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商品名称: | 中国茶事 烹饪/美食 书籍 |
作者: | 郑国建 |
定价: | 168.0 |
出版社: |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 2016-02-01 |
ISBN: | 9787518407750 |
印次: | |
版次: | 1 |
装帧: | 精装 |
开本: | 16开 |
内容简介 | |
《中国茶事》是一本信息全面的茶叶图书,除了介绍基础知识外,还会介绍一些跟市场贴近的茶具茶叶信息,如*近在圈子里炒的很热的老铁壶、老锡器、老白茶等,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提出了一些很实用的收藏鉴别方法,告诉读者喝茶不但要喝,还要会品,更要讲究味道和文化。 本书内容全面,涵盖了饮茶方法及中国茶文化的方方面面。总体来说,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1.中国各种名茶的、品鉴,与鉴茶相关的工艺和产区;2.各种茶的冲泡技法和讲究;3.茶具的选购和茶具使用、紫砂壶的挑选使用和保养;4.养生茶饮和茶疗。5.简明扼要的茶文化、历史,关于茶的奇闻轶事。 书中图片均由专业摄影师拍摄,虚实恰当,风格淡雅,版式方面也颇为文艺,以与中国茶文化的清新、淡雅、隽永的相契合,让读者在阅读中即能体会到茶文化的那种韵味。 |
目录 | |
??篇 名茶志 ??第1章 中国茶叶地图 ??18 中国古代茶叶种植 ??20 中国现代茶叶地图 ??21 江北茶区 ??21 江南茶区 ??23 西南茶区 ??23 华南茶区 ??第2章 从树叶到茶叶 ??30 茶树的原产地、进化和传播 ??30 发现—茶树原产于中国 ??30 茶树的进化 ??30 茶树的传播 ??32 从龙团凤饼到蓬松散茶 ??32 唐宋时期的龙团、凤饼 ??33 明代兴散茶 ??33 现代茶业的分类方法 ??36 基本茶类与再加工茶类 ??36 茶的深加工产品 ??40 多姿多彩的外形 ??42 五颜六色的茶汤 ??第3章 名茶鉴赏 ??46 白毫银针 ??48 白牡丹 ??50 寿眉 ??52 普洱茶 ??56 千两茶 ??58 清心明目助消化 ??60 四川边茶 ??62 铁观音 ??64 大红袍 ??66 冻顶乌龙 ??68 铁罗汉 ??70 白鸡冠 ??72 水金龟 ??74 黄金桂 ??76 肉桂 ??78 永春佛手 ??80 白毫乌龙 ??82 凤凰单枞 ??84 祁门工夫红茶 ??86 滇红工夫茶 ??88 坦洋工夫红茶 ??90 正山小种 ??92 红碎茶 ??94 宜红工夫茶 ??96 西湖龙井茶 ??98 洞庭碧螺春 ??100 黄山毛峰 ??102 竹叶青 ??104 安吉白茶 ??106 恩施玉露 ??108 太平猴魁 ??110 六安瓜片 ??112 信阳毛尖 ??114 都匀毛尖 ??116 蒙顶甘露 ??118 婺源茗眉 ??120 舒城兰花 ??122 君山银针 ??124 蒙顶黄芽 ??126 霍山黄芽 ??128 碧潭飘雪 ? ??第二篇 茶之器 ??第1章 泡茶器具的前世今生 ??134 唐代《茶经》中的茶具 ??136 宋代审安老人的“十二先生” ??139 明代紫砂壶和景德镇瓷茶具 ??140 清代茶具和烹茶四宝 ??第2章 老茶器之韵 ??144 老铁壶 ??148 老锡器 ??149 茶托 ??152 壶承·茶盘 ??154 老瓷杯 ??第3章 现代经典茶具 ??160 紫砂茶具 ??160 经典壶形 ??170 泥与色 ??172 制壶 ??174 瓷茶具 ??176 青花茶具 ??178 白瓷茶具 ??181 建盏 ??184 仿汝窑茶具 ??186 龙泉窑茶具 ??188 陶茶具 ??192 玻璃茶具 ??第4章 茶具各司其职 ??196 煮水器 ??196 煮水茶、炉 ??197 泡饮器 ??198 壶、杯 ??199 匀杯、过滤网 ??200 洁具 ??200 水盂、建水 ??201 壶垫 ??202 茶盘、壶承 ??204 茶托 ??205 茶巾 ??206 辅具 ??206 茶道六用 ??208 茶荷、茶则 ??210 盖置 ??211 茶 ??212 小茶秤 ??213 收纳工具 ??213 茶棚 ? ??第三篇 茶之饮 ??第1章 泡茶方法的演变 ??218 生食茶叶 ??218 煮饮茶叶 ??219 煎茶 ??220 点茶 ??220 泡茶 ??221 现代饮茶 ??第2章 泡茶的要点 ??224 冲泡要点 ??224 泡茶前温烫茶具 ??224 投茶法 ??225 冲水法 ??226 泡茶法 ??226 水温 ??226 投茶量 ??226 浸泡时间 ??227 润茶还是不润 ??227 浸泡的时间 ??227 冲泡次数 ??230 泡茶之水 ??230 茶人自古痴迷鉴水 ??231 古人鉴水 ??232 现代宜茶之水 ??第3章 茶礼、茶席 ??236 茶桌礼仪 ??235 泡茶者礼仪 ??237 品茶者礼仪 ??238 茶 |
编辑 | |
由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评茶师--郑国建主持编写。 涵盖中国茶事的方方面面,对茶叶分类、中国名茶、饮茶器具、茶道之法、茶养生与茶美食、茶历史与茶文化等都有详细讲解。 本书对茶文化圈时下正流行的白茶等诸多名茶都给出了评鉴方法,对传统的潮汕茶道等也进行了规范演示。 本书图片大多为专门拍摄,虚实结合,意境悠远,有一些茶具还出自名家之手,为茶人所珍视。 本书硬皮精装,全铜版纸彩印,风格端庄、厚重、大气,契合茶文化气质,实为馈赠*、典藏之佳品。 |
媒体评论 | |
白 茶 白毫银针——茶中美人 白毫银针茶芽肥壮,茸毛密披,银光闪闪,宛如身上蒙了一层厚厚的白霜,分外诱人。“茶王”“美女”都是人们对白毫银针的赞誉。 白毫银针也叫“白毫”“银针”“银针白毫”,创制于清嘉庆元年(1796年),它的故乡是福建福鼎、政和,使用的原料是福鼎特有的茶树 “菜茶”,一般采用春茶头一、二轮的顶芽,只取一芽一叶,用料可谓高端,难怪欧洲人讲究在泡饮红茶时加入一些白毫银针,以彰显茶品档次。 ◎ 福鼎是闽越和瓯越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是闽浙之间的重要城镇。 ◎ 2010 年,福鼎市申报的福鼎白茶制作技艺,入选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技艺项目类别。 ◎ 的“仙境”太姥山就位于福鼎市正南方向,距市区45千米。 政和自然资源丰富,是中国锥栗之乡、全国大的白茶基地,茶叶基地县、茉莉花基地县。 ◎ 政和工夫红茶,为福建三大工夫茶之一。 ◎白毫银针是白茶中名贵的品种,也是级别高的白茶品种。 白毫银针制作时不炒也不揉,只是晒晾至八九成干,再以焙笼文火焙干。正是因为白茶这种少人为加工,具有接近茶叶自然、本真的滋味和香气的,追求返璞归真的都市现代人对其越来越趋之若鹜,使白茶渐趋流行。同时,也是由于白茶的这种制作工艺,冲泡白茶时茶汁不易浸出,一般要用稍稍凉过的沸水冲泡,之后静静地等待,5分钟左右茶芽始从水面陆续沉落,约10分钟后茶汤泛黄,才好品饮。如果用玻璃杯冲泡,泡好的白毫银针条条挺立,如陈枪列戟,轻轻晃动杯子,微吹啜饮,看芽叶升升降降、飘飘摇摇,心旌随之摇曳,自己恍如方外之人,何止是享受! 芽头肥壮、色白,茸毛厚,满披白毫,挺直如针。 汤 汤色浅杏黄。 香 香气清芬。 味 清鲜爽口。 奇 有型有款,银白肥壮。白毫银针同其他白茶一样,有退热、降火之功。 老白茶 对老白茶的喜好正在狂热的茶友中快速蔓延。跟老普洱一样,老白茶是指存放了多年的白茶,经过岁月的淘洗,白茶在沉睡中变化,原本的浅绿、灰色慢慢地变深,逐渐变得褐红,茶汤颜色也随着茶叶存放时间渐长而渐深,滋味在清鲜爽口略带清甜的基础上逐渐增加了类似红茶的香甜圆熟,愈加温婉怡人,难怪人们喜欢老白茶。 冲泡老白茶需要注意老白茶的品种,注意水温,如果是原料粗老的寿眉、贡眉等,水温宜稍高些,用铁壶或陶壶煮水后冲泡很合适。如果是银针,或者白牡丹,铁壶里的水应先晾一下,即使这样,水温也要比随手泡泡茶时要高、晾过的水温,能更好地激发茶的韵味。 另外,“老白茶”是相对当年新茶而言。有一种名为“新白茶”的白茶,全名为“新工艺白茶”,研制于1969年,是产于福建福鼎的半条形白叶茶(白茶还按原料分为芽茶和叶茶)。新白茶的原料与制法同“贡眉”,与传统工艺的白茶不同,其加入了轻度揉捻这一工艺,使茶叶略有卷褶,呈半卷条形,暗绿带褐,香清味浓,冲泡后汤色橙红,汤味似绿茶而无青气,似红茶而不涩,浓醇清甘,也很好喝。 白牡丹——“红妆素裹” 白牡丹有“ |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