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编者的话
作者简介
章 埙的概述
讲 埙的历史简介
第二讲 埙的选购
第三讲 埙的几种音位图示及演奏指法
第四讲 埙吹奏姿势
第二章 埙的基本演奏法
讲 埙吹奏发音练习
第二讲 埙吹奏中的吐音技巧练习
第三讲 埙吹奏中的连音练习
第三章 埙的各种演奏技法
讲 埙吹奏中的颤音练习
第二讲 埙吹奏中的指打音练习
第三讲 埙吹奏中的滑音(又称指抹音)练习
第四讲 埙吹奏中的颤音(又称气震音)练习
第五讲 埙吹奏中的琶音练习
第六讲 埙吹奏中的装饰音练习
第四章 歌曲及乐曲演奏应用
部分 埙吹奏的歌曲与小调练习
1.乡间的小路
2.万泉河边
3.甜蜜蜜
4.瞧情郎
5.彩虹妹妹
6.刮地风
7.那里来的客
8.学习雷锋好榜样
9.打靶归来
10.红军歌
11.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12.孟姜女哭长城
13.苏武牧羊
14.二月里来
15.摇篮曲
16.阿里郎
17.五木摇篮曲
18.罐舞
19.扇子舞曲
20.情深谊长..
21.军港之夜
22.在太行山上
23.阿佤人民唱新歌
24.翻身农奴把歌唱
25.樱花
26.娘子军连歌
27.芦笛
28.鄂伦春小唱
29.在北京的金山上
30.藏族民歌联奏
31.晚归
32.贵州山歌
33.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34.月光下的凤尾竹
35.夏日泛舟海上
36.睡吧
37.森林中的号声
38.在异乡
39.你用秋波向我敬酒
10.小篱笆
41.康定情歌
42.难忘今宵
43.绣灯笼
44.探妹妹
45.知音
46.橄榄树
47.大海啊!故乡
48.少年壮志不言愁
49.大顶子上高又高
50.卖报歌
51.水仙花开
52.星星索
53.厄尔嘎兹
54.茉莉花与桂花
55.雪绒花
56.哦!苏珊娜
57.月儿弯弯照九州
58.苏丽珂
59.崖畔上开花
60.在密林
第二部分 埙吹奏曲练习
1.妆台秋思
2.梅花三弄
3.高山流水
4.黄莺吟
5.山坡羊
6.古刹钟声
7.阳光三叠
8.伯牙摔琴
9.寒江残雪
10.水龙吟
11.荷塘月色
12.楚歌
13.槐花几时开
14.月中情
15.阳光三叠
16.恩春
17.汉宫秋月
18.独乐寺怀古
19.小月儿高
20.嫁好郎
21.风竹
22.雷锋夕照
23.敖包祭
24.汉城谣
25.丝路吟
26.黄陵碑
内容介绍
这是一本自学吹埙入门与提高的书,由笛箫演奏家王铁锤编著。内容包括:埙的简介、埙的结构、埙的音位、埙的吹奏、发音方法,吐音、颤音、装饰音、连音、琶音、转调等技法练习,埙吹奏的乐曲,包括群众中流行的歌曲、小调以及独奏曲、重奏曲等,共十六部分,文字冼练、材料殷实、图文并茂,入门有道,是自学吹埙的得力帮手,也可作为专业音乐工作者演奏选用。
作者介绍
王铁锤,笛、箫、埙演奏家,国家一级演奏员,政府特殊津贴荣获者,中央民族乐团独奏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原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和中国音协民族管乐研究会副会长。他1932年出生于河北吹歌之乡的民间音乐世家,从小耳濡目染,七岁开始学习吹管乐,十岁登台演奏。1947年赴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学习。先后在华北联合大学文二团乐队、中央歌舞团乐队、中央民族乐团乐队工作。
王铁锤擅长演奏笛、箫、巴乌、葫芦丝、埙等民族管乐器,他的演奏音色圆润优美、气息饱满、技巧纯熟、感情充沛、极具感染力。1953年、1955年两次在世界青年联欢节民族乐器比赛中获奖。曾随中国艺术团到英国、美国、日本、德国、印度、巴西、伊拉克、津巴布韦、瑞典、挪威、荷兰、N3MN、东欧等30个国家及香港、台湾地区访问演出、传授笛艺,为文化交流,增强人民友谊做出贡献。
为了继承、发展中国民族乐器吹奏艺术,王铁锤在演奏之余,总结自己六十余年的艺术实践,编写出版了《王铁锤笛子独奏曲集》、《笛子名曲选》、《竹笛吹奏入门》、《箫竖笛吹奏入门》、《巴乌自学入门与提高》、《葫芦丝自学入门与提高》、以及《中国北派笛子大师王铁锤笛曲精华集》、《王铁锤演奏笛、箫、巴乌、埙、葫芦丝独奏曲集》CD唱盘和《快乐学竹笛》DVD光盘等。
我买过好几本陶埙的教材,说实话,很多都写得比较晦涩,或者内容太过陈旧,感觉像是上个世纪的东西。但这本明显不一样,它的视角非常现代。书中对现代演奏技巧的探讨,比如一些装饰音的处理,就比我之前看的那些书要灵活得多。更让我惊喜的是,它居然还涉及到了不同材质的埙(比如黑陶和白陶)在音色上的细微差异和演奏时的注意事项,这在入门书中是非常少见的深度。对于像我这样有点“钻牛角尖”的爱好者来说,这种细节的把控让人感到作者的专业和用心。而且,这本书在曲谱选择上也很巧妙,它没有只停留在那些耳熟能详的民乐片段,还包含了一些可能需要更多技巧才能驾驭的篇章,这为我未来的学习提供了明确的目标和挑战。读着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有了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身边指导,而不是对着一堆冰冷的文字练习。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纸张质量也让人眼前一亮。内页纸张光滑细腻,即便是长时间对着练习,也不会觉得眼睛很累。更重要的是,印刷的清晰度极高,无论是曲谱上的符号还是图示中的指位,都看得清清楚楚,这在练习时避免了因为看不清而导致的误操作。我记得有一次我在练习一个快速的指法转换时,就是因为参照了书中的慢速分解图,才成功掌握了那个难点。这种对细节的关注,体现了出版方的专业水准。另外,这本书的“常见问题与解答”部分也设计得很实用。它收集了很多初学者都会遇到的困惑,比如“为什么我的音色总是发虚?”或者“如何快速找到正确的音高?”,然后一一给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这种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内容组织方式,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让我觉得这本书的每一页都是干货,物超所值。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振奋的是它所传达的音乐理念。它不仅仅是一本“教你按哪个孔”的工具书,更是在引导你如何去“感受”陶埙这件乐器。作者似乎非常强调演奏者与乐器之间的情感交流,书里有几段关于“意境”的描述,虽然有些抽象,但对于我这种追求艺术表现力的学习者来说,是很有启发性的。它让我开始思考,我吹出的每一个音符背后,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情绪,而不是仅仅机械地重复指法。这种对音乐灵魂的探讨,让学习过程变得更加有意义和有深度。同时,书中对不同音乐风格的适应性也做了探讨,虽然是基础教材,但它已经为你打开了未来探索更广阔音乐世界的门。如果你只是想随便吹几段小曲子,这本书可能有点“杀鸡用牛刀”;但如果你是真心想把陶埙这门乐器学扎实,并且希望未来能有更高的艺术追求,那么这本书绝对是你不可或缺的起点。
评分这本书的编排逻辑真的值得称赞,它不是那种把所有东西一股脑塞给你的教材,而是采用了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从最简单的入门练习曲开始,慢慢过渡到一些稍微复杂一点的乐曲。我特别喜欢它里面设置的“听力与模仿”练习环节,这对于学习管乐器来说太重要了。光靠看谱子练习是远远不够的,这本书提供的配套资源(如果有的话,我指的是书本内容中对音准和节奏的强调)非常有效地引导我去聆听和模仿,这对于建立正确的听感至关重要。书中关于气息控制的那几章,简直是醍醐灌顶。我以前总觉得埙的声音发不出来,气流总是很散,但书中提到的“丹田发力”和“气流的塑形”的描述,让我一下子明白了问题的症结所在。这种深度剖析乐器发声原理的内容,让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一般的曲谱集。它让你不仅会“吹”,更懂得“如何有质量地吹”。
评分这本书刚到手,包装挺严实的,打开一看,首先被它的封面设计吸引了。整体色调沉稳又不失雅致,感觉很专业。内容上,我最欣赏的是它对基础指法的讲解,真的非常细致入微。对于一个完全零基础的初学者来说,很多教程会直接跳过一些基础的口型或者气息的调整,但这本书里对这些都做了详尽的图解和文字说明,我照着试了试,感觉很快就找到了感觉。特别是它对不同指孔按法的力度和时机的把握,讲得特别到位,让我少走了不少弯路。而且,书里收录的一些传统曲目的改编,听起来既保留了原汁原味,又兼顾了埙这种乐器的音色特点,听着就很舒服。这本书的排版也很清晰,曲谱部分标注得很规范,即便你不完全懂五线谱,也能大致看出旋律走向,对于我这种半路出家的人来说,简直是救星。总的来说,这本书的实用性和系统性都非常出色,是值得反复揣摩的入门宝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