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21世纪围棋新专题讲座
定价:29.00元
作者:(韩)李昌镐
出版社:青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5-01
ISBN:978754367156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22kg
编辑推荐
在网络上观看业余围棋高段者的对局时,可以体会到他们的实力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他们不但对各种定式的变化了如指掌,而且在复杂的情况下能够灵活自如打开局面。看到这些,就会产生仿佛在观看职业棋手对局的错觉。正因为有无数的业余高手,才会有现在欣欣向荣的韩国围棋,才使韩国围棋在世界立于强国的地位;也正因为中国、日本有无数的业余高手,才会有世界围棋的风起云涌。由李昌镐编著的《李昌镐实战定式(21世纪围棋专题讲座)》是21世纪围棋专题讲座之一,供围棋爱好者阅读学习。
内容提要
在网络上观看业余围棋高段者的对局时,可以体会到他们的实力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他们不但对各种定式的变化了如指掌,而且在复杂的情况下能够灵活自如打开局面。看到这些,就会产生仿佛在观看职业棋手对局的错觉。正因为有无数的业余高手,才会有现在欣欣向荣的韩国围棋,才使韩国围棋在世界立于强国的地位;也正因为中国、日本有无数的业余高手,才会有世界围棋的风起云涌。由李昌镐编著的《李昌镐实战定式(21世纪围棋专题讲座)》是21世纪围棋专题讲座之一,供围棋爱好者阅读学习。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坦白说,我对这本书的“新专题”这个副标题持保留意见。我翻遍了全书,并没有发现任何真正触及当前围棋前沿理论或者新兴战术思想的部分。所有的案例和讨论,似乎都停留在十多年前的水平。在如今AI已经彻底改变了我们对围棋基本认识的时代,一本声称是“21世纪”的讲座,却未能有效整合和反思AI时代的成果,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遗憾。例如,书中对“金角银边草肚皮”的理解,依然停留在朴素的直觉层面,而没有引入现代围棋对于边空效率和厚薄转换的精细计算。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在脑海中进行“AI修正”,每一次修正都让我更加确信,这本书的内容已经严重滞后于实战需求。对于那些希望通过阅读来紧跟时代步伐的棋手来说,这本书提供的帮助非常有限,它更像是一份对过去优秀棋谱的追忆录,而非面向未来的指南针。期待中的“新专题”更像是一个美好的噱头罢了。
评分我对于内容编排的逻辑性感到非常困惑。它似乎试图涵盖从布局到官子的所有方面,但这种“大而全”的思路最终导致了每个主题的深度都不够。比如,在讲到“小目定式演变”时,仅仅罗列了三四种常见的走法,然后就匆匆转向了“中盘攻杀的通用原则”。这些原则的阐述又显得极其空泛,没有提供任何可以立即应用到实战中的具体案例或者思维导图。我期待的是那种能深入剖析某一特定局面下,不同选择背后的胜率模型变化,或者至少是讲解一下几种主流下法在不同棋风下的适用性。然而,书中更多的是对一些老旧的、已经被现代棋手淘汰的定式进行了冗长且不甚精彩的分析。这本书如果定位是给初学者入门,那信息量又过于庞杂,容易让人望而生畏;如果定位是给有一定基础的棋手提高,那深度又远远不够,更像是为那些对历史棋谱有收集癖的人准备的“资料汇编”,而非实用的教学工具。整体而言,这本书的知识结构松散,缺乏一条清晰的学习主线。
评分这本书的翻译或者说文字组织,总是带着一种明显的“教科书腔调”,僵硬而缺乏生命力。很多描述性的语句读起来非常拗口,仿佛是直接将日文或韩文的术语生硬地拆解后拼凑而成,缺乏中文语言应有的流畅和韵味。例如,在描述棋子的“气势”和“联系”时,作者使用了许多晦涩的词汇,使得本应直观的围棋概念变得模糊不清。我在尝试用它来指导我的实战时,发现很难将书中的理论抽象转化为棋盘上的具体行动。好的围棋书籍,不仅要有准确的理论,更要有激发读者思考的生动语言,能够将复杂的情境简化为清晰的决策点。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差劲,它像是一个冰冷的记录者,只是把已知的知识点罗列出来,却没有起到一个“导师”应有的引导作用。每次读完一段文字,我都需要停下来,重新在脑海中构建那个情景,才能勉强理解作者到底想说什么,这极大地消耗了学习的热情和时间。
评分作为一名业余爱好者,我最看重的是实战中的可操作性。然而,这本书中引用的很多对局,动辄就是顶尖高手之间的漫长争夺,其中充满了复杂且难以复盘的细微手筋。对于我这种水平的棋手来说,学习一个在自己段位上完全无法理解和模仿的对局,其效果微乎其微。我更希望看到的是针对特定等级(比如业余五段到初段之间)的常见问题集锦,或者是一些针对特定棋风(比如侵消型或势力型)的应对策略。这本书似乎默认读者拥有极高的棋感和深厚的棋力背景,对基础知识的讲解一带而过,对高难度变化的推导又过于跳跃,导致在阅读过程中总是处于一种“听不懂”和“用不上”的尴尬境地。这使得这本书的受众范围被极大地压缩了,它只适合那些已经有相当厚实基础,并且能够自行消化复杂信息的精英棋手。对于广大追求进步的普通爱好者而言,它更像是一座难以攀登的高峰,空有壮丽景色,却缺乏可达的路径指引。
评分这本棋谱的排版简直是灾难性的。我花了大量时间试图理清那些复杂的棋局变化,结果发现图注的标记混乱不堪,经常需要对照着书本的文字描述才能勉强理解作者的意图。说实话,很多高段棋手的对局复盘,即便是初学乍练的我也能看出一些明显的瑕疵,但这本书似乎过于迷信原局的“权威性”,缺乏深入的质疑和修正。比如在某个中盘定型阶段,作者给出的白棋应手,在我用现代AI引擎进行比对后,发现最佳着法其实是另一种更为简洁高效的走法,但书中对此只字未提,这让人不禁怀疑编者在整理这些老旧资料时是否进行了充分的检验和筛选。阅读体验上,纸张的质量也让人不太满意,反光严重,在灯光下看棋盘细节常常需要眯着眼睛,极大地影响了对全局的把握,尤其是那些细微的劫争和目数计算,都因此变得异常吃力。我原以为这是一套能引领我进入现代围棋思维的教程,结果却像是在翻阅一本未经现代技术校对的古代手抄本,耗时耗力,收获却远低于预期。这本书更像是对历史记录的简单堆砌,而非真正意义上的“新专题讲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