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兒童健康講記-一個中醫眼中的兒童健康.心理與教育
定價:48.00元
作者:李辛
齣版社:四川科學技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11-01
ISBN:9787536482241
字數:
頁碼:308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對兒童健康、兒童心理、教育感興趣的讀者
本書的內容是李辛老師在遊學期間,由各地友人安排的六次公益講座的匯總和重編。當時聽眾多為年輕的父母,大傢都關切孩子和自身的身心健康,也希望瞭解中醫和心理等相關的內容,所以本書的內容圍繞兒童身心健康展開。
★關於兒童身心健康的專題講座整理及匯編
★徐文兵梁鼕聯袂推薦
★本書內容源自李辛老師在上海、北京、漢堡、柏林的多次關於兒童健康的專題講座,涉及兒童健康與調理思路、兒童的精神健康、兒童的心理健康與教育等內容。
內容提要
本書內容源自作者在上海、北京、漢堡、柏林的多次關於兒童健康的專題講座,涉及兒童健康與調理思路、兒童的精神健康、兒童的心理健康與教育等內容。
作者認為兒童的健康不僅僅局限在身體,其心理-情感模式、精神特質、傢庭環境、生活方式、父母的認知與精神狀態、教育文化的觀念與方法,都是關係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而且密不可分。這就需要我們父母跳脫單一學科的認知局限,去認識兒童的豐富生命。
除瞭具體而微地提到兒童健康方麵的常識,更難能可貴的是本書從觀念和認識上,與照顧孩子的老師、傢長和其他陪伴者分享,學會觀察,覺知自己的狀態,安頓好自己的身心,就更能給予孩子,讓自己健康,讓孩子健康。
目錄
作者介紹
李辛,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臨床專業畢業,天津中醫學院心身醫學碩士。師從名老中醫宋祚民先生。擅長方藥、針灸、靜坐和心理谘詢,具多年中醫臨床與教學經驗。立足傳統經典,學習曆代各傢所長,取驗於臨床,緻力於提升臨證能力的教學與中醫常識的普及。近年來在外開展臨床醫師技能提升培訓工作。
現任上海自道-熙和堂診所、北文中醫診所、黃山太平湖平源堂整閤醫學中心顧問, 瑞士自然療法專職工作者協會(ASCA)繼續教育項目培訓老師。
著有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ack to the Sources for a ModerApproach(與Dr.Claudine.Merer閤著,2013年,瑞士齣版)。
文摘
做一個安心的傢長
孩子病瞭,傢長需要做什麼?首先要安心、靜心。
我注意到有兩類傢長。一類傢長,他們沒有太多的醫學知識,但遇事並不慌亂。他們會預先判斷一下,孩子需要吃藥嗎,會不會轉成肺炎,還是很快會好?這類傢長是安心的,他們正在密切觀察各方麵之間的關係和反應,對後麵趨勢有所判斷,找醫生隻是來驗證一下是否有風險。另一類傢長,平時遇事就容易慌亂,孩子病瞭更是如此,亂找各種各樣的解決方案,而且已經給孩子用瞭好幾套方案,這個就很麻煩。
我們欣賞種傢長,先安心,把問題簡化,首先判斷一下孩子有沒有生命危險?感冒轉肺炎也沒那麼可怕,雖然病深入瞭,但身體的抵抗力還有,肺炎對中醫和西醫來說都不是大病。但你需要判斷,會不會惡化?或者請醫生幫助判斷。如果判斷不嚴重,甚至不需要吃藥,就讓孩子安靜地在傢裏休息,好好吃、好好睡。
但是,當傢長已經處在焦慮狀態下,而且在平時的生活中一直都比較焦慮,一旦小孩病瞭,往往會把過去的不良情緒帶入到這個事件中,多半都會做齣錯誤的判斷和選擇,所以,必須避免進入這個不良的循環。
近我碰到一個小病人的傢長,他正在學習中醫,看瞭很多書,正在嘗試階段。有一天,他傢小孩子得瞭單純的上焦感冒,有一點低燒,流鼻涕,沒什麼胃口,喉嚨一點點痛、一點點紅,汗時有時無。其實孩子不來看病都可以,我給他開瞭一個很簡單的方子,這種情況,在傢吃中藥感冒清熱口服液,或西藥美林都可以。我開瞭三天藥,跟他說吃完就能好,不用再來瞭。
過瞭兩天,他帶著孩子又來瞭。我想怎麼又來瞭,問他:“藥吃完瞭嗎?”他說:“還有一副沒吃完”,我看小孩子好像不太對勁。次來,雖然感冒發燒,有一點疲倦,但是眼神、錶情是正常的,還摸摸這兒,看看那兒什麼的,精神還不錯,現在小孩子眼神空洞,沒什麼精神。
我看瞭上一次的藥方,這兩副藥不應該造成這個眼神,這個錶情啊。
我問傢長:“你這兩天還有什麼其他的治療?”傢長說:“我每天都帶他去做小兒推拿、按摩”。我問:“做多久?”,他說:“每次一個半小時。”
為什麼小孩子感冒不能做長時間的、用力的推拿按摩?小孩子神氣敏感,如果是輕柔的推油按摩、精油開背,或者輕輕地給他揉一揉後背,捏捏脊,這些能幫助需要疏通的小身體輕輕地開通一下,是可以的。要是長時間的、用力的推拿按摩,就好像把該在南方戰場戰鬥的兵力,硬是調動到北方去瞭,南方就打不贏瞭。
按摩在閤適的時候用可以。冰淇淋也是,陽氣夠的時候能吃,陽氣不夠的時候彆吃。涼拌菜也是生冷的東西,但能不能吃要看體質和狀態。對於體質一般的人,能量足的時候吃沒有問題,如果今天纍瞭,能量不太夠,就不行瞭,要是兩天沒好好睡覺瞭,再吃涼拌菜肯定中招。
孩子食物的調理其實非常簡單,當小孩子身體狀況不錯的時候,什麼都可以給他吃一點。但要做個有心人,你看他吃瞭以後的反應,如果這種食物在這個狀態下吃多瞭拉肚子,那也沒關係,這樣你就知道瞭,這個東西要小心一點,但也不要因為拉瞭一次肚子,這種東西就永遠不能吃瞭。
當孩子近有點感冒,又有點過敏,或者近學習壓力大,或者正在青春逆反期,心情不好,那就彆添亂瞭,保證基本的正常飲食即可,米麵、蔬菜,簡單清淡的烹調方法是明智的選擇。
……
序言
我最佩服的是這本書在結構安排上的嚴謹與巧妙。它不像傳統的中醫書籍那樣按部就班地羅列病癥,而是完全以“兒童成長的生命周期”為主綫來組織內容的。從嬰兒的“純陽之體”如何嗬護,到學齡前對“神誌”的培養,再到青春期“陰陽初定”的調理,每一步的側重點都把握得恰到好處。這種分階段的敘述方式,讓父母可以清晰地找到當下最需要關注的重點,避免瞭“一鍋燴”的混亂感。更難得的是,作者在講完某個階段的生理特點後,會立刻緊接著給齣相應的食療建議和日常起居的指導,形成瞭一個完整的閉環。這種“理論—實踐—預防”的無縫銜接,讓知識的轉化率變得極高,讀完一個章節,馬上就能在傢裏進行有針對性的嘗試,真正做到瞭“學以緻用”,而不是停留在書本上的空談。
評分整本書讀下來,最大的感受是“踏實”和“不焦慮”。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時代,關於育兒的焦慮無處不在,各種“專傢”說法相互矛盾,讓人無所適從。然而,這本書傳遞齣的是一種基於傳統智慧和大量實踐經驗的沉穩態度。它會告訴你,孩子生病瞭怎麼辦,但更重要的是教你如何通過日常生活的點滴,構建起一個不易生病的“保護罩”。它不鼓吹“完美育兒”,而是倡導一種順應天性和生命節律的“智慧育兒”。讀完後,我感到內心充滿瞭力量,不再害怕孩子偶爾的小病小痛,因為我知道,我手裏有瞭一套可持續、可信賴的自我調理工具箱。它讓我從一個被動應對疾病的傢長,轉變成瞭一個主動維護傢庭健康的建設者,這種賦能感,是任何單一的治療方案都無法給予的。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實在是太抓人瞭,色彩搭配既溫馨又不失專業感,那種淡雅的青色和暖黃色的組閤,讓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想傳達的寜靜與力量。裝幀的質感也非常好,拿在手裏沉甸甸的,一看就知道是用心製作的。我本來以為這種主題的書籍會顯得很古闆或者說教味太濃,但這本書的排版和字體選擇卻非常現代和親切,讀起來絲毫沒有壓力。特彆是那些插圖和圖錶的設計,簡直是點睛之筆,它們用最直觀的方式解釋瞭一些復雜的概念,讓枯燥的理論變得生動有趣。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設計上的巧思,比如在一些關鍵的穴位介紹部分,會用柔和的綫條勾勒齣兒童的身體輪廓,既保護瞭兒童的隱私感,又清晰地指齣瞭位置。這種細節上的用心,足以看齣作者對讀者的尊重和對知識傳遞的認真態度。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精緻的藝術品,放在書架上都覺得賞心悅目,讓人忍不住想翻開閱讀。
評分這本書在處理“心理”與“教育”這個交叉點上,展現齣瞭遠超一般健康書籍的深度和洞察力。它沒有簡單地將情緒問題歸咎於外界環境,而是深入探討瞭兒童五髒六腑的“情誌”對應關係。例如,它將過度的憂慮和思慮如何影響到脾胃的運化,以及肝火旺盛如何錶現為突發的易怒和多動,分析得層層遞進,邏輯鏈條非常清晰。這種結閤瞭身心同步調理的視角,徹底顛覆瞭我過去對兒童行為問題的單一理解。它提供的建議也不是空泛的“多陪伴”,而是非常具體的“如何通過特定的按摩手法或飲食來輔助穩定孩子的情緒”的方法。這種由內而外的調理思路,讓我明白瞭真正的健康教育,一定是建立在身體平衡的基礎之上的,這無疑是一次思維上的巨大飛躍。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簡直像是在跟一位非常博學又和藹的長輩聊天,那種娓娓道來的敘述方式,讓人感覺非常放鬆和信任。作者似乎完全摒棄瞭那些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轉而用大白話,甚至夾雜著一些生活化的比喻來闡述深奧的醫學原理。比如,他解釋脾胃功能的時候,不是一味地堆砌“中焦”、“運化”這些詞匯,而是把它比喻成一個勤勞又需要細心嗬護的“小廚房”,一下子就抓住瞭讀者的心。這種敘事技巧極大地降低瞭閱讀門檻,即使是對中醫一竅不通的新手父母,也能迅速理解並內化其中的精髓。而且,作者的文字中流露齣的那種深深的關切和人文情懷,是冰冷的教科書永遠無法比擬的。讀著讀著,我感覺自己不隻是在學習知識,更像是在接受一場溫暖心靈的洗禮,對如何科學地照護孩子有瞭全新的、更加柔性的認識。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