实用的沟通技巧,例如积极倾听、同理心回应、非暴力沟通等。我们将教导家长如何与孩子建立开放、真诚的对话,让他们愿意分享内心的想法和困惑,也能够理性地接受家长的建议。我们会强调,沟通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双向的交流,是建立情感连接的桥梁。 此外,本部分还将重点关注“情感支持与界限的设定”。爱是教育的基础,但爱不等于溺爱。本书将引导家长如何在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和支持的同时,设定清晰、合理的界限。我们将探讨如何帮助孩子管理情绪,如何引导他们认识和表达情感,以及如何在规则和自由之间找到平衡。我们会强调,情感上的安全感是孩子探索世界、勇于尝试的基石,而清晰的界限则能帮助他们建立自我约束和责任感。 第四部分:实践的艺术,让智慧在日常生活中流淌 理论需要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落地生根。本书的最后一章,将聚焦于如何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将“授人以渔”的教育理念融入家庭教育的实践。 我们将提供大量贴近生活的具体案例和方法,例如如何利用餐桌时光进行启发式对话,如何通过亲子阅读引导深度思考,如何在家务劳动中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协作能力,如何利用旅行和户外活动拓展孩子的视野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方法都力求简单易行,易于家长在繁忙的生活中执行。 同时,本书也将强调“持续的成长”。家庭教育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孩子在不断成长,家长也需要不断学习和调整。本书鼓励家长将自己视为学习者,与孩子一同成长,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探索更适合自己家庭的教育方式。我们会强调,教育不是一成不变的公式,而是根据孩子的变化和时代的进步,不断优化的艺术。 结语 《静水流深:家庭教育中的智慧传递》希望成为家长们的忠实伙伴,帮助他们从焦虑和迷茫中走出,看到教育的真正意义。我们坚信,通过智慧的传递,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父母的引导下,成为拥有独立思考能力、强大适应能力和高尚品格的未来之星。这并非一蹴而就的奇迹,而是静水流深,润物无声的教育力量。本书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家长们培养出能够“捕鱼”的孩子,让他们在人生的海洋中,乘风破浪,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实现璀璨的人生。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必须承认,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是多层次的,它超越了一般的教育方法论,触及到了家庭教育的本质——陪伴的质量。作者用极其克制的情感,描述了教育的“长期主义”:真正的回报,往往在多年之后才会显现。书中反复强调,家长首先要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只有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心智模式不断更新,才能为孩子提供更广阔的视野。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自主学习的内驱力”的剖析,它深入挖掘了好奇心是如何被扼杀的,以及如何小心翼翼地呵护这份宝贵的火种。它没有提供快速见效的“秘籍”,而是提供了一条需要耐心耕耘的康庄大道。这本书更像是一位导师,在迷雾中点亮了一盏长明灯,指引我清晰地辨认出教育的真正航向,而不是盲目地追逐潮流。

评分

这本书的文字功力着实令人赞叹,它有一种老派作家的沉稳与洞察力,读起来丝毫没有当代育儿书籍常见的浮躁感。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尤其在探讨“兴趣与天赋的交叉点”时,那种对儿童心理的精准捕捉,简直让人拍案叫绝。我记得其中提到一个观点,说真正的“渔”,不是教会孩子一项技能,而是教会他们如何去构建获取知识的体系。这种高度概括却又充满实践指导性的论述,极大地拓宽了我的思路。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智慧的长者面前,他不是居高临下地布道,而是平视着你,分享着他多年观察和实践的心得体会。这种平等对话的姿态,使得书中的道理更容易被接受和内化,而不是成为一种外在的压力。这本书真正做到了从“心”出发,去构建教育的基石。

评分

说实话,我过去看过不少号称“颠覆传统”的教育书籍,大多是雷声大一些,雨点小一些,内容空泛,缺乏可操作性。但这一本完全不同,它的每一个论点都有坚实的逻辑支撑和现实基础。书中对于如何培养孩子的“元认知能力”,也就是“学会如何学习”的探讨,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演示。作者没有提供一个标准答案,而是提供了一套提问的框架,引导家长和孩子一起去探索。这种“赋能”而非“控制”的教育理念,深深触动了我。我感觉这本书更像是一部关于如何设计学习生态系统的指南,它关注的是环境、氛围和内在驱动力,而不是短期分数或排名。读完之后,我不再焦虑于孩子眼下学了多少,而是更专注于他学习的姿态是否健康、探索的欲望是否旺盛。这是一种更高维度的教育思考。

评分

翻开这本关于“授人以渔”理念的书,我立刻被它那种深入骨髓的教育哲学所吸引。这本书没有过多地谈论具体的学科知识点,而是将重点放在了如何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作者娓娓道来,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案例,阐述了传统填鸭式教育的弊端,以及构建孩子内心强大认知框架的重要性。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批判性思维的萌芽”这一章节,它不是生硬地讲解理论,而是巧妙地引导家长思考,如何在家中营造一个允许孩子犯错、鼓励质疑的环境。那种潜移默化的引导,远比直接灌输知识更有效。整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非常到位,时而激昂,时而沉静,如同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重新审视自己对“成功”的定义,以及如何用更长远的眼光去规划孩子的未来。它像一面镜子,让我清晰地看到了自己过去教育方式中的局限,并燃起了改变的动力。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也透露出一种对阅读本身的尊重。它不像市面上那些充斥着大量标红、口号式的育儿书那样喧哗,而是选择了朴素而沉静的风格,让人愿意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每一句话的分量。在论及“失败教育”的部分,作者的视角非常独特,他强调的不是如何避免失败,而是如何将每一次挫折转化为下一次成功的燃料。这种积极的失败观,对于我们这个过度追求完美的社会来说,无疑是一剂良药。它教会我们,给孩子最好的“渔”,是让他们拥有从泥泞中爬出来的韧劲和智慧。我清晰地记住了书中提到的一个比喻,将孩子比作正在搭建桥梁的工程师,重点不在于桥梁当下是否稳固,而在于他是否掌握了结构力学的基本原理。这种宏大叙事下的微观指导,使得这本书的价值感倍增。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