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具身道德的心理机制及其干预研究
定价:66.0元
作者:唐芳贵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9-01
ISBN:9787516167595
字数:301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唐芳贵编*的《具身道德和心理机制及其干预研究》立足于中国文化背景和道德传统,运用具身理论和具身认知的基本观点,拟从行为学水平上研究具身道德(判断)现象,探讨环境、身体及基于身体的认知和情绪在道德判断中的作用机制,以期明晰青少年道德判断全貌及其心理机制,验证、充实具身认知观乃至第二代认知科学的理论观点。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具身道德”,光是听起来,就让人觉得这本书的内容会充满活力,而非枯燥的理论堆砌。《XH 具身道德的心理机制及其干预研究》这个名字,让我联想到的是那种可以边读边实践的书籍。我想象中,它会邀请读者去“感受”道德,去“体验”道德,而不是仅仅去“理解”道德。书中是否会涉及一些关于身体与情绪关联的研究,比如,当我们感到生气时,身体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又如何影响我们的道德判断?或者,当我们感到放松和愉悦时,我们是否更容易做出慷慨的行为?我更期待的是,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可以即刻实践的“小练习”,比如,让读者尝试去模仿他人的表情,去感受对方的情绪,从而理解“共情”的生理基础。这本书,对我而言,就像是在邀请我踏上一场探索自我身体潜能的旅程,去发掘隐藏在身体中的道德智慧,去成为一个更具同情心、更富有责任感的人。
评分“具身道德”,这个概念本身就充满了哲学思辨的韵味。它让我联想到许多古老的东方智慧,那些强调身心合一、天人合一的理念。这本书《XH 具身道德的心理机制及其干预研究》,是否会从这些哲学传统中汲取养分,来解释身体在道德体验中的角色?我设想,作者可能会深入探讨,我们的感官经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是如何被“翻译”成道德信号的。比如,看到阳光明媚的景象,是否会比阴雨连绵让我们更容易产生善良的想法?闻到诱人的食物香味,是否会激发我们分享的欲望?书中是否有关于“镜像神经元”在道德同情中的作用的讨论?我期待看到作者如何将这些看似微观的生理机制,上升到对人类整体道德发展规律的洞察。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关于心理机制的解读,更像是一次对人类意识与身体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对话,它试图揭示我们之所以为“人”,之所以拥有道德,那些隐藏在身体深处的奥秘。
评分这本《XH 具身道德的心理机制及其干预研究》的书名,光是看着就让人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奇与探索的冲动。它似乎触及到了我们内心深处最柔软也最复杂的部分——道德感,但又以一种我从未接触过的“具身”视角来解构。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无数个问题:道德感真的与我们的身体姿态、肢体动作、甚至内脏感受有如此紧密的联系吗?我们如何在体验饥饿、疼痛、愉悦时,感知到道德的边界?那些看似抽象的道德判断,是否潜藏着某种生理上的信号?这本书会带领我们探寻那些隐藏在日常行为之下的,不被意识完全捕捉的身体语言,去理解为什么我们会因为一次拥抱而感到温暖,又为何在看到他人受苦时会本能地皱起眉头。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全新的视角,去理解我们作为“人”的本质,那些与生俱来、又在后天塑造的,关于善恶、公平与同情的深层根源。是否真的存在一种“身体的智慧”,在引领我们做出道德选择?这不仅仅是学术上的好奇,更是一种对自身存在方式的深刻追问。
评分读到《XH 具身道德的心理机制及其干预研究》这个书名,我第一反应是它会是一本充满“行动”的书。它不像是那些只停留在理论层面、晦涩难懂的学术专著,而是更偏向于一种“实践指南”。我很好奇,书中会给出哪些具体的“干预”方法?它们是否能被普通读者所理解和运用?比如,是否会介绍一些简单的身体练习,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感受,从而减少冲突?或者,是否会分析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道德困境”,然后从“具身”的角度来提供化解的建议?我猜想,书中的案例分析会非常生动,可能会引用一些真实的社会事件,或者日常生活中人们常遇到的道德挑战,然后层层剥茧,揭示背后的“具身”机制,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思路。这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具有学术价值,更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它可能能够帮助我们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社会人际关系。
评分拿到这本《XH 具身道德的心理机制及其干预研究》,我首先是被它那种宏大的研究视野所吸引。它似乎不仅仅局限于心理学的理论层面,更像是架起了一座连接心理学、神经科学、甚至哲学等多学科的桥梁。我猜想,书中会大量引用各种实验数据和研究案例,去论证“具身”在道德形成中的作用。比如,作者是否会探讨某些特定的身体姿势,比如挺直腰板和蜷缩身体,会对我们的道德判断产生怎样的影响?或者,当我们体验到身体上的不适,比如疲惫或饥饿时,我们的道德底线是否会发生微妙的变化?更让我好奇的是,书中提到的“干预研究”,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可以通过某些身体层面的训练或调整,来提升我们的道德品质?比如,是否可以通过特定的运动,来增强共情能力?或者通过某种冥想方式,来平息内心的冲动,做出更理性的道德选择?这本书似乎提供了一种非常实用且具有潜力的途径,去理解和改善人类的道德行为,这让我觉得非常有价值,仿佛能为解决一些社会问题找到新的突破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