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体育蓝皮书: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2014)
定价:69.00元
作者:阮伟钟秉枢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7-01
ISBN:978750976129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2014》在继承和沿袭前两年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对于年度热点话题的探讨和剖析。对国人关注的足球、篮球、排球三大球发展问题,青少年国民体质问题,于年度盛会全运会等热点话题进行了研究和解读,极大地提升了体育蓝皮书的实时性、前瞻性、性以及可读性。在立足于事实、数据、调研的基础上,通过专业视角和理性解读,给出前沿的体育产业深度调查报告和研究成果。
目录
Ⅰ 总报告
1 2013~2014年中国体育竞赛产业分析与展望
一 体育竞赛产业的市场分析
二 中国特色的体育竞赛产业生产模式
三 企业发展状况分析
四 结论
Ⅱ 分报告
2 2011年我国运动竞赛业格局分析
3 2014年体育健身业格局与市场前景分析
4 体育用品业格局与市场前景分析
5 体育场馆业格局与市场前景分析
6 媒介融合对中国体育电视业的影响
——以广东电视台体育频道为例
Ⅲ 热点篇
7 中国三大球产业发展分析
8 全运会场馆探析
9 新形势下对全运会几个问题的分析
10 北京市东城区中小学体育学科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
——北京市东城区中小学体育教师基本情况调查分析报告
Ⅳ 经典案例篇
11 中国马术赛事产业发展报告
12 山东省滨海休闲体育产业集群空间构建及对策研究
13 中国体育文化产业的新星
——华江特许经营模式分析报告
Abstract
Contents
作者介绍
阮伟,男,博士。中视体育娱乐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北京大学体育产业研究中心的创建人。198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院体育理论专业并获硕士学位,同年进入中央电视台体育部。1990年——1994年从事记者、编辑、责任编辑等工作。1994年——2004年从事十年制片人的岗位工作。2005年任中视体育推广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至今。中国本体育蓝皮书《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2008~2010)》的牵头人;国家体育总局部级重点课题“体育与城市发展关系”的负责人、广电总局部级重点课题“中国体育电视产业发展战略”的负责人,多个高校的研究生导师。多年来,亲历体育、体育电视、体育电视经营、体育赛事经营及管理、体育赛事品牌营销等领域,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参与报道了全运会、亚运会、奥运会、世界杯等多项国际、单项和综合性体育赛事,从记者、编辑到责任编辑、制片人,参与并见证了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的成立。七年间,制造了中视体育娱乐有限公司业绩平均每年以几乎100%的速度递增发展的奇迹,同时也是“央视·IMG”合资公司的创建人、央视《第五频道》杂志的创建人。。钟秉枢,男,1959年1月出生。教授、教育学博士,首都体育学院院长,北京体育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兼任国际教练教育委员会副主席、国际大体联学术委员会委员、国际排联规则委员会委员、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副主席、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空手道分会主席、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训练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教育技术学会副会长、中国教育技术学会高校体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传播学会体育传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体育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文化教育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排球协会副主席、《中国学校体育》主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事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首批*专家。主要从事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育人文社会学和高教管理方面的研究。截至2012年出版和发表了《我国运动员群体社会流动的研究》、《社会转型期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及其可持续发展》、《奥林匹克品牌》、《职业体育》、《我国综合型体育赛事改革的研究》、《执教成功之道》、《团队管理与领导艺术》等著作和译著20余部,论文300余篇,获得*教学成果二等奖多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近10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0余项。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排版风格,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高效简洁”。它没有采用那种花哨的、分散注意力的设计元素,而是将大量的篇幅留给了核心内容本身。图表的使用非常得体,每一个数据可视化作品都像是精心设计的艺术品,每一个坐标轴的选取、每一个趋势线的标记,都服务于清晰地传达信息。我尤其欣赏它在引用案例时的克制与精准,不会为了凑篇幅而堆砌不相关的轶事,而是挑选最具代表性、最能说明论点的实例进行阐述。这种阅读体验让人感觉非常“纯粹”,仿佛所有干扰都被剥离了,读者能够心无旁骛地专注于作者想要传达的核心论点。对于追求效率的专业人士来说,这种设计简直是福音,每一分钟的阅读时间都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知识吸收。
评分我最近一直在研究不同行业宏观经济数据与微观市场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这本书的章节结构布局相当合理,逻辑推进流畅得令人赞叹。它没有陷入那种堆砌术语的泥潭,而是用一种清晰的叙事方式,层层递进地剖析了复杂的市场现象。特别是它对于某个关键时间段内政策变动对市场情绪产生的即时影响的分析部分,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案例展示。作者显然对宏观经济背景有着深刻的理解,能够精准地捕捉到那些隐藏在日常新闻报道背后的深层次驱动力。阅读过程中,我经常需要停下来,对照着自己手头的其他资料进行交叉印证,每一次的对比都让我对报告中的结论更加信服。这种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对行业脉搏的精准把握,让这份报告不仅仅是提供信息,更像是在提供一套分析工具。
评分与其他一些市场分析报告相比,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显得格外沉稳和内敛,没有那种试图用夸张的辞藻来吸引眼球的浮躁感。作者的笔触是那种典型的学院派风格,但又巧妙地融入了大量的实战经验,使得论述既有理论深度,又不失接地气的实用性。在讨论到未来趋势的预测部分时,作者表现出了极大的审慎,他们会清晰地列出支持自己判断的依据,同时也会坦诚地指出预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和不确定性,这种诚实的态度非常加分。它没有给出绝对的“答案”,而是引导读者去思考“如何提问”,这种启发式的引导,远比直接的结论更有价值,让人读完后忍不住要拿起笔,在空白处写下自己的反思和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评分从整体的知识结构和信息密度来看,这本书无疑是近几年我阅读过的同类出版物中最厚重的一部。它仿佛是一部浓缩的历史文献,将过去一个时期的行业发展脉络梳理得井井有条,很多我过去在零散阅读中未能串联起来的关键节点,在这本书里得到了完美的衔接和解释。它提供的不仅仅是“发生了什么”,更多的是“为什么会这样发生”以及“这对下一步意味着什么”。对于那些希望系统性地建立起对某一领域完整认知框架的读者来说,它就像是一份结构严谨的知识地图。每一次翻阅,都像是在进行一次对行业底层逻辑的重新校准,确保自己的认知不会因为市场细微波动而发生偏差。这份详尽的梳理和深入的剖析,绝对值得被放在书架上,时常翻阅,以备不时之需。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让人眼前一亮,厚实的封面带着一种沉甸甸的质感,摸上去就能感受到它内容的份量。特别是封面的配色,深邃的蓝色调与封面上那一抹恰到好处的金色字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透露出一种专业且严谨的气息。我特意留意了一下纸张的选用,内页的印刷质量非常高,字迹清晰锐利,即便是长篇的图表和数据分析看起来也毫不费力,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会感到明显的疲劳。这种对细节的打磨,不像是那种随便印印就拿出来应付了事的报告集,看得出出版方在制作过程中是下了真功夫的。拿到手里,沉甸甸的感觉,仿佛手中捧着的不是一本书,而是一份经过无数次核验的行业基石。那种油墨散发出来的淡淡清香,也为这次阅读体验增添了几分仪式感,让人更加期待接下来的内容会带来怎样深刻的洞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