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破解重大疾病的迹象
定价:30.00元
作者:田原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1-01
ISBN:978780231790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0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近年来,癌症等重症病人攀升,如何预防如肿瘤一类的重大疾病?
本书实地采访广东化洲执业中医师董草原,其人从《黄帝内经》《易经》经典中悟出和建立“阴阳力生命学说”,并由此找到疾病产生、发展、变化规律以及解决之道。比如,肝癌或者肺癌等癌症患者,在发病前几年,都有明显迹象。恰恰这些迹象通常会被我们所忽略,了解并警惕这些迹象,才是保证身体健康的根本法则。40多年来,董草原走遍各地,研究癌症高发区百姓的生活、饮食习惯及山水风物环境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给出治疗和预防癌症等重大疾病的方法和解决之道.见解独到,并有很大的实用价值。经他治疗的近万例癌症患者,都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在药物方面,广州中医药大学及南方医科大学都曾为其所创纯中药治癌方剂做毒理实验,证实了药物的抗癌作用。
本书作者三次实地走访考察,采访了几十名经他治愈的癌症患者。
他从生活环境、生活习惯等各个细节入手,浅显易懂地讲出现代人罹患癌症等重大疾病的原因及早期迹象.阅读此书,将随作者一起,如同探秘一般,层层揭开一个人从癌症回归健康的全过程。
目录
编 发现癌症的迹象
一、致癌的秘密
1.癌症患者是生命力过“旺”
2.“强壮”的身体更容易“喂”出癌细胞
3.决定生死的“三分治,七分养”
4.潜伏期,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5.吃不到高营养的人为什么也患癌症
6.外伤也是癌细胞的“基地”
二、癌症“行走”的蛛丝马迹
1.治癌,必须“删除”它的生存条件
2.中医和饮食调整,能帮助患者脱离险境
3.癌症是这样“遗传”的
4.高热量“藏”在癌症患者身体里
5.治疗癌症,越补营养,人越衰竭
6.解救!必须要瓦解“敌人”的供给
7.治疗癌症,要慢慢扶起正气
8.隐藏在癌症后面的三条“非常”之路
9.化疗和手术是雪上加霜的治疗
10.这样区别良性与恶性的肿块
三、防治癌症,警惕想不到的冷杀手
1.好生活未必带来好身体
2.防癌,用饮食平衡阴阳力
3.“饿死疗法”,饿不死癌细胞
4.抓住“病机”逆转癌症
5.不应该完全相信脉象
四、癌症与环境密切相关
1.外界环境决定人的祸福吉凶
2.环境在不断地给我们“洗脑”
3.不同地区的人易患不同的癌症
4.人就活在“天道”里
5.顺应四季阴阳,人就活得健康
6.风,自然界对人的杀手
7.疾病和亚健康,都与“受风”有关
8.上善若水,人体中,水为“肾”
9.使心灵平静的“中庸”色彩
五、在卦象中找到生命与疾病的规律
1.《易经》的贡献就是阴阳
2.太极图这个圆圈,是大自然给生命立的规矩
3.阴和阳是冷和热,阴阳力就是冷热力
4.太阳与地球,热冷交替演绎世间万物
5.人体的乾和坤,就是阳和阴,上和下
6.人和环境是一个整体,人是阴,外界环境是阳
7.天地间周而复始的“乾坤大挪移”
8.乾坤还有六个“孩子卦”
9.夺天地造化之意的活子时
10.中医治病就是调节人身的阴阳平衡
六、以“五行”破解五脏六腑之疾病
1.五行是四季轮回中的五种色彩
2.五脏六腑的功能是看不见的五种关系
3.心是身体里的“紫禁城”、“”
4.肺为五脏之长,主管你的氧气新鲜
5.“肝胆”相照,是我们成就事业的地基
6.脾胃会说话,向你报告疾病的迹象
7.只有养好肾,才能养好命
8.肾有病累及肝,是母亲有病殃及孩子
9.胃痛可以通过调肝来解决
10.熟悉五脏相生相克,轻松把握身体健康
第二编 重大疾病的蛛丝马迹
七、糖尿病不仅仅是血糖的问题
1.喝水不解渴,只能煽风点火
2.早期糖尿病的蛛丝马迹
3.警惕脾功能亢进导致糖尿病
4.治疗脾功能亢进,先要治理肾
5.胃热、烧心,糖尿病的早期警报
6.甜玉米煲汤可以治理糖尿病
八、重新认识与了解心脑血管病
1.高血压,只是证据不是病
2.头晕、头痛、困倦,是肾虚型高血压
3.脸色红润漂亮,是肺虚型高血压
4.头晕、头痛,是肝功能失调型高血压
5.头重脚轻,是脾功能失调型高血压
6.好营养“补”出来的心脑血管病
九、肝病的产生与治疗
1.肝炎病毒产生于不良的身体环境
2.怎样识别易得肝炎的阴性体质
3.四类肝病的早期迹象
4.有肝病不紧张,治理“五行”更健康
5.狙击丙肝,排查早期迹象
6.营养不足也会导致肝炎
7.预防肝病,不怕出汗少吃糖
8.不要随便疏肝理气
9.肝癌的早期迹象藏在小便的味道中
十、正确认识我们身体的内部环境
1.我们的身体是神秘而天然的化工厂
2.发烧,是体内阴阳力失去平衡
3.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完全不同
4.警惕反复发烧,损伤身体正常机能
5.姜酒糖盐醋是食物中的“五行”
6.抽烟、喝酒对生命的积极作用
7.萝卜黄瓜,这些食物的神奇妙用
8.静谧的夜晚是恢复健康的前提
9.自然生命是在不断的变化当中
10.健康的人生就像高手下棋
十一、多数疾病的根源是营养和水分
1.脑膜炎和H1 Nl也是一种流感病
2.感冒,是感受了风邪和水邪
3.鼻炎也是一种“富贵病”
4.晕车,藿香正气是好的药
5.减了水分和营养,痛风会不治自愈
6.红叶洗澡,驱散荨麻疹的烦恼
7.血液循环是生命的运输线
8.出汗,是检查血液循环是否通畅的手段
9.舌苔,是五脏六腑的“天气预报”
10.“烈火掌” 生姜酒,中风面瘫不发愁
十二、用这样的理念养生防病
1.不是病毒致病,是病的人产生病毒
2.夏天不怕热,冬天才能不怕冷
3.夏天不出汗,疾病总相缠
4.牙疼,是身体报警的“烽火台”
5.亚健康,是身体已经违规的“黄牌”
6.越怕营养不足的人,疾病越多
7.科学的饮食养生就是《黄帝内经》
8.吃对了食物是健康长寿的基石
9.救生,必须先救精神体
第三编 对话董草原
十三、苦难经历,造就传奇中医人生
1.大草原中一棵草
2.苦少年,失学当牛娃
3.学《易经》,为了知命运
4.泥瓦匠,蜕变成中医
十四、自学中医,从治愈自身癌症开始
1.为治癌,费心寻奇药
2.医肿瘤,重在调平衡
3.破迷雾,心脏不生癌
4.补人参,闭门留热患
5.治整体,肿瘤莫手术
6.查病因,癌症有规律
十五、寻根问底,找到致癌的
1.远离癌,慎食高热量
2.家族癌,生活方式病
十六、妙草仙踪,好药材取决于好医生
1.搜奇药,再写“本草经”
2.看疗效,对证重要
3.办药厂,中医走世界
附1:世界癌症研究专家给普通中国人的8条防癌新建议
附2:董草原“十问”:达尔文与现代科学
现代医学与中医学的距离有多远(代跋)
作者介绍
田原:女,中医文化传播人。现任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第四编辑室主任。早年从事文艺创作、新闻采访、主持人等工作。近年致力于中医文化传播事业,现已寻访中医大家、民间隐医百余位,创编中医文化、中医养生类书籍10余部,300多万字。 其所著《21世纪中医现场——田原访谈
文摘
序言
我最欣赏的是这本书所蕴含的东方哲学智慧,它让“治未病”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成为了一种可操作的生活艺术。它不仅仅是关于“疾病的迹象”,更是关于“生命的状态”。作者的文字极富哲理,但又绝不拖泥带水,总能精准地切入主题。例如,关于“阴阳平衡”的论述,他用四季更迭、昼夜交替的自然规律来类比人体的机能状态,让我对“顺应自然”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这种宏大的视角,让你在关注眼前的身体小问题时,不会忘记自己是宇宙整体的一部分。读完后,我的生活节奏似乎都变得更加从容了。我不再那么焦虑于某一天睡眠质量不高,而是将其视为身体在进行必要的调整,只要整体趋势是好的,就无需过分紧张。这种心态上的转变,比任何具体的养生方法都更加珍贵。它教会了我用更长远的眼光来看待健康,拥抱身体的自然起伏,真正做到“与身和解”。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冲击,主要来自于它那股强烈的“人文关怀”气息。它不像某些医学书籍那样冷冰冰,而是充满了对生命个体复杂性的理解。作者在论述中经常穿插一些小故事或者历史典故,让那些晦涩的理论鲜活了起来。我感觉作者在写这本书的时候,心中一直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读者形象——一个渴望理解自己身体,但又被现代医学的专业术语吓住的普通人。他似乎在努力搭建一座桥梁,连接着古老的智慧和现代的困惑。特别是关于情绪对生理影响的章节,写得尤其深刻。书中没有简单地谴责负面情绪,而是剖析了它们如何在我们的脏腑中“安营扎寨”,并最终表现为具体的生理不适。这促使我去反思,我最近的一些小毛病,是不是与我长久以来压抑的某些情绪有关。这种“心身一体”的论述方式,让我对自我调节有了更深的理解。看完之后,我不再把身体看作一个需要被修理的机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理解和呵护的伙伴。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行文风格都透露着一种沉稳和大气,读起来让人感到非常信服。它不是那种追求轰动效应的“速成指南”,而是注重长期积累和系统性认知的工具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在介绍各种“迹象”时,总是会提供多角度的分析,让你学会“交叉验证”。比如,如果出现A症状,可能指向B问题,但如果同时伴有C表现,那就需要警惕D可能性。这种严谨的分析框架,极大地提升了作为读者的判断力,避免了因单一症状而产生的过度恐慌。而且,书中对于“自检”的指导非常细致,从脉象的感知到舌苔的观察,都有配图和详细的步骤解析,让人可以立即上手实践。我试着根据书中的指导观察了自己的舌苔,发现确实存在一些作者提到的湿气重的表现,这让我对自己的日常饮食结构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总而言之,这本书提供的是一套完整的“健康侦探工具箱”,教会你如何自己去发现线索,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诊断。
评分说实话,我当初拿起这本书,其实是抱着一种“姑且一看”的心态,因为市面上关于养生和健康的读物太多了,大部分都是换汤不换药的陈词滥调。但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没有过多纠缠于复杂的病理机制,而是聚焦于“预防”和“早期干预”的哲学层面。它更像是一部关于如何与身体建立深度沟通的手册。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他擅长将传统中医里那些看似深奥的概念,用现代人能够理解的语言和生活场景来阐释。比如,书中谈到“气血”的运行状态,他不是用抽象的图表,而是用“像城市交通高峰期”这样的比喻,让你瞬间明白哪里堵了,导致了什么后果。我尤其喜欢他强调的“时辰养生”部分,但它绝不是生搬硬套,而是结合了现代人的作息特点,给出了非常务实的调整建议。读这本书最大的收获是,它让我明白了健康不是一个静止的目标,而是一个动态的平衡过程,需要我们像园丁一样,持续地观察、修剪、滋养。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健康的主动权被牢牢抓在了手里,不再是被动地等待病痛来敲门才去求助。
评分这本我最近读完的书,简直像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健康新世界的大门!我以前总觉得健康管理这事儿特别玄乎,各种养生说法满天飞,搞得人云亦云,不知道该信谁。但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接地气,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理论说教,而是更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中医在跟你拉家常,慢慢道来疾病的早期信号是多么的微妙,以及我们日常生活中那些容易被忽视的习惯,是如何在不知不觉中“埋雷”的。作者似乎对人体的精微变化有着极其敏锐的洞察力,他没有直接告诉你“要吃什么药”,而是着重教你如何“观察”和“倾听”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比如,书中对某些微小症状的描述,比如特定的倦怠感、皮肤上不显眼的小变化,都配有非常生动的比喻,让我一下子就能对号入座,原来我前段时间总觉得提不起精神,真的不是单纯的“累了”,而是身体在提醒我某些地方失衡了。这种由内而外的觉察能力,比单纯依赖体检报告要强悍得多。我特别欣赏它那种循序渐进的引导,让人不是为了治病而读书,而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而学习如何保护自己。读完之后,我对自己身体的敬畏感油然而生,也更愿意花时间去关注那些细节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