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启功诗词日历2018 | ||
| 定价 | 198.00 | |
| 出版社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
| 版次 | 1 | |
| 出版时间 | ||
| 开本 | 32开 | |
| 作者 | 启功先生 | |
| 装帧 | 平装 | |
| 页数 | ||
| 字数 | ||
| ISBN编码 | 9787303229949 | |
| 重量 | ||
2018,农历戊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精编上市《2018启功诗词》日历,将传统文化的诗词、书画和启功先生的笔墨手迹结合编辑。
日历每天的日期,选择书法历史上的名人字帖展示。每天选编一件启功先生有关诗词的书画,作为欣赏主体,作品上全部真书行草字迹,都用印刷体注明排印,方便学习和欣赏。
日历54周,选择54个词牌代表,在一周的7天之内,展示词牌名家名作,并展示该词牌各种变体,反应诗词文化的精微丰富。
合开两页为一天,合理安排了空白便笺位置,以供记事和学习临写当页法书。总之,将传统文化的优美雅正,与日常工作的方便使用相结合,相信是新一年的一个可心文具和称心礼品。
《中国诗词大会》评委康震教授
《百家讲坛》主讲人李山教授
中央文史馆馆员赵仁珪教授
联袂推荐
启功先生是著名的书画家、教育家、文物鉴赏家和诗词大家,不仅精于传统格律诗词的创作,更在背诗、论诗、解诗、改诗等方面堪称独绝。 《2018启功诗词日历》以启功自作诗词和前贤诗句为主线,将日历日期与诗词创作、书画欣赏巧妙融合,共收录书法作品 269幅,绘画作品 96幅,集中体现了启功先生对诗词格律的驾驭能力和对书画创作的娴熟技巧,使读者在欣赏书画的同时感受诗词博大精深的魅力,是集实用性日历与启功先生诗书画为一体的艺术珍品,值得品鉴和收藏。
启功先生(1912-2005),字元白,又作元伯,北京人,满族。著名教育家、国学大师、古典文献学家、书画家、文物鉴定家、诗人,曾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冲着启功先生的名字去的,这位泰斗级的书法大家的作品,自然是毋庸置疑的。但一本“日历”的价值,尤其是一本跨年的日历,其内容的新鲜度和深挖的程度才是关键。我比较好奇的是,这269幅诗词书法,是否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名篇佳作”,还是能看到一些先生较为少见的、更具生活气息的作品?如果能配上一些简短的题跋或创作背景的介绍,哪怕只是寥寥数语,对于提升这本日历的文化厚度都将是巨大的加分项。毕竟,收藏级作品的价值,不仅在于其技法的高超,更在于其背后所承载的文人情怀和时代印记。如果只是简单地罗列作品,那和购买一本画册无异。我更期待的是,这本日历能够像一位老友,每天陪伴我,通过这些精选的作品,让我能窥见启功先生不同时期、不同心境下的艺术轨迹。这种“日日有新知”的感觉,才是收藏级日历的灵魂所在,远比“包邮”二字来得有吸引力。
评分关于“启功收藏”这个定位,我理解这可能是指这批作品的稀有性或者首次公开展示的意义。但作为读者,我更关心的是,如果我购买了这本日历,我能获得什么超越“看图”的附加值?比如,日历内是否附带了一篇关于这批作品的导读文章?或者,是否有关于启功先生的书法或绘画风格的简要介绍,帮助初次接触其艺术的读者建立起初步的认知框架?一本有深度的艺术日历,不应该只是作品的展示橱窗,更应该是艺术的“入门向导”。如果它能提供一些背景知识,让我不仅能欣赏到“美”,还能理解到“为什么美”,那它的收藏价值和教育意义就会大大提升。毕竟,我们期待的“收藏”不仅仅是拥有实物,更是对其中蕴含的文化信息和艺术精神的占有。如果只是简单地把图片印上去,那它离真正的“收藏级”日历还有一段距离。
评分这本《包邮 启功诗词日历2018》的宣传语着实吸引人,光是“启功著”、“书法作品269幅”、“绘画作品96幅”就让人对它的艺术价值充满期待。然而,作为一本号称“实用性日历”的出版物,我更关注它在日常使用中的便利性和设计感。比如,日历的纸张质感如何?书写上去是否容易洇墨?翻页的阻尼感是否顺畅?毕竟,如果只是把这些精美的艺术作品堆砌在一起,而忽略了作为“日历”最基本的使用体验,那它的实用价值就会大打折扣。我希望它不仅仅是一本挂在墙上欣赏的画册,而是能真正融入我2018年每一天的生活。比如,日期和节假日的标注是否清晰易读,会不会因为版面被书法和画作挤压得太小而影响查看?另外,269幅书法和96幅绘画的搭配是否和谐?是按月份轮换,还是随机分布?这种排版上的巧思,往往决定了一本日历能否让人爱不释手,持续使用一整年而不生厌倦。如果设计得过于“满”,让人感到视觉疲劳,那即便内容再精彩,也难以成为每日的良伴。我非常期待看到这种艺术与实用的完美平衡。
评分从“实用性日历”这个定位来看,我不得不关注它的装订和结构。2018年已经过去很久了,但如果以当时的角度来审视,一本能用一整年的工具,其耐用性至关重要。这本日历是活页的、还是胶装的?如果是胶装,经过一年的频繁翻动和拉扯,边角是否容易卷曲或脱落?启功先生的作品是国宝级的,如果装帧质量跟不上,那对作品本身也是一种潜在的损害。而且,对于日历来说,背面是否有足够的留白空间供使用者记录当日要事?如果背面完全是印刷图案,那它就彻底沦为了纯粹的观赏品,大大削弱了“实用”二字的份量。我希望出版方在追求艺术展示的同时,能够兼顾到日常生活的“磨损”和记录的需求。毕竟,我们购买的不是一张张易碎的纸片,而是一个陪伴我们度过特定年份的“时间载体”。这种细节处理,往往决定了一本书籍的口碑和收藏价值的持久性。
评分这本《包邮 启功诗词日历2018》里提到了“书法作品269幅”和“绘画作品96幅”,数量相当可观,这让人联想到,它在内容排布上一定下了不少功夫。我比较好奇的是,这两种艺术形式是如何穿插出现的?是固定地“周一书法,周二绘画”,还是根据内容主题来自然过渡?对于一本日历而言,节奏感非常重要。如果连续出现太多篇幅相近的书法作品,读者的视觉焦点可能会趋于单一,从而降低了每日翻阅的新鲜感。而如果穿插了绘画作品,就能形成一种张弛有度的美感,让每日的阅读体验更加丰富立体。而且,269个书法作品,若都是诗词,内容会不会显得过于严肃?如果能有部分是启功先生的题画诗或者是一些日常的随笔墨迹,那会更加生动有趣。这种内容编排的“配比”和“节奏”,是衡量一本精选集是否用心良苦的关键指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