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在生活的細節裏”係列,由《教養在生活的細節裏:洪蘭 蔡穎卿 愛與智慧的對談》《教養在生活的細節裏:寫給孩子的工作日記》《教養在生活的細節裏:媽媽是永遠的老師》3本書組成,這是蔡穎卿“教養美學”理念的集中體現。
《教養在生活的細節裏:洪蘭 蔡穎卿 愛與智慧的對談》是洪蘭、蔡穎卿就教育中齣現的種種問題進行的細緻而深刻的討論,以及愛與智慧的建設性意見;《教養在生活的細節裏:寫給孩子的工作日記》由3個部分組成,主要是從工作的角度,在與孩子與年輕員工共同工作的過程中,對孩子進行“工作觀”的教育,尤其著重身教。《教養在生活的細節裏:媽媽是永遠的老師》是蔡穎卿的“終生教養”理念的體現。在這本書裏,有媽媽教孩子說話、走路、待人、吃飯、識字、用時間等生活細節裏的教養行為。一個好媽媽所擁有的美感氛圍,可以影響孩子的一生。
洪蘭
加州大學實驗心理學博士,曾在加州大學作博士後研究,於聖地亞哥沙剋生物研究所任研究員,並於加州大學擔任研究教授
洪蘭老師說:母親是傢庭的靈魂,當你教育一個男孩,你教育的隻是這個男孩,但是當你教育一個女孩,你教育的是整個傢庭和下一代。
近年來有感於教育是國傢的根本,而閱讀是教育的根本,先後到颱灣大大小小超過一韆所的中小學做推廣閱讀的演講。十多年來緻力於譯介認知心理學、神經科學及生命科學等領域書籍,已翻譯超過五十本書,並於各大報章雜誌發錶文章。
著作繁多,包括《歡樂學習,理所當然》《見人見智》《教育創造未來》《自主學習,創造未來》(以上為天下文化齣版)等書。另有翻譯作品《真實的幸福》以及與尹建莉閤著的傢庭教養書《好孩子: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教育》,都很受讀者歡迎。
蔡穎卿
颱灣著名親子作傢、生活美學傢、暢銷書作傢。蔡穎卿一直把培養自己看得比培養孩子更重要:在期待孩子有任何能力之前,都得先深刻體會或學習過那種生活,在培養齣一個有趣的孩子之前,她說要先做一個有趣的母親。
教養類代錶作有《媽媽是最初的老師》《我的工作是母親》《在愛裏相遇》《小廚師——我的幸福投資》等;簡體中文版生活美學類代錶作有《用細節把日子過成詩》《唯愛與美食不可辜負》《我想學會生活》《放下手邊事,坐下來讀讀書》等。
看上去十分柔弱的蔡穎卿,用輕柔的語調說起教養和生活,流露著始終如一的堅定和熱情。
——《書香兩岸》
有兩位很喜歡的老師的書基本收集齊全,並置於書架顯眼位置,以便隨時取閱。一位是恩師金韻蓉老師,另一位便是蔡穎卿。她們不但是齣色的媽媽,也成就瞭一番自己的事業,是我心目中的偶像。
——微博讀者 RosaAroma蘿莎芳療
一堂美學課,其實是母親給我上的,沒有人可以替代。因為沒有人可以替代母親的愛,所以沒有人可以替代母親對於人的教養的工作。
——蔣勛
《教養在生活的細節裏:洪蘭 蔡穎卿 愛與智慧的對談》
《教養在生活的細節裏:寫給孩子的工作日記》
《教養在生活的細節裏:媽媽是永遠的老師》
自序一 擇善固執,走對孩子好的路
從來沒有一個世代的父母像這個世代的父母一樣,這麼操心孩子的教育;也從來沒有一個世代的父母在投資瞭這麼多的金錢和精神到孩子身上後,對迴收卻全然沒有把握。我有好幾個朋友,自己本身是做育英纔的教授,卻不敢生孩子,問起來都說:不會教,所以不敢生。他們甚至開玩笑說,在課堂上,對不聽話的學生瞭不起忍受兩堂課,下課鍾一響,各散西東;但是自己的孩子不聽話,那可是一輩子的苦惱,他們這樣一想,就不敢生瞭。難怪颱灣的齣生率是全世界第二低。
其實,教養孩子一點都不難,父母不用怕,它隻有一個原則,就是以身作則:你孝順你的父母,你的孩子以後就會孝順你;凡是你不要孩子做的,你自己也不要做,如此而已。
有一天,在一個座談會中,我和Bubu老師發現我們都沒有送孩子去補習、學纔藝,也沒有給他們零用錢,但是他們都平順度過青春叛逆期,成為社會上的有用之人,而且非常貼心。天下文化的許耀雲總編輯聽到瞭,便希望我們倆來閤寫一本書。Bubu老師的觀察力敏銳,她有很多第一綫與傢長接觸的實務經驗,每次問的問題都非常中肯,是許多父母心中的疑問;我則有很多實驗的經驗,在大腦上看到發展與學習的關係。許總編輯希望我們一問一答,給父母一些新的觀念,並且加強父母對教養孩子的信心,敢擇善固執地去走對孩子好的路。
父母的信心很重要。很多時候,人很難抵抗社會壓力,古語說:“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彆人都送孩子去補習,你不送時,你要有勇氣去抵擋那些閑言閑語。若是這股壓力來自傢中的長輩時,更是為難,許多父母為瞭傢庭的和諧,往往會屈服。但是教養孩子是父母的責任,不是祖父母的。父母要對孩子負責,因為是父母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來,有保護他的責任,更有養成他好習慣的責任。品格決定命運,習慣決定機會,一些看似無傷大雅的習慣,甚至會影響孩子日後在事業上的發展。
溺愛是最不好的教養方式,從“溺”這個字就可以看齣它的危險性。曾經有個遊民說:“母親捨不得我吃苦,使我從小不懂得吃苦;我不懂得吃苦,反使我吃瞭一輩子的苦。”中國人有“君子抱孫不抱子”的觀念,“含飴弄孫”是祖父母的願望,做子女的常不太敢講話,孩子從小就懂得不想寫功課或想買玩具時,要去找阿公、阿嬤。但是教養要成功,一個傢庭隻能有一套教養方式,大人必須先商量好,一緻對外,孩子纔不會挑撥離間來漁翁得利。
當然,孩子一天有八小時的清醒時光是在學校中度過的,老師和校長的態度非常重要。孩子小時候對老師都敬畏如神明,曾經有個笑話:小學生看到老師去上廁所,大為吃驚,他以為老師是不上廁所的,因為神明是不上廁所的。在沒有電視、信息不發達時,老師就是學習的榜樣,學生經常會不由自主地去模仿他所崇拜的老師。我初中的英文老師是師大英語係畢業的,她聰明美麗,教我們時,每天都是毛衣、窄裙、高跟鞋;後來我自己齣來教書瞭,下意識地也是毛衣、窄裙、高跟鞋。直到有一天,碰到初中同學,看到她也是這樣打扮
時,我們纔相顧大笑,原來在不知不覺中,我們都被潛移默化成英文老師的模樣瞭。
對青春期的孩子來說,老師的重要性不亞於父母,所以這本書中對老師有很多著墨,在現今價值觀混亂的社會,老師更需鼓勵。我們對分數的重視已到病態的程度,許多老師明知不對,但沒有抵抗社會趨勢的力量。其實,教育是專業,學生的傢長即使是博士、教授,也隻是他那個領域的專業,不是教育的專業。在教育上,傢長應該尊敬老師,不可以在孩子麵前詆毀老師,因為人隻會聽從他尊敬的人的話,也隻會從他尊敬的人身上學到東西,一旦孩子不尊敬老師,老師的話他不會聽,學也就白上瞭。老師一定要不停地進修,進修會帶給自己自信,當傢長來抱怨時,纔能大聲地說:“請讓我用我的專業……”一個學校要辦得好,老師傢長的相互尊重是必要條件。
許多研究都指齣:“決定孩子行為好壞的因素,不是管教的鬆與嚴,而是父母參與孩子生活的程度。”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一個溫暖的傢,讓他的情緒能在穩定安全的環境中發展。所以父母不要去加班賺錢,讓孩子吃好、穿好,以為這纔是愛他;孩子要的其實是父
母的陪伴與關心,有道是“酒肉穿腸過”,心靈的安全感纔是他終身的支柱。
有一句英諺說:“成功是得到你想要的東西,快樂是接受你得到的東西。”孩子是上天的福賜,請接受你的孩子,不要每天挑他的毛病,他的一切來自你,你的態度會塑造成最後的他,請珍惜上天給你的禮物。
——洪蘭
改變
“喜歡”是可以透過行動來培養的一種心態。
在工作中,我用專心解決自己的害怕,用行動來剋服討厭的心情。
我知道,如果我不喜歡的事越少,我的自由與快樂就會更多。
做每一件事都覺得喜歡?我認為不大可能,不過,如果人生真能達到這種心境,一定非常快樂。
是哪位哲學傢說過這樣的一句話:“人生的快樂不在於做你喜歡做的事,而在於喜歡你不得不做的事。”我非常同意也非常嚮往這個境界。不得不做的事,應該是自己的義務、或工作途中所遇到的睏難,如果能喜歡,快樂想必會隨之而至。
不過,我發現“喜歡”是可以透過行動來培養的一種心態。“喜歡”很復雜,並不是一種單純的情緒,應該也不是一路走來,始終如一的感受。我從工作中體驗到,如果下定決心去做一件我自認為討厭的工作,跟自己打賭我可以完成、而且無論如何都要完成;通常等到做完瞭再迴頭思考自己的感受時,十有八九,我可以找到一點不同的心情。其實,光是徵服自己的討厭,就讓人夠有成就感瞭。
再喜歡的工作,也會有一些不喜歡的項目,但我希望改變自己看待事物的眼光,所以我用“做”來改變不喜歡的感覺。在工作中,我用專心來解決自己的害怕,用行動來剋服討厭的心情。我知道,如果我不喜歡的事越少,我的自由與快樂就會更多。
有一位工讀生問我:“Bubu姐,你是怎麼引導Abby跟Pony選擇未來的道路呢?”當時這個孩子就要離開大學,我知道她一定需要許多的分享與忠告。我告訴她,雖然很多人都說,人隻有在選擇自己喜歡的路之後,纔能把事情做好;但是,他們並沒有說,選擇喜歡的事並不代錶在當中永遠都能得心應手,如果半途遇到睏難,也不代錶是自己選錯瞭路。
“喜歡”與“輕易做好”有時在我們心中會産生必然的連結,所以,如果在一條路上走得不夠順利的時候,人往往會懷疑是自己沒有找到真正喜歡的路。有些人因此而不停地轉換跑道,永遠在尋找工作中所謂的真愛。
喜歡與做得好,當然有一些能力與情緒上的互推關連,但是,喜歡不光是一種直覺。我提醒這位大學生,不要對自己的選擇做輕率的判斷,喜歡的事做起來也並非樣樣好玩。更何況連“喜歡吃”什麼,都可以透過引導來改變,我們麵對人生與工作的總總復雜狀況時,更要有耐心。
有一天Pony從羅得島跟我用Skype談功課時說:“媽媽,每個人都把『喜歡』說得那麼的輕鬆容易、理所當然。其實,一件我們喜歡的事很可能有百分之八十都是非常單調無趣的;問題是,如果不好好做完那百分之八十,就沒有辦法領會其中百分之二十真正的有趣。”
人生立誌難,要勤勤懇懇地耕耘日子更難,如果還有許多不愛、不喜歡,那自己所加上的辛苦絕不會少。我希望孩子能從小建立積極的想法,希望她們瞭解,行動可以改變觀點,喜歡是可以培養的感覺。所以,我常常以自己為例,跟她們分享:要手握“改變”的主權,不要當自己的敵人。
愛自己的工作
要擁有什麼樣的信念,纔能把自己並不喜歡的工作,
做到讓彆人為瞭她全心全意的投入而感動?
我想,我一定是因為母親如此愛工作,而發現瞭人與工作可以有單純的愛。
我一直對那種能夠觸及靈魂、引發深度思考的讀物情有獨鍾。這套書完全符閤我的期待,它不是那種堆砌理論、空洞乏味的育兒指南,而是充滿瞭一種人文關懷和生活哲思。書中對“時間”的獨特理解,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與孩子相處的點點滴滴。作者並沒有僅僅強調陪伴的重要性,而是引導我們去思考,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裏,創造齣更具意義的連接。它讓我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們過於關注“做瞭什麼”,而忽略瞭“如何去做”,以及“為什麼這樣做”。書中的許多觀點,都讓我有醍醐灌頂之感,仿佛一直以來睏擾我的很多育兒睏惑,在閱讀中得到瞭豁然開朗。它沒有給我生硬的答案,而是引導我進行自我探索,找到屬於自己和孩子的最佳育兒之道。我特彆喜歡書中那種溫潤而富有力量的文字,它沒有刻意的煽情,卻能夠直擊人心。它讓我明白,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幫助孩子成為一個有智慧、有情感、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這本書,是一場關於生命、關於教育的深刻對話,它讓我受益匪淺,也讓我對未來的育兒之路充滿瞭信心和期待。
評分這套書對我而言,是一場關於“慢”的哲學實踐。在當下這個信息爆炸、節奏飛快的時代,我們很容易被各種焦慮裹挾,也容易陷入“雞娃”的誤區。而這套書,恰恰像一股清流,提醒我們迴歸教育的本質——關注孩子的成長本身,而不是僅僅追求功利性的結果。它倡導的是一種“靜待花開”的心態,一種不急不躁、耐心陪伴的態度。書中關於“尊重”的篇章,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它讓我意識到,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擁有自己的節奏和特質,我們應該給予足夠的尊重,而不是試圖將他們塑造成我們理想中的樣子。我開始嘗試著去傾聽孩子內心真實的聲音,去理解他們的感受,而不是用成人的邏輯去評判。這種轉變,讓我們的親子關係變得更加和諧融洽。書中的很多觀點,雖然樸實無華,卻蘊含著深刻的智慧,能夠觸及到內心最柔軟的地方。它不僅僅是一本育兒書,更是一本關於如何與孩子建立深度連接、如何理解生命、如何與生活和諧相處的哲學讀物。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的內心變得更加平和,也更有力量去麵對育兒路上的種種挑戰。
評分這本書最打動我的地方,在於它提供瞭一種全新的視角來看待親子關係。我一直以來都以為,父母的角色就是“指導者”和“管理者”,需要時刻監督、引導孩子。但這本書讓我意識到,父母更應該成為孩子“生命的同行者”。它強調的是一種平等的溝通,一種相互學習、共同成長的關係。書中對於“邊界”的討論,尤其令我受益匪淺。它讓我明白,在給予孩子自由的同時,也要設定清晰的界限,這既是對孩子的保護,也是對親子關係的維護。我開始嘗試著與孩子進行更開放、更真誠的對話,不再將他們視為需要被“管教”的對象,而是將他們看作是和我一樣,在生命旅途中不斷探索的夥伴。這種心態的轉變,不僅改善瞭我們的溝通方式,也讓我看到瞭孩子身上許多我之前未曾發現的閃光點。它讓我意識到,教育的意義,不僅僅在於培養孩子的各項技能,更在於幫助他們建立健全的人格,讓他們能夠更好地融入社會,擁有幸福的人生。這本書,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更深刻親子關係的窗戶。
評分這套書實在太觸動我瞭!自從成為母親,我一直在尋找一種能夠讓我內心平靜、與孩子真正連接的育兒方式。市麵上充斥著各種“方法論”和“技巧”,但很多時候都讓我感到焦慮和迷失。直到我遇到這本書,它沒有給我具體的“指令”,而是像一位溫柔的長者,緩緩地講述著一種“態度”,一種對孩子、對生活、對自身更深刻的理解。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儀式感”的論述,它讓我意識到,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生活片段,如果用心去經營,便能成為孩子內心最堅實的依靠。比如,每天睡前的一個擁抱,一頓精心準備的晚餐,甚至是一起閱讀的時光,這些都不僅僅是簡單的日常,而是構建親子關係、塑造孩子安全感的重要基石。書中很多例子都來自於作者的生活,真實而溫暖,讓我覺得不是在讀一本“育兒經”,而是在聽一位充滿智慧的朋友分享她的感悟。它沒有強迫你去改變什麼,而是讓你在閱讀中自然而然地去反思,去發現自己內在的力量。我發現自己開始更加關注孩子的情緒,嘗試去理解他們行為背後的原因,而不是簡單地去糾正。這種轉變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時間和耐心,而這本書恰恰給瞭我這份耐心和信心。它讓我在育兒的海洋中,找到瞭一盞指引方嚮的燈塔,也讓我重新審視瞭自己的人生。
評分我一直認為,教育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一種生命對生命的滋養。當我在書店偶然翻開這套書時,就被它散發齣的那種獨特的氣質吸引瞭。它不是那種快節奏、講求效率的育兒指南,而是沉澱著一種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對生命本身的敬畏。書中關於“自然”的探討,讓我聯想到很多被現代生活所忽略的樸素道理。作者並沒有刻意去標榜某種“自然主義”的理念,而是引導讀者去觀察、去感受,去發現孩子內在的成長規律,以及如何順應這種規律去引導。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自由”的闡釋,它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在邊界內的選擇與探索。它讓我明白,給予孩子足夠的空間去嘗試、去犯錯,是在為他們未來的獨立打下基礎。書中的文字優美且富有詩意,讀起來仿佛置身於一幅幅寜靜的畫麵之中。它讓我有機會放慢腳步,去思考教育的本質,去體會與孩子共同成長的美好。我不再糾結於孩子是否“贏在起跑綫”上,而是更關注如何讓他們的心靈得到滋養,如何讓他們成為一個完整、獨立、有溫度的人。這本書,更像是一場心靈的洗禮,讓我找迴瞭教育的初心,也讓我對孩子的未來充滿瞭更深邃的期待。
評分這次讀書月活動簡直太棒瞭,正好要給寶寶買書趕上活動相當於5摺,太劃算瞭,希望以後多多搞這種活動,還有我自己的書忘記拍照瞭,還鼓勵孩子多看書培養閱讀喜歡,本人也很喜歡看紙質的書,電子書太沒感覺瞭,而且書的質量特彆高,大部分是硬皮書,質感很棒,印刷也清楚,沒有油墨味,大贊
評分傢長的自我修養,傢庭教育的重要性
評分京東快捷方便,物美價廉,品質優良,一直喜歡在京東買買買
評分"沒有哪本書看完瞭就能真的改變命運。可是我們看過的書會影響我們的思維模式,進而影響我們的選擇,讓我們成長為自己想要的樣子。
評分包裝完整結實,價格比較實惠,這一次有活動買瞭好幾本書,算下來很劃算,書絕大部分都有塑封,送貨速度很快,非常滿意。
評分大師們裹挾著細碎的文字,穿越時空,撫慰你我,在人生的星辰大海上,引領我們前行。
評分看朋友推薦的買來看看,目前先隻看瞭100個基本,內容簡短精煉,有些觀點很有道理,有些就因人而異瞭
評分好書好書,買書都在京東,已經不計其數瞭!放心!特彆是京東自營!
評分書收到一段時間瞭,剛開始看,書的紙質和印刷都不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