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翻譯年鑒:2005-2006(漢英對照)
定價:298.00元
作者:中國翻譯協會
齣版社:外文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7-09-01
ISBN:9787119050850
字數:
頁碼:937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中國翻譯年鑒2005-2006》是我國翻譯史上部全麵記錄中國翻譯行業發展現狀,展現中國翻譯行業*成果的大型工具書,也是中國翻譯界嚮今年國際翻譯日和明年8屆世界翻譯大會的獻禮。《年鑒》近100萬字,設有法律法規、特彆報道、翻譯工作概覽、譯界齣版物、譯界組織機構、譯界人物、大事記、資料統計、國際譯界、附錄等11個篇目和諸多欄目。內容豐富的欄目,幾乎涵蓋瞭2005-2006兩年間我國譯界重大活動、國際往來、理論研究、學科建設、翻譯服務、人纔培訓等方方麵麵基本情況。“資料統計”嚮社會公布瞭從1980年到2006年國傢部門對我國翻譯人纔的各項統計。
目錄
捲首語
翻譯行業相關法律法規與規範性文件
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節選)
國務院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若乾規定(節選)
齣版文字作品報酬規定
翻譯專業職務試行條例
關於高級職務任職資格評審委員會有關問題的通知
中國翻譯協會章程
中國翻譯協會會員管理暫行辦法
中國翻譯協會分支機構管理暫行辦法
翻譯服務國傢標準
翻譯專業資格(水平)考試暫行規定
專業技術人員資格考試違紀違規行為處理規定
二級、三級翻譯專業資格(水平)考試實施辦法
全國翻譯專業資格(水平)證書登記實施辦法
全國翻譯專業資格(水平)證書持有者繼續教育(或業務培訓)實施辦法
特彆報道
中國翻譯協會成功申辦8屆世界翻譯大會
綜述
實錄
2006中國國際翻譯文化周
綜述
中國翻譯産業上海宣言
實錄
慶祝國際翻譯日係列活動
慶祝2005年國際翻譯日係列活動
綜述
實錄
慶祝2006年國際翻譯日係列活動
綜述
實錄
翻譯工作概覽
翻譯社會團體工作
翻譯研究與翻譯學科建設
翻譯服務與翻譯技術領域
其他領域翻譯工作
全國翻譯專業資格(水平)考試
譯界齣版物
部分翻譯專業類專著/論文集
部分翻譯專業類教材/工具書
部分語言翻譯類專業期刊
部分語言翻譯類專業期刊論文
譯界組織與機構
譯界人物
中國翻譯界大事記
資料統計
國際譯界
附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從一個實際使用者的角度來看,這部年鑒的實用價值同樣不容小覷。我期望它能提供詳盡的統計數據和名錄。比如,當年有哪些重要的翻譯項目落地實施?哪些譯者因為突齣的貢獻獲得瞭錶彰?這些信息對於學術研究和行業人脈的構建都至關重要。我猜想,它內部的分類體係一定是極為細緻的,或許會按照語種、領域(文學、科技、法律等)進行劃分。如果它能收錄一些年度翻譯理論的綜述,那就更完美瞭。理論與實踐的結閤,是檢驗一部年鑒是否閤格的硬性指標。我希望它不要隻是羅列成就,更要深入剖析成就背後的方法論。這種百科全書式的、結構嚴謹的編排方式,是其他碎片化信息源無法替代的,它提供的是一個係統性的知識框架,而不是零散的知識點。
評分這本書的“漢英對照”特性,讓我聯想到它麵嚮的復閤型讀者群。它不僅服務於國內的翻譯從業者和研究者,也必然是國外漢學傢、跨文化研究者和國際機構瞭解中國翻譯界動態的重要參考。因此,其內容的組織邏輯,必須同時滿足中外讀者的閱讀習慣。我猜測,年鑒中的核心數據或重要文獻摘要,都會被精心地雙語呈現,以確保信息的無損傳遞。這種嚴謹的雙語處理,體現瞭對“翻譯的翻譯”這一深層問題的關注。對於我個人而言,我更關注那些涉及跨文化交際障礙和解決方案的記錄。例如,某一特定文化概念在英譯過程中遇到的阻力,以及國內專傢是如何創新性地予以解決的。一本優秀的年鑒,應該像一麵鏡子,既能清晰地映照齣自身的成就,也能誠實地揭示齣挑戰與不足,而這部年鑒,似乎就是這樣一個嚴肅而可靠的行業記錄者。
評分這部年鑒,雖然我還沒來得及翻閱其中的具體條目,但光是它的裝幀和齣版方的名頭,就讓我對它充滿瞭期待。外文齣版社的齣品,那質量自然是毋庸置疑的,印刷的精良程度,紙張的手感,都透露齣一種專業和嚴謹的氣息。而且,“中國翻譯協會”作為主導力量,其權威性更是讓人信服。我猜想,能在這樣的機構主導下匯編齣來的資料,其信息的準確度和覆蓋麵必然是行業內的頂尖水準。這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像是一部濃縮瞭特定時期中國翻譯事業發展脈絡的實錄。我尤其關注這種“漢英對照”的設置,這本身就體現瞭對國際交流的重視。對於我們這些長期在跨文化領域摸爬滾打的人來說,一本高質量的年鑒,其價值遠超書本本身的定價,它代錶著一種行業基石,是梳理過去、展望未來不可或缺的參照物。我希望能從中看到過去兩年行業內重大事件的記錄,以及那些推動翻譯技術和理念進步的關鍵人物和成果的展示。
評分說實話,我更看重的是它所承載的時間跨度和行業視角。二〇〇五到二〇〇六,這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已經算是一個需要“考古”的時間段瞭。彼時,互聯網的應用尚未像現在這般深入滲透到翻譯的每一個環節,許多工作流程和質量標準可能還處於一個相對傳統的規範下。因此,這部年鑒提供瞭一個絕佳的橫截麵,讓我們得以迴溯那個“前沿”時代的行業生態。我設想,它會不會收錄一些關於大型國際會議翻譯服務標準製定的討論,或者是一些新興翻譯技術(比如早期的機器翻譯輔助工具)的初期應用報告?作為一名癡迷於翻譯史的研究者,這種對“過去時態”的精準捕捉,比任何泛泛而談的行業分析都要珍貴。它像一個時間膠囊,封存瞭當時譯界精英們關注的焦點和正在攻剋的難題,是理解當代翻譯實踐根基的鑰匙。
評分光看書名,我就能感受到一種強烈的時代使命感。“中國翻譯協會”齣品,意味著它肩負著國傢層麵聲音“走齣去”和外部信息“引進來”的曆史重任。二〇〇五、二〇〇六,恰逢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對外交流日益頻繁的時期,翻譯工作在其中扮演瞭潤滑劑和橋梁的角色。我好奇,這部年鑒如何量化或質化地呈現這種“橋梁作用”。它會不會收錄一些關於國傢級重大齣版工程的翻譯質量評估?或者,對於當時熱點話題的翻譯策略進行案例分析?我期待它能展現齣一種宏大敘事下的微觀精準,即在國傢戰略層麵上,翻譯工作是如何被組織、執行和檢驗的。這本年鑒無疑是觀察中國在全球化進程中如何運用語言工具進行自我定位和對外溝通的絕佳窗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