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系列课程实践教程(修订本)
定价:30.00元
作者:胡学钢,王浩
出版社: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06-01
ISBN:978781093038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安排实验的课程有《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操作系统》和《编译原理》。每门课程根据其教学要求及主要内容安排了若干次实验。
本书安排课程设计的课程有《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和《软件工程》。在各门课程的课程设计中,根据课程的教学要求给出了课程设计的规范和示范,并给出了若干可供选择的课题。
在毕业设计部分,给出了毕业设计的教学要求、有关规定和规范,并给出了成绩评定的标准,使学生可以独立地开展工作。同时还给出了参考文献的相关知识,以便为后续查阅文献开展研发工作奠定基础。
通过使用本书,可以使读者明确所需掌握的教学内容,并通过在此指导下的实践过程加深对所学课程内容的理解,从而为深入理解计算机专业的知识体系,为将计算机应用于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目录
编 实验
章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实验
预备知识:Turbo C集成环境
实验一 简单程序设计
实验二 选择和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实验三 数组
实验四 函数
实验五 指针
实验六 结构和联合类型以及编译预处理
实验七 文件
实验八 综合实验(1)——链表
实验九 综合实验(2)——递归
第二章 《数据结构》实验
预备知识:《数字结构实验工具(TCDS)》入门
实验一 单链表
实验二 循环链表、双链表及链表应用
实验三 栈、队列及递归模拟
实验四 二叉树
实验五 线索二叉树
实验六 树和森林
实验七 图结构
实验八 查找
实验九 排序
附录 系统中的数据结构文件
第三章 《数据库原理》实验
实验一 数据库表的创建
实验二 表单设计
实验三 创建数据库
实验四 数据库应用程序设计
实验五 菜单设计
实验六 报表设计
第四章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验
实验一 C 面向过程程序设计
实验二 类与对象
实验三 继承与派生类
实验四 多态性与虚函数
实验五 运算符重载
实验六 模板及其应用
实验七 异常处理
实验八 流与文件操作
第五章 《操作系统》实验
实验预备
实验一 DOS/Windows用户接口与进程管理
实验二 进程调度算法
实验三 可变分区存储管理系统模拟
实验四 可变分区存储管理系统模拟
实验五 页式虚拟存储管理:页面调度算法
实验六 两级目录结构文体系统的模拟
实验七 UNIX磁盘空间管理方法:成组链接法
第六章 《编译原理》综合实验
实验一 词法分析
实验二 NFA的确定化
实验三 非递归预测分析
实验四 算符优先分析器的构造
实验五 LR分析
实验六 语义分析和中间代码生成
实验七 基于DAG的基本块优化
第二篇 课程设计
第七章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设计
第八章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第九章 《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
第十章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设计
第十一章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
第三篇 毕业设计(论文)
第十二章 毕业设计(论文)
第十三章 查阅与引用文献资料指导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最近在忙着准备一个关于嵌入式系统开发的毕业设计,这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瓶颈就是如何将理论知识高效地转化为可运行的固件。我之前参考的书籍,很多都是面向特定硬件平台的,一旦换了芯片架构,很多底层寄存器的操作描述就完全不适用了,每次都要花大量时间去翻阅那些枯燥的硬件手册。那种感觉就像是拿着一本为轿车设计的维修手册去修理卡车一样抓狂。因此,我对这本“软件系列课程实践教程”抱有极高的期望,我猜想它既然是“系列课程”的教程,其编写的通用性和抽象层级应该会把握得更好,能够提供一种跨越具体硬件细节的、更贴近软件工程本质的实践指导。我特别希望它能深入讲解软件设计模式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比如如何用MVC架构来设计一个数据可视化工具的后端,或者如何用状态机来管理用户交互界面,而不是只停留在“面向对象”这个概念的浅尝辄止。如果它能提供一些高质量的、可复用的代码框架,那对我们这些正在摸索阶段的学生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
评分这本厚重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系列课程实践教程(修订本)》拿到手里,光是书脊上的那串数字“978781093038”就带着一种沉甸甸的学术气息,让我对它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手里正好有一本类似的教程,但那本更侧重于理论的推导和公式的证明,读起来像是在啃一本晦涩的哲学著作,每一个知识点都需要反复咀嚼,还得随时准备查阅一本厚厚的词典来对付那些生僻的术语。相比之下,我更渴望一本能够真正“上手”的书籍,那种翻开就能看到清晰的代码示例、直观的流程图,能让我立刻将书本上的概念与我实际操作的环境联系起来的教程。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坐在我旁边,手把手地教我如何调试一个复杂的bug,而不是仅仅告诉我“这个算法的复杂度是O(n log n)”。如果这本“修订本”真的能做到这一点,解决我过去学习中那种“纸上谈兵”的困境,那它无疑就是一本教科书级别的珍宝。我特别关注“实践”二字,它意味着不仅仅是代码的堆砌,更包含了一种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思维方式,这才是真正区分学院派和工程师的界限所在。
评分说实话,现在市面上大多数教材的排版和视觉设计都停留在上个世纪,黑白打印,图表简陋,看得人昏昏欲睡。我个人对书籍的“颜值”是有一定要求的,因为一个清晰、现代化的排版能极大地提升阅读体验和学习效率,尤其是在面对逻辑性极强的技术文档时。想象一下,如果一个重要的数据结构图被印得模糊不清,或者关键代码块的缩进混乱不堪,那简直是学习过程中的巨大障碍。我非常好奇这本“修订本”在视觉呈现上做了哪些改进,是否采用了更合理的配色方案来区分代码、注释和说明文字,是否在关键算法的步骤解析上使用了动画图示(即便是在静态印刷品上也能通过巧妙的布局实现)。如果它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前提下,能做到像一本现代技术杂志那样的阅读舒适度,那么它就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能成为一本让人愿意时常翻阅的参考手册。毕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而好的“器”(载体)能让人更乐于使用。
评分我正在研究的领域涉及到大量的并行计算和分布式系统,这块内容在传统的课程体系中往往被轻描淡写地带过,只给出一个高层的概念介绍,然后就要求学生去处理实际的死锁和竞态条件问题,这简直是强人所难。因此,我对这本“修订本”中关于并发编程和系统调优的部分抱有极高的期待。我期望它不仅能涵盖多线程编程的基础,更能深入到操作系统内核层面,讲解线程同步原语(如信号量、互斥锁)的底层实现细节,以及如何在实际代码中有效避免资源竞争带来的性能瓶颈。如果它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使用性能分析工具(比如Linux下的`perf`或专业的内存分析器)来诊断程序性能问题的案例,那就太棒了。因为在软件工程的实践中,让程序跑起来只是第一步,如何让它高效、稳定地跑起来,才是决定项目成败的关键所在,我期待这本书能真正填补这块实践知识的空白。
评分关于作者胡学钢和王浩,我虽然不甚熟悉他们的具体研究方向,但从书名中“软件系列课程实践教程”这个定语来看,他们必然是深度参与了整个专业教学体系的设计与实施。这意味着本书的内容很可能不是作者单方面“闭门造车”的产物,而是经过了实际课堂检验和学生反馈的迭代结果。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许多理论专家的著作虽然深刻,却往往脱离了初学者的认知曲线,使得学生在消化吸收时感到困难重重。我更倾向于选择那些融合了多年教学经验的教材,它们通常知道学生会在哪里绊倒,因此会提前设置好“防摔垫”——比如详尽的错误排查指南,或者对容易混淆概念的特别提醒。我希望这本书能展现出这种“教育的智慧”,而不是仅仅堆砌复杂的知识点。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个清晰的、循序渐进的学习路径图,让我明确知道学完这一章后,我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那才算得上是一本合格的实践教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